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创新-基于百色革命老区典型分析论文

革命老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创新-基于百色革命老区典型分析论文

革命老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创新
——基于百色革命老区典型分析

靳书君 瞿久淞

摘 要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论是理论逻辑和实践方向都要求科学理论深入群众,转化为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革命老区借鉴老一辈革命家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传播先进革命思想,推动革命老区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围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化什么”“谁来化”“怎么化”的时代要求,创办“新时代讲习所”,解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基层延伸过程中阵地、人才和载体等问题,塑造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层实践典型。

关键词 革命老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注重通过各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使之成为唤醒民众、鼓舞士气、打击敌人、获得胜利的思想武器。革命老区借鉴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经验,创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讲习所”(党的十九大以后,更名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所”,以下简称“讲习所”)探索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村(社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和深入。通过创建“讲习所”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解决革命老区宣传思想工作缺内容、缺阵地、缺人才、缺载体的问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老区落地生根打通最后一公里。百色革命老区“‘讲习所’讲活时代精神”(1) 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年,第1页。 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塑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层典型。本文通过典型分析法,围绕“化什么”“谁来化”“怎么化”三个方面,分析革命老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主题、宣讲主体和载体形式,探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环节和实践规律。

一、化什么: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对老区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基本问题,回应了当代中国如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问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革命老区落地生根,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等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阐释,使之直观直接地融入老区人民的火热生活和伟大奋斗,成为老区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目标。

(一)将“中国梦”等战略思想转化为老区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0页。 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和人民情怀的统一,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想追求。让中国梦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转化为老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之义。理论宣讲过程中,如何将“中国梦”核心内涵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追求结合起来,形成生动的生活语言表达,成为理论大众化的关键。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讲习员在宣讲时,通过形象语言结合家乡经济生态发展稀释“中国梦”的理论浓度,并掰着手指数到:一是“生态梦”,山顶封山做绿化,山腰种果种药茶,平地发展新经济,山青水秀收入好;二是“交通梦”,柏油马路到家门,下雨天晴好出行,电脑光纤进农村,农业产品网上卖;三是“安居梦”,家家户户得帮扶,逐渐脱贫再致富,小车开进新楼房,安居乐业有前途……。通过陇雅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个人梦想、家庭梦想的分析,逐渐延伸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让中国梦走进了群众的现实生活。

毛泽东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67页。 。在宣讲“中国梦”的过程中,讲习所紧紧结合党和政府辅助三农的具体实例扩大宣讲的效果,有的讲习所在帮助群众办理危房改造补贴、养殖补贴过程中进行理论和政策宣讲;有的讲习所在为农民群众进行培训技能的同时解读精准扶贫、老区建设、乡村振兴等战略和政策,让人民群众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理论宣讲始终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农民群众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获得实在的好处,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积极性。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老区群众的乡风良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不断发展的当代中国的价值支撑,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老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移风易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革命老区从地方实际出发,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老区优秀传统价值追求相结合,通过讲习所宣传教育,转化为群众思想共识。一首宣传山歌这样唱到:“尊老爱幼人人敬,夫妻和睦家业兴;勤俭持家家业旺,邻里友善贵过金……教人敬业守诚信,文明友善好立身。”(4)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讲师团:《颂歌献给新时代——歌唱党的十九大》,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89页。 歌唱的是人民群众所倡导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和睦、遵纪守法、遵守公德等价值观念,实际上也蕴含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无形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脑、入心。二是开展移风易俗,提升老区整体精神风貌。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通过完善社会基层治理,依法打击赌博涉黄、封建迷信、涉黑作恶等不良习气风俗,扫除群众身边的歪风邪气;依托“讲习所”主讲国家法治,移风易俗、孝老爱亲和扶贫政策等,同事组织群众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升学宴不办”等村规民约,刹住铺张浪费之风,并日常生活中监督执行,推动形成公正、法治、和谐新民俗。三是推动“乡音工程”建设,打造健康乡村文化生活。乡音即“方言”“土话”,百色老区是多民族杂居地区,现有壮、汉、瑶、苗、彝十几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语言差别迥异,有的民族内部还有数种分支,给沟通交流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百色老区以壮剧等作为创新实施“乡音工程”的突破口,讲地方话、说地方事,演地方戏,破解群众听不懂、不愿听的诸多难题。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民间和专业创作人员围绕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创作一批快板、山歌、壮剧等文艺节目定期在各村屯巡回演出,为农村群众能在家门口“看戏”提供舞台。充实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演出通过歌颂老区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惠民政策等,激发农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

