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视角下的温州民营企业竞争力研究&232家温州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_温州论文

价值链视角下的温州民营企业竞争力研究&232家温州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_温州论文

从价值链看温州民营企业的竞争力———项对232家温州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论文,民营企业论文,调查研究论文,价值链论文,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样本

我们课题组于2004年10月在温州工商局的支持、配合下,对温州地区的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工业行业的民营企业,共发放问卷26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32份。调查样本情况如下:

1.温州民营企业规模小。调查结果显示,92.5%的企业的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下,93%的企业2003年的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94.4%的企业2004年1~9月份的累计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96.3%的企业员工人数在500人以下。

2.企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温州民营企业大多集中于服装、皮革、塑料化工、机械、轻工工艺、家居、五金、印刷和打火机等进入壁垒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调查结果显示,有82.8%的被调查企业是属于服装、皮革、机械、轻工工艺、塑料化工、家居五金、印刷和打火机等行业。

3.企业性质以私营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为主。调查结果显示,温州民营企业以私营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要类型,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80%。

(二)调查内容

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战略管理理论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以资源为基础(Wernerfelt,1984)的竞争优势观,另一种是以活动为基础(Porter,1985)的竞争优势观。但在实际运用时,资源基础论所提倡的能力往往难以量化和测量。因而,本文以企业价值链为理论框架,兼顾调研的可行性和指标的可获得性,明确提出以内外部后勤、生产作业、销售和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企业基础设施为一级指标,并通过对一级指标的进一步分析、剖析,设立了影响一级指标评价的二级指标,从而构成了企业价值链上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表1 温州民营企业价值链上竞争力的调查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内外部后勤 (1)及时供货率

生产作业(1)主导产品合格率;(2)生产能力利用率;

销售和服务 (1)产品质量水平;(2)质量标准认证情况;

(3)企业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4)售后服务

网点;(5)处理顾客抱怨率;

人力资源管理(1)总经理年龄和文化水平;(2)企业员工培

训费投入;(3)员工培训方式和培训机构;

技术开发(1)技术开发资金;(2)技术开发方式;

企业基础设施(1)获取资金的能力

二、价值链与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本文依据上述价值链理论框架,通过对温州232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内外部后勤

温州民营企业普遍具有较高的及时供货率。调查结果显示,及时供货率在80%以上的企业占到总样本数的83.6%,其中及时供货率在95%以上的企业占到总样本数的53%;及时供货率在50%以下的企业不到5%。这表明温州民营企业对合同的重视程度较高,诚信度较高。事实上,这也是民营企业能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生产作业

1.主导产品的合格率高。温州民营企业普遍具有较高的产品合格率。调查结果显示:主导产品合格率在80%以上的企业占到了总样本数的90.9%,其中主导产品合格率在95%以上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69.8%,主导产品合格率在60%以下的企业不到5%。这表明温州民营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这也是温州民营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2.生产能力利用率偏高。从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70%~80%比较理想,在这种利用区间内,企业既保证了一定的生产使用能力,又有一定的剩余允许对设备和生产组织进行休整。具有过高和过低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对企业都是不利的,因为过低的生产能力利用率表明企业生产能力有较高的浪费,使得设备闲置、人员富余;而过高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也预示着企业的设备和生产人员储备不足,或是设备老化,不能满足企业现有的需要,或者新设备添置不足,造成已有设备满负荷运转。调查结果显示,有11.6%的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于60%,31%的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80%之间,35.3%的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在80%~95%之间,有21.6%的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在95%以上。生产能力利用率在80%以上的企业占到56.9%。由此可见,温州民营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偏高。

(三)销售和服务

1.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情况较好。在被调查的温州民营企业中,全面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占总样本数的59.5%,其中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的企业占31%,正在进行ISO9000体系认证的企业占19%,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的企业占2.2%,正在进行ISO14000体系认证的企业占7.3%。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温州民营企业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

2.产品质量水平较为理想。调查结果显示:温州民营企业的产品具有较高质量水平的企业占36.2%,质量水平合格的企业占61.2%。由此可见,温州民营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较为理想。

3.企业产品市场接受程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温州民营企业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较高,其中产品销往国内外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31%,产品只销往国际市场的占9.9%,产品销往全国市场的占25.9%,产品在省内销售的企业占10.8%,产品只在本县(市)销售的企业占13.4%。

4.企业售后服务网点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温州民营企业的售后服务网点较少,其中未设服务网点的企业占14.2%,服务网点在5个以下的企业占55.6%,服务网点在10个以上的企业只占12.9%。这一方面反映了温州民营企业售后服务水平的不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本身规模的限制,其产品地理覆盖面不广;再者也可能是由于企业产品加工工序相对较为简单,对售后服务要求不高或根本不要求售后服务。

