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楚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_滁州论文

安徽省楚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_滁州论文

安徽滁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滁州市论文,安徽论文,旅游资源论文,开发利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分析滁州市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条件,并对滁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与措施提出一些基本设想。

关键词:旅游资源 开发与规划 安徽滁州

1 滁州市旅游资源评价

安徽滁州市辖四县(来安、全椒、定远、凤阳)、二市(天长、明光)、二区(琅琊、南谯),土地面积13300km[2],人口近400万。滁州市位于117°9′—119°12′E,31°52—33°3′N,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28℃,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4.5℃,全年无霜期为215—22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左右,并主要集中在夏季,是我国干、湿、冷、热较为适中,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的地区。

滁州市地跨江淮,山水秀雅,洞岩幽奇,林木茂盛,禽鸟汇聚,自然风光绚丽。全市自然风景点计有70余处,其中琅琊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皇甫山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琅琊山、皇甫山与境内的凤阳山、神山等又同为国家森林公园。另外本区还有著名的四湖、四洞、二树、二鸟。四湖为女山湖、碧云湖、卧牛湖、高邮湖;四洞为韭山洞、庵基洞、吸水洞、重熙洞;二树为琅琊榆、醉翁榆;二鸟为鹭鸟、灰喜鹊(省鸟)等。其中的韭山洞是我国江北最大的石灰岩溶洞;琅琊榆、醉翁榆是我国树木分类学家郑万钧教授1947年在琅琊山首次并鉴定为榆科新种,属琅琊山特有种,故分别以当地的名山、名亭命名,均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树种。

滁州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的沿革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存。全市共有人文景点1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保护单位46处。既有许多名人、名著、名祠、名亭,又有许多古关、古道、古寺、古城、古楼、古陵墓等。其中的历史名人有:明太祖朱元璋、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古典讽刺小说家吴敬梓;传世名著有:《儒林外史》和《醉翁亭记》;还有历史名祠:阳明祠、陈铎祠和沃公祠;还有全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及丰乐亭;古关有清流关;古道有清流古驿道、琅琊古道;古寺有:琅琊寺、龙兴寺、禅窟寺、护国寺、神山寺、莫邪寺;古城有:钟离城、明中都城;古楼有:明中都鼓楼、国光楼;古陵墓有:明皇陵、虞姬墓等。总之,滁州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教学科考价值,是滁州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

2 滁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2.1 滁州市经济迅速发展,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1994年城镇职工人均工资收入31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6元,城乡居民年末存款余额28.6亿元。“广大人民在解决了吃、穿、住、用等生活基本需要后,必然要追求更丰富的生活内容和高级精神享受,从而把消费形式转移到国内旅游上来[(1)]”。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必将为旅游的开发注入资金。

滁州市地理区位优越,它位于长江三角洲外缘,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结合部,距南京市50km,距合肥、芜湖、马鞍山、镇江、扬州、蚌埠、淮南等大中城市约100km,距苏州、上海约300km。而这一区域正是我国经济最富活力的沿海经济带与沿江经济带的汇合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源市场广阔,客源潜力巨大。比较中西部内陆地区,滁州紧邻国内著名客源市场,有利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比较东部沿海地区,滁州这样集佛教与古迹于一地,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也实属罕见。在滁州境内相距只有几十公里的范围内拥有四座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茂密,古木参天,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禽飞兽走,鸟语花香,令人神往。随着每周40小时工作制的全面实行,周末旅游、假日旅游将走入寻常百姓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滁州这块“风水宝地”吸引而到此一游;滁州呼应浦东对外开放政策,将有越来越多国际友人到滁州来猎奇、揽胜、观光、度假。

2.2 滁州交通发达,京沪铁路纵贯全境,淮南铁路、104国道分别斜插滁州东西两侧,合宁高速公路横穿南部。近年来,滁州筹资5.4亿元,用于交通通讯、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对104国道、合蚌路、滁定路等国道、省道进行了拓宽和改造。建成滁全一级公路,缩短了滁州与周围地区的时空距离;县乡村道路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基本实现了乡乡、村村(行政村)通公路。跨越滁州的京沪高速铁路,南京至西安的宁西铁路即将动工铺设,未来滁州的交通将更加便利。滁州市程控电话总容量已达14万门,95%以上的乡镇开通了程控电话,其中城区程控电话容量已达4.1万门,平均每户可拥有一部电话,电话普及率已达11.6%,已接近部分沿海开放城市水平。

2.3 滁州旅游资源开发已有良好的基础。它起步于80年代,90年代迅猛发展。1991—1994年,全市共接待海外游客6000人次,直接外汇收入100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370万人次,营业收入1.2亿元人民币。1992年开辟的滁州—凤阳—亳州—开封的中原仿古旅游线已成为安徽省第二条国际旅游热线。三年共接待境外系列团60多个,游客1200多人次。

滁州市旅游设施基本配套,近年来,滁州已新建扩建了一批宾馆饭店,已有二星级宾馆4家,涉外旅游宾馆6家;组建了一批旅行社(旅游部)和旅游车队,其中二类社1家,三类社5家;并在主要景区开辟了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滁州如果成为内陆对外开放城市,滁州的国际客源市场将随之扩大。

3 滁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3.1 总体规划思路

滁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琅琊山为龙头;以凤阳、滁城、全椒所构成的三角区为重点;以绚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的人文景观为主体;以青山秀水、珍禽异木、名胜古迹、宗教文化为特色;以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为客源市场,构筑滁州旅游资源开发新框架,力争尽快跻身于全国乃至世界旅游大市场。

