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健康教育

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健康教育

一、冠心病患者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孙曼珊[1](2021)在《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PCI术后患者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和分析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现状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现状;2.利用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与常规延续性护理对比,探讨出—种更有效可行的延续性护理策略,以改善患者双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减少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方法本研究共分为2部分。1.横断面调查:选取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附属医院进行PCI术治疗的3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和分析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现状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自我管理行为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2.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附属医院胸痛中心首次行急诊PCI术的7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试验组40人,对照组39人。试验组患者采用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在后续的随访中,动态关注患者的双心健康,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躯体症状,并进行汇总和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干预及定期推送资料进行健康指导。两组患者出院后—周、—月、三月、六月进行随访。最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治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及出院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横断面调查:300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实际得分为(67.85±6.46)分,得分指标为50.26%,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34.33%和41.00%,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与自我管理行为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1、-0.208。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指出,家庭月均收入、合并症、文化程度、吸烟、住院次数是影响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因素(P<0.05)。2.随机对照试验: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月均收入、医保、地区、支架个数、合并症、吸烟、喝酒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上,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在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服药依从性、SBP、DBP、HR、TC、TG、HDL-C、LDL-C的比较上,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出院后6个月,试验组心理状态评分量表SAS/SDS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生活质量SF-36得分高,除生理职能维度外,其余7个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率、收缩压降低程度及心功能分级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及血脂的控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处于中低水平,且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4.33%和41.00%。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收入、合并症、吸烟情况及住院次数是影响PCI术后患者疾病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可能因素。2.双心医学模式下的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心功能情况,缓解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双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杨烨瑶[2](2021)在《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MoVo模型对PCI术后患者制定可实施的心脏康复运动策略,同时开展实验性研究验证MoVo模型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有效性。研究方法:1.采用实验性研究的方法,为患者提供可以实施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2.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心脏康复运动,干预组患者实施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所有入组的患者于干预前进行一般资料和基线资料的收集。干预时间为12周。在第4周、第8周、第12周,对患者的身体活动指数进行收集记录。在12周干预结束后,对所有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分析。3.采用卡方检验对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患病史、手术史、遗传史、吸烟史、饮酒史、支架植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对患者的年龄、左室射血分数、BMI值、入院时身体活动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等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身体活动指数、GAD-7、PHQ-9、6分钟步行试验的距离等进行组间比较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的身体活动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一般资料和基线资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身体活动指数:两组患者身体活动指数的组间效应(F=11.067)、组内效应(F=158.011)、交互效应(F=17.58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各个时间点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分钟步行试验: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463.90±51.92)m,干预组患者的结果(483.96±58.17)m,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Borg等级评分: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得分为(9.99±1.51),干预组患者的得分为(9.36±1.4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运动自我效能: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得分为(35.04±6.83),干预组患者的得分为(39.80±8.1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抑郁: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PHQ-9评分为(3.01±1.57),干预组患者的PHQ-9评分为(2.40±1.8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焦虑: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GAD-7评分为(4.01±1.42),干预组患者的GAD-7评分为(3.44±1.8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BMI: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BMI值为(24.48±2.62),干预组患者的BMI值为(24.28±3.1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血生化指标: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生化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等各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结论:1.研究者通过文献检索、初拟研究方案、预试验、专家咨询、修订正式研究方案,正式实施研究等环节,对患者实施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2.本研究验证了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影响效果。该方案对患者实施干预方案,通过12周的临床试验及跟踪随访,患者的身体活动指数有了较为显着的改善,同时对于患者心功能及心理健康状况等也有了良好的改变。3.