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宋诗经”诗韵看江西诗歌押韵词的错位_四部丛刊论文

从诗韵角度校勘《全宋诗》26-72册中江西籍诗作的韵字之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诗韵论文,诗作论文,江西论文,角度论文,宋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17(2003)06-0089-09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98年3期刊登了拙文《从诗韵角度考察〈全宋诗〉1-25册中江西籍诗作的韵字之误》;现笔者读完《全宋诗》72册中25册以后(含第6册的欧阳修、第10册的王安石和第17册的黄庭坚)所有江西籍诗人的全部作品,把我认为韵字有误之处全部考察出来。目的是为《全宋诗》再版时提供参考。值得说明的是,本文是从诗歌押韵的角度,对《全宋诗》中江西籍诗人的作品的韵字(即韵脚)中的错误进行校勘,不在韵脚处的讹误,不属本文讨论范围,必要时分别校以有关的总集、别集。兹按有讹误得到校勘印证者、虽未被校勘印证但笔者认为有误者、未校勘到但笔者认为有误者、《全宋诗》已知有误但仍未改者四种情况分析如下(《》名为诗名,长者有节删,诗名右下角小阿拉伯字为古体诗韵段序次,《》外前为《全宋诗》册数,后为《全宋诗》页码):

一、有讹误得到校勘印证者

(1)欧阳修七古《巩县初见黄河》六3731叶“水海嘴詈视地恃记是嗣溃试毙姒治理尾利大厉害意弊际里尔止戏计喟畏吏次费濆子”。案:此例属皆来部仄声韵(加一者)和支微部仄声韵相押例。而其中的“濆”字,《广韵》有文韵符分切、魂韵普魂切,《集韵》增加上声吻韵父吻切,皆属阳声韵,与其他阴声韵字不叶,有关诗句为“滑人居河饮河流,耕河之壖浸河濆”,故“濆”押此韵例是错误的。校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集·外集》,知“濆”是“渍”的讹误。“渍”,《广韵》有寘韵疾智切一读,义为“浸润,又沤也”,正与此诗中的其他韵字相押,意义也相符。

(2)欧阳修五古《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六3742叶“室律膝密秩实抶佚郁凓疾出叱橘唧术荜熨乞吃粟日屈失质黜窒逸物七述乙吉笔忽帙耴一毕”。案:此诗押入声韵,属宋代江西诗韵中的德质部,但其中的“粟”字为屋烛部字,没有德质部一读,与其他韵字一般不能押韵,有关诗句为“晨灰暖余杯,夜火爆山粟”。校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集·外集》,知“粟”是“栗”字之讹。“栗”《广韵》有质韵力质切一读,正与此诗中的其他韵字相押,意义也相符。

(3)欧阳修五律《忆龙门》六3782叶:“岑林霠吟”。案:本五律押侵韵,但其中的“霠”字有讹误,有关诗句为“山日岩边下,溪云水上霠”。校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集·外集》,知“霠”是“霠”字之讹。而“霠”又是“霒”的异体字。“霒”,《广韵》侵韵于金切,“云遮日”,正与此诗中的其他韵字相押,意义也相符。

(4)王安石五古《寄吴氏女子》一○6478叶“龄宁綎青刑廷聆丁停令軿经零菁冥泾舲垌荧”。案:本诗押《广韵》青韵,但“垌”字与其他韵字不叶,有关诗句为“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枝垌”。“垌”,《玉篇》他孔切,属宋代江西诗韵的东钟部上声董韵。校四部丛刊本《临川先生文集》,知“垌”是“埛”字的讹误。而“埛”是“垌”的异体字。“垌”为《广韵》青韵古萤切所属之字,“野外曰林,林外曰垌”,音、义正与原诗相符。

(5)王安石五古《梦黄吉甫》一○6484叶“想往壤怳浆莽”。案:本诗押江阳部上、去声韵,但其中的“”字误,有关诗句为“踌蹰壁上字,期我无乃”。校四部丛刊本《临川先生文集》知“”是“迋”之讹。“迋”,《广韵》有去声漾韵于放切、上声养韵俱往切等音读,可与原诗押韵;义为“往来、归往”,亦与原诗相符。

(6)王安石七古《董伯懿示裴晋公平淮右题名碑诗用其韵和酬》一○6519叶“哉谐街槐乖豺骸哇柴俳佳佩霾蛙差怀偕排皆阶淮侪崖埋斋揩涯牌”。案:本例属皆来部和家麻部相押例。其中除了“”字为《广韵》麻韵字,属宋代江西诗韵中的家麻部外,余者都是皆来部字,但是,“”字误。校扫叶山房本《临川先生文集》同此。但《汉语大字典》在“”的下面引用了此例:“苔兵夜半投地死,雪湿不敢燃薪”。其实,“”是“秸”的异体字,但不能作“”。

