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路径对改善PICC论文_杨冬梅

杨冬梅(山东省烟台海港医院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健康教育路径对改善PICC 置管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141例 PICC 置管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分别在干预前1 天、干预后10 天、干预后30 天,采用ESCA 和HPLP 量表评估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测评得分。SAS9.1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经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干预前1 天、干预后10 天以及30 天两组患者ESCA 和HPLP 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 时间点=3.47,F1 交互效应=5.13; F2 时间点=4.09,F2 交互效应=5.42,均有P < 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改善 PICC 置管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且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逐渐提高。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PICC;自我护理;健康行为【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43-02

静脉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采用的一次性外周静脉给药、浅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输液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陷[1]。PICC 即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作为一种静脉营养支持途径被引入临床[2],为肿瘤患者建立了一条更好的静脉通路,解决了困扰和影响肿瘤化疗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PICC 导管的维护是临床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患者自我护理导管的能力则是影响PICC 导管维护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减少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探讨提高导管维护效果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院针对PICC 置管肿瘤患者开展了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并进行了干预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在我院就诊进行PICC 置管的肿瘤患者,共141 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入选的纳入标准:① 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的18-69 岁住院患者;② 愿意接受PICC 置管化疗;③无语言交流障碍,意识清醒。

1.2 研究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到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68 例,干预组73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ESCA) 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 (HPLP)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0 天、干预30 天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进行调查,比较两组量表得分差异。

1.3 评价指标1.3.1 PICC 置管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应用the exercise of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 量表测评,记录量表得分,以此了解患者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和自我概念情况;1.3.2 PICC 置管肿瘤患者健康行为水平 应用the healthpromotion lifestyle profile, HPLP 量表测评,记录量表得分,以此了解患者健康责任感、躯体活动、营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压力调解情况。

1.4 质量控制 干预前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统一健康教育路径模式标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例不在同一病室;数据认真核查,双录入。

1.5 统计学分析SAS9.1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时间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得分差异,检验水准为0.05。

2 结 果2.1 不同干预时间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ESCA 量表评分比较在不同干预时间(干预前、干预10 天、干预30 天),对两组PICC 置管肿瘤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力ESCA 量表评定,经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F 时间点=3.47,F 交互效应=5.13,均有P < 0.05,故不同干预时间以及不同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ESCA 量表平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干预时间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ESCA 量表评分比较

3 讨论由于能显著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减少肿瘤患者因反复穿刺化疗的痛苦、维护方便以及能较长时间留置等优点,近年PICC 置管技术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但导管相关感染已成为长期置管的常见并发症[3]。为减少感染的发生,除做好PICC 导管选择,穿刺环境严格消毒,专业置管护士熟练规范的无菌操作外,日常使用中的维护非常关键。而PICC 导管维护更多需要患者自己来实施,所以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PICC 导管维护效果。由于患者自身因素以及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的缺陷 [4-5],导致PICC 置管肿瘤患者护理技能较差。为使健康教育更有计划性、目标性,2001年开始有国内学者借鉴国外临床路径应用的成功经验,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即针对同一种疾病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在有意义的临床时间间距中,制定出适当内容的健康教育路线图或表格。

本研究将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应用于PICC 置管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依事先拟定好的健康教育时间表有计划地向患者及家属传播PICC 导管相关知识、培训导管维护技能以及指导患者带管期间的生活方式。由健康教育路径管理者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该模式有效保证了健康教育实施的计划性、目的性,并能及时反馈信息,保证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置管后10 天、1 个月,干预组PICC 置管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得分不断提高,即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逐渐提高,并能更好地执行健康行为,与相关报道一致[6]。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关键就是让患者及家属自觉参与到自我护理计划中。健康教育路径为PICC 置管肿瘤患者提供了规范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健康教育,增强了病人健康教育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改变了以往单一、盲目、填鸭式的健康教育模式,显著提高了PICC 置管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并能有效预防PICC 置管早期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实现了PICC 导管护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发展方向转变。本研究通过分析及评价健康教育路径对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为今后临床制定有效的PICC 置管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1] 宋敏, 郑振东, 乔峰, 等. 肿瘤化疗患者行 PICC 置管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22(4B):50-51.[2] 许璧瑜, 成守珍, 揭素铭. PICC 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 2003, 9(5);361-362.[3]Cheong K,Perry D,Karapetis C.High rate of complications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patientswith solid tumours[J].Intern Med J,2004,34(5):234-238.[4]Akyol AD, Cetinkaya Y, Bakan G, et al. Self-care agency andfactors related to this agency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J]. Journalof Clinical Nursing, 2007, 16(4), 679-687.[5]Tzu-Ting Huang, Yu-Tsui Li, Chun-Hua Wang,et al.Individualized programme to promote self-care among older adults withasthm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9,65(2):348-358.[6] 王菊香, 鲁才红. 临床路径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护理研究,2007, 21(6B): 1513-1515.

论文作者:杨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0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路径对改善PICC论文_杨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