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企业投资决策比较_投资决策论文

中西方企业投资决策比较_投资决策论文

中西方企业投资决策的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西方论文,投资决策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西方财务中关于长期投资预算的几个问题

(一)资金需求预算

如果资金需求是不受限制的,企业投资机会是无限的,这时,企业确定投资预算的基本标准就是:企业的边际销售收入正好等于边际成本时的投资额,或者说是企业的边际收益百分率正好等于边际资金成本时的投资额。但在一般情况下,任何企业的投资资金均不是无限的,而企业又面临着多种投资机会,多种投资机会的资金回收和报酬又是不同的。因此,长期投资的资金需求预算就是首先考虑一个大致的资金需求总额,然后根据不同投资机会的资金回收和报酬情况,择其能够创造较好的资金回收和较高的投资报酬的投资机会,并且使总的投资额不超出匡算的资本需求额。因此,长期投资的资金需求预算就是在允许的情况下做到投资额与各种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的统一。长期投资的资金需求预算的编制,贯穿着一个资本配额问题(Capital rationing),即对一个时期的资本支出总额及其分配的确定。

(二)资金成本

在西方财务中,资金成本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公司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就必须在财务活动的每一个领域和每一个环节使投入的各种劳动要素的成本最小化,当然资金成本也必须最小;2、正确的投资预算是以正确的资金成本的估算作为依据的,资金成本是投资方案能够被接受的“极限利率”,是取舍投资方案的“取舍率”;3、许多其他的财务管理内容诸如租赁、债券以及流动资金的有关政策等,都要求进行资金成本的估算。

(三)折现率

众所周知,西方财务的投资预算分析是以现值计算作为基础的。这样就涉及将未来一笔资金折算为现在的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即折现率。西方财务中关于折现率的确定明显地体现了两个特点:

1、根据资金市场中资金供需双方达成均衡的市场利率来确定。“投资者都是通过比较主观利率和市场利率来做出其借入、贷出决策的,因此,市场利率作为一种确定其最佳投资决策的信号。不管他们主观的时间偏好率如何,每个人都是通过从事投资项目直至最后项目的边际收益率恰好与市场均衡利率相等时为止来使其财富最大化的。……每个人不管其个人偏好如何,将毫不含糊地同意市场利率是正确的贴现率。”

2、根据不同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主要通过研究不同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通货膨胀情况、流动性情况和风险情况来确定。各种资产的税前名义收益率可由四个部分来解释,即实际收益率、资产寿命期的预期通货膨胀、资产的流动性和资产的风险,可表示为如下的函数关系:

名义收益率=F(实际收益率,通货膨胀,流动性贴水,风险贴水)

这一名义收益率就是投资的折现率。很明显,每一个投资项目由于面临着不同的具体情况,其折现率将不相同,一个投资项目的期限越长,其可能面临的通货膨胀将越严重,其流动性也必将越弱,其所冒的风险也将越大,这个投资项目所使用的折现率也必将越高;反之亦反。

(四)现金流量

在投资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困难的环节之一就是评估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某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投资该项目与不投资该项目之间的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所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是增量现金流量。资本预算的决策是严格地基于现金流量之上的,是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收益和支出的实际资金数量。

现金流量包括项目所需的投资额和项目投入运营以后的年度现金净流量(NCF)。

项目的投资额包括:对固定资产的原始投资额;项目投产后所应增加的流动资金支出额;投资某项目时被利用的现有资产的机会成本。

项目的年度现金净流量(NCF);是指项目运营之后每年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差,它又包括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两个内容。现金流入量包括每年的销售收入、每年提取的折旧额等;现金流出量包括每年的付现营运成本、税金支出等。

这样,每年度的现金净流量就表示为:

现金净流量(NCF)=每年净利+每年折旧

估计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编制投资预算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做到:(1)协同其他部门工作;(2)确保连贯而一致的经济假设;(3)确保在预测中不带任何个人偏见。

现金流量的概念是西方财务中进行投资预算分析的重要基础,投资预算的各种方法(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容报酬率法等)都是以此为根据的。

(五)投资预算的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对于财务决策是重要的,尤其对于资本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财务决策更是如此,投资项目的风险越高,为补偿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就要求有更高的收益率。

西方财务在投资决策中对风险调整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确定等值法(简称CE法);二是风险调整折现率法(简称RADR法)。

确定等值法直接源于效用理论概念。采用CE法时,决策者必须首先评价某一现金流量的风险程度(概率判断),然后确定出不同概率下确定性收益的金额,再以此确定这笔无风险收益和风险性现金流量的期望之间的无差异点。CE法是通过改变现值公式中的分子,降低预期现金流量的价值的方法所作的风险调整。现金流量的风险越大,分子的数值就降得越低,资产的现值也就降得越低。采用CE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根据某一时期内每年的预期现金流量及其风险估算年现金流量,以确定等值;第二,利用无风险利率将每年等值折现确定项目的净现值。

EC法简单明了,适用于计算各年风险不同的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但其最大缺点是没有一个估算风险性现金流量的确定等值的有效的方法。

风险调整折现率法,是通过调整折现率以调整现值公式中的分母,现金流量的风险越大,折现率就越高,资产的现值就相应地越低,采用RADR法,因为可根据现行市场资料估算适当的折现率,因而比CE法下的估算确定等值要容易一些,因而也就较为常用。