(7)黄庭坚五古《寄南阳谢外舅》一七11473叶“庐途軱书疏于渠须趋驹如樗壶馀珠姝驱凫鉏枯鱼模枢鬚舆垆图蒱卢都胡呼铢奴乌车梧无蕖衢竽斟珠”,有关诗句为“永怀溟海量,北斗不可斟”。案:本例押鱼模部,为阴声韵字。而“斟”为侵寻部字,属阳声韵,与其他阴声韵字不叶。校四库本《山谷诗集注》,知“斟”当作“”。“”,为“”的异体字。“”,《广韵》虞韵举朱切,“挹也,酌也”,音、义均合。

(8)黄庭坚五古《癸丑宿早禾渡僧舍》一七11527叶“斟馀输书除区凫娱鱼孤趋无樗蛛”,有关诗句为“城头渡可涉,早禾渡可斟”。校四库本《山谷诗集注》,知此例中的“斟”亦同上例为“”。理由见上例。

(9)黄庭坚五古《丙辰仍宿清泉寺》一七11528叶“迟欺之随师嫠为辎衣差”。案:此例押支微部平声韵,属阴声韵部,但其中“”属寒先部上声,与另外支微部字不叶,有关诗句为“昏釭夜示央,高枕梦登”。校四库本《山谷诗集注》,知“”为“”之讹。“”属《广韵》支韵,“险”,“”则与此诗韵、义俱合。

(10)黄庭坚五古《陈吉老》一七11641叶“岑嶔襟吟阴沉金林命深音斟霖衾心钦寻侵任簪”。案:此例押侵寻部平声韵,但其中“命”属庚青部去声字,与另外侵寻部字不叶,有关诗句为“遗挂犹在壁,靡靡如面命”。校《四部丛刊》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知“命”为“今”,诗句为“靡靡遂至今”。“今”则为侵寻部平声字,与其他韵字相叶;义也与原诗相符。

(11)黄庭坚五古《解瞌睡颂》一七11717叶“械癞”。案:本例押皆来部去声韵,但其中的“”为尤侯部去声韵字,皆来部与尤侯部一般不叶,有关诗句为“文殊吐酒卧,观音被杻械。普贤盗铸钱,释迦扇”。校《四部丛刊》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知“”为“鞴”之讹。“鞴”,《广韵》怪韵薄拜切,义为“韦囊吹火”,音、义与原诗相符。

(12)欧阳澈七律《和世弼醉题显道筠轩》三二20667叶“皇劳翔觞凉”。案:此律诗押《广韵》唐和阳韵,为阳声韵,但其中的“劳”字为《广韵》豪韵字,属阴声韵,显然有误,有关诗句为“北窗高隐傲义皇,施种琅玕列砌劳”。校《四库全书·欧阳修撰集》,知“劳”为“墙”之误。“墙”为《广韵》阳韵字,与原诗音、义皆相符。

(13)洪适七律《福州会权府赵提刑致语》三七23531叶“瀛星囹醹庭”。案:本例为押《广韵》和“诗韵”青韵的七律诗,但其中的“醹”字为阴声韵鱼模部字,这与原诗押阳声韵不相叶,有关诗句为“元戎自喜联高躅,胜日何妨醉渌醹”。校四部丛刊本《盘洲文集》,知“醹”为“”之讹。而“”字,则有青韵字一读,义则为“湖”。据刘昭《后汉书·郡国志四》注:“《荆州记》云:‘有湖,周迴三里。取湖水为酒,酒极甘美。’”清洪亮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湖南布政·长沙府》:“湖在县东,水可酿酒,名绿酒。”由此可知,原诗的“醹”字应为“”字。

(14)周必大七绝《顷创棋色之论邦衡深然之明日府中花会戏成二绝》四三26708第一首叶“饮丹”。案:本诗既然题为绝句,那么一定押韵,但“饮”和“丹”一为阴声韵字,一为阳声韵字,二者不叶,原诗为:“局势方迷棋有色,歌声不发酒无饮。明朝一彩定三赛,国手秋唇双牡丹。”第二首的第一个韵字为欢,第二个韵字和第一首一样为“丹”,我们认为,第一首的“饮”字也应为“欢”。校《四库全书》本《周益文忠公集》,果然。

