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对减低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影响论文_沈丽琼

楚雄州禄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651299

【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对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自我中心2014年1- 12月接种的百白破婴幼儿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婴幼儿护理干预后疫苗接种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3%和9.43% ,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婴幼儿疫苗接种过程中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更有利于婴幼儿接种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百白破疫苗接种;预防性护理;不良反应;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481-01

百白破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制剂,能有效预防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的发病[1]。近年来我国生产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其质量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较以前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明显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然而,在日常接种实践中发现,百白破疫苗虽然有很好的预防传染病作用,仍难免有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3]。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个体差异及护理干预有关,因此婴幼儿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出现一般反应时,应及时做好护理工作,本文主要探讨预防性护理对百白破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4年1-12月我中心接种的百白破婴幼儿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6例,其中对照组男63例,女43例,年龄2.7-18个月,平均年龄(7.6±0.8)个月。研究组106例,其中男58例,女48例,年龄3-20个月,平均年龄(8±1.1)个月。所有接种者均排除过敏史以及近期发热者,无任何疫苗禁忌症,经统计学数据显示,两组婴幼儿在性别、年龄、接种原因等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接种疫苗后,有些婴幼儿会在24小时内出现不良反应,接种部位疼痛、红晕或者轻微发热,体温小于38℃,一般不需特殊,可让患儿多喝水,以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和降低体温,若接种一周后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明显,直径大于5cm,体温小于38℃,可用清洁的毛巾湿热敷,将毛巾浸泡在60℃至70℃的热水中,稍拧干后敷在硬结部位,每5-10分钟一次,持续20-30分钟,每日2-3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措施上使用预防性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接种前的预防护理:在接种前我们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让家长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主动配合我们的接种工作,了解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和护理要求,我们将接种此疫苗的好处及注射过程详细告知婴幼儿家长,对家长进行耐心解释,认真做好婴幼儿接种疫苗前的配合准备工作,避免注射过程中发生意外。②接种护理干预:在接种前对所有婴幼儿进行严格筛查,详细向家长询问婴幼儿近期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有疾病史、过敏史、接种疫苗反应史,并且对接种百白破疫苗有禁忌症的婴幼儿排除在外;在注射前做好“三查七对工作,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按照接种流程及无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认真核对疫苗的名称、批号、有效期、剂量、疫苗性状,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匀,如出现不散的凝块、有异物、疫苗曾经冻结、疫苗瓶有裂纹或标签不清者,均不得使用,如安瓿开启超过半小时未用完也不得使用;在接种过程中耐心指导家长采用正确的体位,接种部位全部选择在臀部作深部肌肉注射,使疫苗得到更好的吸收,接种后在儿童预防接种证中标明接种部位(左侧或右侧),便于下次更换注射部位做交替注射,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③接种后预防护理:疫苗接种后交代家长要观察30分钟,如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开。指导家长回家后要注意观察注射部位,发热等异常反应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到我中心门诊就诊,并及时对症处理。对接种疫苗的婴幼儿进行定期电话随访,询问是否有不良反应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④指导家长清洁接种部位皮肤,针孔还未完全痊愈前避免接触水源,避免儿童汗液浸润,引起刺痒不适。保护针孔处皮肤,防止患儿对接种部位进行抓挠,避免此处皮肤的损伤及二次感染的发生[4]。⑤接种后三天内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体温,多饮水,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加减衣服,避免着凉感冒。

1.3 判定指标[5] 将不良反应分为三级,一级:红肿范围小于等于2.5cm,体温37.1~37.5℃度;二级:红肿范围2.6~5.0cm,体温37.6~38.5℃;三级:红肿范围大于等于5.1cm,体温大于等于38.6℃或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7.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评价两组婴幼儿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一级+二级+三级)/总例数*100%。结果见表1。

3讨论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量比例配制而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6]。目前使用的有吸附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疫苗(吸附百白破)和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类混合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不同的种类其预防效果以及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同,引起不良反应的最主要原因是使用的疫苗中含有吸附剂,临床表现最多的是出现硬块,发热等症状[7]。轻者可自行康复,重者有可能引发神经系统异常反应、皮疹、过敏以及水肿等,危及婴幼儿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为降低婴幼儿预防接种过程中及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本文针对预防性护理在减低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实施预防性护理的研究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83%,并且为出现二级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43%,有1例婴幼儿接种后出现三级不良反应,该例婴幼儿接种部位红肿范围为5.2cm,体温分别为38.8℃,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婴幼儿百白破疫苗接种过程中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更有利于婴幼儿接种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妙仪.护理干预对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651-653.

[2]涂画,廖艳红,程红梅.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3):457-458.

[3]李敏.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干预[J].黑龙江医药,2010,6(3):1042-1044.

[4] 刘海英,房桂华.预防性护理减低疫苗接种过程不良反应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3):237-238.

[5] 王红梅.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03):201.

[6]梁丽卿.对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护理干预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

[7] 崔梦卿.预防性护理减低疫苗接种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04):468-469.

论文作者:沈丽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  ;  ;  ;  ;  ;  ;  ;  

预防性护理对减低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影响论文_沈丽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