(三)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老区人民生产实践的指南

致富能人讲习团,多数由来自老区各族群众中致富能手、商业代表、“泥腿子”专家、农民骨干组成。他们吃得透上头,能够比较敏锐地把握政策和市场走向,适时调整生产和运营的策略,他们也理得顺下头,多数人是村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榜样和领头人,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如百色田阳县那坡镇芒果园的“老农民讲习所”,讲习员来自村里的退休老支书,本身是周边著名的芒果种植和销售大王,是村里的致富能人和经商模范,也是带领村民种芒果脱贫致富的领头人。靖西市南坡乡“蚕房讲习所”讲习员也是当地有名的技术骨干,致富的带头人。在宣讲队伍中,有不少来自基层的致富能人、“土专家”,他们的能力群众认可,同时又懂得一定的理论政策,学风平易近人,说话直观明了,在利益诉求上贴近群众,情感上也贴近群众,能有效化解理论宣讲的枯燥乏味,使理论宣讲接地气、有生气,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亲和力吸引力引领力。

专家教授讲习团,主要是从各级党校、社科联、地方高校、科研单位等抽调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技术过硬的同志组成。这一群体长期扎根老区,致力于老区的科、教、文、卫的工作和研究,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是群众眼中的“知识分子”“智库人才”“技术专家”。让专家教授深入基层开展讲习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风文风的改进,专家教授宣讲的过程也是深入基层调研的过程,宣讲过程中也是接受基层群众的检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进讲习内容和讲习方式,有利于推动理论研究和群众实践的统一,更好发挥专家教授智库作用,为老区的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资政参考;一方面可以有效推动理论政策的落地,专家教授对理论政策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宣讲可以帮助人民群众更好理清党的理论政策的目标,解决群众的疑惑,为群众发展致富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通过专家教授的讲习活动把实用的生产技术送到基层,为群众解决生产方面的技术难题,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农村在产、学、研等方面的积极合作,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的高水平发展。

二、谁来化:党、政、商、民、学骨干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

《礼记》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很重要一点就是理论宣讲的主体必须获得群众的认可,宣讲的理论内容才真正有人听,有人信。在左右江根据地时期,苏维埃政府就非常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强调红军不但要一手拿枪弹保护人民,还要一手拿传单发动群众。在红七军、红八军军部和苏维埃政府都设有专门宣传工作队伍。“红军每个连队都有宣传队,走到哪就宣传到哪,标语写得满墙都是……给群众讲红军在东兰、凤山、贵州和白军打仗的故事,群众最爱听啦!我们还教妇女和小伙子唱歌子”(9) 中共广西区委党史资料征委会《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编辑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89年,第766-767页。 宣传队时常深入乡村,通过演讲、演出方式向群众宣讲革命思想,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百色革命老区延续这一优良传统,注重从党、政、商、民、学中吸收群众认可的骨干精英、榜样典型组建新时代的理论宣讲队伍。榜样作为时代的先锋、社会的脊梁、群众的楷模,他们凝聚着先进的理想信念,代表着高尚的人生境界和道德追求,体现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民群众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此,以人民群众认可的榜样典型作为理论宣讲主体,能够让群众真正看得顺、信得过、坐得下、听得进、记得牢、用得上。

When there is a minimum limit for the IKPI to complete follow-up fault-tolerant tasks,assuming that the value is Umin,if Ue

(一)“一把手”讲习团

第一书记讲习团,主要是从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到老区基层担任第一书记的优秀党员干部组成。革命老区长期以来就有向基层群众派驻工作队伍和工作干部的传统,工作队作为中国共产党基层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对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书记受组织的挑选委派,熟悉党的理论政策,有较强工作能力,而且常驻农村一线,掌握农村风俗习惯、农业产业发展、农民生产就业等具体情况,他们新时代革命老区带动广大农民现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任务重要力量。第一书记担任讲习所讲习员,对推动党的理论政策入心入脑、落地落实,帮助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抓好农村产业发展,落实农村劳动力就业,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更好服务群众,提升治理水平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自党、政、商、民、学各界各行各业宣讲队伍成员经过培训后,深入村屯、乡镇、企业、学校,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如“中国梦”“四个全面”“精准扶贫”“革命文化”“乡村振兴”等专题,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讲习活动。此外,一些地区还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了“少数民族骨干讲习团”“文艺宣讲小分队”“巾帼讲习团”等宣讲团体开展宣讲。革命老区通过创建“讲习所”吸收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先锋模范、榜样典型,组成多样化的理论宣讲队伍,有效解决了理论宣传的人才问题。