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作为一项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运动干预方案,通过临床实践,对患者运动的能力及执行监督能力均比研究前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对患者的运动状态也有了持久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明轩[3](2021)在《中医综合疗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总结中医综合疗法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参与研究的60例患者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使用随机数字表分选两组患者,包括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中医综合疗法组),每组均为30人;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冠心病二级预防常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一次/天;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一次/天或替格瑞洛90mg两次/天;阿托伐他汀钙20-40mg一次/天或瑞舒伐他汀钙10-20mg一次/天;琥珀酸美托洛尔47.5mg-95mg一次/天),其他药物如降糖药、降压药物等根据患者平素口服药情况而定;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颗粒剂口服,耳穴压丸,穴位贴敷及舌操锻炼。两组采取相互对照的方法进行观察,观察时间为4周。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史、病程等),同时记录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最终收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并运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做统计学分析,研究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类评分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支架数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中医证候疗效: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显着性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48.28%、显效率为13.79%,均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20.00%、显效率0%,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治疗前,两组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在各维度上均显示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各自组内比较,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各项维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SF-36生存质量量表:治疗前,两组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健康变化(HT)全部9个维度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各自组内比较,各维度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生理功能(PF)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健康变化(HT)这8个维度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中医综合疗法可以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该证型患者的生活状态、减少心绞痛发作情况、提高对疾病治疗的满意度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整体提升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严志鹏[4](2021)在《“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冠心病人群的不断增加以及PCI、CABG术的广泛应用,造就了庞大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群体,随之伴发的精神、心理问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心境障碍是以情绪或心境改变为主,伴有认知和行为改变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统称,包括精神科所有常见的异常心境,如焦虑症、恐怖症,一般的情绪高涨或低落。本研究从理论探讨、临床数据回顾、临床研究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心境障碍的危险因素挖掘,并从调控HPA轴及保护血管内皮角度探讨了宁心安神中药干预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可能机制。研究一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探讨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理论研究“血-脉-心-神”一体观是以缺血性心脏病为研究模型,以有形物质结构“血液”、“脉道”、“心脏”为基础,融合“心藏神”无形之用,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提出的学术理念。其核心理念包括血、脉、心、神四者在病程、病位上的时间续贯性和空间多维性,并强调“心藏神”、“形-神”一体,突出“安神”对辨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提倡慢性心血管疾病应进行全周期调护,重视预防以及改善预后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必要性。在治疗策略方面,认为血脉失和是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发生的前期基础,心体受损、神不安位是其根本病机,因此主张运用宁心安神法养心体安心神,酌情加减兼顾血脉失和,令血脉流利。研究二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目的:明确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引发心境障碍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快速识别血运重建后易患心境障碍人群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历系统筛选符合纳排标准并行PCI、CABG术且临床资料完备的患者,制定《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心境障碍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史信息、血运重建信息、NYHA评分等临床资料,依据所得资料及诊断标准将样本分为心境障碍组和非心境障碍组,录入Excel并建立数据库,使用统计软件对两组进行差异性比较,再将具有差异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得出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性别、心律失常、服药种类、血运重建次数、急诊血运重建与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发生心境障碍相关。结论:性别、心律失常、服药种类、血运重建次数、急诊血运重建是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发生心境障碍的危险因素。其中,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女性发生心境障碍的概率是男性的2.523倍,合并心律失常者发生心境障碍的概率是未合并者的2.323倍,行急诊血运重建患者发生心境障碍的概率是未行的5.367倍,随着服药种类和血运重建次数的增加,心境障碍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研究三“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宁心安神中药对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可能存在的起效机制,科学回答宁心安神中药具有双心同调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宁心安神中药,干预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心境状态改善,并收集患者0、4周血清,探讨宁心安神中药对HPA轴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疗效肯定。在临床疗效上,心境状态积分、心绞痛积分、中医次症积分、焦虑或抑郁方面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清学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VEGF有上升趋势,ACTH、NE有下降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COR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宁心安神中药对心境状态和躯体症状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具有双心同调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PA轴的过度激活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刘彤[5](2021)在《自我决定理论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健康促进行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现状,深入分析冠心病患者对于健康促进行为管理的真实体验,为提高健康促进行为提供干预指标;构建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健康促进行为干预模式,并验证其对冠心病患者建立健康促进行为的作用,为后期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提供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冠心病患者基本心理需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一),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承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现象学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健康促进行为干预研究(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构建干预方案,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根据入院顺序选取承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心脏内科病人108例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实施冠心病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的心理护理措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PCI术后患者依从性问卷、西雅图心绞痛问卷、心理幸福感问卷进行测量。