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宽频带可调谐激光器的研制

智能化宽频带可调谐激光器的研制

刘长娥[1]2002年在《智能化宽频带可调谐激光器的研制》文中指出本文围绕着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智能化宽频带可调谐激光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研究,并初步研制出两台实验样机。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作了有关光参量效应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光参量振荡器的物理机制、参量振荡的归一化耦合波方程,求解得到了参量振荡器的耦合波函数,同时对光参量振荡的增益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使参量振荡的阈值条件,并对光参量振荡器的输出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特性曲线。另外,本文还从事了非线性晶体的特性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恰当地选择了适合实验的非线性晶体。 本文的实验部分主要侧重于智能化光参量系统的光学部分、计算机控制数据采集闭环系统以及计算机控制反馈技术的研究。在光学部分,本论文利用现有实验条件进行了参量振荡器频率调谐的研究,得到了调谐曲线,并做了输出参量光的能量转换效率以及输出功率的实验,得到一系列特性曲线。在激光器智能化研究方面,采用差分法数据采集原理,利用微机数据采集技术,设计了参量光智能化数据采集闭环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完成了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同时,本文在高精度的调谐机构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控制反馈技术,设计了速度式PID控制器,完成了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了输出参量光信号采集和反馈的目的。

刘靖[2]2000年在《计算机控制宽频带可调谐激光器的研制》文中提出本论文从以下叁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并初步研制出实验样机两台。光学部分:(1)光学系统的构建;(2)光参量振荡器工作特性的研究;(3)对比实验,晶体、腔型、光学元件等的优化。机械部分:(1)紧凑型/一体化光学平台的设计、加工;(2)机械部件的设计、加工。控制部分:(1)单片机本地测控系统的设计和组建;(2)微机远地测控软件的开发。 设计并研制出了计算机控制下的光参量振荡器实验样机两台,实验样机由以下五部分构成:Nd: YAG泵浦激光器、小型/一体化机械平台、光参量调谐系统、单片机本地驱动控制电路、主控计算机通讯控制软件。 主要技术指标:[调谐范围410~710nm,[高稳定性]不稳定度S≤3%,[低阈值]单脉冲Eth≤15mj,[高转换效率]η晶体≥20%,[高功率]最大峰值功率Pmax≥1MW,[小型化]外置式调谐系统外形尺寸380×260×265mm~3,[一体化]全固态封装(包括泵浦源和参量振荡系统),系统尺寸80×40×20cm~3,[计算机控制]精确定标、自动甄选波长;实现了计算机控制BBO晶体的智能化系统,使得参量光调谐输出具有自动、精确和重复性好的优点。并对未来提高光参量激光器特性的方法作出了设想,提出了叁种光参量振荡器的设计方案,对不同腔型结构进行初步实验探索。