(二)致富能人讲习团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根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新成果。“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页。 推动新发展理念入脑入心,转化为老区人民群众生活的共识和实践的指南,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任务。把新发展理念融入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山歌、民谣的创作表演中,实现理论宣传普及和娱乐审美的结合,具有积极意义。如山歌:“宜居乡村万人讴,生态文明利千秋;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凤凰游。”(6)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讲师团:《颂歌献给新时代——歌唱党的十九大》,第107页。 在赞美家乡优美环境的同时,阐述绿水青山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阐述了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引人深思。关于如何实现发展,也有山歌:“山更绿来水更清,开发旅游把客迎;生态资源巧利用,实现一赢变多赢。”(7) 同上,第109页。 阐述通过旅游活动等第三产业推动经济的增长,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实现绿色、持续、多赢的发展局面。讲开放理念时有山歌:“坚持对外搞开放,引入泉水进鱼塘。”(8)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讲师团:《治国理政新方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山歌汇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09页。 “泉水”一般指未受污染的天然井泉中新汲水或矿泉水,具有益五脏,清肺胃,生津止渴,养阴利尿之功效,引入泉水进鱼塘比喻开放就是要引入具有活力的、先进的资本、技术和服务理念,改善整个经济环境、发展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re reviewed by Professor Konstantinos Triantafyllou,Medical School, National and Kapodistrian University,Athens, Greece who has been trained in biostatistics.

(三)专家教授讲习团

在实践中,百色革命老区围绕着“共享”,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尝到社会进步的实惠。如在靖西市南坡乡,发动当地养蚕“土专家”开设“夫妻讲习所”,将养蚕技术与大家共享,帮助困难群众掌握实用技术、培育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子,带动群众搞好生产经营,提升致富能力。目前该“讲习所”已开设培训课堂22期,参加人数800多人次。新发展理念通过山歌、谚语转化为老区人民的发展理念,并通过生产实践,内化老区人民为新时代脱贫致富,追求美好生活的指引。

(四)第一书记讲习团

“一把手”讲习团,主要是由党政部门中政治素质过硬、具备一定理论水平、有讲课经验、熟悉基层群众思想工作的部门“一把手”组成。“一把手”做得好不好,不仅直接影响理论宣讲成效,还直接影响政策实施,政府的公信力。坚持让党政“一把手”换位沉底深入基层,让“一把手”和群众进行面对面地聊天对话,进行理论和政策宣讲,一方面可以摆正与群众的关系,树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扑下身子倾听群众的声音,解决人民的真实需求;一方面可以让人民群众知晓政策理论从调研起草到制定落实过程的来龙去脉,了解党和政府在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流程,增强老区人民对理论政策的亲切感现实感,推动理论入心、政策落地。

(五)道德模范讲习团

道德模范讲习团,是由为老区发展做出贡献的行业代表、先锋模范组成。在讲习团中既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扶贫状元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也有默默无闻做出巨大贡献的行业代表,还有为老区发展做出巨大牺牲和奉献的革命烈士后人。他们无论有无荣誉,都在自身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老区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集中体现坚定信念、爱党爱国、无私奉献、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老区精神,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是群众身边的榜样。让道德模范进行理论宣讲能够起到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社会道德文化素养的提升。

财政体制即政府间财政关系,通过不同层级之间政府的事权、财权、支出责任划分以及配以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实现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权责配置,推进政府间治理的现代化。中国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迈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财政体制相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到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性改革的探索,再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的分税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在探索政府间权责划分的问题,总体上是由原来的部门“条条”决策为主转向扩大地方“块块”的自主权,从行政性分权到经济性分权,从收入端自有财力的自主决策到支出端自主权的诉求,逐步完善政府间治理体制机制。