(15)周必大七绝《留题文氏双秀亭三首》四三26678第三首叶“奇早时”。案:本例应押文微部,但其中的“早”不与其他二字相押,有关诗句为“澄碧修眉固自奇,只愁门外苦喧早”。校《四库全书》本《周益文忠公集》,知“早”为“”字。“”字,不知为何字的异体字,但它肯定能与原诗中的“奇、之”二字相押。

(16)周必大五古《次韵沈世德抚干川咏轩》四三26681叶“泽涤客画园斥窄闢适得席壁易迹昔伯石德勒责”。案:本诗押入声韵德质部,但其中的“园”字为寒先部平声韵字,不与其他韵字相叶,有关诗句为“帡幪廓大厦,轩窗开泽园”。校《四库全书》本《周益文忠公集》,知“园”为“国”之讹。“国”为《广韵》入声德韵字,即与原诗中其他韵字相叶了,义也相符。

(17)周必大五古《送王龟龄赴越州宗丞》。四三26690叶“材陪媒垓徕怡騋台(鞯)莱回雷战骀徊”。案:本韵例押皆来部平声韵,但其中的“”字与其他韵字不相叶,有关诗句为“玉勒绣罗鞍,映带文锦”。校《四库全书》本《周益文忠公集》,知“”为“靫”之讹。“靫”为《广韵》平声佳韵字,为“盛箭器”,即与原诗韵、义皆相符合。

(18)周必大七律《胡邦衡赋琉璃灯帘诗次韵》四三26727叶“帘莲年仙眼”。案:此七律押“诗韵”平声先韵而借盐韵,属寒先部与监廉部通叶例,但其中的“眼”字为上声字,与其他韵字不叶,有关诗句为“归对短檠惟寂寞,酒醒漏永不成眼”。“眼”显然是误字,疑为“眠”字。校《四库全书》本《周益文忠公集》,果然。而“眠”则为《广韵》平声先韵字,与韵与义皆符合。

(19)周必大五律《凌阁学挽诗二首》四三26735第一首叶“还限间悭”。案:此五律押“诗韵”平声删韵,但其中的“限”字为上声产字,与其他韵字不叶,有关诗句为“南渡衣冠坠,俄然气象还。向微公数辈,谁济国多艰”。校《四库全书》本《周益文忠公集》,知“限”为“艰”之讹。而“艰”则为《诗韵》平声删韵字,与韵与义皆符合。

(20)周必大七绝《太上皇帝阁》四三26811第五首叶“篱还间”。此诗为七绝,押“诗韵”删韵。我们知道,近体诗首句末字如果为平声字,那么它一定入韵,故知此“篱”应为韵字,但“篱”为阴声韵字,而“还、间”为阳声韵字,不能相押,有关诗句为“官家阅武向茅篱,供帐都亭看凯还”。经校勘知,《四库全书》本《周益文忠公集》“篱”作“滩”。“滩”,为“诗韵”寒韵字,押删韵字可以借寒韵字,故原诗中的“篱”确是“滩”字之误。

(21)周必大七律《请卢帅乐语口号》四三26822叶“休流酬淳游”。案:本七律押“诗韵”尤韵,但其中的“淳”字为“诗韵”真韵字,与其他韵字不叶,有关诗句为“尚有长红强半在,休辞大白十分淳”。校《四库全书·周益文忠公集》,知“淳”四库本作“浮”,《全宋诗》因形近而讹误。“浮”属“诗韵”尤韵字,与原诗音、义皆相符。

(22)徐得之七古《明妃曲》四三26837叶“妇主虏数雨土头苦瓠”。案:本诗押鱼模部仄声韵,但其中的“头”字为尤侯部平声韵字,与其他韵字不叶,有关诗句为“宁从别法得深嚬,一步思君一回头”。校《四库全书》本赵与旹的《宾退录》发现,“头”(繁体字作“頭”)为“顾”的误写,可能是因形近而讹。“顾字”则为鱼模部仄声韵字,可与原诗中的其他韵字相押,意义也相符。

(23)曾丰七古《邀肇庆府卓司法》四八30195叶“可和过箇颇坐饑颗大左朵课锁破些磋果卧”。案:该韵段韵字除“饑”为支微部平声韵字外,余皆为歌戈部上、去声字,可知“饑”有误,有关诗句为“与君倾盖辄破愁,终日对谈至忘饑”。校《四库全书》本《缘督集》知“饑”为“饿”字之讹。“饿”字为歌戈部上声字,与韵与义都相符。

