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116例的手术治疗与肿瘤免疫组化测定

肾细胞癌116例的手术治疗与肿瘤免疫组化测定

林乐[1]2003年在《肾细胞癌116例的手术治疗与肿瘤免疫组化测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治方法。 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经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116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行肾癌根治术113例,姑息性肾切除1例,保肾手术2例。其中透明细胞癌62例,颗粒细胞癌13例,混合型细胞癌39例,乳头状腺癌2例。按TNM分期T_1N_0M_036例,T_1N_1M_0 1例,T_2N_0M_0 14例,T_2N_1M_01例,T_3N_0M_0 54例,T_3N_1M_0 2例,T_3N_2M_0 2例,T_3N_0M_1 5例,T_4N_0M_1 1例。79例作P53检查,阳性表达11例。50例作Ki67检查,阳性表达46例。66例获得随访。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5.4%和89.3%。 结论 早期诊断、尽早行根治性肾癌肾切除术仍是提高肾癌生存率的关键,免疫组化测定有助于判断肾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蒋燕明[2]2005年在《卵巢癌相关抗原的筛选及鉴定》文中提出肿瘤抗原的寻找一直是肿瘤免疫学研究中面临的重要课题。Sahin 报告的SEREX(Serological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eDNA expression libraries)方法是从体液免疫的角度寻找肿瘤抗原,为寻找肿瘤抗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以应用于许多类型的肿瘤抗原的筛选,发现了一些新的肿瘤排斥抗原,显示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卵巢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居于第一位,其中最常见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5 年生存率长期停留在20~3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卵巢癌发病部位隐蔽,难以早发现,早治疗,预后差。目前的诊断方法有限,寻找新的更具优势的肿瘤抗原用于诊断是急需研究的课题。用SEREX 方法筛选卵巢癌肿瘤抗原的研究在国内外较少。本研究所用卵巢癌eDNA 表达文库由本课题组构建,该文库已应用SEREX 和SSH 相结合的筛选肿瘤抗原基因的技术策略,并获得了180 个卵巢癌肿瘤抗原基因克隆。本文对其中45 个卵巢癌候选抗原基因在34 例卵巢癌患者和34 例正常人血清中相应IgG,IgM 抗体的检测、分析发现,其中6 个抗原克隆的IgG 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相应正常人血清中的阳性率,4 个抗原克隆的IgM 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相应正常人血清中的阳性率。分析筛选的阳性卵巢癌抗原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关糸发现,lO 个卵巢癌抗原在卵巢癌血清中的自身抗体与其病理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分析这些抗原的自身IgG抗体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的关系发现,不同抗原的抗体在卵巢癌的不同期别可发生明显的升高。这些结果说明卵巢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过程。我们的研究发现数个卵巢癌抗原的血清IgM 抗体在卵巢癌早期阶段就发生了明显的升高,提示这些肿瘤抗原的自身抗体可能成为卵巢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本研究把10 个抗原克隆联合起来分析发现,分别用IgG 抗体和IgM 抗体检测都能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同时用IgG 抗体和IgM 抗体检测,则能够在保证特异性不变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这个发现为将来研究卵巢癌肿瘤标志物,用以诊断卵巢癌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得到的其中7 个阳性克隆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经与GeneBank 和SEREX 数据库比较、分析发现这7 个卵巢癌候选肿瘤抗原基因可以分为4 类:①1 个与已知卵巢癌相关基因同源的基因,可能是乳腺癌或卵巢癌癌性突变的靶位;②3 个与一些具特殊功能蛋白的基因同源的基因:③2 个可能与细胞生长、分化功能有关的基因;④1 个在GeneBank 中无同源序列的新基因。初步分析这些基因均是具有不同功能的功能性基因。

