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中国不断回归海关-服务业的开放已成为谈判的焦点_龙永图论文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中国不断回归海关-服务业的开放已成为谈判的焦点_龙永图论文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一九九八:中国复关不停步——服务行业开放成为谈判焦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中国论文,服务行业论文,金融危机论文,一九九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机遇论”与“威胁论”谁占上风决定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冷战结束以后,整个世界的政治关系更多地被经济关系所左右。对中国来讲,整个国际大环境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和世界上怎样看待中国的崛起。这个问题的解决将决定今后几十年我们要面临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环境。作为一个大国在经济上的崛起,给中国政治关系带来最大影响的就是在这个崛起的过程当中,全世界特别是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怎样看待中国的崛起,他们的态度决定着我国的国际政治大环境的好坏。现在世界对中国的崛起的看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机遇论”,即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将为全世界提供一个最大的投资市场、最大的商品市场,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另外一种看法就是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将对世界特别是主要西方国家造成巨大的威胁。可以说,中国今后几十年要面临的政治大环境,就取决于这两种观点到底哪一种观点会占上风。如果“中国威胁论”占了上风,我们今后的政治经济环境将非常险恶;如果“中国机遇论”占了上风,就可以确保今后我们的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是一个比较友好的、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环境。在某种意义上,这将决定了我国对外工作的成败。

龙永图阐述道:按照国际政治学的说法,一个国家不管它多么强大,如果它能够承诺遵守国际规则,而且在自己的行动当中是真正遵守国际规则的,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成为国际社会中一个负责任的成员,并且不太可能对其它国家造成威胁。所以我们是否遵守国际规则实际上在世界上对我们中国的崛起会做出何种反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现在在世界上树立的形象是咄咄逼人的形象还是一个非常谦恭的、负责任的、守规则的形象,这对于全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看法将起很重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知道,美国或者其它西方国家到底把中国的崛起看作是一种机遇还是一种威胁,我们无法控制,这取决于美国国内政治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国内政治的整个运行过程,但我们可以影响它的进程,而影响这个进程就必须使我国在国际上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守规则的形象。

我国大量经济运行体制和规则与世界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规则不相适应

人们常问:“我们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这么多年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经济照样发展,为什么中央还要坚定不移地把这场谈判进行下去呢?”龙永图的回答是,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非是做两件事,第一件就是遵守国际规则,第二件事情是开放市场。做好这两件事对于消除“中国威胁论”都有极大的意义。

他解释道:世界贸易组织实际上是一整套规范世界经济运行的一种多边规则,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的第一部分,就是要起草一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议定书,规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的权利和义务。这实际上就是中国承诺遵守世界市场经济规则的一个宣言书。目前我们国内的大量经济运行体制和规则与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世界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规则不相适应,谈判就是要使我们的规则体制与他们的规则体制逐步衔接起来。不是交点会费参加进去就行了的事情,规则与体制的衔接往往是深刻的、深层次的问题。

开放市场是复关谈判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承诺的开放市场其实也并不是单方面的开放市场。世界贸易组织成立50年以来,已经进行了8轮国际贸易谈判,每一轮谈判的结果都是成员国间降低关税、 开放市场,中国要补这8轮谈判的课, 把我们的开放程度和其他大多数世贸成员的开放程度逐步一致起来。

龙永图说,一个国家如果不实行一种保护主义政策而是实行一种开放市场的政策,那这个国家经济越发展,对世界经济就越有利。美国的市场开放在某种意义上最大的,而美国的经济确实成为了一个动力。所以我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最深刻的政治背景就是要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崛起不会给世界造成威胁,而只会提供一个机会。因此,当我们面临这个国际政治大环境时,我们所要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在世界上树立起中国是一个守规则、负责任的形象,使全世界消除对中国崛起的担心,这对中国今后整个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放眼世界,付出的代价会小得多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随着一些大企业大规模地走出国界,世界的经济正在走向全球化。

冷战的结束和世界政治形势的缓和,加之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进入从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向以信息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调整期,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原来基本上是在一个国家的内部进行的,所付出的代价、花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痛苦要很大,比如纺织业的调整,要把一个纺织业慢慢地“优化组合”并发展新兴的保险服务的产业,如果仅仅在德国一个国家内进行的话,那无非是把德国的纺织产业从这个大城市转移到另一个小城市,然后在另外一个重要城市建立保险业,回旋的余地和产业调整所付出的代价就非常大。如果发达国家把全世界作为自己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舞台,付出的代价就会小得多,因为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更多的机会。于是,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且发达国家这种在全球范围里面进行产业调整的步伐还在日益加快。国际直接投资在80年代的时候95%还在发达国家进行,进入90年代以后,虽然仍有70%的海外投资在发达国家,而有30%以上(到1996年时达到36%)的投资已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这就形成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而包括中国、前苏联在内的过去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先后走上了市场经济,使原来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之间水火不相容的格局被打破,为世界经济全球化铺平了道路。