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结果:研究一:通过现象学分析法共提炼出五个主题:1.患者知识缺乏和认知错误,降低了胜任感;2.患者支持缺乏,降低了归属感;3.患者自我管理计划参与不足或不合实际,降低了自主感;4.患者负性情绪过高,降低了行动力;5.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研究二: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干预研究结果:1.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健康促进行为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在健康促进行为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上的比较,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都有提高,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基本心理需要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之间比较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基本心理需要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都有提高,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心理幸福感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在心理幸福感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上的差异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幸福感总分均有提高,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PCI术后依从性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在PCI术后患者依从性量表总分和其各分量表得分上的比较,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依从性总分升高,对照组的依从性总分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心绞痛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在心绞痛量表总分和其各分量表得分上的比较,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心绞痛总分均有升高,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处于一般水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处于中等水平。2.应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健康促进行为干预模式对于PCI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满足基本心理需要,提高健康促进行为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6](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研究表明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郭佳茹[7](2020)在《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构建及初步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通过横断面研究调查住院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态度及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通过质性研究了解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具体参与类型,根据患者主诉确认患者的参与需求,为构建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提供理论依据。(3)以互动式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理论为主要框架,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访谈、专家会议法构建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4)通过类实验研究将照护方案进行初步试用并探讨其对冠心病患者知识、患者参与态度、患者参与行为及患者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通过便利抽样抽取太原市3所三甲综合医院心内科306名冠心病患者,对其参与健康照护的态度及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期方案构建提供相关依据。(2)对某三甲综合医院的12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患者的具体参与行为,为后期方案构建提供理论依据。(3)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合前期的半结构访谈初步形成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草案。组织心内科及临床护理方向专家进行专家会议,对初步形成的参与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最终版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4)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甲综合医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7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宣教、干预组采用患者参与指导手册,最终对照组纳入34例,干预组纳入33例。将一般资料调查表、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识评价表、患者参与态度量表、患者参与行为量表、患者住院满意度调查表作为调查工具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调查。结果:(1)住院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态度尚可,行为有待提高。住院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态度均分为(4.10±0.64)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行为均分为(3.74±0.57)分,尚有待提高。4个维度均分依次为:信息获取(3.63±0.64)分,患者需要(3.70±0.53)分,活动讨论(3.97±0.45)分,治疗计划(3.68±0.55)分。多元逐步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影响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人均家庭月收入、是否有其它慢性病。(2)根据互动式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理论框架析出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共包括32条具体参与行为,照护参与包括参与适应环境、参与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参与手术管理、参与心脏康复知识了解、参与出院准备、参与二级预防等;决策参与包括对用药、手术方式、心脏康复等的决策;诉求参与包括参与医院管理促进和建议等。(3)通过文献分析及质性访谈结果初步形成患者参与方案,由7名包括心内科及临床护理方向的专家对初步形成的参与方案进行了讨论及修订,形成了最终版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4)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基线可比,组内前后及干预后组间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冠心病健康知识、患者参与态度、患者参与行为干预后得分均高于干预前,除对照组患者参与态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其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冠心病健康知识、患者参与态度、患者参与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态度尚可,行为有待提高。影响患者参与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有其它慢性病等,后期需要参考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参与的水平。(2)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行为类型多样,以照护性参与为主,其它还包括决策性参与和诉求性参与。(3)基于横断面调查、质性研究、文献分析、专家会议构建了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该方案涵盖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参与照护的内容,能有效提高冠心病健康知识水平、患者参与态度、患者参与行为以及患者住院满意度。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及延长干预时间,进行验证研究。