(24)曾丰七古《广东漕改除广西帅过郡送行4》四八30223叶“事许艺记”。案:此韵段押支微部仄声韵,但其中的“许”字不是支微部字,有关诗句为“进衣忽遽吾民事,退食从容吾道许”。校《四库全书》本《缘督集》,知“许”《四库全书》作“计”。“计”为支微部去声字,可以和其他韵字相叶,义也相合。

(25)曾丰七绝《中都寄广东提干彭元忠》四八30318叶“鸣余初”。案:本诗为七绝,首句末字“鸣”为平声韵字,根据汉语诗律学“鸣”字应入韵,但“鸣”作为阳声韵庚青部字,不与阴声韵鱼模部字“余、初”押韵,有关诗句为“舜峰虫鸟乱号鸣,犹是箫韶节奏余”。校《四库全书》本《缘督集》,知“鸣”为“呼”之误。“呼”为鱼模部字,正好与“余、初”相押,意义也相符。

(26)曾丰七绝《戒永州道闻思归乐》四八30319第三首叶“俱锄何”。案;本诗为七绝,宜押鱼模部,但其中的“何”为歌戈部字,属出韵现象,有关诗句为“二者即今皆未具,教吾归去却如何”。笔者怀疑“如何”是“何如”之误。校《四库全书》本《缘督集》,果然作“何如”,这样,“如”是鱼模部字,与原诗押韵,意义也相符合。

(27)曾丰七律《赠李国雄》四八30306叶“寒颜间谋头”。此诗为七律,一般不出韵,但本诗中的韵字“寒颜间”为阳声韵寒先部字,而“谋头”则为阴声韵尤侯部字,他们之间无法相押,即使辘轳体也不能通叶。校《四库全书》本《缘督集》,发现四库本的后二韵字为“蛮、山”,可知《全宋诗》有误。“蛮山”二字皆为“诗韵”删韵字,即可以与“寒颜间”押韵了。

(28)曾极七绝《射殿》五○31506叶“墙凉廓”。案:本诗押“诗韵”阳韵,但“廓”为入声韵字,不与阳声韵字相押,有关诗句为“高皇俭德规模远,不作南朝石步廓”。从自注“丁公言诗因忆南朝石步廓”,可知“廓”为“廊”之误。校《四库全书·金陵百咏》,果然。“廊”为“诗韵”阳韵字,正与“墙凉”押韵,意义也相符。

(29)姜夔五古《昔游诗》五一32055第七首叶“雪发楫堞慑攧洁裂接缺绝说”。案:此诗押入声韵薛帖部,但其中的“攧”非入声韵字,一般不与入声韵字相押,有关诗句为“同舟二三士,颇壮不恐慑。蒙氈闭篷卧,波里任倾攧”。校《四部丛刊》本《白石道人诗集》,知“攧”为“侧”之误。“侧”为入声职韵字,在宋代江西诗韵中,德质部和薛帖部可以通叶,意义更相符。

(30)赵汝鐩七律《谢人送端砚水沉》止34248叶“还关闻班悭”。案:此七律押“诗韵”删韵,但其中的“闻”为“诗韵”文韵,与其他韵字相押为出韵,有关诗句为“十年忆别湖湘外,五朵惊飞几案闻”。笔者疑“闻”为“间(間)”字之误。校《四库全书》本《野古集》,知四库本“闻”果然作“间”。“间”为“诗韵”删韵字,与原诗韵、义皆相符。

(31)徐鹿卿五古《次瀛父诗》五九36941叶“楹清名明萦缨英青冷京”。本诗押庚青部平声韵,但其中的“冷”为上声字,一般不与平声字相押,有关诗句为“官居廉泉上,复此逢清泠”;徐鹿卿另一首五古诗《府判再示楹字韵诗再和之》韵字与此诗完全相同,只不过“冷”字作“泠”,故知此诗中的“冷”也是“泠”字,此“泠”字不能简化为“冷”。“泠”为青韵字,正好与其他韵字相押,意义也相符。

(32)徐鹿卿五古《林判府和前韵见示》五九36941叶“楹清名明萦缨英青冷京”。此诗中的“冷”和《次瀛父诗》中的“冷”一样,也应为“泠”,述见上例。

(33)萧立之七律《赠人》六○39180叶“枝漓诗巵”。案:本诗押支微部平声韵,但其中的“”与其他韵字不相押,有关诗句为“天公有眼能青白,世路无情谩”。笔者疑“”应为“”之讹。校《四部丛刊续编》本《萧冰崖诗集拾遗》,果然作“”。“”为支微部平声字,与原诗韵、义则皆相符,原因见第9例。

