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青岛市为例论文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

邵晓燕SHAO Xiao-yan

(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党校,青岛266200;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青岛266200)

摘要: 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及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浪潮中,智慧城市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智慧化和城市管理智慧化的重要途径。智慧城市能够满足人们管理上更细致的要求,也能够实现动态的调整、管理城市的生产和消费等活动。本文对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分析,智慧城市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保证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理论与实践;青岛市;城市管理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镇化进程逐步发展,城市功能也逐渐丰富:集政治、经济、技术、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这不仅是人口增多引起来的,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也要意识到,尽管经济持续增长,但增速的放缓无疑也和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增长方式上,对资源的低效利用已经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后果。而工业化社会中,城市人口的集聚生活也导致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低的生育率和老龄化的加剧也令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而信息科技的发展为精细化管理、城市智慧化发展带来了可能。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进步,城市发展进入了一种新的模式。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由普通的发展模式进化为数字化发展模式,由高耗能经济模式转变为低碳经济模式,城市管理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在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就联合七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已经明确给定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应用智慧技术推动综合公共服务,推动数字平台的数据收集与分享,促进执法(如通过智慧技术促进依法纳税等),推动电子政务,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受理信访的网络平台等。

输入模块 输入模块的主要工作是拉流,即在获取推流地址之后,对地址进行解析。对于移动端的直播平台来说,请求获取流媒体的标准格式有RTMP、FLV和HLS三种,这三种协议能够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RTMP和FLV属于长连接协议,更适用于即时性和互动性要求高的直播课程;而有回放需求的课程可以使用HLS协议。数据解析部分则需要支持FLV、TS等格式的解析,在对地址解码之后,该模块还需要将解码出来的音频和视频文件存入缓冲队列,以待下一个模块对队列中的文件进行解码。

1 智慧城市的理论内涵

1.1 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90年代晚期的“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和“精明增长”(Smart Growth)运动[1]。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萌芽期、建设初期和快速发展期,我国正在快速发展期迎头赶上,努力实现弯道超车。从内涵上来解释,智慧城市可以被理解为:“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为基础,以社会、环境、管理为核心要素,以泛在、惠民、绿色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韬略”[2]。从本质上上说,智慧城市是在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以信息化、网格化、智能化为特征,更高效更稳定的社会变迁模式。

图1 智慧城市各个构成要件及作用途径

在理论内涵上,智慧城市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深层次的特点:

李凌作为一名拥有丰富刑事案件审判经验的员额法官,立马被调至刑事速裁组,负责简单刑事案件的审理及速裁工作;而跟着她一起来到新岗位的还有58件复杂刑事案件。

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不是传统城市生活的重点,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环境不友好的发展方式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智慧城市中,核心的生产要素已经不仅仅是人、财、物,还包括更为重要的无形因素,即信息要素。信息要素是智慧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内生变量,而信息的有效传导能够极大的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的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信息壁垒的移除也令每一个经济人能够更好的进行社会决策。此外,由于信息要素的无形特征,其本身并不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信息要素对经济的推动完全可以称之为绿色推动。这无疑将改变我们已有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发挥巨大的作用[8]。十九大报告的十三个部分里,有三个部分论述了“绿色发展”有关内容,这充分说明绿色发展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2.3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非常匮乏,关键技术开发后劲不足

③智慧城市建设过程是一个复杂系统。常见的传统城市生活中,无论是有形资源(如食物、生活用品等)还是无形资源(如各类信息、交通等),所有的日常所需都是零散分割的,各类行业、部门、经济组织之间并不具有联系,正是因为城市建设的复杂性导致了这种零散的组织方式。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复杂性还主要体现在城市运行系统和参与主体系统两方面。(表1)

1.2 智慧城市的特征

智慧城市是建立在信息通讯技术上的一个复杂系统,联结政府、社区(公司)、市民,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让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门更高效、更灵活的进行交互。具有信息化、网格化和智能化的基本特征。

现有的智慧青岛,虽在政府、行业、领域等内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交互关联,但依然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在技术层面,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联合多部门多领域,但是,不同系统和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复杂,管理层面上,行政分割、管理分治的现象仍然存在。即便我们解决了技术上的信息化问题,但是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依然是一个难以实现的问题。多方面的信息壁垒导致信息无法整合利用,无法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信息联动体。

②网格化。智慧城市区别于传统城市模式,是利用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将城市各个组成部分连接和融合在一起,各个领域通过高效的信息传递进行交互,不再是孤立的部分。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城市各方面主体参与进来,包括政府、企业以及市民。现阶段,青岛市智慧城市发展中,主要强调政府部门信息化智慧化,而忽略了企业和市民方面。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也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各部门局限于自身角度去认识智慧城市以及建设智慧城市。例如,规划建设部门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两化融合角度进行规划[12],未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去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2 智慧城市的实践意义

