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新生儿蓝光治疗反应的效果观察论文_金黎瑛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1999

【 中 图 分 类 号 】 R473【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5) 10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后减轻新生儿蓝光治疗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收治入院的新生儿共154例,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蓝光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疗程结束比较光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光疗反应腹泻、皮疹、发热、烦躁不安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光疗引起腹泻、皮疹、发热、烦躁不安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能降低患儿光疗时的不愉快感觉,明显减轻新生儿光疗反应的发生数,能提高患儿对蓝光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减轻;新生儿;蓝光治疗发应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特别是核黄疸会对神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常给新生儿带来严重的后遗症,从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亦有上升趋势。蓝光照射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效果肯定,但光疗会带来腹泻、皮疹、发热、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为减轻光疗反应,对入住我院新生儿室随机分为观察组的7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新生儿光疗反应的发生率,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室入住的15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干预组77例,男婴39例,女婴38例;对照组77例,男婴40例,女婴37例。年龄3 ~7天,两组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均>2500g。入院日检测经皮测黄疸指数(TCB)为270~340umol/L。无窒息史、抢救史,母亲年龄为23~32岁,无妊娠并发症及内科疾病合并症。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新生儿遵医嘱均予以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这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光疗前给予改良式抚触 患儿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时需全身裸露、戴眼罩,环境陌生,无依无靠,舒适改变,常会哭闹不止,较烦躁。护士应先洗手,双手宜温暖,然后抚摸患儿的手部、背部、额部等皮肤,以轻柔的语调多与患儿说话,通过听觉和触觉使其获得安全感,并予以爱的支持[1]。温柔的抚触刺激以及轻切的语言关怀,使患儿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每天的抚触,可以非常有效地促进新生儿的生理和情感发育,并改善新生儿睡眠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2],也提高患儿蓝光治疗的依从性。

1.2.2 适时更换卧位 患儿光疗中长时间单一卧位对肢体皮肤的压迫可增加患儿的不适,新生儿不能自行更换体位,光疗时护士须按平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顺序每2小时交替更换一次,增加患儿舒适感[3]。

1.2.3 皮肤清洁 加强患儿光疗期间的皮肤护理,特别是臀部护理。患儿在蓝光箱中温度高,包裹的蓝光保护性尿布不容易散热,大小便中的氨类物质对皮肤刺激较大,要做到勤换尿布、勤清洗臀部,防治红臀和尿布疹。光疗时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凉。光疗结束后给予洗澡。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儿在光疗期间不良反应腹泻、皮疹、发热、烦躁不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表示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在光疗期间光疗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在腹泻、皮疹、发热、烦躁不安的发生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光疗反应情况比较?(例)(%)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俗称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之一,约2/3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临床上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光疗也给患儿带来一系列不适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皮疹、发热、烦躁不安等,有些家长由于紧张、心疼患儿,担心蓝光治疗对患儿造成伤害而拒绝蓝光治疗,增加该疾病的风险。因此让患儿在舒适状态下接受蓝光治疗,是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共同愿望。通过对患儿进行光疗时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减轻患儿光疗中的不良反应,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抚触是让良好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是一种有益于新生儿健康的自然医疗护理技术。抚触可促进新生儿各种神经行为和心理发育,减少患儿对外界的应激,使其安静,产生安全感,降低焦虑和恐惧[4]。

适时更换体位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减轻皮肤因受压时间过长、污染物的刺激引起皮肤发红、发皮疹等不适而使得患儿烦躁不安,增加患儿的舒适感,有利于提高患儿对蓝光治疗的依从性。

4.结论

临床上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最简便、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但光疗易产生不良反应,该观察组患儿采取了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了该治疗的副反应,也能避免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同时减少了患儿痛苦及家属心理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卢杰云,张新华.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干预研究[J]. 护理研究,2011,25(6B):1552

[2]黄素兰,何少玲,张春丽,等. 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43

[3]刘安云,李国慧,陈江玲. 护理干预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蓝光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98

[4]韦林安,李丽,何群.抚触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蓝光治疗中的作用.护理研究,2007,21(5):1357

论文作者:金黎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新生儿蓝光治疗反应的效果观察论文_金黎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