(34)利登七古《梅川行9》六三39722叶“顶浪”。案:利登《梅川行》这首诗共有14个韵段,此韵段为第9韵段,它前面的韵段由“岩南”组成,它后面的韵段由“霜槍”组成,按照本诗韵例,“顶浪”一定为韵字,但“顶”为庚青部上声字,“浪”为江阳部去声字,他们一般不相押,有关诗句为“红葛蒙头履躔顶,萦身锦被释红浪”。校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知“顶”为“项”之讹。“项”为江阳部讲韵浊上声字,可以与江阳部去声字浪相押,义也相符。

(35)姚勉五古《甘露台》六四40481叶“露霪”。案:“露”为阴声韵鱼模部去声字,“霪”为侵寻部平声韵字,二字不能相押,原诗为:“有唐太和年,宫中亦甘露。曾不如此台,空山自甘霪。”校《四库全书》本《雪坡文集》,发现“霪”为“霔”之误。“霔”,《广韵》遇韵之戍切,义为“时雨”,正好可与“露”相押,意义也相符。

(36)陈杰五律《归梦》六五41116叶“言孙潭村”。案:本五律押“诗律”元韵,但其中的“潭”为“诗韵”覃韵字,元韵字和覃韵字一般不叶,有关诗句为“西岭千家月,南湖百丈潭。晚风吹 ,归梦绕江村”。校《四库全书·自堂存稿》,知“南湖百丈潭”四库本作“南湖百丈浑”。“浑”为“诗韵”元韵字,正好与“言孙村”相押,意义也不冲突。

(37)陈杰五古《和彭教谕论诗》六五41156叶“苡己传耳始紫鄙洗起”。案:本诗押支微部上声韵,但其中的“传”为阳声韵寒先部字,与其他韵字不叶,有关诗句为“煌煌古人心,岂与不死传。天和本发中,世味或食耳”。校《永乐大典》第896卷所引《陈杰集》,知“岂与不死传”作“岂与不传死”,“死”正好是支微部上声字,与原诗韵、义皆相符。

(38)谢雨七绝《题湖上》六七42053叶“休船州”。案:本诗押尤侯部平声韵,但“船”不与“休舟”相押,有关诗句为“酝鹃呼我我归休,陆有轻车水有船”。笔者认为,“船”可能是“舟”字之误。校《四库全书》中元刘埙《隐居通议》,果然作“舟”。“舟”为尤侯部平声韵字,与韵与义皆与原诗相符。

(39)罗公升五古《从道益声清江送至樟镇别后书怀》七○44368叶“旅阻侣绪女请去龉处艣伫”。案:本诗押鱼模部上、去声韵,但其中的“请”,不与其他韵字相押。校《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知“请”字当为“语”。“语”为鱼模部上声字,与韵与义皆相符。

(40)黎廷瑞五古《迁椒》七○44502叶“坡可多”。案:本诗应押歌戈部平声韵,但韵字“可”为上声字,没有平声读音,一般不与“坡多”相叶,有关诗句为“托根苟失所,美质其奈可”。我们疑“可”为“何”字之误。校《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果然为“美质其奈何”。“何”则为歌戈部平声字,与韵、与义皆相符。

二、校勘未被印证但笔者认为有误者

有些韵段,虽然校勘的与《全宋诗》相同,但笔者仍然认为有讹误者,计有如下诸例:

(1)欧阳修五古《感兴五首》六3635第五首叶“唧息刺得北极易”。案:此诗押入声韵德质部,但其中的“剌”为薛帖部韵字,与韵不太相符,有关诗句为“虫声急愈尖,病耳闻若剌”。校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集·外集》,亦作“剌”。但笔者认为,此“剌”宜为“刺”字之讹。“刺”字为德质部昔韵字,正好与其他韵字相押,意义也比“剌”字更合适。

(2)黄庭坚杂言《李冲元真赞1》一七11694叶“金宫”。案:此韵段只有两个韵字(下面韵段的韵字为“玉璧国”),但其中一个是侵寻部字,一个是东钟部字,一般不叶,诗句为“冶百炼之金,而中黄钟之宫”。校《四库全书》本《山谷集》,同此;但笔者认为,此“宫”字宜为“音”字之误。“音”字为侵寻部字,正好和“金”相押,意义也相符;否则,即为侵寻部和东钟部通叶例。

