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例儿童白喉免疫水平调查分析论文_杨福良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新桥中心卫生院 537033

【摘 要】目的:了解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6个月至7岁的儿童白喉预防接种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免疫规划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我镇本地6个月-7岁常住儿童共280名,对这些儿童统一进行锡克氏试验调查,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6个月~1岁年龄组儿童的阴性率高达100%,为各年龄组中阴性率最高值,和其他年龄组统计数据相比较,组间差异均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6岁~7岁年龄组儿童阴性率为80%,是各年龄组中阴性率最低值,但和1岁~2岁、2岁~3岁、3岁~4岁、4岁~5岁和5岁~6岁等年龄组数据相比较,差异较小(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男儿童的阴性率为92.25%,女儿童的阴性率为89.86%,两组数据差异较小,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锡克氏试验的阴性率逐渐降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白喉免疫能力,充分降低儿童白喉患病率,在落实免疫规划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常规免疫,还应适时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加大疾病知识宣传力度,并按国家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免疫,以维持儿童体内较高的免疫水平。

【关键词】玉林市福绵区;儿童;白喉;预防接种;免疫水平

白喉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致病因素是白喉杆菌,常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气憋,发热,扁桃体、咽以及周围组织有白色伪膜[1]。根据发病部位进行划分,通常可以将该病分为鼻白喉、喉白喉、咽白喉以及其他部位白喉四种类型,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能会引发神经麻痹、心肌炎和呼吸衰竭[2]。有关研究表明,人群对白喉普遍易感,不过,主要易感者是6个月至7岁的儿童,大多数新生儿较少感染本病,究其缘由,是因为新生儿能够通过母亲的胎盘及初乳获得免疫[3]。在出生数月之后,婴儿的免疫力将会逐渐丧失,不过,以后免疫水平又会随着其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4]。为了解我镇7岁以下儿童的白喉免疫水平,我院免疫规划科在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助下,对我国辖区内280名7岁以下儿童展开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我镇辖区内17个行政村的儿童6个月~7岁共7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抽一个行政村40名儿童,抽到的行政村不足40名的,从相邻村补足。本次调查儿童共计280名,其中142名为男儿童,138名为女儿童。

1.2调查时间、地点及人员的安排

2013年10月22日~24日,抽到的村由我院免疫规划科的医生统一布置乡村医生,统一时间集中儿童到村卫生所,由我科人员注射锡克试验液。

1.3实验的方法、部位及观察时间

要测定人群中有无足以抵抗白喉发生的抗霉素,可用锡克氏试验,统一在调查儿童的左前臂手掌侧上1/3处皮内注射以1:10稀释的白喉霉素(即是锡克试验液由市CDC 统一提供),经过96小时后观察皮试部位结果[5]。

1.4反应的观察和意义

1.4.1阴性反应

注射部位没有任何反应为阴性,表示儿童对白喉有免疫力。同时,如果注射后24~36小时内,在注射部位稍有红色硬块,其颜色较浅、界限不太清晰,而且注射后48~72小时内,红色基本都消失,不留痕迹,则视为假阳性。这种反应是由于试验液中所含异性蛋白引起的,表示受试者对白喉有免疫力,故仍属阴性[6]。

1.4.2阳性反应

注射后24~48小时内,受试者注射部位开始有红色圆块出现,而且该圆块界限分明,直径达1cm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注射后72~96小时圆块最明显,注射7天后圆块逐渐消退,遗留一个褐色斑,数周至数月后可退净。出现此种情况表示受试者对白喉没有免疫力,应对其接种白喉类霉素[7]。

1.5统计学方法

记录好研究所得的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选择SPSS19.0,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检验。若P<0.05,那么表示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小,不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龄儿童白喉免疫水平

本次调查适龄儿童共计280人,全部都有3针以上百白破接种史,而且没有患过白喉。同时,由表1可知,6个月~1岁年龄组儿童阴性率为100%,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的阴性率,组间差异较大(P<0.05),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6岁~7岁年龄组儿童的阴性率为80%,均低于其他年龄组的阴性率,但是和1岁~2岁、2岁~3岁、3岁~4岁、4岁~5岁和5岁~6岁等年龄组的数据差异较小(P>0.05),不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白喉多发于早春或秋冬季节,其主要传统途径是呼吸道,当患者传染喉白喉后,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喉梗阻、吸气性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干咳、发热现象;当患者传染鼻白喉后,主要表现为上唇浅和鼻孔外周发生浅溃疡、鼻黏膜出现假膜、流血性浆液鼻涕;当患者传染咽白喉后,可能出现厌食、精神不振、发热、流涎、咽痛、假膜广泛、颈淋巴结肿大和周围软组织水肿等症状。该病不仅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损害,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可能引发神经麻痹、心肌炎和呼吸衰竭,继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百白破联合疫苗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主要表现为该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升。由于白喉的主要易感人群为6个月~7岁的儿童,有必要加强对这部分儿童白喉免疫水平的调查分析,以获得科学有效的指导数据,有序开展免疫规划工作。

