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字形池塘养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字形论文,池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回”字形池塘种、养方便,能较好地解决鱼的青精饲料,提高经济效益。一般新开挖的“回”字形池塘当年养鱼亩产可达400—450公斤,以后可超过500公斤。
开挖池塘
“回”字形池塘由池埂、鱼沟和平台三部分组成,所占面积各为1/3。池埂筑在外围,鱼沟居中,平台在内。鱼沟底低于平台2米,平台比池埂低2.5米,有效水深3.5~4米。开挖鱼沟时将挖出的土做成坡比为1:2的池埂,平台整平成田。
投放鱼种
“回”字形池塘鱼沟深,池埂高,蓄水量大,可以投放多规格、多层次、多品种的优质鱼种。通常在1月上中旬每亩放养规格150~250克的草鱼80~100尾,40~50克的鲤鱼60~80尾,25~30克的鲫鱼300~400尾,60~80克的鲢鱼100~150尾,80~100克的鳙鱼50~60尾。
巧种牧草
池埂上种植苏丹草,从5月中旬开始每天分片割草喂鱼,直到9月份。5月初,在平台栽插水稻。水稻和苏丹草收割完毕后,施足底肥接茬种植黑麦草,当年就能收割利用一段时间,次年开春又可以收割黑麦草喂鱼。
合理投喂
根据季节、水质、天气和鱼的摄食情况投喂和施肥,培肥水质。草料以当天吃完,精料以1.5~2小时吃完为准。吃剩的草渣于当天傍晚捞除,以免腐烂败坏水质。一般10~15天施一次粪肥,每次每亩施75~100公斤。高温季节,每隔6~8天每亩用尿素0.8~1公斤、过磷酸钙1.5~2公斤,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调节水位
1~4月,水温低,池鱼个体小,摄食能力弱,可降低池塘水位,将鱼集中在沟里饲养;5~7月,每隔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20~30厘米深,保持较高水位。8~10月,池鱼个体显著增大,要进一步升高水位,促进鱼生长。
防治鱼病
重点预防肠炎病、烂鳃病。成鱼出池干塘时,每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消毒,杀死野杂鱼和病菌。养殖期间每次每亩用漂白粉1.5~2公斤或生石灰12.5~15公斤“拉塘”,隔7~10天一次,连续3次,间隔15~20天再重复进行。从4月初开始,每次每亩用漂白粉0.25~0.4公斤加水泼洒对食场消毒,每月1次,连续4~5次。
分次捕捞
全年捕鱼6~8次,捕大留小。第一次捕鱼主要检查鱼生长情况。以后每隔20天左右捕一次,先捕鲢鳙鱼(6~8月),后捕草鱼(8~9月),10月份清塘时捕鲤、鲫等底层鱼。
联系电话:025-439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