2.1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城市效率

智慧城市能够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公共资源分配和公共事务处理,能够让信息获取者更便捷的获取到城市信息,让政府管理行为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更合理的分配城市资源,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更是让城市各领域智能的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城市竞争力及市民满意度。

2.2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既包括“无中生有”,又包括“有中出新”,这两种模式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与动力。而智慧城市建设既能够成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内在动力,有能够从外部条件上为各种新产业、智慧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大的平台。由于需要前沿产业都在使用上的限制,智慧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巨大需求恰好能为这种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的结果就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的智慧城市[5]

2.3 推动社会治理变革,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表1 智慧城市的系统框架与内涵

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令城市治理更加智能,这种智能能够消除传统城市生活中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进而可以促进公众及时监督公共资源、公权力等[6]。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无疑将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运行效率。而电子政务的引进,能够极大的促进城市信心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的效率,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使政府与公众更好的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7]。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也直接遏制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必将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2.4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生活质量

①以信息通讯技术为基础,智慧城市联合了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将城市各个组成部分联结在系统中,让信息数据成为城市系统的语言[3],实现现代城市的信息化。

3.2.4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此外,智慧城市对培育个性化消费市场,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济繁荣衍生了越来越多样化的个性需求,而传统城市成产方式显然难以满足[9],因此,智慧城市的便捷与交互的特性就为满足个性多元化需求提供了技术手段。

3 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2005年,智慧城市的概念在我国首次出现,2013年10月,青岛市正式被国家住建部、科技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10]。近年来,青岛市开展了多项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工作,从基础建设、产业经济、城市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实践。

截至2018年上半年,青岛共推进了494个智慧青岛年度工作重点项目,总投资381亿,其中财政直接投资29.4亿,业务资金和社会资本351.6亿。从2014-2018年,每年建设的项目数量逐年增加。

2.6 患者术后健康教育 告之术后前3 d俯卧位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勿自行用力翻身,不可搔抓触摸伤口或去除敷料,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图2 智慧青岛项目投资类型

图3 智慧青岛项目数量

从行业领域分类看,智慧运行服务和智慧市民服务类项目最多,占项目总数的56.7%,智慧产业和智慧基础设施类投资最多,占总投资的53.2%。

图4 智慧青岛项目行业分布(左为项目个数,右为项目投资额)

在技术层面,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在“数字城市”“两化融合”“无线城市”等方面走在前列,在物联网、智慧生活、智能交通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的技术经验[11]。现阶段,青岛市已拥有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化园区规划、智能交通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等智能系统,通过进一步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青岛市各个智能模块的信息得到共享,发挥了1+1>2的效应。

3.2 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分析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青岛市起步早、基础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果丰富,成绩斐然,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对诸多问题,本文对青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能够提出针对性意见。

3.2.1智慧城市各类主体认识不一致、参与机会不均等

③智能化。在已有的智慧产业相关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或是政府都可以进行更加便捷的交互操作。这种多元化的协作方式能够更好的汇集各方资源,及时迅速且有效的推进城市的全方位发展。

3.2.2信息壁垒依然存在,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不高

①信息化。智慧城市是通过信息数据联结在一起的,交通、医疗、教育等等,信息化已经成为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智慧城市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实现城市管理开放透明、便捷高效,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②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层次阶段,是人类为了追求更安全、更稳定、更便利的生活方式而构想出来的城市模式,通过交通、通信设施、医疗、城市管理等方面投资,来实现城市的智能化。

“白+黑”的工作模式让他和同事们出师大捷—11月1日当天就查处了天通苑某超市擅自改动散装食品有效期的案件,还连夜端掉某山区内一个无证加工酱鸭的黑窝点。郑全意带着队员们次日凌晨三点赶在回城区的路上,“拼命三郎”的“美誉”已被大家叫响了。

现代市场竞争已从资本、设备、技术竞争转向了人力资源的竞争,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及其渗透应用本身就是难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是实现关键技术开发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发展思路和经营模式已经不适用当今智慧化产业和智慧城市的发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使用能够内生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关系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成败。

地图应用是地图理论和地图技术的主要出口,而案例教学可以作为联接数字制图理论与应用的通道,起到促进理论知识吸收、完善课程教学效果的作用.通过在案例教学中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美国在中国的什么方位?在具体解答过程中,学生需对所学地图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地图知识得到消化吸收,即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打散、重新组合、形成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的过程.同时,在案例教学中还要加强多门学科之间的联系,鼓励创新性思维,使学生具备宽阔的知识面,快速更新知识.