电讯成本降不下来,中国不可能成为全球的经济中心

龙永图特别提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贡献。他说,制造技术的全面发展使生产环节的可分性大大增加了,特别的是以电讯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全球化的可能成为了现实。例如,美国福特公司要生产一辆汽车,不会只在美国生产,它的生产部件分布在多个国家。可以这样说,现在的汽车已没有纯粹的美国制造或者日本制造,由于这几年全球电讯业的开放,竞争空间加剧,电讯价格大大减少了,1930年从美国的纽约到英国的伦敦通3分钟的电话,要244美元,而现在只要3美元,估计到2010年时只要3美元。通讯价格的大大下降,就有可能使一个工厂建立生产控制中心来指挥全球的生产,从而在管理上革命。中国要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或经济中心,如果电讯成本降不下来,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国际通讯的高价格不但影响本行业的发展,还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有些国家的技术好,就生产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部件;劳动力便宜的地方就生产劳动力密集型的部件,相对优势相对成本就低,最好和最低合起来,就成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就一个地方而言,这种优势就是一种静态的优势,但如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动作,就能把静态的优势变为动态的优势。

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就一定要按照国际规则办事

龙永图在讲到遵守国际规则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时说,如果我们中国只是一般性地般与世界经济,那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但如果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就一定要按照国际规则来办事的。他打了个生动的比喻。如一个市场,你只是担一小篮菜的那种小贩,那你可以不遵守工商部门的规则,看到工商管理干部来了就赶快跑,但是如果你是在一个市场里建立一个很大的铺面:卖肉、卖鸡、卖菜,跑了和尚跑不了庙,那时你就非得和工商部门建立很好的关系,而且按照规则办事,并且只有有头有脸的人才能拿到这么大的铺面。同样的道理,我们中国想进入世界主流,在全球化的形势之下,如果不遵守规则是行不通的。

不打破行业垄断,中国的经济就没有前途

规则是制定出来叫大家遵守的,对于一般成员而言,首先要做的是遵守规则,而不是首先想到要改变规则。龙永图举例说,奥运会是全球100多个奥运成员进行的国际比赛, 你参加奥运会就必须遵守奥运会的规则,不能强调自己的特殊性。比如说篮球,篮框很高,不能一进球场就说:“篮框高,对西方大个子很合适,你得把那篮框降下十几厘米,来适应我们,否则就是不公平竞争。”不可能!框这么高是一个国际规则,你只能面对这个事实,然后发挥自身的优势,灵活机动地打倒大个子。应往这方面想,而不应该首先想到修改篮框多高这一条。一些人说我们不用遵守他们这些规则,我们中国大得很,河南对河北,山东对山西打,篮框也可以低一些,照样也可以打得轰轰烈烈。这可以,但却永远进不了世界篮球界的主流,永远达不到世界篮球界最好的水平。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贸易的规则越来越多,1997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就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和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这些都属于世界上最新的、发展最快的产业,也是决定21世纪一个国家经济力量强大的重要产业。如果我们不打破行业的垄断,我们中国的经济就没有发展前途。

我国40%左右的出口都是三资企业的出口,这实际上是一种价值的转移

如果说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舞台,那么跨国公司可以说是舞台上的演员,它是整个经济全球化的载体。龙永图特别提醒企业家,要充分关注跨国公司这个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新演员。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就是跨国公司,因为成千上万个跨国公司的运营在全球形成了经济全球化。全世界现有44000 个跨公司的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附属企业,形成一个庞大的全球经济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掌了2/3的世界贸易和75%以上的专利和技术转让。这几个数字表明:如果我们中国真要使自己的经济进入世界的主流,必须同这些跨国公司打交道。就像打篮球,不同美国打,不和俄罗斯、巴西打,不可能进入世界篮球界的主流。

目前,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地被海外投资的重要性所代替。1994年,美国的整个出口才2350亿美元,但是美国海外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已达1万亿美元, 也就说美国现在从本国销售出去的重要性大大小于它在海外建立跨国公司进行生产的重要性。在我国也在类似情况。我国40%左右的出口都是三资企业的出口,看起来我们向美国出口了很多东西,其实从某种意义来看是美国自己向自己出口,这实际上是一种价值的转移,是海外销售额的一种体现形式。由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经营,所谓贸易赤字这个概念已变得没有多大意义了。龙永图说,这给我们一个很深刻的启示:如果我们把我们生产眼光只放在国内,就很难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