张蜜[8](2020)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及意义: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作为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病程长,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且由于其死亡率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效精准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冠心病的临床护理除传统方式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如延续性护理、综合性护理、预见性护理等。其中,传统方式多依靠护理常规展开,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尤其是在患者的健康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缺陷;新的护理方式,大多未以一定的护理理论为指导,并且同一种护理方式也未形成统一的护理干预标准和评价标准,导致难以客观比较干预效果。因此,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目的:明确以奥马哈理论为基础构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以理论为基础的科学依据。方法:本课题为类实验性研究,设立对照组,对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抽取研究对象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以奥马哈理论为基础的系统化护理。对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护理问题的改善情况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变化进行评价,其中,护理问题改善情况的评价指标为患者的认知(K)、行为(B)、状况(B)得分,日常活动能力的评价指标为6-min步行距离。采用Excel及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频数、百分比,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共有120名患者,因一名患者中途转院,其余共119名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干预组60例,对照组59例。1.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问题均分布于奥马哈系统问题分类表的4大领域,两组患者共存在护理问题861个,其中干预组458个(53.19%),对照组403个(46.81%)。干预组患者存在护理问题最多的领域是健康相关行为领域,有199个(43.45%),其次为生理领域168个(36.38%)、心理社会领域82个(17.90%)、环境领域9个(1.97%);对照组患者存在护理问题最多的领域是健康相关行为领域,有172个(42.68%),其次是生理领域162个(40.20%),心理社会领域63个(15.63%)、环境领域6个(1.49%)。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问题在每一领域的分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共同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有9个,其中,生理领域有3个,分别为疼痛、胸闷气短、肢体乏力;健康相关行为领域有5个,分别为饮食不均衡、服药指导、吸烟、超重、运动;心理社会领域有1个,为回归社会障碍。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护理问题改善情况的组间比较:(1)干预前,干预组患者9个主要护理问题在认知(K)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9个主要护理问题在认知(K)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干预组患者9个主要护理问题在行为(B)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吸烟”在行为(B)方面的得分(3.00±0.34)与对照组(2.73±0.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个主要护理问题,干预组患者在行为(B)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干预组患者9个主要护理问题在状况(S)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运动”和“回归社会障碍”在状况(S)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个主要护理问题,干预组患者在状况(S)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干预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431.58±112.93)高于对照组患者(388.25±8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奥马哈理论的护理评估表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护理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2.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能够通过全面的护理评估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状况。3.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能够通过全面的护理评估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赵佳星[9](2020)在《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对PCI老年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对PCI老年患者心脏康复效果,主要是评价对PCI老年患者生活质量、6分钟步行试验、BNP、心功能分级、焦虑情绪、服药依从性、一般自我效能等方面的影响,为心脏康复护理的发展提供新方法。方法于2018年10月2019年9月,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70名老年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从随机数字表中选取70个随机数字,放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让老年患者一个接一个地拿走,不要再放回去。抽到偶数者分配至实验组,抽到奇数者分配至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护理及每周三次的健康教育讲座。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体外反搏治疗每天2次,每次60分钟,共36次,为期一个疗程的EECP治疗,IMB的健康教育时间同体外反搏治疗同期。在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测,内容包括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6分钟步行试验(6MWT)、焦虑自评量表(SAS)、服药依从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以及心功能分级、BNP检测。采用SPSS软件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NP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BN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BN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管理能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自我管理能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IMB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有效的提高了PCI老年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距离、降低了BNP值、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PCI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效能。由此可见,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PCI老年患者的心脏康复。图2幅;表20个;参180篇。

李海燕[10](2020)在《基于循证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方案构建与转化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护理预防方案并进行临床转化应用,为规范我国VTE预防护理实践,保障VTE预防护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研究方法1.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医院在院发生VTE的55例患者纳入VTE组,按照1:2的比例选择未发生VTE的108例纳入非VTE组,对两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同一医院在院期间发生VTE和非VTE患者共54例进行验证。2.现况调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97名来自不同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VTE预防护理及管理现状调查。3.VTE护理预防方案构建:基于国内VTE护理预防实践现状,对相关循证指南进行文献检索,采用AGREEⅡ体系进行质量评价。再根据前期的情景分析研究提出的焦点问题,对证据进行提取、分析和综合,初步构建VTE护理预防方案。经多学科专家现场论证,形成VTE护理预防方案的终稿。4.临床转化应用的促进和障碍因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质性研究、田野观察研究对临床转化应用的促进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从系统、护士和患者层面制定多项实施干预策略。5.VTE护理预防方案的实施及评价研究(1)临床试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根据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前的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护理。从证据实施的过程指标、结局指标和证据自身结局指标评估两组患者血栓风险评估率和评估及时率、护士对患者进行基础预防、物理预防措施相关健康教育的实施率;血栓风险评估准确率、术后物理预防措施的依从性、患者/家属对血栓预防知识的掌握得分情况;VTE的发生率、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变化。