本研究对我镇辖区280名儿童的锡克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统计发现,所有儿童都有3针以上的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史,而且没有患过白喉病。从不同年龄儿童白喉免疫水平来看,6个月~1岁年龄组儿童的阴性率为100%,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的阴性率,组间差异均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6岁~7岁年龄组儿童的阴性率为80%,均低于其他年龄组的阴性率,不过和1岁~2岁、2岁~3岁、3岁~4岁、4岁~5岁和5岁~6岁等年龄组的数据差异较小(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其次,从不同性别儿童白喉免疫水平来看,142名男儿童中,有131名出现阴性反应,该组阴性率为92.25%;138名女儿童中,有124名出现阴性反应,该组阴性率为89.86%,两组的差异较小(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上述调查说明,按国家免疫程序,1岁以下儿童接种3针次百白破疫苗免疫情况比较令人满意,但是随年龄的增长,非易感者所占的比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其原因有:①百白破加强免疫接种没有引起各级防疫医生足够的重视,部分防疫医生只注重1岁以下儿童的免疫接种,对1岁以上的儿童接种疏于管理[8]。按照国家免疫程序18个月~2岁儿童应加强接种一次百白破针,7岁再加强一次百破2联才能维持儿童较高的免疫水平,上述调查说明我们没有认真做好该工作[9]。②免疫规划知识宣传工作不够详细,部分家长不懂得该种疫苗什么时候需要加强而错过接种时间。

所以,为了有效防治白喉,进一步降低该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有必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免疫规划和疾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向儿童家长普及有关免疫规划和疾病知识的宣传[10]。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开展有关工作。

第一,临床医生要引起足够重视,在治疗白喉疾病的过程中,反复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宣教。例如,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要向患儿及其家长普及白喉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致病原因、并发症和常规治疗手段等疾病知识,告知患儿及其家长判断是否传染白喉疾病的基本方法,指导患儿家长学习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等办法,提醒患儿家长要在照顾患儿的过程中要做好防传染措施,同时敦促患儿家长以后要及时带小孩接种百白破疫苗,如果往后发现小孩有出现白喉常见临床症状,应当尽早就医,以免给后期治疗带来更大的伤痛和更多的医疗费用,甚至给小孩带来生命威胁。

第二,医院要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免疫规划和白喉疾病宣传教育。首先,可以向辖区村民发放有关免疫规划白喉病的疾病知识宣传手册,或者在辖区内张贴有关免疫规划和白喉病疾病知识的公告栏和海报,以便儿童和家长都能够随时了解免疫规划,观看、学习白喉病的疾病知识、防范措施和治疗办法,从而有效增强儿童及家长对免疫规划和白喉病的认知度,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计划免疫依从性。其次,也可以定期组织儿童家长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在开展讲座之前,可以通过张贴海报、公告栏等方式告诉儿童家长讲座的地点和时间。在开展讲座的过程中,要对儿童家长进行必要的知识宣教:除了要介绍基本的疾病知识,还可以向儿童家长介绍典型的白喉患儿案例、疫苗接种的益处以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获得免疫服务,促使儿童家长意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自觉接受计划免疫服务;还要认真回答儿童家长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详尽地解答儿童家长的疑问,同时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中,以免儿童家长因声音过小、语速过快而听不清回答,进而无法解除心中的疑虑,降低健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林献丹,杨晓霞等.温州市健康人群百日咳和白喉抗体水平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6):565-569.

[2]李丽珍.广西那坡县1~6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及白喉免疫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54-155.

[3]黄凤晓,蒙建军,余水兰等.百色市2012年儿童白喉抗体监测分析[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3,41(2):50-52.

[4]黄嘉,黄飞,唐政,等.防城港市1~6岁儿童乙肝、白喉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4,20(4):228-229.

[5]马昌相,韦亚,覃国康,等.广西东兰县2001-2010年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178-1179.

[6]沈平,袁德媚,吴美旺,等.钦南区1~6岁儿童乙肝及白喉疫苗免疫效果分析[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4,42(5):48-51.

[7]黄春光,高连.广西横县1~6岁儿童乙型肝炎和白喉血清学水平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1):37-38.

[8]黄嘉.防城港市2012年儿童白喉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5):98-99.

[9]潘斌,霍炜伟,莫文安,等.2012年钟山县1~6岁儿童白喉抗体监测[J].应用预防医学,2013,19(5):304-305.

[10]孟冬艳,项国宏,李洁,等.江西省德安县儿童免疫效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6):818-821.

论文作者:杨福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280例儿童白喉免疫水平调查分析论文_杨福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