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的几点体会论文_杨清森

浅谈班级管理的几点体会论文_杨清森

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办事处五里小学 262500

摘 要: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在开启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等方面,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就近年来当班主任的一点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关键词:班级 管理 体会

教育是一门科学,管理是一种艺术。 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则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而且还要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说起班级管理,我谈不上什么亮点,但通过我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想谈谈自己的几个成功的做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网络环境带给人们最大的便利就是资源贡献。在网络环境下有着大量的德育教育资源,对于小学阶段的班级德育工作来说,在这些网络德育教育资源中,最适合应用的就是多媒体德育教育资源。多媒体德育教育资源集合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元素,可以为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过程中带来更加快乐的体验,学生的收获也自然会更多了。另外,在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音视频处理技术。这样教师就可以将网络上搜集到的德育素材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更好地整合在一起。 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切,更加真实的德育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更为充分地享受网络德育教育的魅力。

二、依托新媒体资源促进家校沟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民用网络的定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因特网了,移动网络已经成为了民用网络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对于小学班级德育工作而言,移动网络的最大便捷在于缩短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我们尝试着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家校沟通方面的促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三、结合网络特点进行互联网道德教育

网络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并不全部都是有利的,沉迷网络游戏、遭遇网络欺诈等负面因素阻碍着学生对于网络的正常利用。 我们在班级德育工作中需要认真进行互联网道德教育,使学生免受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网络是一种工具,具备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网络道德素质,与规避网络风险的意识。

四、严字当头,严而有度,慈爱在心

在班级管理中,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出现的错误,一定要严厉,不容许有再犯错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一定要从学生长远利益出发,让学生知道:“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应该是最好的”。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于好学生和学困生坚持一个标准,要公正,一碗水端平。对好学生和学困生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不会使好学生有优越感,也不会使学困生有自卑感。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尽量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和活动,使他们与你无拘无束地相处。经常到学生的宿舍去坐一坐,关心询问一下他们的生活情况,学生必然会对你敬而近之,由此而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效应。

五、班级大家管

一个好的班集体,要有一个好的班委来协助班主任处理一些班里的事务。好班委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然而班委毕竟是学生,作为学生,学习是主要任务,不可能也不合实际花大量时间来进行管理工作,虽然学生也很喜欢做。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因此,管理班级不能只让几个人来做,要让全班同学动起来,每个人都是管理者,每个人又都是被管理者,从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转换中寻找最佳的定位。

六、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班级德育工作有声有色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感恩”教育的实际意义,是最现实的问题,班主任一定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渗透感恩意识,对知识的理解不单单停留在教会学习,教会学生考试,甚至取得好成绩,而是要引导学生用更好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让家庭以自己的学习能力为荣,让“感恩”教育不仅落到实处,更要让学生感受到爱的付出,收获家庭的幸福。为此,将“感恩”教育落实到德育工作的实践中去,可以有组织地开展家校联谊,即邀请家长代表来到学校交流孩子感恩父母的活动,举行日常家务比拼,比如:为父母洗衣服比赛,出彩的厨艺比拼等活动,让班级德育工作变成更加具体可操作的形式, “感恩”教育变得有声有色,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感恩”教育不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进步后回报父母,而是自我能力提升后的积极有效的激励体验。

教育与班级管理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孩子们的成长也是漫长的,在漫长的工作中,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付诸爱心、耐心、勇敢来“静等花开”。

参考文献

[1]邓忠武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要点[J].《教育现代化(电子)》,2017,(15):79-79。

[2]陈俊林 试分析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措施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6,(8):167-167。

[3]喻承甫 张卫 李董平 肖婕婷 感恩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0,(7)。

[4]陈昌兴 刘利才 当代社会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危害及其对策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6,(6)。

论文作者:杨清森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  ;  ;  ;  ;  ;  ;  ;  

浅谈班级管理的几点体会论文_杨清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