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现代语境中发展状况分析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语境中发展状况分析

摘 要:在现代语境中,马克思主义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冲击。理清这些挑战及原因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至关重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现代语境;挑战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了一个半世纪多的历程。自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就不断承受着世界发展浪潮的巨大冲击和挑战,而这些挑战反过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物质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同样面临着重重挑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证明其科学性是当下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其实都是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满足了企业的需求,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企业的认同和赏识。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学校可以和一些自愿培养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的企业进行合作,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企业也可通过这样的合作为本公司储备一批人才。经实践证明,经过实习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适应新环境。因此,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马克思主义在现代遇到的挑战

20世纪末,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马克思主义随之遭到了广泛质疑。进入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科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大幅提高,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遇到了新挑战: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具有调节性,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很大程度上消磨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与此同时,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各种新变化也加剧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冲击。在我国,就出现了一种怪异现象:凡是批判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的都会得到部分人的支持,如英国自由主义代表哈耶克的学说在我国就十分流行,他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提到:“尽管我们受到德.托克维尔和阿克顿公爵这些伟大的19世纪思想家的警告,即社会主义意味着奴役,但我们仍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步前进。”他在著作中更是阐发一种理念: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最终会导致极权主义等。

二、马克思主义在现代语境中遇到挑战的原因

(一)从马克思主义本身来看

1.翻译误读

从实验区域提取的图斑结果来看,最小图斑识别面积能够满足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的技术规程要求;属性精度识别与高分二号提取的图斑不存在误差,面积差异绝大部分差异量在5%以内,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总体来看,北京二号卫星影像具备较高的地物识别能力以及提取面积精度,能够满足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1米级的监测需求。

2.资本主义文化渗透

一个具有亲和力的领导,一个能让群众信服、能和群众同甘共苦的领导,必定是摆正了在党内的位置,从不突出自己,更不哗众取宠。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妄自尊大,颐指气使,张扬显摆,将自己主政的单位变成“家天下”;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无原则地随意随处发牢骚,破坏得来不易的同志情谊和团结氛围。这不但败坏了党风政风,毁坏了党的形象,更会让广大群众心寒。在此情况下,情感管理只会是一句空谈。

2.一些人缺少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整体上的把握

同样黑客作为一类在计算机网络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人,他们更加擅长利用各种计算机漏洞进行行动,依靠他们自身高超的技术知识通过计算机非法攻击其他用户的计算机,并给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计算机瘫痪,还有的黑客会凭借自己的技术非法窃取各种重要信息和书籍,盗取他人隐私,严重危害了计算机用户们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计算机迅速普及,足不出户就可掌握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手资讯。随着资源共享的深化,人们无形中必然受到形形色色的学说影响,其中一些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相悖,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带来较大冲击。

1.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二)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

1.各类学说影响

3.马克思主义学说本身的不足

对某一思想的研究要从原著来把握。一些人大谈特谈马克思主义,但系统阅读原著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真谛的却极少,有的只根据只言片语就一味苛责马克思主义不符合社会发展形势,却从不完整阅读任何一本原著。更有人不怀好意地断章取义,攻击马克思著作中的某一词句。

胡萝卜:每100克含胡萝卜素1.35~17.25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族、维生素C、脂肪及糖类和铁、果胶、无机盐等。

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及思想多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来传播,而这些原著都是外语写作,中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译者本身对著作原文的错误解读,这会间接导致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某些观点的误读。再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观点等都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阐释,高度凝练为普遍原理,此类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有些词语晦涩难懂,因此马克思主义学说在现今社会的流传具有一定难度。

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导致马克思主义产生动摇,此类现象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一、我国是世界上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社会主义的制度形式决定了我们会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尤其是近些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强国必霸”的错误逻辑使西方国家不断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尤其是美国极力在世界范围内宣扬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人权”、“自由”等价值观念,理论层次上推行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各种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这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很大的冲击;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导致人们片面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定位

(一)马克思主义未来的发展方向

“思想永远不能超出旧世界的范围,思想所能超出的只是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马克思主义学说同样如此。就马克思本人来说,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读只能从他生活的时代来考察。至于未来社会的具体发展形态,其预测必然会有出入。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马克思在形成自己学说的过程中,这三部分是共同发展,不分彼此的,只是我们在解读的过程中将其区分开来。所以认识马克思主义也应从这三方面进行,不能忽视整体性。

2.重视文本学,重读原典

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历程,从阅读其著作开始,认识马克思主义同样如此。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下就形成的,它是建立在马克思对前人原著批判的吸收、对社会发展形势不断考察的基础上。因此,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要重视原著的作用,要回归经典。

(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定位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新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谈到:“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现代语境中,我们更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促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丁.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冯兴元,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3-0294-01

作者简介:赵静静,女,硕士研究生,201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共渑池县委党校,助理讲师。

标签:;  ;  ;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语境中发展状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