朱国[3]2015年在《犬肿瘤诊断、治疗及环氧合酶-2的表达》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犬的养殖数量日渐增多,随之而来的犬病发生率也在上升,犬的肿瘤疾病就是其中之一,且有日渐增多的趋势,但尚未引起宠物饲养者的重视。为探讨犬肿瘤临床发病规律,在江浙沪地区部分宠物医院门诊收集了133例犬肿瘤自然发生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发病部位、品种、年龄、性别、饮食情况和转移情况等进行调查;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摘除56例临床自然发生的犬肿瘤,将病料固定、切片、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并进行肿瘤分类和病变类型;探讨环氧合酶-2(COX-2)与犬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本研究收集术后的肿瘤组织46份和在浙江大学动物医院解剖的犬正常乳腺、皮肤、睾丸、肛周、子宫组织各6份,将上述组织包埋的蜡块做成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COX-2在46份犬肿瘤组织及30份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试验得到以下结果:1调查门诊收集的133例临床自然发生的犬肿瘤病例,结果显示:肿瘤发病早期一般不表现全身症状,恶性肿瘤发生转移时会有恶病质的表现;乳腺和皮肤及软组织是犬临床高发的肿瘤部位,分别占全部患犬的42.11%和24.81%;京巴犬、杂交犬、贵宾犬、博美犬和西施犬是犬肿瘤高发的品种,分别占全部患犬的19.55%、14.29%、11.28%、8.27%和7.52%;患病犬年龄从1-15岁大小不等,平均年龄为9.39岁,6-10岁年龄段的患犬发病率最高;一些肿瘤类型与性别、是否绝育有关;日常饮食与犬肿瘤的发生有关,肉拌饭类、纯肉加火腿肠类、狗粮加肉类和纯狗粮类,发病比例分别为39.85%、26.32%、21.05%和12.78%,其中纯狗粮饲养的犬发病率明显较低。2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摘除56例临床自然发生的犬肿瘤,结果显示:外科手术是犬肿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56例犬肿瘤中30例为恶性肿瘤,26例为良性肿瘤。根据肿瘤不同组织类型分类,29例乳腺肿瘤中恶性肿瘤21例,包括复合癌、导管乳头状癌、实质型癌、未分化癌、黏液癌、纤维肉瘤、骨肉瘤和癌肉瘤;良性肿瘤8例,包括单纯型腺瘤、复合型腺瘤、纤维腺瘤和乳腺增生。12例皮肤及软组织肿瘤中恶性肿瘤3例,包括皮脂腺癌和脂肪肉瘤;良性肿瘤9例,包括基底细胞瘤、纤维瘤、血管周细胞瘤、皮脂腺瘤、皮脂腺上皮瘤和毛母细胞瘤。5例肛周肿瘤中恶性肿瘤3例为肛周腺癌;良性肿瘤2例为肛周腺瘤;6例阴道和子宫肿瘤中恶性肿瘤3例,包括纤维肉瘤和平滑肌肉瘤;良性肿瘤3例为平滑肌瘤。4例睾丸肿瘤都是良性肿瘤,包括支持细胞瘤和间质细胞瘤。3 COX-2在犬肿瘤中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内及胞核周围,为棕黄色颗粒。46例犬肿瘤中30例COX-2呈强阳性表达,5例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6.1%(35/46);30份正常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20%(6/30)。COX-2在犬肿瘤和正常组织上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肿瘤中,19例良性肿瘤中15例COX-2呈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8.95%;27例恶性肿瘤中15例COX-2呈强阳性表达,5例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4.1%。COX-2在犬良、恶性肿瘤上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OX-2与犬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系。

