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效率研究论文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效率研究

侯林春,胡 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空间规划与人地系统模拟研究中心,武汉 430074)

摘要: 根据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构建二者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各个指标权重,进而计算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依据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各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值,构建以旅游业发展为投入、区域经济发展为产出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评级DEA模型,对2016年长江经济带36个主要城市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鄂州为DEA有效,其他城市均小于1。长江经济带大部分城市为非DEA有效,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效率水平低,旅游业发展方式和水平尚未发展到成熟阶段。长江经济带地区城市间东部发达,中西部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已然存在,中西部旅游资源丰富,可借助旅游业的完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缩小地域经济差异。

关键词: 区域经济;旅游业;协调发展效率;DEA方法;长江经济带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业迈入大众旅游消费时代,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逐步提升。对比近5年来国民经济收入的增长率和中国旅游业收入增长率,各年度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民经济收入增速。2017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年国民经济收入827 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9%。国内对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颇多。周成等[1]提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三大系统间具有较高关联性,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汪彬等[2]根据实证研究推断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张茜等[3]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及其跨区域溢出效应对旅游业具体的星级酒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3个行业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赵雅萍等[4]以西部地区为例,提出了旅游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3种机制,即赶超机制、帮扶机制、协同机制;姜嫣等[5]研究分析得出两系统之间耦合互动效应明显;杨松茂等[6]以陕西省为样本区域,选取了23个反映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有序发展水平的指标,得出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一直逊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刘志霞[7]提出地区经济越发达,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就越完善,能够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从而加速旅游业的发展。综合来看,旅游业和区域经济两大系统之间的研究经历了从最初的协调度研究到从生态环境角度和时间发展角度等多个维度的协调发展分析探索。在研究方法方面,由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发展为较为复杂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但个人认为该研究领域仍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研究区域大多以地理区位区分,没有从经济发展区分的经济地理区域来进行研究分析。第二,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对区域经济和旅游业两大系统的研究过度依赖于协调度的高低,忽视了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很难进行更为准确的定量分析。第三,对于旅游业研究指标的选取较为倾向于宏观性数据,较少关注旅游业态下的各个行业指标体系表征。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经济战略支撑最大的区域之一。陆大道[8]曾提出中国区域发展的“T”字形空间战略结构,应将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一级经济带进行建设。且“T”字形空间发展结构得到了广泛认可。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虞孝感等[9]针对文件发布,提出应加强对长江经济带资源潜力和环境容量、空间结构调整、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深入研究。席建超等[10]认为这意味着“长江旅游”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对长江经济带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国内学者们关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研究颇多,主要是以下3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研究。黄庆华等[11]提出三次产业稳步增长,结构演变过程中第二、第三产业交替主导;政策导向影响、区域分工合作等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孙威等[12]认为长江经济带产业承接能力强的城市沿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分布,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城市承接能力普遍较强。二是城市群效应研究。方大春等[13]提出加快长江经济带内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有利于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强度和辐射效果;方创琳等[14]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地突出长江经济带各级各类城市群的发展优势和建设重点。三是长江经济带内的旅游发展研究。魏卫等[15]认为长江经济带应发挥各地优势,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以此带动地区经济发展;龚艳等[16]提出开展全域旅游、科技兴旅等,提升旅游业发展效率。基于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两大系统间的内在发展关系。

目前秦淮河水质改善以引江换水为主体,在丰水期降水较多时,可利用降雨径流及上游来水对外秦淮河补水;在长江水位高于秦淮新河水位时,实施长江自流引水;在不满足以上条件下实施翻水,利用秦淮新河抽水站抽引长江水入秦淮河。枯水期和平水期,上游水量较小,长江水位也较低,不能实现自流,则继续采用秦淮新河站抽引江水入秦淮河。

协调发展效率研究是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的的衍生性研究方法,是在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两类或两个以上系统之间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对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发展效率进行量化解释。吴义根等[17]从“五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协调发展效率角度来评价“五化”协调发展的质量,从而建立更为合理的“五化”评价机制;董文杰[18]依据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财政金融支农政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效率,以期为今后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制定和修正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徐盈之等[19]运用DEA方法对环境约束下各地区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刘钊等[20]基于 Malmquist指数对 1997—2008年环渤海区域产业联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进行了评价;冯婧等[21]以中国2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及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度2008和2013年城市群经济社会协调水平及效率;潘竟虎等[22]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了2001和2011年“四化”协调发展及其效率的空间差异变化。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到,协调发展效率分析被广泛运用于分析两组或多组数据之间的协调发展后的投入产出效率比研究。本文基于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业与区域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两大系统之间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从现有研究来看,学者们重点论证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耦合协调关系。但随着长江经济带的一体化建设,旅游业愈加成为了弥合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差异的有效路径依赖[23]。本研究尝试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长江经济带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以旅游业为投入、区域经济为产出构建二者协调发展效率的评价模型,对2016年长江经济带36个主要城市的协调发展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潜力。长江经济带区域内有着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2017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长江经济带内共有旅游景区3 602家,占全国总数的40.23%,入境旅游人数49.29亿人次,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46.50%,旅游总收入50 625.97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44.21%。长江经济带沿线GDP总量33.3万亿,占全国的43.1%。长江经济带已发展为中国经济活力大、战略支撑力强的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逆向指标:

