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论文_龙彬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论文_龙彬

龙彬(晋江市英墩中学 福建 晋江 362235)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承载了太多附加多的东西,变得浮躁而虚华。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泛语文”活动以及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等,渐渐遮蔽了语文的本真面目。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学则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严谨和规范,需要按事物发展规律行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该怎样还语文课堂的纯净与高效,是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本真 课堂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3-199-02

课改教改一直引导着语文教学的走向,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的新理念、教学的新思路纷至沓来。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导学案教学等各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轮番上阵,你方唱罢我登台。我们的教师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什么都想尝试,唯恐赶不上时代的潮流。于是常常在公开课上可以看到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多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品析训练少了;课堂上唱歌演剧各种热闹的表演多了,学生静静思考的时候却少了;小组合作热热闹闹的讨论多了,深入文本的诵读声却少了……语文课走入了或一味追求、依赖新的手段和方法,或将语文课跨界上成历史课、生物课、科学课,或热热闹闹的上完学生却收获甚少的误区。

这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深思——究竟怎样的课堂才是简单而又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摒弃繁复与热闹,回归它的自然与本真。

语文课堂呼唤本真首先是必须是语文教师的本真。只有当语文教师做到了不依赖课件,不盲从功利的教学方式,不停止对专业和学问的追求,才可以算的上是一位本真的语文教师。

本真的语文教师应该是热爱阅读的教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站上三尺讲台,面对这一群吸收知识的学生,没有一定的学识和见识的积累,教师的语言会显得贫乏苍白,教师的气质会变得平庸俗常。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读书不一定成就名师,但读书一定能促进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教师的内心一定是平和而幸福的。一个专业素养丰厚、学识功底深厚的教师能以独到的眼光,挖掘适合学情的文本信息;能从丰富的角度启发学生;既能深入又能浅出;还善于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只有教师自己真正热爱阅读,才能感染带动学生阅读,才能让学生葆有持久的阅读兴趣。

本真的语文教师应该是热爱写作的教师。写作是我们自身教育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是对教育现象与规律的观察与思索,是对自身教育行为积淀后的升华。肖川老师说:“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我一向认为,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纵观我们所知道的名师:钱理群、孙绍振、王立根、陈日亮、钱梦龙、于映潮、李镇西……无一不是喜欢写、会写、勤写的人。正是因为笔耕不辍,才促进了他们的不断成长、成名和成家。因此,我们选择的职业注定了需要我们去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职业的使命感和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不断地把思索转化为思想的载体——文章。

本真的语文教师还应该是善于反思的教师。在教学中, 一旦教师熟悉教材, 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 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积累总结的过程。教学的反思是教帅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积累总结,能较快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由此可见,反思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语文课堂呼唤本真要求语文教师要真备语文课。

一些语文教师过度依赖教师参考书,备课时重点放在参考书上,导致课堂上对文本居然都不熟悉,这无异于本末倒置。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邻校的一位老师对这位历史老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历史老师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很长时间来备课的。”的确,“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一节课来说,课前的备课直接决定着其成功与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语文课呢?

真备课首先就是要熟悉文本。要备一篇课文,首先要对文本进行素面朝天地研读,读准每个字音,读通顺每个句子。对文本的语句做到“字斟句酌”,也就是理解每一个重点词语,仔细推敲每一词在文中的作用。只有在文本熟悉的基础上,才有教案设计上的奇思妙想。

其次,要读透文本。文本是教学的材料和载体,对文本中的有些问题的理解可以因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本质的、主流的、重要的问题必须准确把握,不能模棱两可。否则在课堂上学生说什么,教师由于对课文理解不深,一味赞同,这样缺乏辨别力的教师与误人子弟的教师又有何区别?

再次要备学情。真语文课在备课之初,就要心中有学生,根据学情和语文学习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由于教学对象、教学情境的不同而会产生千差万别的变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修改,适时调整教案,以适应瞬息万变的课堂。

语文课堂呼唤本真要求语文教师要上真语文课。

语文出版社社长、“真语文”的倡导者王旭明认为:“何谓真语文?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真正的语文课堂就该是书声琅琅、讨论纷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听说读写的素质能力。”

所以上真语文课首先要真朗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但是,现在许多语文课堂甚至示范课中,教师只是把朗读作为教学环节来安排,为了读而读。课堂中重视“讲”,忽视“读”,读在语文课堂成了一种形式。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和正确认识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虽是古人的宝贵经验,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明白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它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朗读有助于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对文本的解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朗读还有助于提升语言感悟水平,培养语感,最终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要真品味。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真味——“语文味”,语文的教学就是要关注语言文字的学习。教师应该引领学生紧抓语言文字进行“品词品情”品文本,“咬文嚼字”悟“真味”。一节有实效的语文课,应该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教师对语言文字的充分挖掘和独到见解,引领学生深入剖析,领悟语言文字蕴含的真、善、美。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词不离文,文不离词。毫无疑问,这里的文就是文本,这里的词就是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引导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的感受和把握。语感是在长期的读写实践中,在对语言不断地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中逐渐积累的。因此教学时,我们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紧紧抓住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或看似平常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比较、揣摩,细细品味,掌握其内在含义,体会作者在用词上的独具匠心,通过比较品味,品味词语“情感”差异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意识。

再次要真指导。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反对权威主义”,正是由于此,现在教师有些“谈讲色变”,好象教师讲解就是“权威主义”,就是没有以学生为本,就是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教师的知识阅历、文化修养、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远远高于学生,对于问题的见解也往往更具深刻性,更能穿透文本,抵达作者的心灵,所以教师参与的问题讨论将变得更加深刻而厚重。由此,教师在课堂不仅应当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更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地位。这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多尔对教师角色的界定,教师既有参与问题讨论的权利,更应当适当地点拨、激励、引导,把思考、表达、碰撞留给学生,通过真切的指导,引领学生接近文本的实质。对于学生在课堂的回答,真指导不是一味的赏识,而是秉持尊重但不盲从,客观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使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追求自然本真,是我们语文教师迷失之后的领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追求,“浮华洗尽见清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质朴和实效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第一版

2.平先来《真语文从做本真语文教师开始》 语文建设. 2013(7).

3.唐飞《语文课要真教语文》 语文建设. 2013(1)

论文作者:龙彬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论文_龙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