李文广[4]2003年在《肾腺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TAP和HLA-A2水平测定及意义》文中认为MHC-Ⅰ类抗原加工递呈机制在防御病毒和肿瘤侵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相关抗原(TAA)的产生为T细胞的免疫识别提供了靶细胞,在一些人类肿瘤细胞中,抗原加工过程中各分子减少或缺陷导致MHC-Ⅰ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减少,这些分子包括LMP-2、LMP7、TAP、tapsin以及HLA本身等。已在黑色素瘤、乳腺癌、宫颈癌等多种不同组织类型的人类肿瘤细胞发现了这些分子的丢失,使肿瘤抗原加工和递呈机制发生障碍,肿瘤抗原不能到达细胞表面与T细胞结合。这提供了人类肿瘤细胞逃避T细胞介导免疫识别和破坏的途径之一。HLA-A2是最常见的MHC-Ⅰ类分子,在大多数人群中高度表达,被作为首选的抗原递呈分子介导以CTL为基础的肿瘤免疫应答。因此,检测抗原加工递呈机制中各分子的表达情况,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制定免疫治疗策略。 本实验中,我们随机选取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腺癌、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分别通过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了MHC-Ⅰ类分子中TAP蛋白及HLA-A2 mRNA水平的表达。 TAP表达结果显示,在肾透明细胞癌中,TAP丢失情况最为严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丢失率100%,绝大多数全部丢失,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肿瘤分期、分级的升高,TAP丢失程度无显着差别。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却出现不同的表达形式,而以部分丢失为主,同正常粘膜对照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肿瘤分期、分级的升高,TAP丢失情况呈增高趋势,低分级癌与高分级癌比较、浅表癌与浸润癌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病例中,TAP1、TAP2丢失情况基本一致,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丢失的程度高于膀胱移行,吃翻卡砚哥牛大举祠叮d匕拳勺之翻全J忆细胞癌。说明工AP的丢失与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肿瘤的细胞学类型有关。 HLA一AZmRNA体外扩增结果显示,30例肾腺癌标本中,除2例为HLA一AZ‘外,其余均为HLA一A2+。同正常肾皮质组织相比,在肾细胞癌中,HLA一AZ表达减少,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肿瘤分期、分级的升高,HLA一AZ表达呈递减趋势,高分级癌低于低分级癌,TZ期和T3期均明显低于Tl期,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Z期和T3期比较无显着差别。30例膀肤移行细胞癌中,2例HLA一AZ一,其余28例与正常粘膜比较,HLA一AZ表达有较显着差别,随着肿瘤分期、分级的升高,HLA一AZ表达呈递减趋势,高分级癌低于低分级癌,T3期低于TZ期低于Tl期,叁者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李园[5]2011年在《早期肾细胞癌保肾单位手术安全切除边距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肾癌根治术后标本的假包膜及包膜外癌组织侵袭分布情况和研究肾癌组织及癌旁不同距离正常肾组织中E-cadherin、Bcl-2的表达水平,为早期肾细胞癌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安全切除边距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早期肾癌行肾癌根治术后的标本45例,沿肾门冠状面切开,测量记录肿瘤最大直径,按2mm逐层解剖观察假包膜完整性及假包膜外侵袭情况,对包膜外侵袭及可疑侵袭地方测量距离并取材,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另分别取肿瘤组织(a组),距肿瘤假包膜外0.5cm(b组)、1.0cm(c组)、2.0cm(d组)处正常肾组织,每块面积约2.0×1.0cm2,厚度约为0.2cm,应用即用型非生物素免疫组化Elivision法,研究E-cadherin、Bcl-2在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5例均为肾透明细胞癌,肿瘤最大直径平均值为(4.6±1.5)cm(范围为2.0~7.0cm), 31例(68.9%)的假包膜完整且没有癌灶侵犯(PS-),14例(31.1%)存在假包膜或(和)包膜外的侵袭,其中9例侵袭假包膜但没有完全突破包膜(PS+),5例包膜外侵袭(PSK+)。PS-组的肿瘤平均直径为(4.3±1.5)cm,PS+与PSK+组的肿瘤平均直径为(5.4±1.3)cm(P<0.05)。假包膜及以外侵袭与肾癌组织学分级显着相关(P<0.05)。假包膜外侵袭范围多局限于0.5cm内,5例测距及病理特点分别为0.1cm(pT1b,G1)、0.2cm(pT1a,G2)、0.2cm(pT1b,G2)、0.5cm(pT1b,G3)、0.7cm (pT1b,G3)。E-cadherin蛋白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1.1%,Bcl-2蛋白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0%,a组的E-cadherin、Bcl-2阳性表达率与b、c、d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c、d各组间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肾细胞癌的假包膜及以外侵袭发生率跟肿瘤直径和组织学分级显着相关。