张锦龙[3]2009年在《基于光纤光栅的传感和解调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光纤传感器技术是通过传感器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它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构成信息产业的叁大支柱。该技术涉及到激光技术、纤维光学、非线性光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随着传感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正要向着网络化、智能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传感解调技术也将向着高速度、高精度和分布式测量等方向发展。本文在调研光纤传感的特点和其在军事、民用领域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研究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分析了光纤光栅传感解调技术的优、劣势,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与待解决的技术难点;依据耦合模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光纤光栅的光学特性和传感机理;总结了光纤光栅的分类及各类型光纤光栅的制作方法;对多种光纤光栅传感器和解调方案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设计了四种传感器和叁种解调结构,并成功构建了光纤光栅无线传感网络。其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成果(黑体部分)如下:针对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实用化中的交叉敏感问题,设计了渐变型等强度悬臂梁结构,研究其对光纤光栅调谐的温度补偿机理,实验验证了该悬臂梁对光纤光栅线性、无啁啾的调谐和温度补偿。采用渐变型悬臂梁调谐光纤布拉格光栅(FBG),通过测定光栅反射谱双峰的位置,使用一根光栅实现了应力和温度双参量同时传感测量。应力和温度传感的灵敏度分别为KF=0.125nm/N和KT=0.0124nm/℃。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带宽检测的啁啾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通过测定啁啾光栅反射谱带宽实现位移的测定,位移传感的灵敏度为K=0.05nm/mm。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光强检测的啁啾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该系统利用电路方法测定光强,提高了测量精度并降低了成本。位移传感的灵敏度为K=0.58pm/mm。研究FBG化学浓度传感器,对丙二醇溶液浓度的测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温度敏感对化学浓度的影响及其去敏方法。通过测定溶液折射率的变化实现其对浓度的检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交叉相位调制(XPM)技术的锁相光纤光栅传感器解调系统。采用XPM技术避免了压电陶瓷(PZT)等机械结构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速度和可重复性,对温度的测量精度可达0.1℃。分析了外界环境对M-Z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以LiNbO3波导器件克服环境对干涉器件影响的改进方案。设计了基于保偏型光纤环镜的波长解调系统,分析了其输入光波长和输出光功率分配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并搭建了解调系统。通过调节保偏光纤长度、耦合器耦合系数、保偏光纤主轴角度,实现对测量范围和系统分辨率的调控,并能通过软件自动测定其结构参数。系统在解调范围大于1 nm时,分辨率小于1pm,测量精度小于±1pm。设计了采用保偏光纤和偏振分束器构建干涉仪的传感解调方案,仿真分析了系统结构参数对输出光强与波长对应关系的影响,并搭建实验系统。系统通过调节保偏光纤长度、保偏光纤主轴角度,实现对测量范围和系统分辨率的调控,在解调范围大于1nm时,分辨率小于1pm,测量精度小于±1pm。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开发了针对不同传感解调方案的光纤光栅传感解调控制软件,成功地应用于不同机理、不同结构FBG传感器的结构参数测定、数据处理和实时二维图像显示。该软件是传感系统能够脱离实验室,进入应用领域的关键,具有通用性。论文最后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曹孟德[4]2008年在《可变光纤延迟线及掺铒光纤宽带光源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掺铒光纤放大器和光时分复用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光纤通信技术正向着超大容量、超长距离通信系统发展,并逐渐向全光网络演进。这对宽带信号的处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宽带光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纤延迟线能够进行信号的频域和时域处理,相对于传统的延迟线具有带宽宽、损耗低、抗干扰、保密性好、重量轻、性价比高等优点;掺铒光纤光源更是具有宽带宽、高功率、高稳定度、低成本、小体积、易于与单模光纤耦合等特点,将来势必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因此,现在开展对于光纤延迟线及掺铒光纤宽带光源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意义。首先,本文从光纤延迟线的原理出发,对延迟线的组成模块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国内外现有的可变光纤延迟线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对实现可变延时的机理及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依据现有的一些条件设计和分析了几种简单易实现的3-bit可变光纤延迟单元的结构。为了设计高延时精度的可变光纤延迟线,本文从两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一方面,设计合理的可变光纤延迟单元结构;另一方面,采用可调谐激光器作为系统光源。通过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设计了一个由六个1×2光开关构成的具有较低延时误差的3-bit可变光纤延迟单元。针对理想情况下的系统延时、理想情况下采用可调谐光源得到的动态延时分别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光源的波长可以动态地修正系统的延时值,延时精度得到了显着提高。本文最后提出了利用光学谐振腔对宽带光源进行波长选择的组合结构来替代可调谐激光器的功能,并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成功研制了一台宽带掺饵光纤光源样机。通过光学谐振腔的波长选择功能,可以实现自制宽带掺饵光纤光源波长的连续可调,利用该组合结构完全可以实现可变光纤延迟线中可调谐激光器的功能。本文对于可变光纤延迟线的研究以及提出的提高可变光纤延迟线精度的方法,对于某些需要用到高精度光纤延迟线的特殊场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郑冬[5]2011年在《数字频谱分析仪射频通道前端输入模块设计》文中指出频谱分析仪作为“频域万用表”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移动通信、电子对抗、雷达导航、EMC设计等领域,其已成为频域分析中必不可少的测试仪器。射频通道前端的设计是频谱分析仪实现的关键技术,其性能的优劣对于频谱分析仪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本课题旨在设计实现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数字频谱分析仪射频通道前端。本文首先分析当前通信电子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频谱分析仪发展的现状及方向,并介绍了频谱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及分类。鉴于高中频方案实现成本高,宽带可调谐滤波器实现困难,综合课题频谱分析仪指标参数的要求,论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分段开关滤波器组实现对镜像频率及交调干扰信号抑制的射频通道前端设计方案。本射频通道前端的设计主要包括了程控衰减模块电路设计、多组低噪声放大模块电路设计、第一级混频模块电路设计,开关选频模块电路设计。其中,开关选频模块作为低成本频谱分析仪的关键模块,其主要指标取决于设计的四个带通滤波器的性能参数。文中射频通道的设计部分,充分发挥了现代微波射频CAD软件设计仿真高效的优势。首先,使用了ADS2008的Buget工具对整个射频通道前端电路进行了系统链路预算分析,并对其频带选择性、互调失真等关键指标进行了仿真验证。其次,借助于IE3D电磁波仿真软件,基于耦合谐振带通滤波器的原理,完成了开关选频模块中四段带通滤波器的仿真与优化设计。最后,论文给出了射频通道前端的整体设计实物图,并对整版电路的频带选择性、增益、1dB压缩点、系统噪声系数、叁阶交调特性等关键指标进行了测试与分析。从测试结果来看,本论文所选用的方案基本满足数字频谱分析仪射频通道前端的设计要求。

