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线盘条性能差异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论文_邵诗涵,林欢

高线盘条性能差异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论文_邵诗涵,林欢

柳钢棒线型材厂 广西柳州 545002

摘要:目前柳钢高线盘条因控温、控冷等变量影响,通条性能差异客观存在,特别是盘螺性能通条差异最大。通过对轧制前后温度变化、斯太尔摩辊道上风冷条件差异、盘条通条尺寸不均匀等进行原因分析,得出导致盘条通盘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结合现场生产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通条性能、风冷条件差异、措施

1 前言

柳钢二高线厂于2011年6月份投产,其主要设备:精轧机组、吐丝机、打包机、控冷系统都是摩根进口设备,主要产品规格以Φ5.5 mm~Φ16mm的光圆钢筋和Φ6.0 mm~Φ12mm螺纹钢筋产品为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用户对产品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通过走访终端客户,市场反馈柳钢高线产品普遍存在产品性能波动大,同圈强度存在偏大的情况,对终端用户的使用、柳钢的产品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

2、现状分析

对同一盘卷上不同部位检测力学性能结果差异。查询我厂 2017年二高线力学性能台账,主要规格钢种同一盘力学性能(屈服强度)差异统计,分布较离散,30Mpa外差异值占比均为超过50%,而盘螺性能优质率430-470MPa区间不到80%,其中Φ6.0mm、Φ8.0mm盘螺同圈性能差异可以达50MPa,不同批次间性能差异最大值达120Mpa。

3、盘条通条性能差异影响因数分析及对策

3.1 开轧温度不均匀

小规格钢种,特别是Φ6.5 规格,整个盘条从头部吐丝到尾部吐丝需要84秒,半成品进精轧的时间差很大,约有60秒,造成轧件头尾温差,粗轧入口温度头部一般为1000℃,而尾部一般为960℃;吐丝温度头中部一般为950℃,而尾部一般为920℃。从而引起成品组织、性能的差异。

解决措施:在出炉辊道安装保温罩,改进粗轧机组出口冷却水管位置以及冷却方式。该措施实行后,钢坯头尾温差控制在30℃之内。

3.2 水箱不冷段区域温度偏高

通常情况下,轧制Φ8.0mm盘螺整个盘条经过精轧机后经过4个水箱冷却,每个水箱的控制方式,设置的不冷段长度不一样,水箱控制阀门相应时间不一头部经过水箱后,存在一段温度稍微高的区域,我们称之为不冷段这段区域一般在1-3秒钟时间,如轧制速度80米每秒,相当于有50-100圈左右的高温区域,终轧入口温度头部一般为 1050-880℃,而中尾部一般为870-880℃,如果头部过渡段区域没有修剪干净引起成品组织、性能的差异。

解决措施:通过优化水箱水阀控制程序,水箱控制热键信号由精轧机出口改为精轧机进口热键信号,可避免精轧出口轧件带水或水汽大造成的信号延时;同时,在水箱间增加夹送辊,减少头部不冷段设置参数,头部不冷段由原来的80m减少为现在的10m以内,同时降低吐丝温度,吐丝温度由原来的880℃降至820℃。该措施实行后,钢坯头部吐丝温度过渡段区域控制在1s之内,HRB400E头尾性能差异控制在30Mpa。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盘条“搭接点”与“非搭接点”温度差异

斯太尔摩风冷辊道上,盘条存在“搭接点”与“非搭接点”。通过现场测量盘条搭接点跟非搭接点检温度,发现温度确实存在差异,最高温差高达100℃,取样分析盘条“搭接点”与“非搭接点”做力学检验,同圈性能波动在70MPa。从冷却速度角度分析,“搭接点”温度较高,金相组织较粗大,“非搭接点”温度较低,冷却较快,即由于冷却速度不一致,导致金相组织差别。

改进措施:通过调整“佳灵装置”的比例来调整搭接点跟非搭接点的风机风量比例。现场使用热成像仪对搭接点温度跟非搭接点温度进行测量,调整前佳灵装置设定开口为10%,搭接点跟非搭接点温度相差90℃,将佳灵装置调整到5%,温度相差为50℃,通过调整佳灵装置的比例来调整搭接点跟非搭接点温度差异,从而减少同圈产品性能波动。

3.4 吐丝圈形不稳定

吐丝圈形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风机冷却的均匀性,吐丝圈形稳定,盘条在斯太尔摩地辊上冷却均匀;当吐丝不稳定,吐出来的圈形左右晃动,大小圈等不稳定的情况,可以看出密集部位冷却不充分,甚至盘条在过风机段后还有局部泛红的现象。这必然会引起盘条通条性能差异,冷却充分部位比不充分部位屈服强度高。.

改进措施:(1)是通过对吐丝管装配过程的规范操作,吐丝片、管夹、吐丝管重量等吐丝机备件的标准化管理;(2)是固化动态调节超前系数,吐丝机速度调整幅度小于2%;(3)是定期更换吐丝管和做动平衡。(4)在斯太尔摩前几段地辊增加对中地辊,防止吐丝不稳定造成的钢走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盘螺在斯太尔摩地辊中心运行。

3.5 盘条通条尺寸均匀性

盘条尺寸的均匀性主要是指整包盘条尺寸的均匀性,一般来讲头尾尺寸相对于中间尺寸偏大,成品尺寸的均匀性直接在一定范围影响产品性能的均匀性,根据大量数据统计,负偏差相差1%,屈服强度相差10MPa左右。

解决措施:(1)张力设定值与冲击补偿值的调整。粗、中轧后应设定适当的张力与冲击补偿值。(2)对于活套的参数进行固化,优化规格起套轮高度、设定套高等参数,调整起套轮、活套检测窗口间、上压轮之间的距离,避免形成“S”形反向双套和拉钢轧制,保证活套形状稳定,事故大幅降低,保证轧件通条尺寸均匀性。(3)开发投入粗中轧张力控制自动调节系统。

4、效果

通过对轧制前后控温、控冷等变量条件进行分析,结合斯太尔摩辊道上风冷条件差异、盘条通条尺寸不均匀等进行分析,最终找出影响高线产品通条性能差异产生的原因,得出导致通盘性能差异的主要因数。结合现场实际,采取解决措施,为线材新品种开发及钢材质量改进提供方向及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方针正、马、牛强主编.高速线材轧后控轧控冷工艺的分析,轧钢,2015,6

2 吴玉林,高线吐丝机调整对圈形的影响及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8

作者:邵诗涵,助理工程师,现从事轧钢工艺等技术员工作。

作者:林欢,助理工程师,现主要从事轧钢工艺技术员工作。

论文作者:邵诗涵,林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高线盘条性能差异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论文_邵诗涵,林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