2. E-cadherin、Bcl-2在肾细胞癌组织和0.5cm处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而癌旁0.5、1.0、2.0cm处肾实质之间无统计学意义。3.单纯肾癌剜除术不提倡使用。4. pT1a肾细胞癌的安全切除边距可能是假包膜外0.5cm以内肾实质,pT1b肾细胞癌可能是0.5~1.0cm以内肾实质,但术前应予充分影像学评估和充分告知患者。更科学的切除边距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璐[6]2017年在《肾癌中MMP-7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成人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虽然在生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因肾癌具有发现晚、进展快、转移早、预后仍差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进一步对RCC相关基因的研究对探讨肾癌的发生机制及肾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质溶解素(MMP-7)及微血管密度(MVD)在肾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深入了解肾癌中癌细胞转移的分子生理机制,初步建立肾癌相关基因的调控网络模型,为临床上肾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收集80例来自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3月-2015年10月手术切除,临床资料完整和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20~76岁。临床分期标准(TNM)分为:TNM1期24例,TNM2期21例,TNM3期18例,TNM4期7例;按Fuhrman分级,1级20例、2级28例、3级24例、4级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肾细胞癌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MMP-7和MVD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21.0软件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例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2.以MMP-7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氨基酸组成、跨膜结构、卷曲螺旋、亚细胞定位、信号肽、功能及各级结构进行了分析。3.利用基因本体数据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对肾癌相关基因p53、PTEN、MMP-9、KISS-1、MMP-7和VHL等六种基因标志物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初步建立肾癌调控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MMP-7在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5.00%,25.00%;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VD均值分别为(147.53±32.72),(53.17±11.87)。MMP-7及MVD在肾癌中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织中MVD和MMP-7的表达均与肾包膜侵袭、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分期及肿瘤直径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无统计学意义);MMP-7阳性者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者,表明MMP-7阳性表达与MVD均呈正相关。2.MMP-7基因共含有1131bp,包含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两个部分,编码区共编码了一条含有267个氨基酸的肽链,该肽链主要靠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并进一步超螺旋,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中性亲水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存在分泌途径,且定位于胞外,N端1-17位氨基酸是信号肽剪切位点,成熟肽链起始于第18氨基酸,可见该蛋白属于分泌蛋白。通过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两个功能域,分别为PG结合域和ZnMc—MMP结构域,并且发现该蛋白相互交联的蛋白,也是癌细胞增殖转移相关的蛋白。3.结合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由p53、PTEN、MMP-9、KISS-1、MMP-7、VHL和VEGF七个基因标志物及其他相关基因组成的肾癌初级调控网络模型。