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舞蹈诗“长白恋”的艺术成就_舞蹈论文

韩国舞蹈诗“长白恋”的艺术成就_舞蹈论文

朝鲜族舞蹈诗《长白情》的艺术成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族论文,舞蹈论文,成果论文,艺术论文,长白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型朝鲜族舞蹈诗《长白情》,在继承和发展我国朝鲜族的传统舞蹈艺术方面,可以算是一大示范之作。从创作手法着眼,它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又以现代视点加工润色,使自身显得更加血肉丰满,从而显示了脍炙人口的艺术魅力和高超的创作水平。从内容看来,它极其形象地再现了我国朝鲜族的百年发展史,堪称是品位很高诗情盎然的舞蹈艺术作品。

《长白情》以表现常见的人生喜怒哀乐为其基本情节,没有什么尖锐曲折的细节和矛盾冲突,也没有刻画具体的人物,却是一首动人心弦的舞蹈诗。它以其感人至深的抒情描述和既抽象又浪漫的艺术形象,紧紧地攫住了观众的心,使观众不由自主地进入了美的境界,在引起共鸣的同时得到了妙不可言的审美享受。

那么,舞蹈诗《长白情》的艺术成果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依我看来,如下的三个侧面很值得我们深加探讨和玩味。

一、思想内容的含蓄性与深邃性

舞蹈诗《长白情》不同于舞剧。它不受时空的限制,以既抽象却又自由奔放的诗情画意,展示一幅幅舞蹈形象,从而体现了相当深邃却又含蓄蕴藉的主题思想。

首先,它以民俗生活作为抒发诗情画意的框架,出色地展现了我国朝鲜族的美风良俗。对于每一个民族来说,民俗生活无不体现其美好风俗的方方面面。自古至今,我国朝鲜族一向以勤勉著称,哪怕处于多么穷窘的境地,也力求活得清白磊落,十分注重礼节与和睦处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所以,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以这些特点受人尊重,被誉为文明的民族。《长白情》的编导对此深有感受,巧妙地在“情”字上大做文章,继这部舞蹈诗定名为长白情,然后从各个侧面,以可歌可泣的舞蹈形象,体现了我国朝鲜族一百多年来所播种的情愫、所收获的情果、所绽放的情花和所表现的沸腾的情感。像第二场的婚礼,村姑们表达祝福之情的花篮舞和新婚之夜小伙子们在新房外的诙谐舞,第三场的母亲的独白、对儿女的眷爱、回忆中的离别情景和男女群舞,都很好地传述了母亲这位主人公与乡亲们亲如一家,同甘苦共休戚的邻里之情以及她对儿女们的母爱与对丈夫的缱绻之情。第四场的花甲喜庆,则把我国朝鲜族敬重老人的良好的风俗习惯,表现得令人感动不已,绘观众留下经久不忘的印象。

其次,舞蹈诗以一粒水珠映现太阳的高明的发人深思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我国朝鲜族的百年民族史浓缩得极其形象而又情味绵邈。在各种各样的情愫之中,最崇高最纯洁无瑕的爱是母爱。而母爱的表现形式并非只有甜蜜一项,它的酸甜苦辣无不体现了母亲对儿女的真心实意的爱护。舞蹈诗《长白情》把母亲比喻为巍巍长白山,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继长白山升华成了我国朝鲜族心目中的圣山。它以长白山为一种象征物,展示了朝鲜族妇女的命运和苦难的历程,从而以感人至深的形象含蓄地展示了我国朝鲜族的苦难史、血泪斑斑的生存史以及光辉的斗争史和成功的发展史,使广大观众更深一层地领会了它的主旨。

再其次,《长白情》如实地体现了我国朝鲜族的精神风貌与憧憬。五十多年来,我国朝鲜族在中国共产党和共和国的关怀下,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先进民族,现在又继续与各个兄弟民族一起,为振兴中华而大显身手,决心在21世纪为中华的进一步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观众欣赏这部舞蹈诗之后,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都情不自禁地为我国朝鲜族的这种长足发展和美好未来拊掌叫好。聚居在长白山下的我国朝鲜族,一向把长白山视为母山,视为圣山。长白山,往往也被当作我国朝鲜族的象征。长白山,是中华民族的名山之一。所以,对于我国朝鲜族来说,长白山又是祖国的象征。《长白情》所浓墨重彩刻画的富有诗意的母亲形象,实际上也就是祖国的高大形象。它所体现的母爱,实际上也就是浓缩了的祖国大家庭的恩情和党的关怀。它所勾勒的我国朝鲜族的百年民族史,实际上也就是中华民族史的一部分。舞蹈诗《长白情》体现它的这样的主题思想,体现它的这种深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不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不是浅显直露人云亦云,不是高谈阔论滔滔说教,而是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使观众同舞台上的演出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之中领会得分外真切而又深刻。

二、情节结构的简洁性与流畅性

不论是哪一种文学作品,也不论是哪一种艺术作品,其情节结构是否简洁流畅,是衡量其是否成熟老到的一大主要条件。以这一尺度加以衡量,可知舞蹈诗《长白情》在艺术结构方面也是比较完美的成功之作。