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和不符合卡方检验的构成比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2)质性研究:对骨科参与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的11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护士对方案实施的感受和评价。研究结果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肝肾疾病、饮酒史、D-二聚体和Caprini血栓风险等级是患者院内发生VTE的风险因素,利用上述风险因素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进行血栓风险评估、预防措施的实施和完善VTE护理预防相关病历记录是VTE护理预防的焦点问题。2.各大医院在VTE护理预防方面缺乏规范,部分医院对于VTE预防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部分护理人员对VTE预防知识掌握不足。3.基于循证的VTE护理预防方案构建:最终纳入13篇指南。其中有9份指南为“强烈推荐”,4份指南为“推荐”。将指南中的证据进行提取、综合和归纳,形成包括84项推荐意见的方案草案。12名专家对方案进行现场论证,对方案进行最终修订,确定推荐等级。其中,66项强推荐,7项弱推荐,7项暂不推荐,4项和其他项目进行方案合并。最终形成包括五个主题73项推荐的VTE护理预防方案。4.临床转化应用的促进和障碍因素分析(1)被调查的30名护士对VTE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45.09±13.73)分,护师及以上职称人员与护士职称人员的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表明,护士对VTE预防护理知识的掌握不足,医院进行VTE预防相关知识培训的重点应聚焦于低年资护士。(2)访谈发现,护士可以正确认识拟实施的VTE护理预防方案,对方案的转化应用存在医疗配合、抗血栓袜购买不便捷等顾虑,提出采用信息化让预防护理更便捷、宣教方式多途径等建议。(3)田野观察发现,血栓风险评估由医生完成,评估流程便捷,抗血栓袜由医生向患者或家属教育后外购获得。护士根据医嘱实施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影响方案实施的障碍因素可能为护理工作量较大、护士未参与血栓风险评估、AES需要患者家属外购等。(4)基于对证据转化应用促进和障碍因素分析,从系统层面、护士层面和患者层面进行改革,制定10项促进转化应用的干预策略。5.VTE护理预防方案的实施及评价研究(1)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BMI、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术前APTT、血小板计数、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评估实施的过程指标:护士进行血栓风险评估率为100%,入院血栓风险评估及时率为87.94%,2项基础预防健康教育实施率为98.58%,6项AES相关健康教育实施率均在89%以上。(3)证据实施的结局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前和术后血栓风险评估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穿着AES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血栓预防知识的掌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证据自身结局指标:对照组和试验组VT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院内发生VTE 1例(0.61%),出院后发生VTE 1例(0.61%),试验组未发生VTE。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下肢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变化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76。(5)访谈发现,VTE护理预防方案的实施有助于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士专业价值的体现,在临床转化应用仍需不断的探索。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最佳证据构建的VTE护理预防方案,为临床护士预防VTE提供规范的护理实践参考依据。在临床转化应用后,提高了医护人员对血栓风险评估的及时率、准确率和患者对预防措施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对血栓预防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具有可行性。

二、冠心病患者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病患者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PCI术后患者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相关定义
    2 研究背景
    3 理论框架-健康信念模式
    4 研究假设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6 技术路线图
    7 伦理审查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部分 横断面调查
        1 研究对象
        2 样本量的确定
        3 研究工具
        4 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5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随机对照试验
        1 研究对象
        2 干预方案
        3 研究工具
        4 资料收集
        5 统计分析
        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第一部分 横断面调查
        1 基本情况
        2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3 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两者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
        4 自我管理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5 影响PCI术后患者自我行为管理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二部分 随机对照试验
        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 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AS/SDS)得分情况比较
        3 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4 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5 患者心率、血压、血脂比较
        6 两组患者心功能能分级改善情况比较
        7 两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结局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一部分 横断面调查
        1 冠心病患者自我行为管理情况分析
        2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3 影响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分析
        4 启示
    第二部分 随机对照试验
        1 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2 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外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一般信息登记表
    附录二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
    附录三 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S)
    附录四 中文版SF-36量表
    附录五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六 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七 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中文修订版)
    附录八 ACS患者健康教育随访手册
    附录九 互联网健康教育资料
    附录十 互联网平台呈现形式
    附录十一 知情同意书(Ⅰ)
    附录十二 知情同意书(Ⅱ)
缩写词表
综述: 冠心病双心护理的慢病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双心健康
        1.2.2 心脏康复运动
        1.2.3 基于理论模式下的心脏康复运动
        1.2.4 影响心脏运动康复的障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在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1.1 初步构建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
        2.1.2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
    2.2 成立研究团队
    2.3 预试验
    2.4 专家咨询论证
        2.4.1 专家讨论干预方案的内容
        2.4.2 修订干预方案
    2.5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在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和双心健康中的应用
        2.5.1 研究对象
        2.5.2 评价指标
    2.6 方案实施及资料收集
    2.7 统计学分析
    2.8 质量控制
    2.9 伦理审查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3.1.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1.2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
    3.2 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身体活动指数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6 分钟步行试验的结果比较
