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检测机构管理体系问题分析论文_谭剑威

机动车检测机构管理体系问题分析论文_谭剑威

台山市缠溪松山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在我国,机动车检测作为一种制度的确立是比较晚的。这是因为我国的机动车工业起步较晚,机动车检测不可能超越于机动车制造工业的前面。当机动车工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以前,机动车检测就不会有广泛的检测对象;另一方面,高精度、高标准的机动车检测线,也刺激了机动车工业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本文对机动车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促进机动车检测机构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机动车;检测机构;管理体系

目前,每一个机动车检测机构都建立了管理体系,并且都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进行计量认证。机动车检测机构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使检测质量得到连续并且有效控制,能够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防止或者是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所以说机动车检测机构质量管理的关键是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但是现阶段很多机动车检测机构在管理体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机动车检测机构检测质量的提高,使机动车检测机构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降低了机动车检测机构的公信力,影响了机动车检测机构的声誉。

一、机动车检测机构简介

机动车检测机构是受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公安或交通部门)的委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对机动车不解体地进行性能检测的场所。检测线是指由若干检测设备按顺序排列后组成的检测系统,一般包括一条或几条检测线。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检测线应实现联网检测,我们将其称为全自动检测线。检测机构的分类,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检测机构的职能的不同,检测机构可分为安全性能检测机构和综合性能检测机构。

(2)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检测线可以分为汽车检测线,二、三轮机动车检测线及汽车、摩托车混合检测线。

(3)根据制动检验台的不同,检测线可以分为滚筒式检测线和平板式检测线。

二、机动车检测机构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思想轻视问题

管理者对管理体系不重视使得机动车检测机构管理体系存在思想轻视的问题。对于机动车检测机构而言,管理者是机构的核心人员,也是主要的决策者。管理者在机构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改进和资源配置方面拥有决策权,管理者能够正确进行决策是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的基础。如果想要检测机构员工能够摆正位置,在工作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态度,有恰当的工作行为,那么管理者就要为工作人员树立榜样。最近几年,很多机动车检测机构在进行改制,将自身改成了公司制或者是个体私营企业性质的组织,机动车检测机构在进行改制以后使得不少新的管理者开始关注这一行业,为这一行业注入了活力,有些管理者不能够适应改制之后的管理体系,但是他们还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重视管理体系建设。

受到传统管理方法的影响,检测机构改制之后,一些管理者还是有图省事的思想,无论做什么都怕麻烦,对于管理体系建立的意义不能够正确理解。还有一些管理者本身文化素质不高,不能够正确理解系统以及标准文件的含义,难以根据管理体系的规定进行管理。

2、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不科学

现阶段,机动车检测机构在质量方针方面还是千人一面,人云亦云,设定的质量目标也没有考虑到机构发展的实际,制定的质量方针也不能体现机构管理特色,对客户也不能做到应有的承诺。

机动车检测机构设定的质量目标没有挑战性或者是不现实。比如说,设定低于5%的质量检测目标,就是要求检测100辆汽车可以允许有5辆出现顾客投诉的情况,设定的这种目标显然没有挑战性,也很难激发工作人员的进取意识;设定等于0%的质量检测目标,就是要求检测100辆汽车,不能够出现客户投诉的现象,这种质量目标显然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不能够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质量目标应该建立在质量方针的基础上,但是现实中机动车检测机构却存在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不一致的情况。在机动车检测机构中有目标与方针相脱离的现象出现,设定的质量目标不能够体现质量方针。例如有些机动车检测机构提出的优质高效方针,在设定的质量目标却没有优质内容出现,像客户质量投诉率要低于0.5%,检测结果的投诉率也要低于0.5%,但是高效单位量化目标却没有体现出来。

3、不能有效开展质量监督工作

在质量监督工作方面,机动车检测机构存在质量监督覆盖面不广,并且改进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对于质量监督工作而言,应该保证各个部门以及所涉及的管理体系中的每个要素都能够被覆盖到。现阶段机动车检测机构在质量监督方面没有计划,而且工作重点也不明确,这就使得机动车检测机构的质量监督没有系统性可言,工作重点不明确会浪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并且还会影响到监督效果。三、解决对策

1、提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视

由于机动车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全员性的工程,这就要求机动车检测机构在进行质量管理时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都做出努力,需要机动车检测机构人员在工作以及工作场所的每一个方面都能够涉及到,企业高层领导的管理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为了能够有效推进机动车检测机构质量管理工作,机动车检测机构应该建立长效的质量管理工作机制,企业的高层领导应该质量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将机动车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机动车检测机构应该成立质量管理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质量管理工作推进的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质量管理实施制定的方案以及每一个实施环节进行审核;组织员工学习质量管理知识,切实推进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监督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此外还有一些其它需要领导小组进行的现场质量管理工作。

2、制定科学的质量方针以及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

机动车检测机构在制定质量方针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设定的质量目标以及顾客的需求,防止制定的质量方针不切实际,制定质量方针时要将内外部因素考虑在内。所谓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机动车检测机构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计划,过去一年的年度成绩以及现有的管理资源和现阶段的管理水平;所谓外部因素指的是机动车检测机构在制定质量方针时要考虑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的宏观管理措施,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同行业中其它检测机构的发展水平。质量目标的制定要从机动车检测机构现在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考虑,制定的目标一定要率高于目前的发展水平,这样才能够促进自身不断提高和发展。质量目标设定以后要对目标的实现过程进行检测和检验,如果说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那么就要制定更高的发展目标,总之制定的质量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制定周密的监督计划

机动车检测机构的工作需要监督,要对其进行监督制定科学的质量监督计划是有必要的。机动车检测机构制定的监督计划还要明确质量监督的重点。机动车检测机构制定的质量监督计划应该覆盖需要得到监督的每一个要素,但是监督计划也要有监督的侧重点,对于一些需要重点监督的环节需要增加检查的次数,比如说一些直接影响机动车检测质量的数据以及结果要进行重点检查,比如说使用的新型检测方法,使用的新型设备,以及对机动车进行检测的关键环节和新上岗的检测员等。

在对机动车检测工作进行监督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恰当的检测方法,并且对机动车检测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对于发现的不恰当的检测方法要及时予以改进。质量监督的方法很多,有现场监督、询问以及查阅详细记录。如果说有必要对检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则需要对机动车进行重新检测。

【总结】

本文对机动车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提出了解决对策。总而言之,对于机动车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而言,应该从机构发展的实际出发,同时考虑到同行业其它检测机构的管理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不断促进机动车检测机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振宏.浅谈国外机动车检测管理[J].汽车与安全,2009(4).

[2]陈卉子.质量体系为汽车质量保驾护航[J].汽车零部件,2013(06):25-26.

论文作者:谭剑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  ;  ;  ;  ;  ;  ;  ;  

机动车检测机构管理体系问题分析论文_谭剑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