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业科研资源配置结构的实证分析_畜牧业论文

中国畜牧业科研资源配置结构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配置论文,畜牧业论文,实证论文,中国论文,科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4)02-0009-03

按投入主体组织类型分类,畜牧业科研资源分布在企业、高校、研究与开发机构及其他事业单位,按隶属关系划分,则分布在地方及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而按所有制性质划分,畜牧业科研资源的主体又可分为国有、集体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畜牧业科研资源配置结构分析的目的是为考察科研资源在不同主体间的配置及其合理性,分析的数据来源于2000年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为便于规范分析,本文在R&D资源分组、结构划分及指标采用上,基本与《全国R&D资源清查综合汇编2000》保持一致。该汇编分别按学科及机构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对科研资源进行分组,畜牧业科研资源相应被并为畜牧兽医学科及为畜牧业服务的产业科研资源两类。虽然两者在内涵、外延上不一致,数值上各不相同,却分别较好地从畜牧业学科本身及产业发展角度反映了资源的配置。

一、按学科分组,畜牧兽医学科科研资源配置的结构分析

就学科而言,在科技经费、固定资产配置及R&D人员方面,畜牧兽医学科资源主要分布在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事业单位,企业虽投入一定的经费、人力从事R&D活动,但无固定从事畜牧兽医科学的队伍和机构,因而未纳入统计范畴。企业参与R&D活动投人的人力、资金主要体现在R&D课题及投入指标上。

1.科技经费及固定资产配置结构

从科技经费使用情况看,我国畜牧业研究与开发机构2000年内部支出金额达到88862万元,占畜牧兽医学科全部内部支出的90.07%,其中R&D支出32241万元,占畜牧兽医学科全部R&D内部支出的86.35%,高校与其他事业单位内部支出份额分别为5.41%、4.52%,其中R&D支出份额分别为9.30%、4.35%;政府科研机构2000年畜牧兽医学科内部支出达66764万元,所占份额为67.67%,非政府科研机构占比32.33%,其中政府科研机构R&D支出21771万元,占比58.31%,非政府科研机构这一比例为41.69%。从畜牧兽医学科硬件配备看,研究与开发机构积累了畜牧兽医学科84.11%的固定资产、78.28%的科研仪器设备,高校拥有的科研设备、固定资产所占份额已高达18.7%、9.78%,远高于其在经费内部支出上的份额,其他事业单位所有固定资产及科研设备较少,仅分别占6.11%、3.01%。政府科研机构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原价及仪器设备份额分别为33.91%、71.23%,这一份额与其2000年经费内部支出恰恰相反,非政府科研机构所拥有份额上升到66.09%、71.23%。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府科研机构固定资产及仪器设备使用的时间较久,多数为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更新幅度与速度较小,资产量大但原价却低。二是政府科研机构人员包袱重、非科研支出比例大,而非政府机构购置的固定资产及仪器设备较新,受物价影响,价值量较大,人员包袱轻,经费支出主要用于购置新的固定资产及仪器设备。

表1 2000年中国畜牧兽医学科科技经费及固定资产配置结构表

2.R&D课题及投入结构

从2000年畜牧兽医学科R&D课题及投入结构分析(见表2),高校从事的课题数为1456个,所占份额为全部课题数的44.74%,而其投入的人力、科学家和工程师及内部经费支出与课题数却不匹配,上述指标各自所占份额分别仅为28.56%、28.54%、14.26%;企业从事的课题数为325个,仅占课题总数的9.99%,但企业R&D内部经费支出所占份额高达42.71%,投入的人力、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例也分别达到18.35%、18.65%。总体而言,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科研机构)仍是R&D课题研究的最主要力量,其从事的R&D课题数占全部课题的32.21%,仅次于高校;其投入的人力、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最多,所占份额分别达到32.06%、34.02%,R&D内部经费支出占比也达到23.64%,仅次于企业,各项指标比较均衡。从课题数、投入人力、科学家和工程师及经费支出来看,其他事业单位已成为畜牧兽医学科重要的研究力量。按隶属关系分,地方属企事业单位参与课题数及投入的人力、科学家和工程师及经费要明显高于中央属企事业单位,前者四项指标占比分别高达76.71%、83.12%、82.54%、82.28%。