    3.4 两组患者Borg等级评分的结果比较
    3.5 两组患者运动自我效能评分的结果比较
    3.6 两组患者抑郁的结果比较
    3.7 两组患者焦虑的结果比较
    3.8 两组患者BMI的结果比较
    3.9 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的结果比较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提高PCI术后患者的身体活动指数
    4.3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双心健康
        4.3.1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
        4.3.2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4.3.3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对BMI、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5 结论
6 创新性、局限性与不足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PCI 术后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的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中医综合疗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学PCI术后研究进展
        1 冠心病概述
        2 PCI术治疗冠心病现状概述
        3 西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冠心病及PCI术后的认识
        1 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2 中医学对PCI术后的认识
        3 中医药治疗对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研究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基线资料分析
    2 中医证候分析
    3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改善分析
    4 生存质量量表分析
    5 观察组所用干预方式分析
    6 展望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探讨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理论研究
    1 “血-脉-心-神”一体观理论基础
        1.1 “血-脉-心-神”一体观理论起源
        1.2 “血-脉-心-神”一体观理论核心
    2 “血-脉-心-神”一体观对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认识
        2.1 心境障碍概述
        2.2 血脉失和是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发生的前期基础
        2.3 心体受损,神不安位是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发生的根本病机
    3 “血-脉-心-神”一体观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策略分析
第二部分 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病例纳入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资料
        2.2 数据收集与管理
        2.3 统计学分析
        2.4 研究流程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描述
        3.2 单因素分析
        3.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4 小结一
第三部分 “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病例纳入
    2 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2.2 干预时间
        2.3 数据收集与管理
        2.4 质量和安全性控制
        2.5 结局评价
        2.6 实验试剂及步骤
        2.7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描述
        3.2 两组患者治疗0、4 周心绞痛、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0、4 周生活质量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0、4 周心境状态比较
        3.5 小结二
        3.6 两组患者0、4 周血清学指标比较
        3.7 小结三
讨论
    1 从“血-脉-心-神”一体观角度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优势性
    2 冠心病血运重建后易患精神心理疾病的人群特征探讨
    3 “血-脉-心-神”一体观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4 “血-脉-心-神”一体观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起效机制探讨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中医对“神”的认识及现代内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应激反应在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再发心绞痛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自我决定理论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健康促进行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1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研究
    2 自我决定理论的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假设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意义
第三部分 研究一: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对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伦理原则
    5 结果
    6 讨论
第四部分 研究二: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健康促进行为干预模式的应用
    1 研究目的
    2 对象和方法
    3 质量控制
    4 伦理原则
    5 结果
    6 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1 主要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知情同意书
附录 2:问卷
附录 3 健康教育手册
附录 4 行为改变日记
综述 自我决定理论在行为改变方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7)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构建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背景发展
        1.2 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背景及意义
    2 国内外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研究现状
    3 相关理论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住院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现况调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行为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第三部分 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内容及过程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第四部分 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的初步应用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点
    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8)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目标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目标
    1.3 关键词及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文献回顾
        2.1.1 冠心病
        2.1.2 冠心病的国内外护理研究现状
        2.1.3 奥马哈系统在我国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2.2 理论框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抽样及分组方法
        3.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1.3 样本量计算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设计
        3.2.2 资料收集工具
        3.2.3 资料收集过程
        3.2.4 干预方法
        3.2.5 研究步骤
    3.3 数据分析
        3.3.1 数据录入
        3.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质量控制
第四章 结果
    4.1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
        4.1.1 两组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比较
        4.1.2 两组研究对象的疾病相关资料比较
    4.2 两组研究对象护理问题的分布和汇总
        4.2.1 两组研究对象护理问题的分布
        4.2.2 干预组研究对象主要护理问题汇总
        4.2.3 对照组研究对象主要护理问题汇总
