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论文_黄风雷

(安徽省淮北市中医医院肝病科 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 目的: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及基础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每日1剂,分2次服,疗程共24周。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表明,两组对患者胁痛、嗳气、腹胀、乏力、面色晦暗等症状均有肯定的疗效,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明显降低肝纤四项的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疗效肯定,能够改善证候积分,提高抗肝脏纤维化效果。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364-02

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在全球广泛流行的传染病。乙肝病毒主要侵害肝脏,引起炎症反应,破坏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受损。肝脏纤维化是指肝脏对乙肝病毒慢性损伤的病理反应,存在于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脏遭到乙肝病毒侵袭时,引起肝脏损害与炎症反应,肝脏组织免疫系统同时被激活,进行组织修复。肝脏纤维化是指这种修复过程过度及失控时,肝脏组织内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与异常沉淀所致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异常改变的一种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脏纤维化,重者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形成假小叶及结节,称为肝硬化。所以肝脏纤维化是一病理过程,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淮北市中医医院肝病科2013年7月-2016年6月住院及门诊的患者80例,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联合恩替卡韦)和对照组(恩替卡韦),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病程及肝纤四项水平、肝功能水平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2 诊断标准

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2];中医证侯辩证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护肝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安徽贝双定,国药准字号H20140037)0.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给予膈下逐瘀汤方(五灵脂6克 当归12克 川芎9克 桃仁9克 丹皮12克 赤芍12克 乌药12克 玄胡索10克 甘草9克 郁金9克 红花9克 三七粉5克 鳖甲15克 莪术8克),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随症加减:发热加夏枯草12g,连翘12g;恶心加姜半夏6g,海螵蛸15克;纳差加炒麦芽、谷芽各15g;腹泻加炒白术15克、炒山药15g、茯苓15克;腹胀加枳壳15g,厚朴8g;失眠加合欢皮15g,夜交藤15g;疗程共24周。

1.4 观察指标

a)症状评分 临床症状包括:胁痛、腹胀、乏力、面色晦暗等,上述症状体征依据其轻重程度分为4级:即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

b)肝纤指标检查 治疗前24周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肝纤四项的水平。

1.5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考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及2006年8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拟定。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P<0.05

3.讨论

肝纤维化主要是一种病理概念,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过多沉积在肝内而引起的病理变化。随着研究的深入,已明确提出了肝纤维化完全可能逆转的论点。阻止和逆转肝纤维化是防止肝硬化发生和改善肝脏疾病预后的关键[3]。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与瘀血停滞密切相关,活血化瘀是治标实之法。活血化瘀药不仅有扩张肝脏血管、增加肝内血液循环和增加肝脏血流量的作用,从而可以减少病变部位的缺血,改善肝脏营养及氧气的供应,以防止肝细胞的坏死,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复,以促进肝功能的恢复;而且活血化瘀药能改善肝脏循环,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抑制或阻断肝内纤维组织的启动环节,提高纤维组织中的微循环,增强纤维组织的降解,从而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膈下逐瘀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制的名方,载于《医林改错》中,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临床研究显示,其防治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较为确切[4]。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红花活血祛瘀,通利血脉;乌药、郁金行气散结,疏达气机;延胡索、五灵脂、三七粉、行血止痛;鳖甲软坚散结;莪术活血破瘀,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诸药相配,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针对肝纤维化瘀血阻络病机,可谓药证合拍。[5]

本研究表明,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能有效改善患者胁痛、腹胀、乏力、面色晦暗等症状,降低血清透明质酸等肝纤指标水平,提示其可改善中医证候,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乃玲.肝纤维化诊疗进展及面临的问题[J].胃肠病学及肝病学杂志,2010.1(19).1.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 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2):81-89.

[3] Albillos A,Nieto M,Ubeda M,et al.The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AM3 attenuates the inflammatory cell response an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with biliary cirrhosis.Gut,2010,59(7):943-952.

[4]刘红臣.膈下逐瘀汤治疗肝脏疾病332例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4):365-366.

[5]杨倩,冯玉彦,蒋树林.姚希贤瘀血论治慢性肝纤维化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2007,22(3):168-171.

作者简介:黄风雷,男,35岁,主治中医师,学士学位,安徽省中医药学位肝胆委员会委员

论文作者:黄风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论文_黄风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