表2 2000年中国畜牧兽医学科R&D课题及投入结构表

3.R&D人员结构

从2000年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看(见表3),畜牧兽医学科R&D人员集中配置于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高校及其他事业单位。2000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拥有R&D人员5772人,占畜牧兽医学科全部R&D人员的79.43%。R&D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份额为74.17%,科学家及工程师占比达到60.17%,其中地方属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人数较多,但人员学历水平及科学家和工程师比例要低于中央属及集体研究与开发机构。高校拥有R&D人员844人,占比11.6%,其拥有的R&D人员学历水平及科学家和工程师比例最高,84.84%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具有博士学历人数占比达到22.87%,科学家及工程师占比亦高达77.49%。其他事业单位R&D人员人数最少,总体学历水平较高,100%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但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数极少,仅占0.46%,科学家及工程师占比亦最低。畜牧兽医学科R&D人员在政府、非政府科研机构上的分布基本均等,但非政府科研机构人员学历水平明显高于政府科研机构,前者R&D人员中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比例高达93.39%,而后者仅为59.9%。

表3 2000年中国畜牧兽医学科R&D人员结构表

二、按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组,畜牧业产业科研资源配置的结构分析2000年全国R&D资源清查中,按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组,将直接为第一产业中的畜牧业服务的R&D活动归为畜牧业R&D一类。此类畜牧业科研资源(简称“畜牧业产业科研资源”)主要分布在企业、侧重技术开发的研究与开发机构、高校及其他事业单位;而侧重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机构,其从事的R&D活动则归入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科技经费及固定资产配置结构

与畜牧兽医学科科研资源配置相比,畜牧业产业科研资源的配置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科技经费及固定资产配置上,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的主导地位大大削弱,由于无法剥离从事的应用、基础研究,其科技经费及固定资产总量及份额仍最大,内部支出及固定资产原价所占份额分别为74.91%、59.50%。企业科技经费内部支出、R&D支出及拥有的固定资产已具重要地位,所占比例分别达到12.59%、23.94%、17.46%,仅次于研究与开发机构。高校的各项指标明显降低,科技经费内部支出、R&D支出及固定资产原价等指标均低于其他事业单位。直接服务于畜牧业生产的政府科研机构作用明显降低,畜牧业产业科研资源主要集中配置于非政府科研机构,后者R&D支出及固定资产原价两指标占比分别高达97.96%、81.01%。

表4 2000年中国畜牧业产业科研资源中科技经费及固定资产配置结构表

2.R&D课题及投入结构

从服务于畜牧业产业R&D课题及其投入分析看(见表5),企业成为畜牧业产业R&D活动的主要力量,2000年企业承担的课题数达145项,占同类全部R&D课题的40.50%,投入的人员及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份额分别为50.41%、51.41%,R&D内部经费支出比例高达64.03%。其他事业单位在畜牧业产业R&D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的课题、投入的人员及科学家和工程师、内部经费支出仅次于企业,上述指标所占份额分别达到28.49%、37.42%、36.96%、30.34%。畜牧业产业R&D活动中的高校与其在畜牧兽医学科中表现相似,承担的课题较多,但投入的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及内部经费支出与其课题数远不匹配。以国有为主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成为畜牧业产业R&D活动中最弱的力量,与其在畜牧兽医科学中的地位恰好相反。从隶属关系看,地方企事业单位在畜牧业产业R&D活动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承担的课题、投入的人员及科学家和工程师、内部经费支出所占份额分别高达75.70%、94.14%、94.50%、95.44%。

表5 2000年中国畜牧业产业R&D课题及投入结构表

3.R&D人员结构

由于无法剥离纳入畜牧业产业R&D范围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从事的应用、基础研究业务部分,畜牧业产业R&D人员分布在总量上呈现出与科技经费及固定资产配置相同的特征,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员人数最多,占比达到53.25%,企业R&D人员所占份额次之,达到27.13%,其他事业单位、高校这一比例分别为14.06%、5.56%。畜牧业产业R&D人员中,非政府科研机构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93.51%。从R&D人员学历水平及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分析,高校的R&D人员文化素质最高,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达53.88%,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高达93.06%;其次企业及其他事业单位人员文化素质较高,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中央属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员文化素质要明显高于地方属及集体所有研究与开发机构,尤其具有硕士及博士学历人员所占比例相差悬殊。

表6 2000年中国畜牧业产业R&D人员结构表

收稿日期:2003-11-16

标签:;  ;  ;  ;  

我国畜牧业科研资源配置结构的实证分析_畜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