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与环境竞争力提升的协调分析_绿色经济论文

经济转型与环境竞争力提升的协调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力论文,经济转型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13)05-0082-09

一、环境竞争力与经济转型的逻辑关系

环境与经济是一个系统的两个因素,两者之间存在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环境与经济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另一方面,环境与经济又存在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

1.环境竞争力是环境经济系统的重要内容

环境竞争力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它与经济系统密切相关,又超出经济系统的尺度,涵盖了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力量。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纷纷反思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弊端,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意环境保护与经济转型的有机契合,努力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的新型发展道路。

环境和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组成了一个互相依赖的环境—经济系统。首先,在环境—经济系统中(见图1),经济和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自然环境系统向人类经济系统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和水等)以及各种服务(如生命支持服务、舒适性服务等)。同时,经济系统也影响着自然环境系统,进入经济系统的自然资源最终作为副产品或残留物又回到自然界。其次,经济和环境之间又是互相制约的,如果没有自然环境提供的各种资源与服务,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人类经济系统将无法运作;同时,如果人类向自然环境索取过量的资源以及排放过量的残留物,超过了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那么自然环境系统将受到破坏。

图1 环境—经济系统模型:自然环境与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

2.提升环境竞争力是促进经济转型的有力保障

毋庸讳言,环境竞争力问题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决策者们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全球各国只有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问题,积极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要求,加快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才能有效地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在国际竞争中争取更大的利益,把握竞争的主动权。

当然,全球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持续强化。虽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环境保护,世界各国政府在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全球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对世界各国而言,在当前形势下,不论是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复苏还是谋求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共生与转型协调共进,都在全球议程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全球各国政府必须要有智慧和勇气超越狭隘的国家利益理念的束缚,朝着人类追求的国际合作、集体安全、共同利益、理性磋商的方向发展,大力提升各国环境竞争力,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更有保障。

面对当今环境与发展问题,要以全球视野观察分析,用发展眼光把握处理,从战略层面谋划解决,积极探索有效的环境保护道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尤其在世界经济处于深刻调整的今天,实现经济转型与提升环境竞争力尤为迫切。

3.实现绿色经济转型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经济转型是指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的转变。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说明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过时了,必须予以转变。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改变,经济复苏缓慢、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压力加大是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传统的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依靠外延扩张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实现经济强劲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复苏需要一个全新的发展观作为指导,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成为大势所趋,必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当前,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环境与发展领域内的新趋势和新潮流,是世界各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方向和主要目标。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将绿色经济作为推动经济走向复苏的关键动力,也吹响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号角,争先出台各类绿色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举措,大力开展各类绿色技术创新。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全球性“绿色经济革命”正在悄然拉开序幕。

绿色经济转型就是要求传统的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绿色生产的新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支撑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提高环境技术创新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扩展发展空间,改进消费模式,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上,以节能环保来优化经济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从绿色经济的内涵和目标看,加强节能环保是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助推器和重要突破口,有利于形成新的增长领域,节能环保的多种手段和工具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大有可为。[1]此外,加强节能环保对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倒逼作用,将节能环保的“倒逼机制”传导到经济转型上来,能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项目,将宝贵的环境容量留给那些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环境效益好的项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既是经济转型的重点关注内容,也是检验经济转型成效的重要标志。

4.大力提升环境竞争力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与以往相比,当代国际竞争的主体、性质、方式、范围和程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新的特点。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体,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当前,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已经围绕着环境问题展开激烈的竞争和博弈,许多国家把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等作为参与外交以及国际竞争的重大筹码。在此种背景下,环境竞争力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评价指标,环保产业和技术直接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新领域,环境保护成为国际竞争和合作的主阵地。同时,随着各国间贸易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些国家开始频繁使用环境壁垒以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维护和增强其竞争力的目的,节能环保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

环境竞争力是一种全新的竞争力衡量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既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也包括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还包括政府和社会对环境的管理与协调,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究其本质,也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等方面的问题。环境竞争力代表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持续力,是其他领域竞争力的基础,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当前,世界各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环境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异常艰巨,努力提升环境竞争力是加强节能环保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开辟新的经济增长途径、突破发展瓶颈、抢占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和新平台。[3]谁的环境竞争力高,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二、经济转型与环境竞争力提升的耦合协调分析

1.环境竞争力提升与经济转型的耦合一致性

耦合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从协同进化学的角度看,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它左右着系统相变的特征与规律。耦合度就是对这种协同作用的度量。[4]