结论MMP-7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联合检测MVD和MMP-7对RCC恶性程度的评估、转移及其预后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MMP-7蛋白属于分泌蛋白,与该蛋白相互交联的蛋白,也是癌细胞增殖转移相关的蛋白;初步建立了p53、PTEN、MMP-9、KISS-1、MMP-7、VHL和VEGF基因标志物参与的肾癌调控网络模型,可作为肾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李成州[7]2003年在《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病理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论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肺内结节或肿块的性质与肺外原发性肿瘤的部位和病理类型的对照;肺外恶性肿瘤与肺内病灶确诊时的时间间隔与肺内病灶性质的相关性;肺外恶性肿瘤肺内病灶最大径与其性质的相关性;CT形态学表现对诊断原发、转移与良性病灶间的相关性;以及患者年龄和吸烟史与肺外恶性肿瘤肺内病灶关系的研究,目的是试图明确肺外恶性肿瘤患者其胸部CT所见的肺内孤立性病灶为转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和良性病灶的可能性,评价CT对肺外恶性肿瘤患者其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有肺外原发性恶性肿瘤史,且肺内有孤立性结节或肿块患者101例,回顾性分析肺内病灶的性质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与肺外原发肿瘤间两瘤时间间隔、肺内病灶的最大径、肺外恶性肿瘤病理类型间等的关系,及肺内病灶的CT影像特征对其定性诊断的意义。并结合免疫组化等方法试图提供肺外恶性肿瘤史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模式。48例(47.5%,48/101)经过了肺叶、全肺和楔形切除术,其中8例经皮穿刺和纤支镜检查证实后进行开胸手术;29例通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1例为B超引导下活检)得到证实: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主要用于近肺门和较大支气管受累者,对位于较外周的病灶,则采用刷检和灌洗等方法,并注意观察支气管管腔内表面光整、粗造、菜花样等形态学表现,共16例;经胸膜胸腔镜证实6例;2例经抗炎治疗后吸收,而证实为炎性肉芽肿。 结果:除2例炎性肉芽肿经临床证实外,其余均经病理证实。肺内病灶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6例,转移瘤48例,肺内良性结节7例(肺结核3例,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3例,真菌性肉芽肿1例)。按原发肺外肿瘤的部位分:1.肺外肿瘤为头颈部肿瘤者14例:包括喉癌8例,鼻咽癌4例,均为鳞状细胞癌;左腮腺腺样囊性癌1例和右侧扁桃体鳞癌1例。该组病例中8例(57.1%)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鳞状细胞癌5例,腺癌3例);转移癌4例(28.6%);2例(14.3%)鼻咽癌患者分别经手术和纤维支气管镜证实为肺结核。2.乳腺癌13例:除1例为浸润癌外,其余均为腺癌。10例(76.9%)肺内肿瘤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腺癌7例,鳞状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例);转移癌2例(15.4%)。1例(7.7%)为右中叶的炎性肉芽肿。3.食管癌6例:其肺内病灶5例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其中4例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李成J为鳞状细胞癌,证实为结核病。例为腺癌,另一例右上叶前段直径,.SCm结节,经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4.赏门胃和十二指肠癌17例:除十二指肠降部腺癌,例外,其余均为胃和责门腺癌(不包括,例胃非何杰金色氏淋巴瘤),其中2例为粘液腺癌。17例中,12例肺内病灶为原发性肺癌,5例为转移性癌。5.大肠癌18例:其中直肠癌7例,升结肠3例,乙状结肠癌3例,横结肠癌2例,降结肠乙状结肠交界部腺癌,例,部位未特指2例(外院手术)。原发性肺鳞癌,所有病理类型均为腺癌(其中1例横结肠癌为粘液腺癌)。肺内病灶除3例例原发性肺腺癌和高达72.22%(13/18)。6.肾细胞癌7例:例为炎性肉芽肿外,其余13例均为转移癌,转移率不包括1例左肾非霍杰金氏淋巴瘤。所有7例肺内病灶均为转移,转移率高达1000/0(717)。膀耽移行细胞癌3例:其肺内病灶2例为原发性肺鳞癌,另一例为肺内转移癌。7.肝细胞癌5例,胆总管高分化腺癌,例,胰头癌,例:除,例肝左叶原发性肝腺癌患者,其右上肺见巨大肿块,CT经皮穿刺证实为鳞状细胞癌外,其余均属转移癌。8.,胃,肉瘤4例,左大腿横纹肌肉瘤,例:除,例女性25岁左胫一l:.端骨肉瘤患者(确诊时23岁),术后2年平片和CT见左下肺ZCm边光结节,因内无钙化和脂肪而拟诊为转移,手术证实为错构瘤。其余均为肺内孤立性转移瘤。9.卵巢肿瘤2例 (粘液腺癌和粘液乳头状囊腺癌各1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1例,子宫体腺癌1例:其肺内病灶2例为原发性腺癌,1例为粘液乳头状囊腺癌转移,另1例右上叶后段约1.SCm小结节,穿刺活检后证实为隐球菌性肉芽肿,经抗真菌治疗后吸收。10.淋巴瘤6例:均为非霍杰金氏淋巴瘤(N日L),其中1例为粘膜相关性淋巴瘤,另1例为B细胞系恶性淋巴瘤。肺内病灶4例为淋巴瘤肺内浸润,2例为原发性肺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各1例)。11.胸骨上窝黑色素瘤1例:其右中下肺野见直径达18.5Cm巨大肿块,CT引导经皮穿刺后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实为肺内转移。12.本组有2例分别有2个肺外恶性肿瘤史:1例男性85岁患者,有吸烟史(500年支)。19%年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肤癌,1 997年再次以手术证实为胃癌;21月后因声音嘶哑检查发现左上肺肿块,最大直径为 4.2Cm,边界清楚,有毛刺,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发现左上叶支气管狭窄,并凹凸不平,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另一例为女性62岁,1978年乳腺癌手术,,9%年横结肠腺癌H·Hl级,12个月后左肺尖发现SCm月中块,诊断为左Pancoast瘤,行左上叶切除术证实为鳞状细胞癌。以上2例每一肺外原发癌均按1例计入本组资料。 统计学分析结果:1.101例病例中男性66例,女性35例,男女之比为1.89:,。年龄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李成州为12一85岁,平均57.

