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频脑电图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论文_江晓

(涉县医院儿科 河北邯郸 0564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数字视频脑电图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临床应用效果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重症监护室患者,随机选取50例,25例患者接受常规脑电图(REEG)监测为A组,25例患者接受数字视频脑电图监测为B组,比较两组的检出成率,临床惊厥发生和脑电发作情况。结果:V-EEG监测儿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床发作情况及痫性放电的阳性率较高,与REGG相比;V-EEG方案监测到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患者有13例,占B组患者的52%,REEG方案监测7例患者存在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占A组患者的28%,VEEG方法对儿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监测,结果显示VEEG检测手段所呈现出来的阳性率高于REEG检测手段,与REEG方案监测A组患者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下肢血栓形成、炎性肠梗阻、恶性呕吐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结论:V-EEG监测儿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检出阳性率较高,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改进推广应用。

【关键词】数字视频脑电图(V-EEG);儿科重症监护室;临床观察;临床推广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046-02

1924年德国神经精神病学家Berger发明脑电图(EEG)以来,EEG作为儿科重症监护室的重要诊断依据,尚无一种方法可以完全取代。然而,由于大多数儿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发作和阵发性放电都是随机出现,且历时短暂,因此常规脑电图(REEG)阳性率很低[1]。儿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由于其发病性质和发病机理护理的特殊性,其日常护理需要专业性人才。研究发现对儿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实时监测的有效方法是视频脑电图,在国内外医护人员和家属所接受。长时间同步记录患者脑电和临床图像及声音信息为一身,通过临床图像,声音信息及同步脑电波形,极大地提高了儿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疾病诊断的阳性率,是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分类的一个飞跃。VEEG检测手段能够同时检测患者在病情发作时的症状和脑电图情况,并且通过电子技术及时传递给医护人员。VEEG帮助医院规避了因缺乏护理人员而护理不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以及时准确了解患者情况,解决了很多临床上的困难,提高儿科重症监护室诊断的准确率和确诊率。数字视频脑电图是评估患者昏迷状态和预后的重要手段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例儿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对象,A组男女比例为12:13,年龄为5.5月至13岁;B组男女比例为11:14,年龄为5.3月至12岁。

1.2 方法

应用全数字化视频脑电监测系统,患者住院情况实时监测并存储于电脑,便于医护人员后期分析和回访。电极,碘酒消毒液。经验丰富的专职医生对所检测记录的资料进行不断地回放观看,从回放中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与患者的脑电图进行结合判断病情。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Fish精准检验。

2.结果

2.1 癫痫临床发作伴痫性放电情况

V-EEG监测到患者出现临床发作伴痫性放电情况的有6例患者,其占比为24%,而从REEG检测手段只发现2例患者有类似情况,其占比为8%,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差异并具有生物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发现,8%~48%的儿科重症监护室昏迷患者可能有非惊厥癫痫持续状态。EEG的振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皮层神经元的状态。60年前脑电图的诞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巨大的福音,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癫痫的诊断,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常规脑电图(REEG),因其技术要求的限制,对癫痫的诊断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的主要缺点是不能长时间记录,而癫痫的脑电位发放为非持续性,其发作频率又因人而异,所以即使记录1.2小时,也可能未捕捉到癫痫性或癫痫样放电[2]。对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捕捉情况,常规脑电图以往报道阳性率为30~40%,数字化长程视频脑电图报道阳性率为为60~80%。

本文50例患者VEEG监测到的出现临床发作伴痫性放电的患者和临床发作及痫性放电的阳性率均高于REGG,这表明相比较REGG的检测诊断手段而言,VEEG能够更加敏锐地检测出痫样的放电情况。在日常运用一些常规手段对患者脑电图进行检测时,不能因为患者脑电图一时正常,就立刻认为患者没有患有癫痫症状,而是应该对患者脑电图进行多次检测,甚至使用VEEG手段来进行检测,以进行完全确诊。总之,作为检测诊断手段的一种,VEEG能够将患者癫痫症状发作时的外部身体行为进行录像,同时会将患者当时的脑电图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并将两者相结合来进行病情的判断,这种判断方式的准确性更高,同时也会更加全面,相比较REGG方式而言。VEEG方式的高准确性同时能够方便确定患者发病的诱因,所以说其临床价值非常高,很适合在儿科进行大面积的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温秀芳,马秀伟,洪小杨,等.数字视频脑电图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6,23(2):113-116.

[2]江军,刘智胜,孙丹.视频脑电图对危重患儿发作性事件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10):909-912.

论文作者:江晓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数字视频脑电图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论文_江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