环境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共同构成了环境—经济系统,两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交互耦合的关系(见图2)。一方面,经济子系统对环境子系统具有较强的干扰作用(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废弃物排放等),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作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环境子系统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生产加工的资源,以及污染物、废弃物排放的空间,同时环境子系统具有一定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在经济子系统的影响下努力维持自身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同时也对经济子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反制和约束。良好的环境子系统可以有效地支撑经济子系统的发展,为经济子系统的提升提供动力和条件;同时良好的经济子系统又能尽量降低对环境子系统的负面影响,促进环境子系统的改善,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环境经济系统的协同进化发展。

图2 环境—经济—社会系统

环境竞争力提升与经济转型分属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它们之间也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经济转型压力的背景下,环境竞争力提升与经济转型是辩证统一的,提升环境竞争力是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体现和标志;而提升环境竞争力又必然倒逼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的发展。

环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实处,不仅包括硬实力如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环境承载等方面的提升,也包含软实力如环境治理、环境协调等方面能力的提升。这必然要求各国要加快实现经济转型,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做到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中注重经济发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要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切实推动发展进入转型的轨道,把资源、环境承载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把环境治理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把环境与经济协调作为发展的目标结果,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优化保障作用和对经济转型的倒逼作用,将其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体系的建立。同时,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环境保护的各领域、各环节,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以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有效提升全球各国整体的环境竞争力。在环境质量改善、资源节约、环境竞争力提升的同时,将带来大量新的需求,促进科技进步和产品创新,催生新的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的多赢效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当然,要实现环境竞争力提升与经济转型的耦合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这是因为环境竞争力的提升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各国在解决环境问题、提升环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然要采取全球合作的方式,但是要促成全球合作非常困难和复杂。因为在全球合作中,既交织着各国的共同利益,又有着各个国家和地区自身的利益,同时还需要付出很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因此如何协调好各方利益和降低成本是处理环境问题的关键,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曲折缓慢的过程。

2.环境竞争力提升与经济转型耦合一致性的实证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环境竞争力提升与经济转型的耦合一致性,下面将对环境竞争力系统和经济系统进行耦合度的实证分析。耦合度是描述系统发展过程中序参量之间协同作用的强弱程度。根据协同学原理[5],系统走向有序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耦合度正是这种协同作用的量度。[6]在这里,我们把环境竞争力与经济系统通过各自的要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程度定义为系统耦合度,建立耦合度模型来说明环境竞争力提升与经济转型的耦合一致性。

其次,建立耦合度模型。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7]得到两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

式(3)中,C为系统耦合度,且值在0和1之间。

为了计算系统耦合度,需要分别建立环境竞争力和经济子系统的指标体系。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涵盖了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承载和环境协调等各个方面,设有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60个四级指标(见图3)。本着指标选取的代表性、可比性、动态性、数据可得性等原则,我们建立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包含1个一级指标(即经济子系统)、6个二级指标,分别为GDP、人均GDP、GDP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比重、货物净出口,各指标的权重通过专家调查法来确定,分别为0.2、0.2、0.2、0.15、0.15、0.1。所有指标数据均来源于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权威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

图3 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三级指标

通过耦合度模型可以计算世界上133个国家的环境竞争力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序参量和耦合度,如表1所示。由该表可知,世界各国的环境竞争力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耦合度都很高,最低为0.7970,最高为0.9999,共有121个国家的耦合度超过0.85,有76个国家的耦合度超过0.9。这说明环境竞争力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具有内在的耦合一致性,两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具有很好的同向协同作用,共同推动环境经济大系统的协同进化发展。良好的经济发展是环境竞争力提升的保证,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加剧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污染。而环境竞争力的提升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合理发展,它将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资源环境结构,保持良性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控制在资源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因此,各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注意提升环境竞争力,两者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如果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和环境竞争力的提升,那么整个环境—经济大系统就会有失衡的危险,最终也将腐蚀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加快经济转型和提升环境竞争力的启示