(3)黄庭坚杂言《义松赞1》一七11695叶“质一雪息远”(下一韵段的韵字为“阴心”)。案:此韵段为入声韵德质部和薛帖部通叶例,但其中的“远”为阳声韵字,不可能与入声字押韵,有关诗句为“人之同气,去本未远”。校《四库全书》本《山谷集》,同此;但笔者认为,此“远”一定为韵字,并且是他字之误。若此字为“逸”,“逸”为德质部字,正可与其他韵字相押,而意义也相符。

(4)黄庭坚杂言《清醇酒颂》一七11709叶“云人渌春”。案:此诗押真文部平声韵,但韵字中的“渌”只有入声读音,不与阳声韵字“云人春”相押,有关诗句为“借之以涪翁清闲,鉴此杯面渌”。校《四库全书》本《山谷集》,同此;但笔者认为,此“渌”字应为“醇”(或其他)字之误。“醇”,《广韵》谆韵常伦切,正好与原诗韵字押,意义也相符。

(5)朱松五古《游西峰院留另友人》三二20717叶“涂居娱图裾鱼拏沽墟如余胡”。案:此诗押鱼模部平声韵,但韵字中的“拏”为家麻部字,一般不与鱼模部相押,有关诗句为“野色一以暝,归舟相与拏”。校《四库全书》本《韦斋集》,同此,但笔者仍认为此“拏”为“挐”之讹。因为,“挐”在《广韵》中有鱼韵女余切(义为“牵引”“撑”等)和麻韵女加切(义为“捉、持”)两种读音,而麻韵读音的“挐”后来被“拏”代替了,也就是说“拏”只有麻韵一读,而“挐”才有鱼韵读音。“挐”与韵与义都比“拏”更合适。

(6)洪迈五古《秀川馆句》三八24011叶“绿曲卜屋烛愁速续玉木鵩菊读鹄宿独鹜馥牍禄瀑仆秃谷熟陆蓿促辱蓐竹蜀服辘促筑穆六沃属目伏蹙祝渎福躅轴”。案;此诗押入声韵屋烛部,但韵字中唯有“愁”为阴声韵尤侯部字,一般不与入声相押,有关诗句为“借君五言城,洗我万斛愁”。校《宋诗纪事》卷四五引《袁州府志》,同此。但笔者认为,“洗我万斛愁”应为“洗我万愁斛”,“斛”为入声屋烛部字,正好与其他韵字相押,意义上也更说得通。

(7)周必大七绝《临川梁译投冰溪救母》四三26765第二首叶“珠临林”。案:此七绝应押“诗韵”侵韵,但其首句末字平声韵字“珠”宜入韵,但“珠”为阴声韵鱼模部字,不能与阳声韵侵寻部字相叶,有关诗句为“商丘本意得珍珠,何曲淫隈不可临”。校四库本《周益文忠公集》,同此;但笔者认为此诗首句应为“商丘本意得珠珍”,“珍”为侵韵字,正好与“临林”相押,意义也没有变化。

(8)周必大四言《登仕郎张武来求一言因记衰颜就以勉之》四三26803叶“温仪斯师”。案:此诗押阴声韵支微部平声韵,但韵字中的“温”为阳声韵真文部字,不能与其他韵字相押,有关诗句为“德人之容,如玉其温。参前倚衡,以瞻以仪”。校四库本《周益文忠公集》,同此;但笔者认为“温”字有误,不过现在不知宜为何字,置此存疑。

(9)吴镒七律《宗老堂》四八30024叶“翁宗松侯容”。案:此七律押“诗韵”冬韵借东韵。但韵字中的“侯”为阴声韵尤韵字,不能与阳声韵“翁宗松容”相押,有关诗句为“重见堂悬宗老牓,大胜身袭列封侯”。校《永乐大典》卷7238,同此。但笔者认为此诗中的“封侯”应为“侯封”。“封”为“诗韵”冬韵字,正好与原诗韵字相押,意义也相符。

(10)赵蕃七绝《梅花绝句五首要明叔仲威同作》四九30939第二首叶“心香”。案:此七绝首句不入韵,只有两个韵字,但“心”为“诗韵”侵韵,“香”为“诗韵”阳韵,侵韵和阳韵一般不押韵,原诗为:“谁能当此风霜面,政要渠侬铁石心。我亦苦吟羞不足,愿从千古觅遗香。”校《四库全书》本《章泉稿》同此;但笔者认为此诗中的“香”应为“音”之讹。“音”属“诗韵”侵韵字,正好与“心”押韵,意义也比“香”字更符合原诗。