        4.2.4 两组研究对象共同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汇总
    4.3 两组研究对象主要护理问题认知(K)、行为(B)、状况(S)得分的组间及组内比较
        4.3.1 两组研究对象9个主要护理问题认知(K)得分的比较
        4.3.2 两组研究对象9个主要护理问题行为(B)得分的比较
        4.3.3 两组研究对象9个主要护理问题状况(S)得分的比较
    4.4 两组研究对象6-min步行距离的组间及组内比较
        4.4.1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6-min步行距离组间比较
        4.4.2 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6-min步行距离组间比较
        4.4.3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6-min步行距离差值的比较
        4.4.4 干预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组内比较
        4.4.5 对照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组内比较
第五章 讨论
    5.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讨论
    5.2 以奥马哈理论为基础的护理评估表在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5.2.1 健康相关行为领域
        5.2.2 生理领域
        5.2.3 心理社会领域
        5.2.4 环境领域
    5.3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认知(K)、行为(B)、状况(S)的影响
        5.3.1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认知(K)的影响
        5.3.2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行为(B)的影响
        5.3.3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状况(S)的影响
    5.4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5.5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对PCI老年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评价指标
        1.1.4 统计学方法
        1.1.5 技术路线图
        1.1.6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
        1.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NP的比较
        1.2.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比较
        1.2.5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1.2.6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1.2.7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
    1.3 讨论
        1.3.1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提高PCI老年患者的运动耐力
        1.3.2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改善PCI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
        1.3.3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提高PCI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1.3.4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提高PCI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1.3.5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提高PCI老年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
        1.3.6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1.3.7 创新点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
        2.1.1 相关概念
        2.1.2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2.2 康复医学的发展
    2.3 心脏康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体外反搏的作用原理和机制
    2.5 体外反搏的循证医学证据及应用
    2.6 IMB技巧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患者的一般资料
附录 B 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
附录 C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 D 服药依从性量表
附录 E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10)基于循证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方案构建与转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界定及文献回顾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案
    四、技术路线
    五、保护人权措施
第三部分 情景分析研究
    一、在院发生VTE患者病例对照研究
    二、国内VTE预防护理的现况调查
    三、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循证的VTE护理预防方案的构建研究
    一、VTE预防指南的检索与质量评价
    二、指南内容分析
    三、基于循证的VTE护理预防方案初步构建
    四、VTE护理预防方案的专家论证
第五部分 临床转化应用的促进和障碍因素分析
    一、护士对VTE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二、护士对VTE护理预防方案态度和认识的访谈
    三、实践现状的田野观察研究
    四、实施干预策略的制定
第六部分 VTE护理预防方案的实施及评价研究
    一、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的临床试验研究
    二、护士对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感受的质性访谈
第七部分 总结
    一、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 录
    附录1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
    附录2 住院患者出血风险评估表
    附录3 院内发生VTE患者资料收集表
    附录4 住院患者VTE预防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5 AGREEⅡ量表
    附录6 关于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方案的专家小组会议意见征询表
    附录7 VTE防治护理知识考试试卷
    附录8 护士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9 黄色血栓风险等级警示牌
    附录10 VTE防治护理措施记录单
    附录11 VTE预防相关的三项操作流程和考评标准
    附录12 VTE预防相关健康教育单页和视频
    附录13 血脉护通公众号
    附录14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相关信息采集知情同意书
    附录15 住院患者血栓预防护理信息调查表
    附录16 住院患者VTE预防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
文献综述 静脉血栓栓塞症物理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四、冠心病患者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PCI术后患者的应用[D]. 孙曼珊. 汕头大学, 2021(02)
  • [2]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影响研究[D]. 杨烨瑶.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3]中医综合疗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 李明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研究[D]. 严志鹏.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自我决定理论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健康促进行为中的应用[D]. 刘彤.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6]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7]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构建及初步应用[D]. 郭佳茹.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8]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实证研究[D]. 张蜜. 延安大学, 2020(12)
  • [9]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对PCI老年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D]. 赵佳星.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基于循证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方案构建与转化应用研究[D]. 李海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健康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