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最佳路径分析的万州江南新区组团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研究论文_熊军

基于GIS最佳路径分析的万州江南新区组团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研究论文_熊军

重庆市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江南新区组团作为万州城市行政中心,近年人口增长迅速。随着垃圾产生量的增长,现有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开始出现如收集方式落后造成收集时间延长、设备不齐全造成压缩转运效率低下,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本次研究,在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对江南新区组团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进行优化提升,实现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经济、高效运行,妥善解决江南新区组团生活垃圾收运所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缓解江南新区组团环卫收运系统面临的压力。

关键词:生活垃圾收运;GIS;最佳路径;江南新区

引言

在《重庆市万州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环卫专项规划”)(待审批)中,规划确定江南新区组团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为垃圾压缩转运站模式,并在联合坝机场路入口处规划新建一座江南中型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负责江南新区与百安坝的生活垃圾转运。

现状江南新区已基本实现环卫专项规划中所确定的压缩转运站模式。但是,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万州现状环卫管理系统由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江南新区和经开区三个部门进行相对独立的扁平化管理,在环卫专项规划中设置的江南中型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在投资建设、投入运营和管理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现状江南新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只能依靠临时压缩转运站进行。

为解决江南新区组团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过渡并衔接好与环卫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促进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需对江南新区组团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做进一步深层次研究,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且符合江南新区组团发展趋势的收运方式。

1 研究区概况

万州区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北有大巴山,东邻巫山,南靠七曜山。2016年,万州区常住人口162.33万人,城镇化率为63.79%,GDP为897.39亿元。

本次研究范围为万州城市总规所确定的江南新区组团,包括江南新区组团Ⅱ管理单元(核心区)、Ⅲ管理单元(沱口——联合坝)和Ⅰ管理单元(密溪沟)三个控规管理单元,总面积为13.85km2。至2016年末,江南新区常住人口约4万人。

2 研究方法

2.1路径分析原理

研究采用GIS最佳路径分析对拟选点位进行对比分析。网络分析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路径分析功能,关键问题就是针对最佳路径的求解。阻碍强度有不同的标准,如果要时间最短,阻碍强度就是指通过网络各路段所花费的时间;如果要花费最小,阻碍强度的标准就是每条路段上的花费;如果要距离最短,阻碍强度就是每条路段的长度。而当路段阻碍强度从起点到终点以及从终点到起点两个方向上都是这条路段的长度,那么这时最佳路径就是这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2.1拟选址点位选取

在满足《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47-2016)选址要求 基础上,研究选择桃子园冲沟、翠屏大道外侧、长江三桥桥头、九曲花街龙冠山附近、沱口2号泵站附近绿地进行拟选址用地条件分析。

2.2服务半径分析

依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47-2016)规定:采用小型机动车运送垃圾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3km以内,城镇范围内最大不应超过5km。结合江南新区组团山地带状城市特点以及现状生活垃圾收集情况,研究通过GIS分析,确定收集服务半径以3km以内道路覆盖范围为宜,最大不宜超过5km道路覆盖范围(所有垃圾转运站均为暂命名)。

由以上GIS最佳路径分析可知:

若采用沱口和龙冠山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3km道路覆盖范围约占江南新区组团规划范围的22%;5km道路覆盖范围约占江南新区组团规划范围的4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若采用沱口、长江三桥桥头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3km道路覆盖范围约占江南新区组团规划范围的40%;5km道路覆盖范围约占江南新区组团规划范围的70%。

若采用沱口、大石村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3km道路覆盖范围约占江南新区组团规划范围的45%;5km道路覆盖范围约占江南新区组团规划范围的75%。

若采用沱口、文峰塔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3km道路覆盖范围约占江南新区组团规划范围的45%;5km道路覆盖范围约占江南新区组团规划范围的80%。

若采用沱口、桃子园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3km道路覆盖范围约占江南新区组团规划范围的55%;5km道路覆盖范围基本实现全覆盖。

因此,江南新区最适合的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选址用地为沱口2号泵站及桃子园冲沟附近绿地,即沱口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和桃子园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

两座小型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最合理的转运范围基本以江南中学冲沟为界。桃子园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的设计转运范围为江南新区组团Ⅰ管理单元(密溪沟)和Ⅱ管理单元(核心区)江南中学冲沟以北区域,转运量约为87t/d;沱口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的设计转运范围为江南新区组团Ⅲ管理单元(沱口——联合坝)和Ⅱ管理单元(核心区)江南中学冲沟以南区域,转运量约为103 t/d。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采用移动式箱体压缩,其箱体容积为18m3/箱,压缩后装载垃圾约15t/箱。因此,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设计转运量应为15t的倍数。

综上所述:桃子园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设计转运量为90t/d;沱口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设计转运量为105t/d。

2.3 收运线路分析

在拟选定压缩转运站位置的基础上,结合江南新区组团生活垃圾收运特点,运用GIS最佳路径分析确定收运路线,包括收集点至转运站的收集最优路线和转运站至垃圾处理厂的转运最优路线。

(1)收集路线分析

由于实行市场化运作,江南新区组团的生活垃圾收集由多家公司分区域承担。在垃圾收集过程中,多以小区为单位进行收集。因此,本研究以江南第一城和人头石还房为例进行收集路线优化。

通过GIS最短路径分析得出:江南第一城收运距离为23km,收运时间为0.6h。人头石还房收运距离为17km,收运时间为0.6h。

(2)转运路线分析

江南新区拟建垃圾转运站两座,包括桃子园转运站和沱口转运站,其转运路线也有两条。运用GIS最短路径分析法,得出每座转运站的最佳转运线路。

通过GIS最短路径分析得出:沱口转运站的转运距离为25km,转运时间为0.8h;桃子园转运站转运距离为35km,转运时间为1.3h。

4 结论

根据江南新区垃圾清运量在沱口2号泵站附近绿地和桃子园冲沟建设两座小型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其中,桃子园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设计转运量为90t/d;沱口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设计转运量为105t/d。

参考文献

[1]王一剑.GIS领域最短路径的算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1):182-183.

[2]汤晓,李贻斌,工彦堂等.基于Mapinfo的最短路径混合搜索算法[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20(2):81-84.

[3]刘长玮.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优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

[4]于苏俊,杨立中,李晓.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技术走向和需求的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37(6):606-609.

论文作者:熊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基于GIS最佳路径分析的万州江南新区组团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研究论文_熊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