陶继方[6]2012年在《硅基微纳光电子器件的研究》文中指出光电子器件是光纤通信的基础,是实现光纤通信的底层承载平台和核心技术所在。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小型化、智能化、低成本和高可靠性逐渐成为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硅基光电子技术,借助成熟的硅基加工工艺、廉价的材料成本、良好的光电混合集成特性,正逐步替代传统的基于Ⅲ-Ⅴ族材料光电子器件,适应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需求。此外,硅基光电子器件与其他功能模块结合,实现高灵敏度、多功能、一体化的微纳光机电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领域之外的光学传感、军事侦查、空间探索等领域。因此,在硅基光电子器件方面的研究,对提高我国未来在光电子芯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论文着重研究了其中两类尺寸在微纳尺度的重要硅基光电子器件,提出并实现了叁个新型硅基光电子器件的设计。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调研工作。首先,对目前硅基光电子器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工作,并对硅基光电子的发展方向、关键问题、研究思路做了相应的总结和探讨工作。然后,对硅基光电子的关键技术、关键器件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有关宽带MEMS可调谐激光器的设计、加工、封装和测试。针对目前设计中存在的外腔祸合效率低和组装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抛物面镜的新型硅基MEMS可调谐激光器设计。通过在可调谐激光器的外腔内,利用被动耦合方式集成光纤柱形透镜和深硅刻蚀的抛物面镜两个二维的光约束器件,组合实现叁维方向耦合,代替传统集成外来微透镜的方式,实现了真正的硅基单片集成。并利用现有的光学MEMS加工工艺,开发出了一套完整的MEMS可调谐激光器芯片的加工工艺流程,成功制作出了可以正常工作的芯片,并进行了外腔滤波、波长调节、耦合输出等相关测试。所得芯片的完整尺寸只有3mm×3.2mm,在保持边摸抑制比大于20dB的情况下,实现了48.3nm的波长调节范围。第叁部分,对基于NEMS技术的硅基光功率探测器的研究。在设计中,把光场梯度力引入NEMS和硅基光子学领域,利用光场梯度力作为光子能量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桥梁,并利用高精度的电子遂穿位移探测器进行位移探测,进而读出输入的光功率值。其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基于光子吸收的探测原理,其意义在于成功克服了材料的限制,在硅基上实现了可以在C+L红外通信波段工作的光功率探测器件。在加工中,通过把硅基光子学工艺与NEMS工艺相结合,把响应光场梯度力的纳米悬臂梁和电子遂穿位移探测器集成在一起,加工出了尺寸仅有0.024mm2的高度集成硅基光功率探测芯片。测试结果表明,在不经过衰减器的条件下,NEMS光功率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可以从0到20mW,波长响应范围超过100nm。第四部分,有关NEMS硅基全光逻辑门的研究。结合日前有关光子机械耦合系统的研究热点,利用光子机械调制的原理,成功实现了硅基无源全光逻辑门器件。首次提出了双悬浮微环谐振腔的设计结构,通过悬浮微环结构的位置来控制输出信号光的强弱。利用NEMS加工工艺,成功制作出了尺寸仅有40μm×45μm(长×宽)大小的硅基光电子芯片。通过对器件的静态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证明了实现逻辑NOR运算的可能性。这种新型的硅基全光逻辑门,其原理上区别于传统的基于SOA或者非线性光纤等有源器件的全光逻辑门,提供了一种尺寸更小、集成度更高、功耗更低的纯硅基全光逻辑运算解决方案。

