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文杰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文杰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姜山镇绕岭中学 266602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按照“培养创新精神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教学,其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良好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

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渴望创新

创设情境必须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为目标,犹如磁石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对信息技术乐学、善学、会学。情境的设计,首先要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其次要做到密切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难易适度。

例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首先我利用投影仪向同学们展示一幅幅精美的贺卡、电子报等作品,并配上了真心英雄的背景音乐,同学们一下子被这美丽的作品和熟悉的音乐所吸引。此时,我以事件的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这些作品是不是都爱不释手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那么大家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这样漂亮的作品呢?今天,我们学习将喜欢的图片添加到自己的作品中,再将它们排版,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美丽。”导语刚说完,学生就争着开始制作了,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思维创造力,添加各种图片,想出各种祝福的词语。此时,我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创新,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最后我将制作得好的作品进行展示。整节课,我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入制作漂亮的作品中,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技能,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巧妙疑问,引导学生创新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巧妙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创新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巧妙地设疑,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留给学生多一点的创造空间,让其创新思维不断地得到开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学习移动和复制操作时,对于移动操作,首先设疑:如果我们把椅子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一般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呢?很自然的想到:先找到需要搬的椅子,搬起椅子,然后到达目的地,把椅子放下;然后思考:移动操作的每个步骤,与“搬椅子”有什么相似点?很容易得出:1.“选择要移动的文件或文件夹”相当于“找到需要搬的椅子”;2.执行“剪切”命令相当于“搬起椅子”;3.“打开目标文件夹”相当于“到达目的地”;4.执行“粘贴”命令相当于“把椅子放下”。最后总结:移动操作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搬运操作。这样,我们就把原来看似没什么关联的四个操作步骤转换成日常生活中极为熟悉的操作了,没有同学不对移动的操作运用自如。

三、大胆想象,让学生勇于创新

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强弱,与他掌握创新方法的多少和运用创新方法的灵活程度有关。掌握的创新方法多且能够灵活使用这些方法的人,常常表现出比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的创新方法少,使用创新方法呆板,创新的能力比较弱。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有想象力才有创造。应尽力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地想象。教学时注意生动性、形象性,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枯燥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学生边听边想,把老师讲的形象“再造”出来。

如:剪贴板的功能,剪贴板是计算机中保存交换信息的一段临时性存储区域,在进行移动或复制操作时,剪贴板的功能是在“幕后”同时进行的,学生在前台窗口中不能直接观察到,比较抽象,我就把剪贴板比喻成“周转站”,告诉学生,我们一旦执行了移动或复制操作,“周转站”中就放上了要移动或复制的内容,哪里需要这部分内容,就可以随时从“周转站”中取出来粘贴到相应的位置。这样以来,剪贴板的功能形象化了,从而变得好理解、好记忆。在其他知识的教学中长期坚持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想象力自然就丰富了,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四、自主探究,让学生能够创新

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兴趣,解决了“为什么”之后,就会想要去“怎么做”。通过教师的课堂简单演示分析,学生自己就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多方寻求答案。

比如在学习《艺术字》时,学生就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字的颜色、大小、位置、形状多选择、修改几次,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和展开各种丰富的想象。另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几乎所有的学校电脑室教师机上都安装“电子教室”软件,我们在平常的听课当中经常发现教师喜欢用教学广播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控制,甚至时常中断学生的学习,“好心”地为全体学生示范如何操作。而其实过多的教师讲解和示范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凡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代替。通过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尽可能利用的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论文作者:李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  ;  ;  ;  ;  ;  ;  ;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