在实际中,一家采用RADR法的企业,其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将能够反映出由市场决定的综合风险,与这家企业现有项目风险程度相同的“平均”项目,都可采用这一折现率,风险低一些的企业可适当降低折现率,风险高一些的企业可适当提高一些折现率。在设有公司总部的企业,可由公司总部根据不同类别项目的风险等级来规定折现率。

在采用RADR法时,只要风险随时间而增长的假设符合实际情况,在各年度中采用不变的折现率就是正确的。事实上在商业环境中,风险确实是随时间变化的递增函数。所以,RADR法是实际中普遍采用的。

二、中西方企业投资决策的比较

西方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在企业自身,因而其投资的范围和时机完全由企业来决定,只要出现资金的暂时闲置或长期闲置,就要进行各种投资,这样就出现了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的划分,同时也形成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划分。短期投资是当出现暂时资金闲置时,为了避免资金闲置的浪费,而从金融市场上购进的准备在一年内出售的有价证券;长期投资则主要是指投资所产生的效益涉及一年以上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新产品开发投资等;直接投资是指企业的资本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新产品开发投资等;间接投资是指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各种证券以图投资获利。

西方企业在编制投资预算时,将现金流量分析作为主要内容。因为企业支出现金,目的在于取得现金报酬,投资方案的预期效益不应用营业收入或利润来表示,而应用现金流量来表示。

西方企业在编制投资方案时,不仅重视投资报酬率,而且强调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一个投资方案的实际现金流量与预期现金流量偏差越大,投资的风险就越大,企业有自主权和必须亲自把握收益和风险,以选择最佳方案。

按我国《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暂行规定》,建设项目一般都要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是按照现行财税制度,从财务角度考察项目的收益、费用、赢利情况以及偿债能力,以判断项目本身的财务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分析计算项目需要国家付出的代价和对国家的贡献,以判断投资行为的经济合理性。

财务评价以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和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偿还期为主要评价指标。当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或投资回收期短于基准投资回收期时,项目是可以接受的。

由于我国投资决策的主体不在企业,以及各企业相互攀比,争投资、争项目的愿望等原因,不管是上述的财务评价方法,还是国民经济评价的方法,尽管在方法上与西方企业的投资决策相差无几,但不可能在实际上得到彻底的应用。

在我国,由于投资主体迟迟不能回归企业,以及国有企业几乎不能破产的现实,还有金融市场欠发育的情况等等,使得企业的投资预算几乎没有像西方国家企业那样细致和深入。对比西方国家企业投资预算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可以总结出我国企业投资预算的基本状况。

(一)投资额与经济效益的不统一性

西方国家的投资预算中的投资额是与经济效益密切相连的,没有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即使投资资金允许,也绝对不能投资。我国企业的现实投资决策中,仍然存在不对投资项目认真测算,或者根本不重视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测算的现象,存在着只要资金允许,甚至资金尚无着落,为争取投资项目或满足地方长官的“业绩”欲望,不管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如何,先投资立项再说的做法。

(二)预算投资额与可能筹资额的不对称性

预算投资额是企业出于发展生产经营的愿望而需要的资金,而可能的投资额是在目前条件下社会或市场所能够保证的资金额。在前者大于后者时,前者应该服从后者,以确保投资所需资金的全部及时到位;在前者小于后者时,后者应该服从前者,以避免多余资金的浪费。在我国目前企业界,不遵守这一规则的做法还是有的,例如,在企业的愿望投资方案面前,不充分考虑所能够筹措到的资金情况,搞到一点资金就上一步,“胡子工程”时有存在,致使建设工期毫无控制地延长,投资项目迟迟不能投入生产发挥效益;在银行贷款允许的情况下,对筹资规模不加控制,“只要你给,我就敢要”,而不管我的需要额究竟是多少或者我是否用得了,造成了资金闲置、资金利用效益低下的状况。

(三)缺乏资金成本的观念

在我国企业财务实践中,人们一般不考虑资金成本问题,在资金成本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人们一般不以资金成本为标准。例如,对于各种借款,不管利率多高也敢借,在借款的使用中,特别在投资预算中,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即使低于资金成本,也同样为了某种非经济的需要而采纳。

(四)不正确的资金成本观念

在我国企业界,一般认为,只有负债才有资金成本,且以税前为基础。至于其他的资金来源,一般认为,只有筹措费用才是资金成本。至于使用成本,通常认为属于利润分配,不属于资金成本,而认为所有者资金是没有资金成本的,当然对于企业的留存收益、折旧基金和递延税款等不用筹措的资金,通常是认为没有资金成本的。

(五)不能体现现值观念

我国企业财务实践中,在进行投资项目评估时,有的并没有体现现值观念,直接以不同时间的现金流入、流出进行比较决定取舍,例如,我国许多财务管理教科书中都介绍所谓的“静态分析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和投资报酬率法等,这些方法不但是对投资项目分析中没有考虑现值概念,而且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即没有使用现金流量的概念;有的虽然是以现值为计算基础,但其折现率却基本上是一律采用银行贷款利率,这显然没有充分考虑不同投资项目的风险情况,也没有考虑投资项目在不同时期的通货膨胀情况。这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建立而且面临着较为剧烈的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将极不利于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价,造成有限的社会资金的浪费。

(六)投资效益分析方法还停留在初始阶段

我国企业的投资效益的分析方法大部分还停留在初始阶段上,至于投资效益分析的各种先进的方法,比如上述的CE法和RADR法,以及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的结合应用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推广。

标签:;  ;  ;  ;  ;  ;  ;  ;  ;  ;  ;  ;  ;  ;  ;  

中西方企业投资决策比较_投资决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