5.及时处理顾客不满意情况不够理想。调查结果显示,温州民营企业对顾客抱怨率的处理比例不高,其中处理顾客抱怨率在50%以下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57.7%,处理顾客抱怨率在50%~80%之间的企业占4.3%,顾客抱怨率处理在80%以上的企业占33.2%。这一方面反映了温州民营企业对顾客购后行为重视程度不够,对顾客购后不满意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着不足现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温州民营企业售后服务水平跟不上。

(四)人力资源管理

1.总经理的年龄结构合理,但文化程度偏低。调查结果显示:温州民营企业总经理的年龄结构合理,年龄以26~55岁的居多,占90%,其中26~35岁的占样本总数的26.7%,36~45岁的占样本总数的44.8%,46~55岁的占18.5%。温州民营企业总经理的文化程度偏低,53%的总经理只有初高中文化水平,36.2%的总经理为大中专水平,只有10.3%的总经理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这表明温州民营企业的高级管理者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2.人力资源投入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温州民营企业用于员工的培训费用偏低,其中每年投入员工培训费在1万元以下的企业占45.2%,2~5万元的企业占37.5%,6~10万元的企业占11.2%,超过1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占3%。在温州民营企业中,对员工的培训多为职业培训,岗前和岗位培训是培训的主要方式,其中采取岗前培训方式的企业占总样本数的42.2%,采取岗位培训方式的企业占56.9%。对员工的培训机构,由本企业进行的培训占70.3%,来自专门培训机构的培训占24.1%,由大专院校进行的培训只占5.6%。由此可见,来自专门培训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培训严重不足。

(五)技术开发

1.技术开发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在温州民营企业技术开发方式中,购买技术的企业占样本总数的9.9%,邀请科研机构技术人员开发的企业占13.8%,自主开发的企业占47.8%,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的企业占10.8%,通过分拆研究与模仿他人技术的企业占21.6%。由此可见,自主开发是温州民营企业技术开发方式的主流,其次是通过分拆研究与模仿,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开发和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开发比例不高。另外,调查显示,温州民营企业的技术开发方式单一,同时采用两种或多种技术开发方式的企业很少。

2.技术开发资金投入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在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上,温州民营企业的投入普遍较少,其中每年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在5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样本总数的46.1%,年投入6万~10万元的企业占18.5%,年投入在10万~50万元的企业占16.4%,年投入在50万~100万元的企业占5.2%,年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占1.7%,没有该项资金投入的企业占6%。

(六)企业基础设施

调查结果显示:自有资金是温州民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79.3%的企业依靠内部的积累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金融机构贷款是温州民营企业资金的第二种来源,51.7%的企业依靠国有商业银行、地方股份制银行及信用社贷款获取资金;企业内部集资是温州民营企业资金的第三种来源,30.2%的企业依靠企业内部集资获取企业所需的资金;向亲朋好友借款成为温州民营企业资金的另一种来源,28.4%的企业是依靠向亲朋好友借款获取企业所需资金;企业间拆借和民间金融贷款(储金会、合作基金会)也成为温州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其中,有11.6%的企业通过企业间拆借获取资金,有8.6%的企业通过民间金融贷款获取资金。尽管金融机构贷款是温州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之一,但仍有63.8%的企业认为商业银行贷款难,认为银行贷款容易的企业只占样本总数的15.9%。这说明银行并不青睐民营中小企业。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对价值链上竞争力组成要素中各细化指标数据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对温州民营企业价值链上竞争力的现状有了较明确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1.温州民营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变化时,生产的调整适应能力较强,供货及时,但总体生产能力利用率偏高,生产组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温州民营企业重视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与运用,企业产品质量较为理想。但温州民营企业的售后服务网点较少,这反映了温州民营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的不足。

3.人力资源管理是温州民营企业的薄弱环节。温州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企业员工培训费投入少,培训数量不足,培训方式不尽合理,这将严重影响温州民营企业未来的竞争力。

4.温州民营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积极性较高,以自主开发为主,但技术开发资金投入普遍较少,技术开发方式单一。

5.在企业基础设施方面,温州民营企业获取商业银行的贷款难度较大,自有资金、企业内部集资、向亲朋好友借款成了温州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这反映了温州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低成本的资金。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认为温州民营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保持和强化温州民营企业灵活的生产经营机制和产权体制优势。

2.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提高员工素质。一是温州民营企业应制订人才和企业员工的发展培训计划,加大培训投入力度,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使企业的人才和员工在企业中实现自我提升;二是引入科学的收入分配机制,采用收入与企业发展状况相联系的多种分配手段,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

3.加强技术开发投入。技术开发投入不足是制约温州民营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温州民营企业要重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提高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除自主开发外,要有效借助企业间的合作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开发。

4.政府在行动上应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扶持和关心。不仅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而且要为民营企业提供外部支持服务体系。

标签:;  ;  ;  ;  

价值链视角下的温州民营企业竞争力研究&232家温州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_温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