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定价的因素分析_海外并购论文

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定价的因素分析_海外并购论文

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价格确定的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素论文,我国论文,价格论文,海外并购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走出去”战略中的我国企业海外并购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一次将我国企业“走出去”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截至2005年8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77.1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257.8亿美元,签订合同额1722.1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3.67亿美元,合同额385.7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34.3万人。但是,在进行海外经营方面,国内企业还面临许多挑战。在“2006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资司有关负责人阐述说,我国对外投资尚处在初级阶段,企业实力不强,法人治理结构没有形成,缺乏国际经营能力,对外投资不可一哄而起,盲目扩张。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更加应该小心谨慎,以确保对外投资取得预期的目的。

伴随着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明显转变是:我国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比重和规模都逐步增大。近两年来,我国企业逐步在国际上出现对世界著名品牌的业务的收购案。先有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TCL结盟汤姆逊,后有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进而又传出明基电通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的消息,以及沸沸扬扬的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案,而阿里巴巴“吃掉”雅虎成为我国互联网最大并购案以及中石油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等案例也引起全世界普遍关注。随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案的增多,跨国并购越来越受到关注。据统计,我国公司海外并购金额2004年接近70亿美元,2005年可能突破140亿美元。

为更加有效地利用海外并购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必须对海外并购的过程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Young(1981)就认为管理者只有通过充分关注收购的所有阶段才能更好地管理新增变量,才能够更好地操作每次收购业务的相关事件;他鉴别出各种各样的控制点,这些控制点影响着整个的收购管理过程,为此他提出了10个收购交易的决定要素,分别是:动机、联系、信息、资源、分析、价值、价格、融资、合约以及执行,由于交易机制内部存在着事件的逐步演进本质,他认为这10个决策要素贯穿于整个收购过程;在并购过程中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能够最终保证并购活动的成功。由此可见,价格的确定过程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并购的价格决定

按照财务学的观点,企业价值(NPV)等于企业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Пt/(l+r)t)的累计之和(π为第t年的预期利润;r为资金成本;t为以年为单位的时期)。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市场经济的经济理性人是尽可能多地赚钱,利润最大化固然符合这一假定,但这还需要时间,因为投资带来利润是需要时间的,在t。时,即投资基期利润还未产生,利润表现为未来收益。另外,投资必然有风险,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可通过折现率(或资金成本)r来反映。对现值的追求是将这一未来收益折现,这就是资本化的理念。这种理念将市场经济的理性表达得更为彻底,从而也就使资源配置更为市场化。正因为有了资产净现值最大化的理念,企业并购也就成为企业行为之一,企业并购时估价也就有了基础,从而进入可操作层面。同时,各种利率、证券收益率、税收、经济周期、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这些内外因素都成为计算企业净现值的参数,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当然,企业在决定收购价格时有个决策的过程以及其内在的决策机制。胥朝阳(2001)认为企业并购价格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机制为:拟并购双方在接触、考察、对比并形成初步并购意向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基础,拟并购企业初步估算并报出并购价格上限,拟被并购企业(目标企业)初步估算并报出并购价格下限。若上述并购价格上限高于或略低于上述并购价格下限,并购价格可迅速形成;若上述并购报价上限低于上述并购报价下限,且有较大差距,拟并购双方经过进一步谈判、协商和妥协,亦可能形成并购价格。

三、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价格的影响因素

通常,跨国并购定价会有以下几种:现金流量(或收益)折现法、帐面价值方法、可类比收购分析法、市盈率方法、市场价格方法、财产清算价值方法等。从理论角度看,通过这些专业而复杂的计算方法可以直接确定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目标企业的价格。但是,公司估值几乎没有单纯用账面价值来计算的。上市公司之间的兼并收购,最重要的是买卖双方的谈判,价格是双方心理平衡的结果。收购价格的谈判和确定对于收购公司的收购后业绩有着巨大影响。通常,购买价格取决于目标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同其他投资方式不同,收购总是应当支付超过目标当前市场价值的一部分溢价。

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跨国并购交易,但这些交易的价格却通常远远高出市场正常水平。这部分多支付的价格,被形象地称为“中国溢价”。最近的海尔竞购美泰克和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就是“中国溢价”的典型案例。中海油相对雪佛龙的收购方案,已经是不小的溢价了。中海油曾表示,如果优尼科公开表示支持中海油的收购,中海油将把收购报价提高到每股69美元,这比雪佛龙方案中的每股作价63美元,每股将足足高出6美元。即便如此,由于非市场的原因,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后来还是没有成功。由此可见,价值评估不能仅仅针对卖方企业标的,更要基于买方的自身能力做出客观判断。对于急于进行海外并购的我国企业而言,绝对不要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项目;而且必须尽可能地加速整合,尽快实现协同效应。企业在国际并购前期,要做好充分的调研与分析;要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有足够的估计,不能急于求成。