三、怎么化:激活老区红色文化和民间文化的传播载体功能

革命老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在化什么、谁来化的问题方面,在用什么方式才能化的方面,都有新时代的基层创造。革命老区大多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甚至边疆地区,不少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老一辈革命家们除了创办讲习所、革命报刊等方式传播革命思想外,更善于将革命理论与当地群众喜爱的歌、曲、戏、舞等文艺形式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融入到本土文艺的编写创作和演练演唱。壮族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韦拔群曾经亲自编写了《俄国革命实在好》《我们百姓不能容》《分田分地给农民》《打破旧礼教》等五十多首山歌用于宣传革命思想。1929年底,韦拔群组织青年山歌队伍,从东兰武篆镇出发,途经凤山、恩隆、奉议等县,进行了一次山歌宣传革命思想的“长征”,队伍每到一地就与当地群众以歌会友,传播革命思想,行进途中先后有上万群众参与了“歌会”活动。山歌这种源于西南少数民族草根阶层的古老艺术形式,经过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改编创作焕发新的艺术魅力,成为左右江根据地宣传革命思想和推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百色革命老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过程中,充分挖掘和激活革命老区本土的民间文化载体,创造性地运用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并结合现代传播方式实现理论深入基层,走进生活。

(一)借助老区民族文化载体,激发新时代思想的生活气息

理论大众化本身是一门艺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通过文化和文艺载体进入老区人民精神家园,才能激发出蕴含在人民身上的伟大创造力。理论宣传普及积极适应了老区的“土质”,适应老区的“气候”,找到老区人民群众熟悉、喜闻乐见的载体,理论的传播推广就会被群众所认可和接受。革命老区借鉴老一辈革命家编写红歌、民族教材传播革命思想的方式,一方面组织民间艺人、党员干部、教师等,围绕群众关心的理论热点问题,编写具有民族特色的通俗理论读本《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理论知识》《山歌汇编》,理论歌谣系列读物《唱响“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新方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山歌汇编》《颂歌献给新时代——歌唱党的十九大(壮汉对照)》等作为讲习所的学习教材。一方面将思想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山歌唱词,在群众中进行传唱,使理论宣传生动鲜活起来。一首新时代山歌这样唱到:Snwnghdai vmnzmingz ca ndaej ndei(生态文明抓得好),Ndaem va ndaem faex adaem makit (种花种树种葡萄)……Ndaemciengx lijyouz song din dieb(种植养殖兼旅游),Daegsaek canjnieb hwnjsusu(特色产业舞龙头);Haj bi doengzsim haenqrengz guh(五年同心协力干),Nungzminz hix yuq(youq) siujyangzlouz(农民也住小洋楼)”。(10)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讲师团:《颂歌献给新时代——歌唱党的十九大》,第38-39页。 山歌以生活化的语言阐述乡村振兴,解释新发展理念等政策给农村生产生活的变化,歌唱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得理论政策更加通俗易懂。还有山歌:“龙头要靠众人舞,理论要靠脚丈量;理论实践相兼顾,才能全面达小康。”(11)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讲师团:《唱响“四个全面”》,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6页。 通过比兴的手法,形象阐述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理论实践的主体,只有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才能实现小康的科学内涵。

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提升,这直接制约了推广工作的健康和顺利发展。举例而言,在一些地区存在着“双重管理”体制,即管事和管理人是分离的,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此外,在一些地区还存在“在编不在岗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推广的效率。因为推广经费存在着不足的情况,一些地区的机构和设备比较老化,这也严重影响了推广的效率。

除了山歌、图书外,文艺演出也是当前老区农村宣传文化工作表现最为活跃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有“中国壮剧之乡”之称的田林县,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全县100多个民间壮剧团,自编自导自演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壮剧节目,并在各个乡镇、村屯巡回演出。如壮剧戏曲《习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总书记的话儿记呀记心上,一个中国梦,两个一百年,三个倡导,四个全面,嘿五位一体,田林‘五靠’奔小康咧……”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编入戏曲中进行广泛传唱。在田东县,则组织文艺小分队编写响应的理论歌谣并通过广场舞会、大喇叭,农村晚会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其中,红军后代讲习小分队编唱的《讲习所》:“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真不错,温暖着老百姓的心窝窝;‘一个中国梦’我们共同的梦,‘两个一百年’与梦紧相连……”成为当地的流行曲目。这些散发着生活气息的原生态戏曲歌谣蕴含着极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引起群众的广泛共鸣。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精准扶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等讲话精神经过创作改编,融入到快板、山歌、壮剧、小品等节目形式中,使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述更加本土化、生活化、形象化,让群众坐得下,听得懂,学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寓教于乐。