为此,根据图3水树枝观测结果,利用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如图5所示的XLPE薄片水树仿真模型。依据0 ℃不同老化时间下的水树长度,设置水树长度(沿针孔方向从针孔缺陷尖端到水树尖端的距离)分别为100 μm、200 μm、300 μm,计算沿着针孔方向AB水树尖端的电场强度,如图5所示。仿真分析中,薄片及水树区域的电场参数如表1所示[1-5]。电场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还与国际学术研究机构、院校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关键技术仍然垄断在国际发达国家手中[13]。智慧技术的研发具有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企业承担风险高等现实制约。并且,由于智慧产业本身对经营者具有一定的技术约束,因此我国进入智慧产业领域的仍以中小型企业居多,这些企业相对传统大型企业并不具备资金优势。诸多原因之下,模仿抄袭就成为一些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模仿抄袭可能带来一时的暴利,但是,这并不利于自主创新氛围的培育,也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道。最重要的是,技术和产品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极其容易留下安全漏洞,使信息安全面临极大挑战。

4 结论与建议

4.1 科学规划,以公众需求为导向

建设智慧城市,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需求,做到科学规划,通过分析市民、企业、政府等主体的实际需求,准确把握智慧城市的内涵。可以通过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城市规划,引导并创造各方对智慧城市的需求,吸引民智与民资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应该以城市整体效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在现有城市资源的基础上,客观的评价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本与收益,通过不断的改进修正机制,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满足社会各方对智慧城市的需求。

4.2 智慧整合各主体,联通“信息孤岛”

通过智慧化的资源整合,让数据多跑腿,将最终实现数据共享。并且,智慧化的资源整合,应加强城市各方面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系统共享。技术层面,通过构建一体化网上服务体系,推进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的技术集成与信息共享,实现协同管理和服务,减少信息化孤岛,促进资源共享。建设层面,城市各部门应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和管理清单,积极的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管理层面,需加强制度衔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运行体系,促进纵横系统、上下联动,构建一体化联合推进机制。

4.3 构建良好的人才结构,完善技术支撑

智慧城市建设要有充足的技术和人才保障。要不断加强人才培育,吸引优秀的研发队伍,构建良好的人才结构,出台有吸引力的人才保障政策,做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人才是创新的来源,也是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人才培育政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保障,同时,这也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智力支持。通过项目支持、创新奖励、住房福利等多方面的人才政策,做好优秀人才引进、研发力量整合。另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例如,技术研发平台和应用试验中心的建设都能够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最终能够对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产生良好的协同影响。

所以,太子丹所欲复仇者,我们切不可理解为仅仅是出于私仇,这之中,实有国恨之意存焉。故此,他对麹武、田光、荆轲三士,于复仇动机反复申明。其中的大义,则与燕国的利益有关,也与对坠诚信而行欺诈的秦国的反抗有关。这层大义,在太子丹与荆轲交心时也透露了出来:

4.4 实现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自主防控、信息自主、可信、可控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安全基础。可以通过自主创新、民众参与、相关立法等方式,切实提高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容灾能力和防控能力,保障市民的基本权利。依法加强信息保护,制定数据使用、存储等环节的安全保护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防止信息泄露,保护市民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智慧城市能耗和环保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对电子垃圾、电磁辐射等污染问题,及早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规避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风险。

Revelation from the mutual prosperity of South Korean cosmetic industries of ingredients and finished products 4 19

4.5 建立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必须明确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建设、推动地方法治建设等措施,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加快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切实保护信息资源使用过程中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建立开放的公共政策制定机制,让市民和企业充分的参与到其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动性,保障利益协调一致。建立城市监督机制,发挥城市各主体的监督作用,通过良好的反馈改进机制,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更好实施。

参考文献:

[1]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05):74-80.

[2]王广斌,张雷,刘洪磊.国内外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9):153-160.

[3]徐静,陈秀万.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07):23-26.

[4]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01):6-12.

[5]邹凯,包明林.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BP神经网络的智慧城市发展潜力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7):123-128.

[6]马利霞.智慧城市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7(32):34-39.

[7]宫攀,赵杰美.基于新标准的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05):82-89.

[8]檀竹茂.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管理范式的转换——以青岛市智慧档案馆为例[J].档案,2014(03):15-17.

[9]刘刚,张再生,梁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以海口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3(06):42-45.

[10]赵洪涛.青岛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7(04):121-127.

[11]王丽.青岛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06):27-28.

[12]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56-60,40.

[13]胡丽,陈友福.智慧城市建设不同阶段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130-136.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Taking Qingdao as an Example

(The Party School of Jimo District Committee of Qingdao of CPC,Qingdao 266200,China;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County Development,Shandong University,Qingdao 266200,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wav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smart city is an importantway to promote the intelligentization of urba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lligentization of urban management.Smart city canmeet themore detailed requirements of people'smanagement,and can also dynamically adjust and manage urba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ctiv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in Qingdao.Smart city can promot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realize the conversion of old and new kinetic energy,and ensur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in Qingdao,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smart city;theory and practice;Qingdao city;urban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F49;F2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311(2019)19-0082-04

作者简介: 邵晓燕(1987-),女,山东青岛人,数量经济学硕士,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党校,经济教研室教师,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科研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政策、数量经济及其应用。

标签:;  ;  ;  ;  ;  ;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青岛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