中国参加世贸组织的信息产品协定,可能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贸易和投资协定

跨国公司对世界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也正随着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提高而提高。龙永图说:江泽民主席访美国时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宣布,中国决定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信息产品协定,这一协议可能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贸易和投资协定。它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跨国公司跨国经营这种新形势下达成的协议。它规定,包括集成电路、计算机、电讯设备在内的270多个信息产品,在2000 年将实行零关税(发展中国家可以就某种产品实行零关税的时间推迟到2005年)。它是适应跨国公司跨国经营这种新形势下达成的协议。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和生产环节的进一步细化,一件信息产品可能有上万个零件,但分别在多个国家生产,如果这些零部件之间的进出口不是实行零关税,就不可能在相同条件下最后组装时不增加成本。中国如果不参加信息产品协议,就意味着世界大型信息产品的组装厂不可能设在中国,因为加上关税后成本太高,不利于在全世界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形成一个统一的生产流程。这样,像摩托罗拉这样一些大的电信产业跨国公司今后就不可能在中国生产,要生产也是只能中国市场建点生产低水平产品的生产线。中国参加信息产品协定,就可能使我国的电讯生产企业,使我们最新的科技企业成为全球生产线中一部分,而且成为全球销售渠道当中的一部分。

没有打工的过程就没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主人的一天

就此,龙永图提出一个非常值得人们重视的观点:中国企业要尽快成为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线当中的一个环节,成为跨国公司全球销售渠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我们中国走向世界,特别是进入世界经济交流的一个捷径。他说,我们现在在不少行业还不能自立门户而成为一个牵头的大跨国公司,这要求我们,要有韬光养晦的精神,要敢于给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当帮手、“打工”,慢慢地进入它的生产环节和销售渠道,最后才能有所作为,如果没有开始打工的过程,没有当助手的过程,我们就没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主人的一天。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雄心壮志,也要有这种埋头的精神,要能低下这个头,这样也是为了将来的发展。毕竟,跨国公司掌握了最好的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我们先当了帮手,才能后当主人。跨国公司有一种趋势就是实行当地化的战略,它们在一个国家投资以后,大部分工厂或公司的高级职员都是当地人,这些公司的国家属性也慢慢淡化,比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在1996年已经宣布,可口可乐不是美国公司。

以资源为导向的对外投资是中国跨国经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龙永图认为,中国参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应有一个逐步的过程。第一步,欢迎大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然后再合作。据统计,全世界500 多家大跨国公司中已有300多家在中国投资, 这说明世界大跨国公司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已经开始与大跨国公司进行全面合作,这只是初级阶段的合作;第二步,如果我们有经济实力,建议我们的大企业到国外收购中小型的跨国公司,因其有非常好的技术和非常好的在世界范围内的销售渠道,并且这些公司也愿意扩大自己的实力,特别是想进入新的市场。它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收购这些中小公司,利用它的构架逐渐扩大,这样就走了一个捷径。另外,我们可以借用世界跨国公司的作法,搞跨国经营,但我们缺少这样的人才。要解决缺乏人才的问题,一种办法是自己学自己培养人才,另一种办法是请外国人当我们的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委予他全权,利用他在全球经营的经验,使中国的公司走向世界。跨国经营问题应该成为大中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考虑的问题。他指出,跨国经营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在国外开拓资源。中国人均资源很少,如人均土地资源只是世界的1/4,人均森林面积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人均矿产资源也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因此,以资源为导向的对外投资是中国跨国经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东南亚金融危机不能归咎于开放程度过大

应当说,龙永图的许多观点归结起来,就是一点:对外开放!但对外开放可能有一定的风险。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开放的程度过大才造成这次金融风波。

针对这种观点,龙永图指出: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逆转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至少不全都是因为开放造成的,更不能归咎于开放程度过大,这当中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在经济开放程度相对更大的新加坡和香港,在金融动荡中受到的冲击远比一些开放程度相对较小的国家小,就是因为它们的内部经济机构相对要健康一些,特别是金融系统相对健康一些。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开放的程度并不与其在对外开放中所能造成的风险形成正比,关键要分析内部原因,如果过分强调外在因素,就可能产生一种危险认识,即开放造成的危害可能比闭关自守来得更大。他说,要开放就会有风险,关键是防范和控制风险,对外开放中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在中国国内建立一套和国际规则相衔接的经济规则体制并遵守这一规则体制,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怕开放,就怕没规则来管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那一天将是非常平静的一天

龙永图强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们的一个努力方向,与世界组织的谈判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谈判越到最后越困难,尤其是与控制了世界1/10的贸易的美国谈,难度还较大。我们的态度是,不急不躁, 顺其自然,早一点进入当然很好,不进我们了要按规则办,不管谈判进程怎么样,还是要自觉遵守世界规则。我们这样做这对我们有好处,并不是美国人要我们这样做我们才这样做,是遵守国际规则符合我们自身的利益我们才这样做。加入世贸后不会马上对我们的经济带来任何直接的影响,这个影响是长期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龙永图最后预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那一天将是非常平静的一天,但它具有象征意义:第一,象征着中国进入世界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它象征着中国从此庄严承诺在对外经贸工作中按国际规则办事。

标签:;  ;  ;  ;  ;  ;  ;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中国不断回归海关-服务业的开放已成为谈判的焦点_龙永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