(二)发掘老区红色文化载体,激发新时代思想的红色基因

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为国为民的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给新时代留下的宝贵财富。挖掘红色文化,弘扬老区精神对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百色革命老区积极发掘地方红色文化,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一方面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展示,在群众中建立起重要的精神文化标识。革命老区的每一处革命遗迹就是最好的理论精神讲习场地,每一件红色文物、每一首红色歌曲都是历史鲜活的教材,折射着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奋斗初心和人生目标,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通过收集整理革命先辈留下的历史文物,出版相应的文献书籍,影视作品,建设恢弘的红色文化纪念馆,打造红色爱国教育基地,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精神文化的标杆和寄托。一方面开展红色节庆纪念活动,激活新时代理论的红色基因。百色革命老区是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伟大革命斗争实践的地方,在革命斗争中孕育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靠群众、为民谋利,民族平等、精诚团结”百色起义精神蕴含了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体现着党的初心所在,记录着未来,指引着方向。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百色革命老区通过一系列活动红色盛大节庆纪念活动凝聚思想共识,推动理论的发展传播。2014年8月22日在百色革命老区举行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暨百色起义85周年学术会议。理论界围绕着邓小平同志在百色起义期间开展的党建、统战、军事、民族、宣传、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等系列工作及其现实意义;围绕传承百色起义精神,积极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新时代革命老区的发展进行主题研讨,凝聚思想和理论共识,为革命老区新时代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日,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开展《纪念百色起义缅怀世纪伟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暨百色起义85周年》图片展览,以图片、文字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用452幅图片展示一代伟人邓小平一生的风采和百色老区的历史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百色老区的巨大变化,增强老区人民的历史责任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自信心。通过红色节庆纪念,把老区精神融入新时代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过程中,激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红色基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三)办好办细办活“讲习所”,让新时代思想围绕老区群众转

讲习所作为老一辈革命家最初创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渠道,也是革命年代组织和发动群众的重要阵地。1925年9月,韦拔群就在东兰县武篆北帝岩开办广西第一个农民运动讲习所,前后培养了600名农民运动骨干,使之成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为推动右江地区的革命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右江各地纷纷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党政干部培训班。百色革命老区新时代讲习所举办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成为理论围绕群众转的重要载体。行政村、社区和街道,村委会、居委会的图书室、会议室建立固定的讲习所,并按照有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资料、学习园地、学习成果、学习档案的六有标准加强建设;在村屯、小队的戏台、广场、祠堂等则设立“讲习堂”;在典型的工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专门的技术培训“讲习班”;在田间地头、鱼塘大棚、家庭作坊,则设立不定期的流动讲习点。为使理论宣讲不在流于形式,而是真正为群众解决生活所需,“讲习所”在创建之初通过配套建立相应的教学实践基地,如靖西的“蚕房讲习所”、田阳的“芒果园讲习所”,隆林的“水上讲习所”、凌云的“茶山讲习所”等等直接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果园鱼塘,在手把手传授群众学员生产技术过程中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有效化解了单纯理论宣讲的枯燥,保证了讲习的效果。“讲习所”将理论课堂之“讲”变为基地技术之“习”,再转化为经济发展效果之“实”,不断培养一批批先进模范、种养能人和致富能手,通过示范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帮助老区人民实现幸福美好的生活追求。目前,百色革命老区建有“讲习所”“讲习堂”1292个,覆盖城镇、乡村大部分地区,教学实践基地100多个,建立100多支讲习队伍,培养了3340多名讲习员,开展了7600多场(班)次讲习活动,参与学习的干部群众达120多万人次。革命老区新时代讲习所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阵地平台,为在革命老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汇聚起磅礴力量。

(3)大数据的审计同时也颠覆了传统审计中的资料信息分析方法。这是因为大数据审计可以通过海量的信息对文字、图表等复杂的资料可以利用电子技术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分析,总结被审计对象的重要业务流程,以及归纳出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和特征,寻找出审计重点,降低审计风险,进而强化了内部审计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作者简介: 靳书君,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青学者,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瞿久淞,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生,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建设研究团队成员。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92( 2019) 11-0012-08

责任编辑: 王望

标签:;  ;  ;  ;  ;  ;  

革命老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创新-基于百色革命老区典型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