(11)刘过五律《赠刘叔拟招山》五一31848叶“吟心心林”。案:此五律押“诗韵”侵韵,但韵字中“心”字两次出现,作为近体诗,一般很少有这种情况,有关诗句为“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心。草路青原泪,烟波白鹭心”。校四库本《龙洲集》,同此;但笔者认为,第二个“心”字有误。若换为“音”字,与韵与义皆更好些。

(12)胡榘七古《濠梁凯歌2》五二32791叶“羯徼血”。案:此韵段押入声韵薛帖部,但韵字中的“徼”字,《广韵》属萧韵古尧切、啸韵古吊切,《集韵》增加宵韵伊消切、篠韵吉了切,但皆无入声读音;且此韵段上一韵段为“哉来摧”、下一韵段为“兵精生”,知此“徼”字处肯定为韵字,不过有误,相关诗句为“何物轻獧挑胡羯,万里烟尘暗边徼”。校宋周密《齐东野语》,同此。但笔者认为,此字可能是“檄”字之讹。“檄”,《广韵》为入声锡韵字,属宋代江西诗韵中的德质部,德质部与薛帖部通叶的现象很多,故“檄”可与“羯血”相押,意义也相符,置此存疑。

(13)黄载杂言《钟馗观鬼斗蟆图1》六二38802叶“扃二”。案:本诗共有19个韵段,每韵段只有二字,此韵段为本诗第一个韵段,其后一韵段为“剧迹”,可知此二字都应该为韵字,但其一为阳声韵“扃”,一为阴声韵“二”,不能相押,校四库本元刘埙的《隐居通议》,同此;不过笔者认为二字中肯定有一定讹误,姑置于此,存疑。

(14)许月卿五律《次韵汪敬子》六五40534叶“馨腥霆埃回”。案:此诗为律诗,但其韵字“馨腥霆”为“诗韵”青韵字,而“埃回”为“诗韵”灰韵字,青韵属阳声韵,灰韵属阴声韵,二韵之字不能相押,很显然有误,校《四部丛刊续编·先天集》,同此,可知,此诗至少从《四部丛刊续编》起就有错误了。

(15)文天祥七绝《出真州》六八43004第十二首叶“椒桥鹗”。案:此七绝押“诗韵”萧韵(《广韵》宵韵),但韵字中的“鹗”为误字。因为“鹗”字《广韵》只有入声铎韵读音,有关诗句为“夜静衔枚莫轻语,草间惟恐有鸱鹗”。校《四部丛刊》本《文山先生文集》,同此;但笔者认为,此“鹗”宜为“鴞”字之讹。“鴞”,《广韵》宵韵字,正好与“椒桥”同韵相押,意义也正好相符,即“鸱鴞”。

(16)徐瑞五律《除夜哭仲孙概》七一44679第一首叶“庞戆降窗”。案:此五律押“诗韵”江韵,但其中的“戆”字为《广韵》绛韵陟降切、送韵呼贡切,与其他韵字不叶,有关诗句为“处事去藏勇,临机智若戆”。笔者认为“戆”字应为“憃”之讹。“憃”,《广韵》有钟韵书容切、江韵丑江切、宋韵丑用切等读音,亦有“愚”义,正好与江韵字相押,意义也相符,而“戆”只有意义相符,但押韵不相符。

三、未校勘到但笔者认为有误者

另有一些韵段虽然未校勘出,但是笔者认为是讹误者,述如下:

(1)释印肃杂言《普庵歌》三七23143叶“贝快在外爱界解怪坏在最内对会买肯诲退罪解昧袋”。案:本诗押皆来部仄声韵,但韵字中的“肯”字,为阳声韵庚青部字,不与其他韵字相押,有关诗句为“若还不是老胡来,觌面难逢轮劫肯”。此处的“肯”若为“背”,则为皆来部去声字,正好与原诗韵字相押,置此存疑。

(2)释印肃杂言《颂石头和尚草庵歌》三七23146第二十一首叶“内草会”。案:此诗押皆来部去声韵,但其中的“草”与“内会”不叶,原诗为:“明窗内,晃晃绝尘无覆草。指作菩提却不真,白顶门开全领会。”笔者认为,“草”应为“盖(葢)”,“盖”为皆来部去声字,正好与“内会”相押,意义也说得通。

(3)释印肃杂言《活人歌》三七23148叶“圆缘愆贤仙言煎田冤缘传缠圆天源冤天眠顚痊全缘圣钱”。本诗押寒先部平声韵,但韵字中的“圣”不与其他韵字相押,有关诗句为“速投药,解尘缘,莫学群迷眼似圣”。笔者认为,“圣”字有误,但不知宜为何字,置此存疑。

