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卫生院;湖北麻城438000)
【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常见抗生素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1例患者,在进行抗生素药物治疗时产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报告,针对性设定处理方案,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情况。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比较,其中以青霉素25.49%(13/51)和左氧氟沙星31.37%(16/51)的药物不良反应概率较高;抗生素使用后容易导致患者器官多处的功能反应,其中以消化系统和皮肤的不良影响最强烈。结论:抗生素药物在临床治疗时会存在不同器官的药物反应,反应会根据药物的类型产生不同的机体差异。抗生素治疗时需要加强基层医院医、药、护、技人员教育引导,加强临床药物监测工作,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避免危及患者生命的药物滥用,保障用药的安全性,降低治疗隐患。
【关键词】 基层医院;常见抗生素;不良反应
基层医院依照国家卫生部的医院分级管理是指一级以下的基础性医疗机构,能够向拥有一定人口数量的社区提供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相关医院和卫生院。为了进一步提升药用安全性,研究观察基层医院常见抗生素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1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在进行抗生素药物治疗时产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1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在20-71岁,平均年龄(45.64±5.34)岁;体重46.74-67.24kg,体重平均值(55.82±4.14)kg;文化程度:小学14例,中学以上37例。
1.2方法
研究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报告,针对性设定处理方案。对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及时分析列表记录其诊断,诊断依据,审查处方内容,抗生素使用指征,审查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审核配伍、联用适宜性,是否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每例次患者处理的经过进行分析记录,评价处理效果。
分析
医师处方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把握应用指征。药师严格适宜性审核,护理人员在使用时需注意药物配合的合理性,在给药时进行药物配置,防止药物沉淀影响药效。治疗期间需遵医嘱,预防错误处理引导出药物的毒性,产生不良症状,治疗过程护士要密切的监控患者的用药反应,及时向主治医师反馈,及时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药物不良反应根据收集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记录,以患者的不良反应归纳药物类型和种类。患者临床表现依据“新编药物学”内标准的反应表现,判断患者的反应结果是否符合已知药物的不良反应[1]。
2.结果
2.1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选取基层医院的常见抗生素,进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比较,其中以青霉素25.49%(13/51)和左氧氟沙星31.37%(16/51)的药物不良反应概率较高,详见表1。
2.2患者临床表现分析
观察记录显示,使用抗生素后容易导致患者器官多处的功能反应,其中以消化系统和皮肤的不良影响最强烈。具体表现为:腹痛腹泻12例、恶心呕吐10例、心悸晕眩4例、过敏皮疹14例、寒颤乏力6例以及发热潮红5例。
3.讨论
抗生素是产生在较高级动植物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过程,是具有生命体清除性,能抑制细菌、病毒等有害生物的次级代谢物或化学活性物质[2]。选取基层医院的常见抗生素,进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比较,其中以青霉素25.49%(13/51)和左氧氟沙星31.37%(16/51)的药物不良反应概率较高。基层医院在抗生素使用前应严格把握用药指证,防止滥用。严格进行皮内敏感测试,确认患者测试后呈阴性才可以进行抗生素注射[3]。药物使用后基层医院需安排注射室观察,期间护士需随时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准备相应的急救设备措施。保证可以在发生不良反应时进行相应处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抗生素的治疗机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抑制细菌内细胞壁合成、阻碍蛋白质合成、减弱核酸的复制和转录、削弱细胞膜的功能作用与压制生物的功能作用[4]。抗生素的应用很大程度的缓和疾病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但是药物的使用容易引发患者的排斥产生机体不良反应。观察记录显示,使用抗生素后容易导致患者器官多处的功能反应,其中以消化系统和皮肤的不良影响最强烈。分析原因可能是,毒性反应是患者在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时间的不正确造成器官产生异常和结构发生变化的反馈,需要及时暂停给药。基层医院在抗生素的使用时要考虑多重使用原则,在掌握抗生素对细菌的抵抗效果之后需观测患者的药物承受能力,患有皮肤性疾病患者尽可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容易产生耐药菌[5]。抗生素的致病微生物检出率低,没有明确的临床症状,因此基层医院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明确患者发病机制,避免临床诊断受到干扰,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研究因时间与样本例数的影响,尚未对基层医院应用常见抗生素药物治疗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全部例次进行分析(部分病例临床未进行报告),有待临床药理学实验进一步探究和验证。
综上所述,抗生素药物在临床治疗时会存在不同器官的药物反应,反应会根据药物的类型产生不同的机体差异,因此抗生素治疗时需要加强基层医院医、药、护、技人员教育引导,加强临床药物监测工作,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避免危及患者生命的药物滥用,保障用药的安全性,降低治疗隐患。
【参考文献】
[1]杨德红.基层医院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浅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6):29-30.
[2]孔芳.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4,(10):1658-1660.
[3]陈宗清.某基层医院中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特点及合理用药建议[J].中国药业,2015,(3):35-36,37.
[4]向斌,向艳.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1):88-89.
[5]魏传峰,张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应急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4):116-117.
论文作者:彭光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抗生素论文; 药物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基层论文; 常见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下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