我国企业走向海外,特别是到美国、欧洲从事国际化的战略组合和并购,首先应该认真考虑的三个问题:一是拟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从事的行业在目标市场中是成熟产业或夕阳行业,还是朝阳行业?如果是成熟或夕阳行业,国际化步调一定要放缓慢,决策必须谨慎小心;二是拟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在我国市场竞争中有品牌、市场、产品、技术、战略、管理和人才的优势;三是拟进行海外并购在战略、市场、产品、技术、人才和成本上仍具有优势,我国企业如果在国内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匆匆忙忙地杀向海外市场,在与国外对手进行谈判中难免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除了企业的竞争力外,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价格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国外目标企业和东道国市场环境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国海外并购的价格。我国很多企业对目标企业的业务情况、未来预期、品牌价值、供求关系以及股票价值了解甚微,对合资伙伴的情况了解更是有限。同时,我国许多企业对投资国当地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风俗习惯、语言并不熟悉,导致了一系列法律诉讼、经营失误、文化冲突、管理摩擦。这些不了解必然会导致我国企业在进行价格谈判时陷入全面被动。作为价格谈判成功的案例,明基收购西门子的跨国并购案例对我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2005年6月8日,明基正式宣布100%收购德国西门子全球手机业务。尽管西门子手机事业部亏损高达3.5亿欧元,但明基是以无负债资产转移方式收购,即在10月1日正式收购前,西门子必须自行认列这些亏损;另外,西门子承诺支付2.5亿欧元现金及等值服务给明基,做为核心专利开发、行销业务扩展及共同品牌推广,并投资明基5000万欧元成为策略股东,明基合计获得3亿欧元及一个世界级合作伙伴,手机业界多认为明基这项交易“非常划算”。明基在此次收购中并未花费分文,相反,西门子还将注入2.5亿欧元给明基。明基取得如此优惠的待遇无疑与其对西门子的非常了解是分不开的。

二是选择合适的并购融资渠道对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价格确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良好的融资和支付结构,往往是跨国并购的关键。跨国并购需要大量资金,在第五次并购浪潮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跨国公司一般不会完全通过自有资金来完成,而超额负债很可能使企业一蹶不振。此外,跨国并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货币,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相对强弱,也必然影响到并购的金融成本。因此,融资风险和汇率风险是这一环节重点考虑的两大要素。从国际上看,融资结构需要视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如果企业有充足的现金又没有其他更好的用途,上等选择当然是全部支付现金。这对企业来讲收益可最大化,可以将闲置现金用出去;但如果企业现金比较紧张,而融资的成本又比较高,企业一般就会选择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来进行收购,甚至会选择全部发行股票的方式,这就是常见的换股。UNCTAD(2005)的数据表明,目前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的跨国并购普遍采取换股的形式进行交易。很多企业考虑到收购后业务整合的问题,还常常通过向被并购企业的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发行股票,来达到挽留与激励人才的目的。不同资本市场之间的公司收购完全以股票支付对价是比较难于操作的。这一方面是投资者对其他陌生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较难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这种操作还要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安排,往往较难成功。不同的资本市场的公司并购,往往都要被迫用现金进行交易。我国资本市场的落后状况使并购支付工具更加有限。五矿收购诺兰达案例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五矿难以找到有效的支付工具。而现金交易的海外并购无疑又大大增加了海外并购的成本(价格)。

三是合适的谈判人员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价格确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企业国际并购价格谈判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一支懂国际、懂国内、懂专业、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并熟悉海外的人文环境、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动向,并能与海外企业沟通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只有通过这些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的谈判,我国企业才能够在海外并购中确定一个满意的价格。

从发展的角度看,对我国企业来讲,国际化道路势在必行,但欲速则不达。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不殆”。我国企业要在海外并购市场立足并成为一名合格的跨国并购价格谈判对手,在走出国门之前,必须认真考虑上述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在这些方面有了必胜把握,才能够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并购市场。

参考文献:

[1]秦喜杰、陈洪:《成功并购:目标企业选择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2]王宏利:《企业并购绩效与目标公司选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3]桑百川:《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标签:;  ;  ;  ;  ;  ;  ;  ;  

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定价的因素分析_海外并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