秦晓健[8]2009年在《B7H3在肾脏良恶性肿瘤与新生血管中差异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细胞表面分子B7H3在不同肿瘤中有不同的表达谱,而且特异性的表达于肿瘤的血管,但在良恶性肿瘤及新生血管中的差异尚无研究。本研究旨在明确B7H3在肾脏良恶性肿瘤及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此差异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1,选取本院泌尿外科自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入院行手术治疗的31例连续的无明确结节性硬化病史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患者,并对应每个病例选取年龄、入院时间等人口学资料可比,而且肿瘤病理学大小相近的31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另外,在本院病理科组织库中抽取4例黄体标本,用免疫组化分析肾透明细胞癌、肾AML、对应正常肾实质、黄体及各自血管的B7H3表达情况。2,对应提取的病理标本,从本院组织库提取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收入的11例肾AML患者-80℃冻存血清,并相应提取肾透明细胞癌11例,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并比较外周血中肾透明细胞癌、肾AML的可溶性B7H3(sB7H3)浓度。3,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外周血20例,其中临床诊断囊肿2例,肾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1例,乳头状肾癌局部复发1例,转移性肾癌4例,另1例肾癌局部侵犯肝脏,其它病理未知的实质性占位11例,均经手术获取病理;术前提取外周血总RNA,以囊肿及术后感染病例作为正常参考,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并比较其中B7H3 mRNA水平,并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所有组织标本、外周血的采集与使用均符合赫尔辛基人权宣言。结果1,透明细胞癌肿瘤细胞B7H3表达阳性率为22.6%(7/31),肿瘤血管B7H3表达率为100%;局灶性、中度、弥散性的肿瘤血管表达分别为3/31,7/31,21/31;肾AML肿瘤、肿瘤血管无一例表达B7H3;配对的各31例正常肾实质及其血管无一例表达B7H3,其中有一例透明细胞癌患者非肿瘤区域的间质血管局灶表达B7H3;4例黄体血管均不表达B7H3,但黄体内卵泡膜细胞有B7H3表达。2,外周血中血清sB7H3浓度在肾透明细胞癌与AML分别为:16.47ng/ml及16.31ng/ml,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sB7H3浓度与肿瘤组织及其中血管的B7H3表达程度无显着关联(p>0.05)。3,在45 cycle的实时定量PCR中,有4例未检出B7H3 mRNA,其中2例为单纯性囊肿,2例为AML;经过与含量较为固定的β-Actin mRNA比较,本组检测到的外周血B7H3 mRNA相对含量均极低;肾AML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与肾透明细胞癌组及非透明细胞癌组均有差别(p<0.001);两组不同类型肾细胞癌之间无差别(p>0.05),B7H3 mRNA水平与肾细胞癌肿瘤最大径无明显相关(p>0.05);非转移性肾癌外周血B7H3 mRNA水平略低于转移性肾癌,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部分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细胞表达B7H3,在黄体卵泡膜细胞中也有B7H3蛋白表达,而肾AML肿瘤不表达B7H3。2,B7H3选择性的表达于肾透明细胞癌肿瘤新生血管内皮,而不表达于正常的或生理性的新生血管内皮,也不表达于肾AML的肿瘤新生血管内皮。3,外周血可溶性sB7H3浓度在肾透明细胞癌及AML患者中无差异,且与正常成人接近。4,肾脏AML的外周血B7H3 mRNA水平显着低于肾细胞癌,可以在影像学明确肾脏实质性占位的患者中辅助鉴别诊断。B7H3对于恶性肿瘤血管的选择性表达,是以后研究肿瘤及肿瘤血管特异性靶向治疗的一个潜在的基础,也能为从良恶性肿瘤血管的差异这个角度发展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苏加强[9]2012年在《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的体内外抑制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所有恶性肿瘤中食管癌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第六位病因,该病是目前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最难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食管癌的治疗已经采用了以侵入性外科手术为中心的多模式治疗策略,但病人的总体生存率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目前,食管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几乎相等,这说明现在该病的治疗方法是不成功的,现在急需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来改变这种局面。