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大庆师范学院为例论文

地方本科高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大庆师范学院为例

成宝芝1 徐 权2陈立勇3

(1.大庆师范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2.大庆师范学院 教务处,黑龙江 大庆 163712;3.大庆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摘要: 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如何更好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办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以大庆师范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为例,对当前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进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基本思路和措施,旨在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大众化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分类管理和人才培养分层次、分类别已经成为共识。地方本科高校主要承担着面向产业发展,满足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2018年开始,各省相继出台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政策和措施[1];2019年1月,黑龙江省出台了《关于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方案》,提出引导和支持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定位和思路转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上来;同一时间段,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打通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的路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大量合格的人力资源。[2]大庆师范学院作为黑龙江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无论是在师范类专业培养具备师范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方面,还是在非师范类专业培养具备专业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方面,都需要做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工作。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乃至大庆市的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行业企业需求等,从优化专业设置,校企共建行业实践平台,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面向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具有特色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发展路径,以提高学校办学能力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

产教深入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具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特点的校企“双元”育人形 式,是高等学校为了弥补自身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不足与行业企业岗位所需人力资源不足,通过校企构建利益共同体形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新模式。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具备资源共享、产学对接、合作共赢的生产与教育一体化、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相协同的合作机制。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具有双核心性质,即企业和学校,通过校企的“双元”育人,使学生真正具备技术技能,学生的能力培养直接对标企业岗位标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落脚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和达到专业技术标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突出“融合、创新、实效”性质,通过产业和教育充分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从而真正解决我国当前产业发展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存在的“两层皮”问题。[3]

三、地方本科高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现状与问题

黑龙江省共有普通本科高校39所(含民办12所),985院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为哈尔滨工业大学;211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所,为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剩余的35所高校都为地方本科高校。地方本科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如何培养出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要,适合行业企业要求的毕业生,是摆在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道路上的必答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正是直面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黑龙江省近年来虽然也相继出台了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府指导意见和具体政策措施,但总的来说在政策细节和具体实施措施上都差强人意。各个高校依据自身条件和学校发展规划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开展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发展情况不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上相比于其他省份高校,特别是东北地区以外高校处于落后位置。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保障后续各项工作合理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全面预算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预算执行和管理过程中的科学性不足,以及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等,导致预算目标在实现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困难。同时许多预算考核标准并没有对应科学的奖惩措施,因而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导致预算工作开展受到阻碍。

通过对黑龙江省内地方本科高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情况调研和分析,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存在总体开展情况不理想、产学合作层次不够高、成果不够丰富等问题,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行业企业岗位标准要求,毕业生能力和企业需求不对称的矛盾依然存在。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黑龙江省属于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省级财政没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区域产业发展落后,高校也找不到更多的社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和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2.区域产业单一,行业企业不强,高新技术企业偏少,对本科以上人才的需求和吸纳能力不足。黑龙江省第一产业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石油、煤炭等资源方面,而且基本上都是由国有企业管理经营,国企对人才吸纳能力有限;第三产业由于地域的原因,发展也不尽理想。因此,本地缺乏能够吸纳大量人才的行业企业,大部分本科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需要到其他地区去,由此导致高校和地方经济发展联动性不强。3.地方本科高校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现阶段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并不是完全由社会需求决定,人才的培养也不是完全面向企业需求,而是受到高校基于自己的发展和国家对高校发展的评价指标影响。地方本科高校办学理念追求大而全,专业设置不适应产业发展,人才培养能力达不到企业岗位标准要求,这些问题都影响到高等学校的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是近年来从国家层面推动,自上而下解决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的手段之一。对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高校来说,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如何利用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为学校办学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需要认真研究和大胆实践。大庆师范学院在2015年成为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育单位,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发挥各方力量,积极争取项目和资源做好平台建设工作,通过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同地方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等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要不匹配,办学能力与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等。

以配变设备为核心,从设备自身、电网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系统分析影响配变设备运行相关因素,梳理相关信息来源,涵盖电力内部GIS、PMS、用采、营销等电力信息系统,以及外部气象、地理、人口等公开数据源,经采集、清洗、整合等预处理过程,构建基础宽表,为进一步的特征分析、建模判定坚实的基础。

四、地方本科高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

学校以优化专业设置为主要切入点,利用产学合作的优势,协同做好专业设置和建设工作;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产学合作的主要特点,通过建立校企行业实践平台,使学生零距离掌握当前行业企业使用的生产装置和仪器设备;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构建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核心,对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设计进行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是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框架下设定好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重在人才培养成果的达成,需要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支撑,这个教学模式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

图1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实践示意图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重在实践,大庆师范学院以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企业需求为依托,在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地域特点和产业状况,进行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其实践措施示意图如图1。