从它的形式结构看来,除了序幕与尾声之外,共分为四大场,有二十七个舞蹈表演场面。比如,第一场就有五个舞蹈表演场景,第二场也有九个,第三场有七个,第四场则有六个。这些舞蹈场面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大多经过编舞家作了改编而饶有新意,极其自然地把演出推向了高潮。从内容结构着眼,第一场是姑娘和小伙子的相恋相慕;第二场举行婚礼,新房内外均有民俗生活场景;第三场包括婴儿呱呱出生、母亲温暖的怀抱、离别的回忆以及奋发、斗争与丰收;第四场是欢庆花甲,村民同贺同乐。

这样的内容结构,有三个特点:第一,自然有致。由于所表现的是人的一生的喜怒哀乐和岁月的流逝,观众欣赏起来有自然、流畅和亲切之感。第二,情感起伏对比鲜明。每一场的每一景,都有情感的对比,各种舞蹈表演多彩多姿。比如,第一场的抒情分外雅致很有诗意;第二场的喜悦与诙谐各有风姿;第三场的情感宣泄,很有浓度很有魄力;第四场的情感既浪漫而又炽热,富有理性的色彩。第三,通俗易懂内涵丰富。一般说来,舞剧依情节而展开剧情,而舞蹈诗则按照编舞家的抒情叙事的需要而依次铺展,可以时而让观众扑朔迷离,也可以一直到结束演出时仍使观众沉浸在想象与参与创作的朦胧之中。比如,杭州市歌舞团参加1997年全国舞剧观摩演出的中型舞蹈诗《阿姐鼓》就是如此。不能说这部中型舞蹈诗演出得不成功,应当说它是这种形式的作品的成功之作。它没有什么特别扣人心弦的情节,却体现了藏族文化中的巨大精神力量,力图表现藏族人民在当时那种环境下为何还能生存下去,富有藏族文化中的生命哲学的意蕴,并展示了使这种生命哲学意蕴转化为舞蹈意境的审美经验。它确实具有发人深思的文化深度。

但是,舞蹈诗《长白情》却以其逻辑性较强的结构,着眼于情感的形象表现,在挖掘意境的深度方面则显得用力少些。结果,舞蹈形象做到了雅俗共赏,作品的思想感情与观众的内心情感融而为一,观众不由自主地进入了其艺术形象的美的境地。这也就是《长白情》的艺术结构的一大特点和特有的优势。

三、舞蹈形象的真实性与浪漫性

舞蹈诗《长白情》的舞蹈形象,可谓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毫不矫揉造作,给予观众以亲切生动的美感。就像编舞家李承淑在以往的创作生活中所显示的功底一样,《长白情》也显示了她的生活积累与艺术实践经验的丰富,显示了她的敏锐的构思能力,显示了她的形象能力的不凡与感情的汹涌澎湃。她在编导《长白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她的这种优势和实力。

《长白情》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手法糅合在一起,使得其舞蹈形象既真实可信又生动感人。唯其如此,它的舞蹈形象与律动便富有强有力的形象性与感染力。