张卓[7]2012年在《高功率稳定性全固态绿光激光器及其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LD泵浦的全固态532nm绿光激光器在工业加工、激光显示、军事等方面应用广泛,但由“绿光问题”带来的功率波动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本文针对高功率稳定性的全固态绿光激光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相关应用进行了拓展,包括全固态355nm紫外激光器设计和动态绿光人眼安全标准制定。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全面阐述了全固态532nm绿光激光器、全固态355nm紫外激光器、激光显示和激光舞台表演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当前高功率稳定性绿光激光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通过对激光棒热效应及温度分布的理论计算,分析了含有热透镜的动态稳定腔中基模体积与谐振腔灵敏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带有辅助透镜的基模动态稳定腔的设计方法;结合ABCD矩阵和热透镜焦距的测量结果理论分析了双棒串接腔中的稳区和光斑分布;针对多纵模耦合造成的绿光功率波动问题,从基频纵模偏振态出发,利用Jones矩阵计算提出了单纯基于温控KTP晶体改善绿光输出稳定性的理论方法;3,实验研究了高效率双棒串接全固态绿光激光器:在泵浦电流20A的条件下获得了61W的准连续绿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61%;实验研究了紧凑型高功率稳定性全固态连续绿光激光器:当控制KTP至19.8℃时获得的连续绿光功率不稳定度小于0.9%(10min);在高功率稳定性绿光激光器研究的基础上实验探究了LD侧泵全固态355nm紫外激光器:在泵浦电流24A情况下获得了510mW的355nm紫外脉冲,光斑基本呈高斯分布,通过改变KTP温度获得的最佳功率稳定度优于1.6%;4,研究了动态绿光人眼安全标准的制定方法,实验探究了2m观察距离下不同功率以及扫描速率下人眼接收功率,基于GB7247.1激光安全标准理论上确定了动态绿光设备在不同转速以及观察角度下的人眼安全功率,所得结论对于相关设备安全标准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姬卫玲[8]2015年在《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表明光波分复用WDM技术是未来高速全光通信中传输容量潜力最大的一种多信道复用方式。它可以在一根光纤中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而每个光载波可以通过FDM或TDM方式,各自承载多路模拟或多路数字信号,其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组合起来,耦合到光缆线路中在同一根光纤上传输,在接收端将组合的光波长分开,不同波长的信号送入不同的终端。因此将此项技术称为光波长分割复用,简称光波分复用技术。EDFA是这种多波长系统走向实用化的关键技术,它可以在几个大赫兹的波长范围内同时给多个波长提供增益。