以腺病毒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载体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策略之中,然而,肿瘤基因治疗的成败取决于它的特异性及有效性。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近年研发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给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平台。依据条件复制型腺病毒的设计理念,我们在既往的工作中应用RAPAd.I载体系统,整合了肿瘤特异性启动子PEG-3p和肿瘤特异性抗癌基因Apoptin成功构建了具有肿瘤特异性启动复制及肿瘤特异性杀伤功能的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P(Ad-PEG-3p-E1a-Apoptin),而且在实验中观察到了Ad-VP这种条件复制型腺病毒比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Apoptin及Ad-EGFP更有效力。细胞凋亡是一种生理性的、程序化的细胞主动消亡过程,这种自主的细胞死亡过程除去了正常组织中多余或者衰老无效的细胞,从而保证了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在人类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时常发生,因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一种强有力的肿瘤治疗方法。Apoptin来自于鸡的贫血因子,它具有不依赖于p53基因,不能被Bcl-2基因抑制的方式诱导多种人类癌症细胞发生凋亡,其中包括肝细胞癌、恶性淋巴瘤、胆管上皮细胞癌、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以及大肠癌等。值得欣喜的是,Apoptin对正常的非转化细胞却没有凋亡诱导作用,比如: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等。Apoptin特异性肿瘤凋亡诱导功能的机制虽然没有完全阐明,但与caspase-3活化有关。Apoptin特异性肿瘤凋亡诱导功能与其亚细胞定位有关,正常细胞中Apoptin主要位于细胞质当中,而在转化细胞之中主要在细胞核中定位。有意思的是,caspase上游的抑制因素或者p53的缺失没有阻止Apoptin的凋亡诱导功能,而且抗凋亡基因Bcl-2、BAG-1以及Bcr-Abl也不能抑制Apoptin的凋亡诱导功能。并且因为VP3基因体积很小可以很容易插入到乳多泡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的基因组内,以上这些优点提示Apoptin在未来的肿瘤基因治疗中会很有潜力。PEG-3p是PEG-3启动子的最小功能单位。有研究表明,PEG-3p能够在人类肝癌细胞HepG-2、肺癌细胞A549以及宫颈癌细胞HeLa中驱动基因表达,而这种驱动作用在正常的人胚肺细胞WI-38及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中却不起作用。近年来,以溶瘤腺病毒为基础的癌症基因治疗在临床前及临床试验中有了广泛的研究。我们先前构建了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P(Ad-PEG-3p-E1a-Apoptin),本实验即应用Ad-VP作用于人食管癌EC-109细胞,在体外通过MTT分析发现在感染剂量为100MOI的条件下,72小时Ad-VP达到了杀伤作用的顶峰,而在1MOI或10MOI时,肿瘤抑制作用明显降低。这说明Ad-VP对EC-109细胞杀伤作用具有剂效及时效关系。相反,这种关系在Ad-Apoptin和Ad-EGFP感染的实验中却没有体现。进一步的AO/EB,DAPI和Annexin V染色分析证明了Ad-VP对EC-109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Ad-VP感染的正常人胚肝细胞L02却没有受到抑制。线粒体途径是细胞凋亡的重要信号通路,细胞凋亡时通常会发生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丧失,并导致细胞色素C的释放。而且,caspases的活化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到核心的作用,无论外源性凋亡途径还是内源性凋亡途径,均通过caspase酶达成凋亡效果。本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Ad-VP诱导凋亡的途径。结果表明,Ad-VP感染EC-109细胞后,造成EC-10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细胞色素c释放。同时,Ad-VP感染还导致caspase酶活化及caspase酶底物裂解。然而,Ad-VP感染L02细胞后,对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和caspase酶均无影响。研究表明,Ad-VP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了EC-109细胞凋亡,caspase-3、-6和-7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的动物实验表明,瘤内注射Ad-VP可以显着抑制肿瘤的生长并提高了荷瘤动物的生存率,但是没有彻底消灭荷载的肿瘤,以上结果补充了体内研究的实验数据。总之,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P诱导EC-109细胞发生了显着的凋亡,而这种细胞凋亡诱导作用是通过caspases激活的线粒体途径实现的。Ad-VP在今后食管癌的临床基因治疗中可能会具有很大的潜力。