综观之,在塑造舞蹈形象方面,《长白情》所采取的手法有如下四个特征:第一,抒情与浪漫性结合得令人赞叹。在序幕中亮相的白羽扇舞,其扩大了的羽扇造型,展示了绝美的长白山雪景,极有抒情意蕴,其形象性更是分外引人入胜。看着看着,观众不由得进入了作品的意境与情境,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在第一场里,表演群舞的女演员们成一条大斜线卧在台上,以其玉臂和皓腕的舞动,使观众从台下望去,似见一朵朵红花飘浮于水面,为相恋相依的一对青年男女的恋情营造了诗情画意,让观众进一层尽情地欣赏到了山青水秀的长白山的旖旎风光,沉醉在美的享受之中。第二,舞蹈形象既情真意殷又很有内涵。尤其是母亲的舞蹈形象,绝无柔弱纤细之嫌,而以其端庄刚毅、雍容大度和外柔内刚而不失为我国朝鲜族妇女的典型形象。作为这部舞蹈诗的中心人物,她的舞姿以幅度大、屈身深、内控力强,而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她的一举手一抬足,都明晰地透露出了其性格的特征。比如,她在第三场第二景中的独白舞蹈形象和在第四景中的奋发图强奋起斗争的群舞之中的舞蹈形象以及在第四场的长鼓独舞的舞蹈律动,都以高大刚强而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的舞姿以善于表现内在情感见长,把人物的悲哀而不伤感、欣喜而不骄逸、受挫而不气馁的对人生的真谛有深切理解的高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第三,夸张适度幽默有趣。第二场的妇女们用水瓢和木盆淘米的淘米舞和第二场第二景男女青年窥视新房的诙谐舞,都很能令人忍俊不禁。第四场花甲喜宴上的幽默舞也是如此。这些舞蹈,舞姿夸张,神态浪漫,舞蹈律动津津有味,极能体现主题思想。当然,这部舞蹈诗的最中心的舞蹈形象是第三场的生命之礼赞。其构思,确实相当大胆。而手法则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这一场的胎儿的蠕动与分娩的场景,在我国朝鲜族舞蹈史上,堪称是富有突破意味的舞蹈形象塑造。编舞家大胆地运用现代派舞蹈的浪漫主义手法,精心创出了这一舞蹈形象手法。它,并非单纯表现妇女的分娩,而是象征聚居在长白山下的我国朝鲜族的形成,经象征手法传述了朝鲜族定居时所经历的艰辛。第四,把许多民俗民间舞组合得天衣无疑,民俗民间舞的形式运用得恰切有致。这部舞蹈诗的主要舞蹈场景,综合运用了朝鲜族民俗民间舞蹈的各种形式。其中,有汗衫舞、扇舞、笠舞、响钹舞、水瓢舞、木盆舞、花篮舞、手巾舞、阿里郎舞、拍手舞、鼓舞、长鼓舞、却说舞和象毛舞等等,可谓集我国朝鲜族民俗民间舞蹈之大成。编舞家在编导这部舞蹈诗时,有意识地把这些民俗民间舞蹈组合在一起,动用它们的形式与舞蹈语汇,按照作品的主题与内容和情致,塑造出了新的舞蹈形象与新的律动。由于具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之妙,其艺术价值也就显得更高。说得具体一些,朝鲜族传统舞蹈《汗衫舞》的水袖,在这部舞蹈诗的序幕与尾声中被扩则大之,用以作为鸭绿江和图们江的形象。在第三场的生命礼赞的舞蹈形象中,汗衫舞又被用作分娩的舞蹈形象。朝鲜族另一传统舞蹈《扇舞》,在序幕中被用于描绘长白山壮丽的雪景,在第二场中,则与花篮舞一起,使男女主人公的婚礼显得更加绚丽多姿,又寓有祝福之意。第三场第四景的拍手舞,把朝鲜族妇女们奋发图强和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表现得既有魄力又饶有乐观品格。长鼓舞、象毛舞和却说舞的运用,增添了第四场花甲喜宴的喜庆气氛,表现了村民们亲睦无间的友邻关系与“一家有喜事,全村同欢乐”的乡情民俗。尤其是主人公母亲表演的长鼓独舞,不只是传述了朝鲜族民间舞的风姿,更主要的是用以外化人物的心态,收取了一石多鸟之效;既描述了母亲自己所品尝的人生的酸甜苦辣,又表现了我国朝鲜族的历程,要是体现了我国朝鲜族对未来的憧憬与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的决心。

由上可见,《长白情》的舞蹈律动和形象是丰富多姿的。它们不仅真实可信,而且感情色彩很浓郁,不仅美妙流畅,而且生动有致情趣盎然,具有很强的形象力和艺术魅力。

当然,人间罕有无瑕的白璧,也没有完美无缺的文艺作品。《长白情》也是如此。欣赏几遍之后,我感到它的舞蹈有一些赘笔,似乎有臃肿之嫌。如能大胆而又冷静地割去赘疣精心减肥,这部舞蹈诗必能更加美如天仙。从现有的情况看来,编舞家过多地融会了朝鲜族民俗民间舞蹈,宜从如下四个方面作些修改与润色:

第一、业已问世的艺术成果不宜再加吸收和动用。但像序幕的巨幅裙子和第一场的鹤舞以及第三场的男性群舞中的舞蹈《耕者恋》的影子,都以删去或设法改动为上。

第二、第四场的幕间舞蹈《老人舞》,纯属画蛇添足,应当删去。这个舞蹈是编舞者过去的创作成果,在这部舞蹈诗中似宜毅然割爱。

第三,所引用的传统民间舞蹈有过多之缣,像鹤舞、鼓舞、长象毛舞等,与这部舞蹈诗的主题思想显然没有什么有机联系,删节掉反而更好。

第四,第四场的却说舞,其诙谐的舞蹈形象是很不错的,但给人以庸俗之感。比如,却说躺在舞台上,四个女人竟在他身上一跨而过。而且却说躺在舞台上,当四个女人从他身上一跨而过时,他竟嘻皮笑脸地把视线投向她们的裙内,却说的这些形象,可以说毫无美感可言,却有损于这部舞蹈诗的美好品位。

总之,这部大型舞蹈诗是成功的杰作。它以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和美的形象,体现了我国朝鲜族的发展史和文明史以及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传述了我国朝鲜族的风土民情和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忱。它在以真善美的艺术形象弘扬主旋律方面,也是很值得称道的。对于下一个世纪的朝鲜族舞蹈艺术创作来说,它还具有综合的借鉴意义,对朝鲜族舞蹈艺术的新发展必将有其历史作用,有其重大的贡献。更可贵的是,它是我国朝鲜族舞蹈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值得给予应有的评价和珍爱。

标签:;  ;  ;  ;  

韩国舞蹈诗“长白恋”的艺术成就_舞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