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体会论文

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体会论文

·中医中药·

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体会

程娇

(湖北中医药大学 针灸骨伤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摘 要: 目的 研究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 本文论述临床上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方法,并从浮针医学特有的角度探析其作用机制、诊疗思路及效果预后。并选取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显著。结论 浮针的优势病种就是肌肉及其附属结构病变引起的疾病,肱骨外上髁炎是典型的由于过度使用肌肉引起的。故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浮针疗法;再灌注活动

0 引言

浮针疗法(Fu’s Subcutaneous Needing,FSN)是用一次性浮针在引起病痛的患肌周围或临近四肢进行的皮下针刺法,和传统针灸一样是一种非药物疗法。操作时,通常还配合再灌注活动,相对于传统针刺方法而言,疗效反馈速度快[1]。浮针创始人符仲华教授将其定位为现代针灸。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也被称为射手肘,是一种多发病,以肘部外侧疼痛为主,多见于反复用力伸腕、旋转前臂活动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以非运动员的普通人群患病居多,通常为40-60 岁的中老年人发病,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临床上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显著,现举例论述如下。

时域自适应滤波抗干扰能够较好地抑制平稳的窄带干扰信号,但是如果干扰信号是时变的,由于存在收敛时间问题,其性能就会大大降低。由于频域滤波抗干扰具有收敛时间短、设计简单直接等优点,因此,我们引入了将频域与时域相结合的抗干扰技术[6]。

1 浮针具体操作

针具:第5 代浮针(规格:针芯52×0.6 mm,软套管49×1.05 mm)。进针点:通过触诊确定患肌,在患肌周边距离患肌肌腹6-8 cm 处进针。操作:包括进针、退针、运针、扫散四个步骤[3]:常规消毒,使用进针器快速进入,如果进入肌层,退回到皮下再放倒针身,将针身稍稍提起,使针尖略微翘起,将针沿皮下轻柔缓慢地向前推进,此过程中患者一般没有酸麻胀重等感觉。将针芯退入保护软套管后,右手拇指内侧指甲缘及中指夹持芯座,以拇指尖固定在皮肤上为支点,食指和示指分居中指左右两边,一前一后作跷跷板样扇形扫散,同时配合再灌注活动,改善处于缺血状态肌肉的血供情况。留管时间以5-8 小时为宜。

2 典型案例

李某,男,56 岁,2018-11-27 初诊。主诉左侧肘关节疼痛2 月余,加重8 天。现病史:两个月前因在果园劳作后出现左肘关节外侧痛,拇指不能用力持物,未作治疗,后逐渐加重,肘关节弯曲不能伸直,曾在某院骨科诊断为左侧网球肘。经局部封闭治疗,暂时疼痛缓解,但随后有复发,曾服药物(药及量不详)罔效。8 天前农活劳累后疼痛加重,现左侧肘关节疼痛伴拇指不能用力,左手不能持物,不能神屈,洗脸时不能拧毛巾,穿衣受限。既往无风湿、类风湿病史,无外伤史。检查:左手握拳内旋疼痛加重,肱骨外上髁局部肿胀。肱桡肌(+++)桡侧腕伸肌(+++)肱二头肌(+++)。诊断:网球肘(左侧)。治疗: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对患肌进行扫散并配合垂腕外旋肘关节对抗和拧毛巾再灌注活动。即时效果:患者感觉肘关节疼痛大幅度缓解,左上肢沉重感明显减轻,肘关节活动度增加,观察半小时症状无反复,嘱留管6 小时,避免劳作和不恰当的活动,隔日治疗一次,3 次为一个疗程。2 个疗程后患者诉症状明显改善,拧毛巾时轻微疼痛,肘关节弯曲仍有牵拉感。3 个疗程后患者诉前臂旋内、旋外动作自如,无特殊不适,嘱坚持休息,避免复发。2019-2 月随访:去年治疗后未再疼痛,可随意劳作。

经过治疗,AB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情况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AB两组的止痛效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67),ABC三组的止痛效率、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满意度等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AB两组外观满意度、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67)。

按:现代医学认为,肱骨外上髁炎是由于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的慢性劳损引起的损伤性炎性反应。其组织学表现为肉芽组织破裂、退行性变化,主要是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前臂肌肉,造成前臂肌肉的损伤,属于浮针医学肌肉中(肌肉及其附属结构本身发生病理性紧张)病痛,浮针治疗网球肘疗效较好,远期效果常与当场效果成正比。本病属于中医学“伤筋”范畴[4-6],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日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致脉络空虚,“不荣则痛”,临床中实证多见,治疗以温经通络、行气止痛为主。

3 讨论

浮针疗法不同于传统针灸,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在操作上,浮针疗法源于传统却不拘泥于传统针灸理论,浮针疗法是在患肌周围进针,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浅刺,不要求得气,留管时间长;其次,在疗效上,浮针疗法取效快捷、进针点少、可重复性强、安全无副作用(无断针、滞针现象)、留管期间可自由活动;最后,浮针不仅是治疗手段,也是诊断工具,因浮针具有当场取效、创伤极小、主要作用于肌肉功能性病变及其相关的病痛,对其他组织几乎没有影响等优势。诊断过程中,当诊断证据不足时,浮针往往可以施展妙用,根据当场疗效变化协助诊断;治疗过程中,不断重新审视诊断,以免误诊误治[7-8]

疏松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极为广泛,几乎影响到人体所有的器官、组织乃至细胞。浮针医学认为,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一些物质在生命期间属于胆甾相液晶体,具有压电效应和反压电效应,由此产生的化学能或机械能可用以恢复分子、细胞水平的生理作用,当我们用浮针直接挤压、牵拉,特别是扫散运动时,可导致液晶态的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构型的改变。由于压电效应释放出生物电,当生物电到达病变组织时,产生反压电效应,改变细胞的离子通道,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机制,从而迅速缓解患肌,解除病痛[9]。因此,疏松结缔组织不同程度地对人体各种组织的自我修复有促进作用,承担着人体自组织系统的主要执行者角色,尤其对肌肉组织的修复意义重大。所以,针疗法使用一次性浮针,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大面积扇形扫散,大幅度地牵拉疏松结缔组织从而缓解肌肉的挛缩和缺血状态,改善肌肉功能,即可以舒筋活络、激发人体自我修复能力,以期不药而愈。当然,浮针作为一种诊疗手段,绝不是万能的。迄今为止,所有已确定的浮针适应症都与肌肉相关,或肌肉本身病变,或其他疾病引发肌肉的病变,或肌肉引发其他相关联器官的病变,而这里所说的肌肉病变,主要指功能性病变,肌肉的实质性病变并非浮针擅长[10]

浮针医学为人类健康打开了一扇窗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困难与挑战,但是我们坚信,在浮针人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浮针医学的发展,会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与希望。

参考文献

[1]苑奇志,田春红.27 例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6(11):134-134.

[2]何金玉.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3]吴利映,李雪珍.浮针联合超短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4):20-21.

[4]王霞,汤博,张俊花.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3 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2):11-11.

[5]田亚丽.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D].2018.

[6]沈卓.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0 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8):92-92.

[7]田亚丽,陆瑾,李康,等.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4 例[J].中国针灸,2018(6).56-57.

[8]周海涛,陈勇.浮针、推拿综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02(30):58-58.

[9]连爱谦,张伟,吴小宝,等.浮针疗法治疗22 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研究[J].上海医药,2017,38(21):47-49.

[10]李康,陆瑾,田亚丽,等.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134-135.

中图分类号: R245.31+1

文献标识码: 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90.101

本文引用格式: 程娇.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156+159.

标签:;  

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体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