陈家璧[10]2005年在《一氧化氮合酶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叁种亚型:神经型NOS(nNOS)、内皮型NOS(eNOS)和诱导型NOS(iNOS)在肾细胞癌(RCC)和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肾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对60例肾癌组织标本和20例远离肾癌的正常肾组织标本(对照组)进行叁种NOS染色,以细胞浆出现棕黄色染色为NOS表达阳性细胞。用图像分析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并与肾癌的病理分级作相关分析。 结果 1.iNOS在正常组及肾细胞癌组中均无表达。2.nNOS在正常组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肾小球内也有零星分布的阳性产物;在肾细胞癌组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nNOS在正常组与肾细胞癌组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10~4)分别为2.22±0.22和2.14±0.19,P>0.05,两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eNOS在正常组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在肾小囊上皮细胞及肾血管内皮细胞有散在表达。eNOS在肾细胞癌组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eNOS在正常组与肾细胞癌组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10~4)分别为2.66±0.22和2.32±0.20,P<0.01,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肾癌组与正常组相比eNOS的表达明显减少。eNOS在肾细胞癌中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与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作Spearman秩相关分析,r=-0.823,P<0.01。表明eNOS在肾细胞癌中表达与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 结论 1.iNOS在肾细胞癌和正常组织里均无表达,可能与肾细胞癌发生无关。2.nNOS在肾细胞癌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可能不参与肾细胞癌的发生过程。3.肾癌组织eNOS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着性差异;eNOS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肿瘤级别呈负相关。提示eNOS可能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可能成为肾细胞癌的一种预后指标。

参考文献:

[1]. 肾细胞癌116例的手术治疗与肿瘤免疫组化测定[D]. 林乐. 福建医科大学. 2003

[2]. 卵巢癌相关抗原的筛选及鉴定[D]. 蒋燕明. 广西医科大学. 2005

[3]. 犬肿瘤诊断、治疗及环氧合酶-2的表达[D]. 朱国. 南京农业大学. 2015

[4]. 肾腺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TAP和HLA-A2水平测定及意义[D]. 李文广. 天津医科大学. 2003

[5]. 早期肾细胞癌保肾单位手术安全切除边距的研究[D]. 李园. 河南科技大学. 2011

[6]. 肾癌中MMP-7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 李璐. 郑州大学. 2017

[7]. 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病理对照研究[D]. 李成州. 第二军医大学. 2003

[8]. B7H3在肾脏良恶性肿瘤与新生血管中差异的研究及临床应用[D]. 秦晓健. 复旦大学. 2009

[9]. 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的体内外抑制作用研究[D]. 苏加强. 吉林大学. 2012

[10]. 一氧化氮合酶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陈家璧. 福建医科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肾细胞癌116例的手术治疗与肿瘤免疫组化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