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为了全方位表征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地构建指标体系。围绕旅游业和区域经济两大核心,分别从经济规模总量、经济结构特征、社会经济建设、旅游市场规模、旅游要素结构5个方面出发,选取15个单向指标,兼顾指标横向与纵向的匹配性、可比性,进而构建旅游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评价体系(表1)。

1)数据标准化。由于各项指标的计量单位并不统一,计算综合指标前先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即把指标的绝对值转化为相对值,从而解决各项不同质指标值的同质化问题。

3 研究方法

3.1 熵值法

信息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值法,根据各评价指标数值变异所反映的信息量大小确定权数[24]。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客观性,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其具体赋权步骤如下。

陶瓷艺术设计思想,可通过作品主题展现。确定主题后,将与主题相符的传统居民元素,通过指定手法引入,确保主题能够充分突显设计思想。传统居民元素类型丰富,实现了设计主题的多元性,如农村生活文化、乡愁等主题。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应用传统民居元素营造的意境,是其内涵表现手法的重要体现 [ 3 。]

表1 区域经济-旅游业协调发展效率评价体系及权重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16年的地方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区域统计年鉴》,还有部分数据来源于年度社会发展公报以及地方旅游局官网数据。数据有冲突的地方以更高阶统计资料数据为准。

式中,C 表示耦合度,取值[0,1]。 当 C=0 时,表示系统将趋向于无序状态;当0<C≤0.3时,系统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当0.3<C≤0.5时,系统处于拮抗阶段;当0.5<C≤0.8时,系统处于磨合状态;当0.8<C≤1时,系统处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高水平耦合阶段;当C=1时,耦合度最大,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达到了良性共振的状态,并趋向于新的有序结构。

长江经济带研究区主要的36个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扬州、镇江、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合肥、马鞍山、安庆、铜陵、池州、芜湖、九江、南昌、黄石、鄂州、武汉、荆州、宜昌、黄冈、咸宁、恩施、岳阳、重庆(含涪陵、万州、泸州)、攀枝花、成都、宜宾。

2)计算第i项指标下第j个样本值占该指标的比重pij

基于熵权法得到长江经济带36个主要城市的区域经济和旅游业各指标权重系数,再继续通过加权运算分别得到旅游业系统的综合评价值(Ut)和区域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值(Ue),具体数值变化见图1。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36个主要城市的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总体综合评价值在空间上呈现自东向西逐级递减的状况。但是,在逐级递减的总体模式下,处于中部和西南部的几个重要城市在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总体综合评价值中处于较高水平。

4)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dj

5)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Wj

规章制度和协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行业管理力度不足;大多数的乡村旅游地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设计,布局杂乱,各自为政;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周边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卫生状况和设备条件让人难以让人接受。

6)计算各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si

3.2 协调理论模型

3.2.1 耦合度模型 耦合为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耦合度适用于测度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旅游业和区域经济两个系统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参照廖重斌[25]的耦合系数模型。

当n=2时,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模型为:

正向指标:

3.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只能说明相互作用的强弱,难以反映两个系统或多个系统的整体“功效”与“协同”效应,因此,采用离差模型原理构建旅游业-区域经济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离差模型通过测量系统之间的距离大小来判断是否协调,利用“离差”最小化原理来构造离差模型较为常见。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如下:

式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T表示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协调指数,α、β为待定系数。基于对两个系统关系的已有论述,结合专家打分法,综合选定α=0.50,β=0.50,以此反映两个系统的重要程度。D的取值范围是[0,1],借鉴廖重斌[25]的等级和划分区间进行设定(表2),以更形象直观地反映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

表2 耦合协调等级划分标准

3.3 DEA模型

目前,关于效率测算的方法主要有增长核算法、C-D生产函数法、随机前沿分析法以及DEA法。其中,DEA法由于具有无须事先设定决策单元(DMU)的投入产出函数、能处理多投入和多产出的DMU、不用考虑指标数据的量纲、所得出的相对效率和权重为优值等优点,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DEA理论中最基本的模型为CCR模型,即:

式中,要评价的DMU效率为M个,其评价体系由K种投入指标和L种产出指标构成,xmk和yml分别表示第m个单元的第k投入量和第l产出量。θ∈[0,1]为综合效率,其值越大,表明效率越高。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为松弛变量和剩余变量,分别表示为达到相对有效而需要减少投入和增加产出的数量,x0和y0分别为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λm为权重系数。

4 结果与分析

4.1 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各子系统分析

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4.2 旅游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分析

应用DEA模型对2016年这些主要城市的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计算,得到旅游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Z,具体数值分布见图1,长江经济带36个主要城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空间格局见图5。由图5可知,长江经济带地区仅有上海、鄂州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为DEA有效,其他城市的DEA效率值均小于1,为非DEA有效。

在第四项会议议程“推广技术应用”中,教师给学生普及生活中常见花卉水果的繁殖方式,拓展学生对多种繁殖方式的认识。

在全面推行标准化采购后,油田逐步梳理探索建立了标准化技术产品选型定型工作流程,并建立涵盖油气开发、地面工程等标准化数据库,为油田全面推广“四化”建设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先,对比长江经济带36个主要城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图2)。由图2可以看到,铜陵市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度为1,根据后期考证得知,铜陵市在2016年有了行政区变化,所以最终数据缺少一定的可参考性。从空间角度来看,下游城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较高;苏州、常州、泰州、马鞍山、合肥等地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互依赖;攀枝花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宜人的气候条件、优美的风景都为其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耦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连接。

图1 长江经济带36个主要城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指数

图2 长江经济带36个主要城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度空间格局

其次,对比36个城市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综合协调指数(图3)。由图3可以看到,上海市两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已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发展。从空间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两大系统协调度较高地区不只局限于下游地带,上游的成都、重庆,中游的武汉、黄石等地协调度也较高。

图3 长江经济带36个主要城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综合协调指数空间格局

最后,分析36个城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图4)。对应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可以看出,36个城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数值都偏低,大都低于0.50,仍处于失调磨合阶段,并未向更高水平演化。

因为微课的授课时间被控制在10min内,因此微课的授课内容就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且有着明确的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其讲解的内容往往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的.知识点由于内容少,所用授课时间短,因此使用微课进行讲解是非常适合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点,就可以在课下利用播放终端在线或下载到播放终端上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可以重复播放多次,直到学生学会为止.

图4 长江经济带36个主要城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

4.3 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

将长江经济带沿线36个主要城市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分别带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旅游业-区域经济的耦合度(C)、综合协调指数(T)、耦合协调度(D)(图 1)。

7月初,继任者Michel Loris-Melikoff刚刚上任。他说已经想了一些办法挽留斯沃琪集团,事到如今只能表示遗憾。

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水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投入正相关。以旅游业为投入、区域经济为产出的评价模型来衡量,处在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态势的城市,如上海,是两大系统正向促进的城市;如鄂州,旅游业资源禀赋和发展并不突出,但其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为DEA有效。进一步分析发现,鄂州市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纯技术效率为1,规模效率小于1。2016年鄂州市两大系统发展效率处于均衡发展状态,其以旅游为增长点的经济可以从规模效率角度进一步展开。

苏州、常州、泰州、合肥、马鞍山和攀枝花市的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EA效率值相近。苏州、常州和泰州为江苏省的主要城市,攀枝花市为四川省的重点旅游城市,其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高效率得益于其城市基础以及旅游区位优势。但这几个城市存在的共同问题为技术效率值较低,其进一步发展可以从政策、发展模式等角度展开,例如加深全域旅游以及跨地区的旅游市场合作等。

南京、扬州、无锡、绍兴、杭州等地与苏州、常州的协调效率值相差不大,但从总体上来看,浙江的效率值要低于江苏。南京、扬州等地位于沿江平原地区,区域经济指标中的建成区面积和城镇失业率等负向指标要高于苏州等地,使得区域经济即产出减少。由此造成南京、扬州、杭州等地虽然有知名的城市品牌和众多的文化旅游资源,但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武汉、成都、重庆作为中部以及西南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城市,旅游资源禀赋较好,但并未达到DEA有效。武汉市位于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在中部旅游城市的发展中逐步沦为了过境城市,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之间的比例发展不协调,不能长时间地留下游客游玩、消费。武汉市的旅游业发展投入过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效率不高。成都和重庆地处西南,产业结构更新速度较慢,第三产业占比不高,人均GDP不高,但是其旅游业发展迅速,而由于其处于散乱式发展状态,全域旅游发展过慢,使得旅游业投入不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产出中得到很好的效率支持。