解决环境问题,加快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普遍共识和发展战略。世界各国应携起手来,进一步深化全球伙伴关系,求同存异,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完善全球环境发展体系,促进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发展,为拯救人类的共同家园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同时经济与环境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是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深刻揭示。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能源,并容纳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经济对环境也有反作用,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对环境发展给予更多的重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政府纷纷调整工作的重心,把应对衰退和保护就业作为头等大事,而在环境方面的承诺则有所弱化,导致全球气候和环境议题被暂时搁置起来,使得世界可持续发展事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于更好地把准发展方向、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理清发展思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此,世界各国要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生态水平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等现实条件,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即便是在经济发展相对困难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弥补经济上的损失,应该按照共生发展、包容性增长的要求,倡导经济、环境、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基本达到共同可持续发展,在保持经济与环境处于合理协调发展的限度之内,实现各方主体的互利共赢。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培育绿色增长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必须将绿色经济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要求在更大程度上、更广范围内采用智力资源替代物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的排放数量,把资源消耗控制在资源再生的阈值之内,把污染排放控制在自然净化的阈值之内,对环境污染的解决要从“末端治理”逐渐转变为“全程清洁”的安全生产层面,尽可能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相脱钩,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世界各国要重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恢复力。积极推进全球新能源革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推广应用,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知识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集聚辐射能力强的“轻型化”产业、绿色产业,引导资源向绿色产业整合与配置,构建现代绿色经济产业体系。加大绿色投资力度,完善绿色金融投融资渠道,加强对绿色产业、新能源企业的信贷支持,发挥政府投资拉动作用,通过绿色信贷政策吸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股权基金等投资发展绿色经济,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大力倡导绿色消费观念,通过政府采购和绿色产品补贴等措施,刺激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绿色产品,推动全球形成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实现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良性互动。全球各个国家还应加快制定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绿色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等内容,统筹协调国家相关政策和相关利益主体的行动,加快建立反映生态资本与环境资本价值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法律法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保障作用,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传统“棕色经济”的“绿色转身”奠定基础。

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撑服务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科技创新在支撑引领人类加强环境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纯依靠资源投入和能源消耗来支撑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依靠创新驱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利用科学技术、知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商业运作模式等创新要素对资本、劳动和各种物质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升级,借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经济的内生性增长。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官产学研合作,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政府要进一步发挥在促进科技创新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大对绿色技术、低碳技术等的公共研发投入,制定财税优惠、金融扶持、人才培育、知识产权等相关政策鼓励科技创新,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绿色”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构建利益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有效推动引进、吸收和集成技术创新;企业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要加强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各自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方面的创新优势,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形成支持自主创新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生态,共同面向绿色技术、低碳技术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创新以及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技术转移中心、高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交易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也要充分发挥其中介优势和润滑剂作用,提供绿色技术交流平台和绿色技术引进渠道,促进绿色技术成果的扩散应用和商业转化。加快建立和完善创新型联盟,加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创新系统的联系,促进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和共享互补,集中优势资源共同攻克气候变化、节能减排、能源安全、资源利用效率、污染防治等相关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领域。通过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低碳能源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高效清洁利用技术等,逐步降低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替代能源,切实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无害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减少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废弃物的排放,开发各种绿色生产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为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智力资源、创新资源对环境物质资源的替代和经济活动的知识化、生态化转型,实现从资源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环保型企业转型,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完善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国际环境合作是指国家及其他国际行为主体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通过采取集体行动应对和解决已经发生的对全球有共同影响的环境问题或正在发生的对全球环境有损害或损害威胁的行为,以达到谋求人类共同利益的目标。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拓展和深化国际环境合作,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合作才能取得共识,合作才能共谋发展,合作才能共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我们同处一个地球村,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环境挑战方面,要充分考虑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现实,各国应携手开展研究,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互信、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新机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在正视各国国情的基础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由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以偿还其在工业化时期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而形成的气候“欠债”。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面临着消除贫困、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和向绿色经济过渡的艰巨任务,另一方面又受到资源、环境和能源因素的制约。因此,发达国家还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援助,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增强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更好地参加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在环境与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技术转让等问题上,发达国家必须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与权利,不以环境保护为借口或假借绿色经济、绿色标准之名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设置壁垒,变相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也不能打着保护知识产权的旗号,在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方面设置各种障碍。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当前正处于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初级阶段,要加快形成和实施适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获得发达国家充分的支持,为更好地促进全球环境合作奠定基础。国际环境合作的成功与否还有赖于各个参与主体的合作诚意及其采取的实质性举措。这就要求各个主权国家能够更多地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更多地让渡主权,坚守环境合作的承诺,以长远利益和全球利益为重,同心协力,积极行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因此,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各国政府间环境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形成层次合理、重点突出的环境合作新格局,在更加灵活完善的合作机制下,开展关键领域的环境保护联合攻关,真正形成全球环境治理的强大合力。

5.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各国在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所呈现出的资源不足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这种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能持续的。“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会得到实现。”[8]因此,世界各国要立足自身的实际,切实增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将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撑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转变;将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转变;将经济增长建立在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提高、国民素质增强、质量效益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农业发展方面,积极采取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强对各类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研发,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的回收利用,大力扶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和分选系统,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坚持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环境为目标,大力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

标签:;  ;  ;  ;  ;  ;  ;  

经济转型与环境竞争力提升的协调分析_绿色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