(一)产教协同优化专业设置

课程体系是实现产教协同育人的关键。教师和学生发生联系,实现学生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核心就在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施。因此,根据总体发展规划,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龙头,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发展,采取有重点、分层次、滚动建设的办法,形成教学资源配置合理、课程特色鲜明的课程结构体系;建设教学团队推动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或者任课教师(既包含理论课也包含实践课)需要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时更新授课内容,明确自己所授课程内容如何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化;提倡模块化教学,在条件成熟的课程中,以模块化教学方式达到理论、实验和实训“教、学、做”统一。

大庆师范学院近年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和布局,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布局。首先,学校立足师范办学,恢复部分原来已经停止招生的师范专业,和正在开办的师范专业形成师范教育板块,全力为地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其次,学校立足区域产业需求,大力开办工科专业,特别是满足新兴产业需求的新工科专业。黑龙江省和大庆市都在大力发展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同时在新兴产业,如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并建立东北地区唯一投用的大庆华为云数据中心。因此,学校不断优化、调整、建设工科专业,把原有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进行升级改造,以符合产业发展新的需求。同时,应对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和设立物联网工程、油气储运、材料科学与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工科。最后,学校为融入到“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利用面向俄罗斯的对外交流和贸易需求,加大对语言类专业、中文类专业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紧跟国家发展和区域发展方向。

鼓励发展煤矸石烧结空心砖、轻骨料等新型建材,替代粘土制砖。鼓励煤矸石建材及制品向多功能、多品种、高档次方向发展。积极利用煤矸石充填采空区、采煤沉陷区和露天矿坑,开展复垦造地。

(二)校企共建行业实践平台

为促进大庆师范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庆师范学院与中兴通讯集团公司共同合作联合建设及运营“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共同培养面向ICT行业综合信息应用创新的3G/4G移动通信应用技术、物联网、云计算人才,共同建设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的行业应用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中心,共同打造东北区领先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应用体验中心及应用科研基地,以及中兴通讯东北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应用推广中心。目前,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已经完成六大中心建设。分别是物联网开发创新中心、4G移动通信实训中心、通信工程实践训练中心、企业信息化技术中心、IUV数据通信中心和大数据云计算中心。行业实践平台的建成满足了学生IP网络技术课程、4G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光传输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如何开展,共建行业实践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学校熟悉教育规律和发展形势,但是对当前产业发展情况和行业企业真实状况了解不充分;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和创新驱动力。校企双方的充分结合正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根本。通过共建行业实践平台,将真实的符合行业企业标准的工厂环境搬到校园内,使学生在校内就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这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现行体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最佳模式。[5]

(三) 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本的落脚点还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构建,重在校企的资源共享、团队融合、管理协同,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校企协同人才培养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满足高等教育发展与市场接轨的需求,加快改变学校办学模式、改变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促进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流程、激励机制、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等变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告诫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新时代强化企业党员党章意识,让党章时刻提醒“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求每个企业党员必须不断增强党章意识,绝不能迷失前进方向,始终确保中国邮政在党的领导下永葆生机活力。

大庆师范学院高度重视产学合作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形成“三融三化四结合”的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三融即“融入产业、融入行业、融入企业”,三化即“实践平台化、课程模块化、考评企业化”,四结合即“产业与教育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岗位标准相结合、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相结合”。通过校企混编专业建设管理团队,创建了专业建设混编团队动态管理模式,实现了“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有机对接”;通过校企混编课程建设管理团队,创建了课程体系建设混编团队动态管理模式,实现了“人才链与岗位链的有机对接”;通过校企混编教学团队,创建了教材建设混编团队动态管理模式,形成校企联合开发以生产案例为核心的功能模块化教材,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内容有机对接”;通过校企合作打造校内对应专业工程领域“全生产链”实训体系,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有机对接;通过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促进了科教融合,实现了科研与人才培养、科研与服务企业有机对接;同时,构建了包括情感方面的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力求评价指标科学合理,评价过程公平公开,评价结果真实有效。

同期 ,“助力高远创新实验室”同步在昆明启动,该实验室将围绕各种来自高远贫困地区的食材,研发受城市人群欢迎的创新菜。首批合作的24家餐厅将围绕云南的食材进行“精致试验”,以加快云菜与其他中西菜系的融合创新,研发受城市人群喜爱的新派云菜和融合菜。同时,携手助力高远合作伙伴,共同助推云南高原绿色食材“走出去”,扩大云南农产品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苯并芘是世界公认的致癌物质之一,在自然界的分布相当广泛,人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苯并芘,如何快速检测出食品中的苯并芘并对其进行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未来的检测研究中,化学检测方法并不适用于苯并芘的快速检测,但是需要对样品进行精密检测时采用此方法更为合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虽然具有快速和对样品无损等优点,但是该方法目前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免疫学方法由于其灵敏、特异性强、快速和对操作人员要求相对较低等优点,在以后苯并芘的快速检测中应用会更加广泛。