3.2 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

根据滁州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宜加快开发建设如下彼此呼应的7个旅游区。(1)琅琊山旅游区:主要包括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琅琊寺、醉翁亭、丰乐亭、南天门、古清流关等景点;(2)皇甫山旅游区:包括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养殖场、鹭鸟景观、动植物标本陈列室、弥勒寺等景点;(3)韭山旅游区:包括韭山国家森林公园、韭山洞、卧牛湖、禅窟寺等景点;(4)凤阳明皇陵旅游区:包括明皇陵、明中都城遗址、钟鼓楼、龙兴寺等景点;(5)全椒旅游区:包括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神山寺、吴敬梓纪念馆、国光楼、太平桥、莲花池等景点;(6)天长旅游区:包括天长博物馆、护国寺、沃公祠、高邮湖等景点;(7)定远旅游区:包括中九华古寺、莫邪寺、霸王寨、虞姬墓、陈铎祠、马刨泉、吸水洞等景点。

3.3 旅游线路开辟规划

滁州旅游线路开辟可分为两个层次。(1)面向境外游客,可开辟两条旅游线,即皖东北仿古旅游线:南京—滁州—凤阳—亳州—开封;苏皖古迹精华旅游线:南京—扬州—天长—滁州—全椒—合肥;(2)面向国内游客,可开辟4条旅游线,即上海—南京—滁州—凤阳三日游;合肥—全椒—滁州—凤阳—蚌埠三日游;扬州—天长—滁州—全椒二日游;马鞍山—和县—全椒—滁州二日游。

3.4 旅游配套设施规划与旅游专业人才

根据滁州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形势预测,今后滁州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达到相当规模:旅行社15家,其中一类社1家,二类社4家,三类社10家;旅游涉外星级宾馆20家,其中三星级2家,二星级10家,一星级8家;旅游涉外定点餐馆、商店、车队及娱乐场所60家;国家、省、市三级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15家,市县级5家。

为了能使滁州市的旅游资源得以更好地开发利用,滁州市必须尽快建立一支精干、稳定的专业旅游人才队伍。其中,各语种导游应不少于105人,各类管理人员应不少于150人,各级厨师、宾馆饭店服务人员应不少于800人,其他旅游人才也应在120人以上。

4 滁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4.1 增强加快开发利用滁州旅游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经济行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中具有先导作用和极强的产业联动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可获得更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滁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虽有了较大发展,但其水平和速度与该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优越的地理区位相比还不相称,与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而明显滞后。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开发利用本区旅游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应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来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努力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滁州旅游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4.2 加大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按总体规划要求,在未来几年内,全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总投资至少需要1.5亿元左右,在政策及投资方式上,都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除旅游主管部门自筹资金和利用银行贷款外,市政府应将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每年划出一定数量的开发性资金,并积极倡导企业参股和社会集资入股,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开发。

4.3 由于受人力、物力的限制,滁州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一哄而上,不能一步到位,而应实施分期开发战略。近期内,宜抓紧开发建设下列项目。

琅琊山景区:宜积极筹建千尊玉佛塔,以作为高档旅游产品,扩大琅琊寺的影响;还可在醉翁亭西侧兴建容量宜为10万m[3]的醉翁潭一座,以增加景点密度,延长游客在山上的滞留时间,同时体现琅琊溪“溪声潺潺”、“泉音淙淙”的意境;并尽快修复清流关,作为琅琊山景区至皇甫山景区的途中景点。

皇甫山景区:近期可建一座皇甫山人工湖以吸引更多的鹭鸟繁衍;同时可再建一个占地宜为5000亩的野生动物养殖场,以开发生态旅游;并逐步充实完善动植物标本室。

凤阳景区:近期宜重点整修保护明皇陵、明中都城台基,恢复台基上楼宇,建皇城遗址露天博物馆和原紫禁城大型沙盘模型,以展示皇城原有的规模和气势;修补西城墙,疏通护城河、金水河,保护地下排水系统;开发凤阳古楼商业旅游区,整修鼓楼,恢复五凤楼,建设古楼广场等。

全椒景区:近期宜开辟碧云湖旅游度假区,包括在沿湖和湖心岛一带修建一批凉亭和浴场、垂钓场、疗养院等。如果外商投资也能很快到位,还可在莲花宾馆内续建多功能水上餐厅、九曲桥、湖心亭等。

对某些开发项目则可适当延缓。例如琅琊山景区,在适当时候可考虑开辟摩陀岭景点,即在此修建摩陀院、半山亭及附属设施;整修丰乐亭,复修阳明祠、保丰堂,恢复紫薇泉景观等。在定远景区,适当时候可考虑重修虞姬墓,纵扩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路线旅游,并进一步整建泉坞山灰喜鹊养殖场等。

4.4 积极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根据本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国际客源市场主要是日本、韩国、东南亚、港台等汉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国内客源市场主要是沪宁杭一带的大中城市及周边市县。今后一要经常邀请国内外旅游商、旅游界知名人士、新闻记者到滁州考察采访,同时有选择地参加国内外旅游展销活动,千方百计提高滁州旅游的知名度。二要加强与南京、苏州、上海、杭州、黄山等旅游大公司的联系,联手在国内外市场组织客源,甚至可以把本区看作是南京等城市(1—2个小时的路程)的一个大景区。三要尽快实施“五个一”策略,即拍摄一套《滁州揽胜》电视片,编写一本《滁州旅游手册》,发行一套《滁州风光》明信片,精制一份《滁州市导游图》,选择一家有影响的杂志,联合开辟一个旨在介绍、宣传滁州旅游资源的固定栏目(兼有外文版),以多媒体、全方位地将滁州的旅游资源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标签:;  ;  ;  ;  ;  

安徽省楚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_滁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