图5 长江经济带36个主要城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空间格局

5 小结与讨论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资源、市场、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经济建设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区域经济产业转型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在旅游业发展中起支撑与促进作用,而区域经济基础薄弱会制约区域旅游业的长足发展。从区域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宏观经济差异已经长期存在,东部发达、西部落后的局面已然存在,且短期内难以有效转变。对长江经济带36个主要城市的实证分析表明,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效率地域差异明显,只有上海、鄂州达到最优,是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样板城市。协调水平与协调发展效率并非完全一致,协调水平反映总量优势,协调发展效率反映效益优势。长江经济带36个主要城市协调水平高,协调效率水平仍有待提高。这种结果是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在协调发展过程中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双重作用的结果,体现在社会经济基础、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投入以及旅游市场转型等方面,这也是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

具体的做法以我公司需要开发的产品或教学资源为校企合作课题,让学校的骨干教师来参与合作开发软硬配套的新产品,这样可以达到培养教师和企业产品研发一箭双雕的目的。为此我们设计了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四控”方案,“四控”即控人数保质量、控内容保交流、控过程保流畅、控质量保成果。

1)小范围内精细化导航,避免游客迷路。AR导航更直观、准确,能让步行的用户知晓自己周边位置场景的更多细节。

旅游业作为资源依托以及环境依赖性、服务性产业,在利好政策的引导下和产业转型配套完成的前提下,辅以全域旅游的良好发展和区域间的旅游市场合作,对于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 成,冯学钢,唐 睿.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3):186-193.

[2]汪彬,陈耀.国内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285 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12):62-72.

[3]张 茜,赵 鑫.交通基础设施及其跨区域溢出效应对旅游业的影响——基于星级酒店、旅行社、景区的数据[J].经济管理,2018(4):118-133.

[4]赵雅萍,吴丰林.旅游业影响下的区域经济差异协调机制与基本路径——以西部地区为例[J].经济问题,2013(9):4-10.

[5]姜 嫣,马耀峰,高 楠,等.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以东部十省(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47-50.

[6]杨松茂,任 燕.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8(3):76-81.

[7]刘志霞.新常态下旅游休闲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206-208.

[8]陆大道.建设经济带是经济发展布局的最佳选择——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J].地理科学,2014,34(7):769-772.

[9]虞孝感,王 磊,杨清可,等.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及创新发展的地理学解读[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368-1376.

[10]席建超,葛全胜.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对区域旅游创新发展的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449-1457.

[11]黄庆华,周志波,刘 晗.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34(6):92-101.

[12]孙 威,李文会,林晓娜,等.长江经济带分地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470-1478.

[13]方大春,孙明月.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影响力研究[J].经济地理,2015,35(1):76-81.

[14]方创琳,周成虎,王振波.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与分级梯度发展重点[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398-1408.

[15]魏 卫,邓念梅.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灰关联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6-29.

[16]龚 艳,张 阳,唐承财.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9):66-74.

[17]吴义根,曾 珍,赵 勇,等.安徽省“五化”协调发展效率的时空动态演进[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32(10):102-110.

[18]董文杰.财政金融支农政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效率的动态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6):41-48.

[19]徐盈之,吴海明.环境约束下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综合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8):34-44.

[20]刘 钊,李 琳.基于Malmquist指数的产业联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评价研究——以环渤海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3):79-84.

[21]冯 婧,江孝君,杨青山.中国城市群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及效率时空格局[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8):1123-1132.

[22]潘竟虎,胡艳兴,刘 晓,等.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四化”协调发展效率的时空分异测度[J].地理科学,2016,36(4):512-520.

[23]时朋飞,李星明,熊元斌.区域美丽中国建设与旅游业发展耦合关联性测度及前景预测——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8(2):86-102.

[24]舒 波,郝美梅.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旅游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9):46-50.

[25]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171-177.

The synergy efficiency between regional economy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HOU Lin-chun,HU Ti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between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y is constructed,and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s calculated by entropy weight method,and the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s calculated.According to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value is calculated, and the efficiency rating DEA model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ourism industry is constructed.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36 major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2016 is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Shanghai and Ezhou are effective for DEA,and other cities are less than 1, indicating that most of the cities in the Yangtze economic belt are not effective for DEA,the level of coordination efficiency between regional economy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s low,and the mode and level of tourism development have not yet developed to a mature stage.The situation that the eastern area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zone are develop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relatively backward already exists.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re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and can us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o drive regional economies and narrow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y; tourism;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fficiency; DEA method;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114(2019)21-0224-06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1.05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侯林春,胡 婷.长江经济带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效率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21):224-229,235.

收稿日期: 2019-03-2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0320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6YJA790018;12YJC790058);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性计划项目(2013CFC089)

作者简介: 侯林春(1972-),男,河南周口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电子信箱)houlch@163.com;

通信作者 ,胡 婷(1994-),女,湖北荆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电话)15972126874(电子信箱)602951837@qq.com。

标签:;  ;  ;  ;  ;  ;  ;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效率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