(四)建立面向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载体,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优化对高校内涵式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提出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由此也能看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专业点建设和优化设置的重视。[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需要进行供给侧的改革,以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那么如何进行专业优化设置,核心是以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动态优化调整专业设置。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高校的专业结构不能满足需要,高校要做好原有专业的升级优化,主动调整专业布局,对不符合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专业要及时撤销停办。

大庆师范学院积极探索面向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课程群建设,使课程达到整合,课程体系构建中有三个问题需要厘清:1.既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建设课程和开展教学工作,校企合作课程优化融合问题需要解决,即校方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需要面向产业需求进行内容和教学形式变革;与企业需求联系紧密的专业方向课程,要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做好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即处理好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同时校企协同共同完成的专业实践课程要基于工厂实战环境,进行人才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从而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2.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及融合问题。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学生既有向更高层次发展、考取研究生和公务员等的现实要求,也有直接就业需要掌握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课程体系中理论课要保证学生“学足学清”,实践课要保证学生“学精学专”。3.专业课程建设规划方案与课程团队建设要分清主次关系,专业课程建设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专业发展的顶层构建和纲领性文件,专业课程内容的执行需要课程团队来完成,课程团队要在专业课程建设规划方案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要求。以大庆师范学院校企合作办学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和行业企业需求,明确职业岗位需求、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制定专业能力标准。该专业培养的是能胜任电子信息产业及行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能在电子技术、信息通信等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面对产业发展需求,高校要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和优化课程内容,按照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发展要求,使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五)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是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也符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根本宗旨。教育部在2018年提出了“课堂革命”,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要求,核心就在于“以本为本”,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本科人才。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不是空洞的教育口号,是需要在正确方法指引下开展的具体人才培养活动。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国也面临着新的经济形势,需要在人才供给侧进行变革,地方本科高校需要直接和行业企业对接,为产业发展培养需要的人才。面对这种新的人才需求形势,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借鉴和吸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具体做法,从教学大纲入手,设计好课程的教学目标,构建好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关系,通过具体的课程内容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而实现本门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教学内容要根据课程情况,保持经典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有些课程的核心内容并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有更多的修改,这些课程就要保持课程内容的经典性,如大学物理、流体力学等,但是要把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到课程内容中,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有些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电子设计自动化、技能训练课程等,就要时时更新课程内容,保持课程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要利用好各类技术手段使教学环节更加丰富多彩,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评价是保证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评价包括两个核心环节,即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在产教协同育人背景下,教学评价要从产业角度、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角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标准要求相对应的教师教学评估体系和学生学习效果考核体系。

大庆师范学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优势,在各专业中贯彻专业认证标准和理念,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着手制定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做好教学设计,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利用各类网上学习平台,如中国大学慕课、学习通、智慧树等,做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评价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学习效果为根本,利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有利条件,引入企业KPI考核模式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定,找出不足和问题,以评促教。

五、地方本科高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思考与建议

1.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地方本科高校利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应用型人才必将成为趋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校定位模糊、办学同质化、人才培养结构和产业结构脱节等问题,进而提高地方本科高校办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改善就业结构性矛盾。

2.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要重新构建学科专业结构,创新办学、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学科角度探究高校转型发展、产教融合发展规律,揭示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理据、形成机理、理论逻辑、内容构建、价值功能、对策路径等理论问题,对于厘清以价值链为核心的“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四链贯通”,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探索性的理论价值。

3.解决产业发展需求与教育之间不匹配的问题,切实改善人才供给,是实现地方本科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宣丽萍, 宋作忠.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0(6):35-37.

[2] 柳长安, 白逸仙, 杨凯.构建“需求导向、校企合作”行业特色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6(1):36-41.

[3] 李志鸿, 邹复民.“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学科建设路径探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7,15(5):486-490.

[4] 刘峥, 朱丽.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7):122-126.

[5] 顾云海, 刘明.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个性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36(9):68-71.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Mode of the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ooperation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Taking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heng Baozhi1 Xu Quan2 Chen Liyong3
(1.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163712, China; 2. Teaching Affairs Office,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163712, China;3.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163712, China)

Abstract: Local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force to undertake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of China.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local universities for how to train applied talent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etter. This paper takes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s,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the basic ideas and measures that needed to be taken by local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university were put forward. It aims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operation education;Talents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4735(2019)05- 0015 - 07

收稿日期: 2019-03-16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GBB1318001)。

作者简介: 成宝芝(1976—),男,吉林东丰人,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高等教育,高光谱图像处理与大数据分析;徐权(1964—),男,黑龙江依安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凝聚态物理。

(责任编辑:田 丽)

标签:;  ;  ;  ;  ;  ;  ;  ;  

地方本科高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大庆师范学院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