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音乐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论文_林奕

祁东县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600

【摘 要】目的:对缺血性脑血栓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查看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缺血性脑血栓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脑卒中神经缺损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栓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缺血性脑血栓;临床疗效

目前针对缺血性脑血栓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采用溶栓治疗,动脉溶栓治疗需要采用血管造影,同时对专业技术操作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次研究针对缺血性脑血栓患者采用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治疗措施,查看其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缺血性脑血栓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在56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8±2.17)岁,其中有14例患者患有高血压,有8例患者患有糖尿病,有6例患者患有冠心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在54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04±2.38)岁,其中有10例患者患有高血压,有10例患者患有糖尿病,有8例患者患有冠心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症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药物使用剂量为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和16ml复方丹参注射液,每天滴注1次,连续滴注8天。同时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如果患者颅内没有出血现象,则每天给予患者300mg肠溶阿司匹林,采用口服的方式喂服患者,在治疗10天后将剂量改为每天75mg。

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后立刻对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穿刺点选择患者的右侧股动脉,在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使用Seldinger法进行穿刺,同时置6F鞘,并保证患者全身肝素化,首次注入剂量为每kg体重0.67mg,将肝素注入山鞘内,注入1小时后将推注剂量减半。全脑血管造影采用6F Envoy导引导管,在对闭塞血管进行准确定位后,在血管内插入Prowler-14微导管带0.014Silverspeed微导丝,同时将r-tPA进行微泵推注,推注总剂量最大值为每kg体重0.3mg。溶栓完成后,每隔5分钟进行导引导管内的造影,查看患者血管再通的情况,当栓塞血管完成再通后即可将溶栓停止。第二天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如果患者颅内没有出血现象,则每天给予患者300mg肠溶阿司匹林,采用口服的方式喂服患者,在治疗10天后将剂量改为每天75mg。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记录在溶栓前和溶栓后24小时、21天后患者的脑卒中神经缺损评分(ESS)[1]变化情况,并在患者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Barthel指数(BI)[2]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患者的ESS评分超过96分,且BI指数为100分,对正常生活工作不造成影响,则代表患者治愈;如果患者的ESS评分在85分至95分之间,且BI指数在91分至99分之间,可以进行生活自理,则代表患者治疗显效;如果患者的ESS评分在50分至84分之间,且BI指数在71分至90分之间,病情有明显的改善,则代表患者治疗有效;如果患者的ESS评分不足50分,且BI指数不足70分,患者的病情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则代表患者治疗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对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来表示,采用t对其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脑卒中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ESS评分对比(`x±s)

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治愈,对照组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治愈,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X2=3.903,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血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将血栓越早溶解,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使患者的脑供血恢复正常,才能对患者的缺血脑组织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避免缺血脑组织继续坏死的现象发生。目前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溶栓剂主要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其中尿激酶和链激酶是一种非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因此在使用后会激活血浆中的纤溶酶原,从而使患者产生抗凝溶栓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症状。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血循环中的纤溶酶原没有明显的亲和力,而对血浆中的纤溶酶原则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进行特异性局部溶栓,因此在患者经济条件尚可的情况下,应尽量优先使用[3]。动脉溶栓一般分为与区域性动脉内溶栓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前者采用经皮穿刺的方式置入导管,并将溶栓剂通过导管送至患者的栓塞血管处,但此方式的适用范围较小,一般只在颅内外大血管栓塞等情况下使用。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技术逐渐成熟,该方式将微导管借助微导丝送至患者的栓塞部位,能够进行有效的溶栓治疗,并且降低出血的概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进行治疗,在溶栓后24小时和21天时对患者进行ESS评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在接受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语: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血栓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方式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预后良好,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以翠,常焕显,孔令胜.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7):609-613.

[2]吴慧君,张丽华,贾鸿宁,等.尿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饮食保健,2017,4(10):22.

[3]石磊.依达拉奉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0-111.

论文作者:林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中医五行音乐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论文_林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