王伟[9]2011年在《ICF激光驱动器频率转换关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简称ICF)为人类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途径。以此为牵引,研制输出能力高达兆焦耳级、重频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已成为当今强激光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涵盖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物理、高亮度X射线和高能粒子束的产生以及实验室天体物理等前沿基础研究的高能量密度科学(High Energy Density Science, HEDS),也急需持续提升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的综合性能。概括起来,未来聚变能源以及高能量密度科学对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更高的光束质量、更高的峰值功率、更高的运行可靠性,以及包括重频运行在内的复合运行体制,简称“四高一复合”。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的总体能量转换效率主要决定于主放大器储能效率、系统储能抽取效率和谐波转换效率(包括二次谐波或叁次谐波转换)等叁大环节。其中,实现高效谐波转换的主要物理因素之一是能否满足波矢匹配条件,在技术层面主要体现在激光带宽、倍频晶体自身的“质量”、光束质量和调谐精度等相关条件的有效控制。为了突破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由于非线性效应引入的功率受限(或称B积分受限),有效提高系统输出能力,多年来人们一直积极探索与研究宽带激光脉冲传输放大模型,并开展了部分有意义的基础工作。然而,研究的深度和宽度离实际工程应用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高效宽带叁倍频转换仍然是制约宽带激光传输放大模型发展与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如何打破这一“瓶颈”,研究与发展宽带激光高效叁次谐波转换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需求背景。本文立足前人研究的基础,根据未来兆焦耳级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发展的总体需求,系统地研究了宽带激光叁次谐波转换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深化研究了高效宽带叁倍频理论模型以及技术或工程关键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宽带激光传输放大模型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1.建立相位调制匹配高效宽带叁倍频理论模型,首次优化设计了正弦相位调制匹配宽带叁倍频结构原理图,数值模拟表明,与其它叁倍频模型相比,该结构设计在增加晶体接受带宽、提高入射光强动态范围和抑制FM-to-AM强度调制等方面优势明显,能够实现更大输入带宽的高效叁倍频转换。在小信号情况下,推导了叁倍频过程群速度匹配解析关系式,直观揭示了宽带叁倍频的受限条件。为突破这一制约,从相位匹配和瞬时波矢匹配两个角度研究了满足正弦相位调制匹配要求的调制深度参量最佳比例关系,为广义相位调制匹配提供了理论思路。设计了实现正弦调制匹配结构的技术方案,优化了倍频晶体,相位调制器以及谐波分离双色镜等关键器件的相关参数。数值模拟与研究了晶体接受带宽、强度动态范围和FM-to-AM转换等叁倍频输出特性,与其它叁倍频模型比较有效提升了输入接受带宽;同时,量化了叁倍频过程对频率转换晶体角度失谐和双色镜滤波能力灵敏性,为该理论模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误差容许量控制精度。2.提出了两块热键合氘化KDP晶体实现宽带叁倍频的技术方案,验证了氘含量这一新自由度高效叁倍频与角度失谐的等效性。理论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比传统叁倍频方案可将接受带宽提高3倍。由于键合消除了空气间隙影响,简化了实际工程应用晶体调节的技术难度以及提升了叁倍频单元的结构稳定性。首次建立宽带光两块叁倍频晶体之间空气间隙物理模型,分析其影响机制并得到等效空气间隙周期;首次通过解析模型揭示了KDP晶体热光系数是温度导致倍频晶体匹配角变化的关键参量。研究了部分氘化KDP晶体折射率变化特性,利用氘含量这一新自由度优化设计了两块部分氘化KDP晶体热键合叁倍频结构模型,验证了氘含量这一自由度与角度失谐的等效一致性,理论和实验研究了该模型的叁倍频输出特性,较常规叁倍频结构模型,晶体接受带宽增加了约3倍,且更具实际应用前景。对两块混频晶体叁倍频结构,建立模型分析了两晶体之间空气间隙对叁倍频过程影响的物理机理,得到了与完整相位变化周期等效的4cm空气间隙变化周期;利用窄带等效宽带光源,实验验证了两晶体级联结构该空气间隙周期及其影响特性,首次实验获得了正弦调频宽带1.2nm宽带光机制下空气间隙物理特性,间接预知了理想情况下叁倍频输出特性,与理论结果相符合。介绍了两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消除空气间隙影响技术手段,比较了氘化晶体热键合叁倍频模型在抑制空气间隙影响,晶体调节和结构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首次推导了KDP晶体相位匹配角对温度灵敏性的解析关系式,阐明了晶体的热光系数是相位匹配角温度灵敏性的关键因素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合理解释了不同结果之间的差异性,为在实际应用中控制温度对频率转换过程影响提供了重要参量指导。3.从瞬时频率角度定性分析了正弦调频宽带叁倍频中FM-to-AM效应的物理机制和基本规律,首次得到了基频光相位调制和叁倍频强度调制之间调制频率的相关性;首次推导并验证了调制度与角度失谐关系的解析表达式,创新性地将FM-to-AM转换特性运用到叁倍频最佳匹配角调试中,比效率调谐曲线方法更快捷方便,精度更高,为进一步工程应用提供了新的调谐方法。深入研究了正弦调频宽带激光叁倍频过程中的FM-to-AM强度调制问题,分析了FM-to-AM效应的物理机制,推导出了量化调制度的解析表达式,数值模拟验证了其有效性;应用瞬时频率概念,直观解释了FM-to-AM效应的物理图像,定性地分析了叁倍频波形调制特性,首次得到了有无角度失谐两种情况下频率调制与幅度调制的相关性;结合理论导出的角度失谐与波长偏移等效关系,首次推导了调制度与失谐角度的解析关系式并进行了数值验证,创新性地将FM-to-AM效应运用到叁倍频最佳相位匹配角调试过程,方便快捷,提高了调试精度。基于单倍单混叁倍频基线结构,以正弦调频谱宽0.3nm宽带光为例,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叁倍频过程转换效率,强度调制和光谱输出特性,得到了与窄带叁倍频情况相一致的转换效率强度调谐曲线,叁倍频光谱稳定且未发生光谱丢失和窄化效应,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较好,验证了定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智能化宽频带可调谐激光器的研制[D]. 刘长娥. 北京工业大学. 2002

[2]. 计算机控制宽频带可调谐激光器的研制[D]. 刘靖. 北京工业大学. 2000

[3]. 基于光纤光栅的传感和解调技术研究[D]. 张锦龙. 北京邮电大学. 2009

[4]. 可变光纤延迟线及掺铒光纤宽带光源设计研究[D]. 曹孟德. 山东科技大学. 2008

[5]. 数字频谱分析仪射频通道前端输入模块设计[D]. 郑冬. 电子科技大学. 2011

[6]. 硅基微纳光电子器件的研究[D]. 陶继方. 北京邮电大学. 2012

[7]. 高功率稳定性全固态绿光激光器及其应用的研究[D]. 张卓. 天津大学. 2012

[8]. 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D]. 姬卫玲. 南京邮电大学. 2015

[9]. ICF激光驱动器频率转换关键问题研究[D]. 王伟. 山东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智能化宽频带可调谐激光器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