(4)释印肃杂言《与参徒辨事》三七23162叶“净歌啰禾婆魔诃何和过多陀”。案:此诗押歌戈部平声韵,但韵字中的“净”字不与其他字相押,有关诗句为“仲元亨老,慇憨圆净”。“净”作韵字有讹误,但笔者目前不知其应为何字,置此存疑。

(5)释印肃五古《依法出生分第八》三七23176叶“绿目空”。案:该诗押入声音乐屋烛部,但韵字中的“空”为阳声韵东钟部字,不与入声相押,原诗为:“柳眼窥波绿,岂是人彰目。思量也大奇,响应如虚空。”笔者认为,此“空”应为“谷”字之误。“谷”为入声屋烛部字,正好与“绿目”相押,与义比“空”字还好。

(6)释印肃七古《颂古九十八首》三七23207第八十九首叶“宫去空”。案:此诗押东钟部平声韵,但其中的“去”不与“宫空”押韵,原诗为:“打开兜率露王宫,摩耶夫人没老去。净饭国王生太子,字字言言说脱空”。笔者认为,“去”肯定是误字,比如是“松”等之讹,可能是用五笔字形输入法输入造成的。若为“松”字,“松”则为东钟部平声字,正好与“宫空”相押,意义比“去”字更佳。

(7)释印肃七古《颂古九十八首》三七23208第九十六首叶“成窥深”。案:此诗为庚青部与侵寻部通叶例,但其中韵字的“窥”为阴声韵去声字,不能与阳声韵平声字“成深”相押,原诗为:“赵州火急要人成,大众浑无半眼窥。骑个金毛游物外,南泉滴滴意深深。”“窥”,显然是误字,笔者目前还不能确定为何字,故置此存疑。

(8)释印肃四言《普庵家宝1》三七23208叶“宝讨恼杲好老倒早脑草好倒蒿造号保靠道到冒燥涝造好到噪道灶到振脑好恼保道到浩报傲告老袄道倒宝造到讨保号道宝”。案:此韵段押阴声韵萧豪部仄声韵,但韵字中的“振”为阳声韵真文部字,不与其他韵字相押,有关诗句为“公卿宰相,都是我振”。笔者认为,“振”,应是“报”字之讹,因为本韵段中有些韵字不只出现了一次,但所有韵字都是萧豪部上声皓韵和去声号韵之字,“振”之本字也应该是皓韵和号韵之字,而号韵中的“报”字,与韵与义都正符合原诗。

(9)释印肃四言《普庵家宝14》三七23208叶“善见见面贱变现便善善愿见见面空见目善见便见变现遍电願电散间绊饭辨限惯难患散”。案:本韵段押寒先部上去声韵,但其中的“空”和“目”不与其他韵字相押,有关诗句为“无日月灯,如黑漆面。开眼见色,色即归空”、“空中无得,恰如无见。开眼无见,犹如无目”。笔者现在无法确定此韵段中的“空”和“目”为何字,置此存疑。

(10)洪遵四言《汉诏郡县行乡饮酒礼颂诗》三八23722叶“人似”。案:此诗中的韵字一个为阳声韵,一个为阴声韵,不能相叶,原诗为:“緜蕝无传,莫克用人。孰播其馨,孝明是似”。笔者疑“似()”为误字,可能是“真”字之讹。若为“真”字,则“人”和“真”都是真文部真韵字,可以押韵,意义也比“似”更适合原诗。

(11)曾丰七古《万安簿吴公谊实余杭人1》四八30185叶“地民艺”,有关诗句为“钱塘之墟故吴地,子孙复以吴为民”。由于《全宋诗》依据藏在南京图书馆的《撙斋先生缘督集》,故笔者不得查阅;但笔者认为“民”为氏之误。“氏”与韵、与义皆相符。

(12)曾丰五古《次黄岩老赠戴昭袒韵》四八30207叶“音琴心衾吟鍼寻任琳歌金”。案:本诗押《广韵》侵韵,但其中的“歌”为歌戈部字,与其他韵字不叶,有关诗句为“春秋一中和,异者向与歌。诏勿攗刍狗,其傍有师金”。此韵段中的“歌”应该入韵,否则,“金”字就无法入韵了;但此“歌”肯定是其他字的讹误,置此存疑,以俟来者。

(13)曾丰七古《贺广东漕使黄郎中生朝》四八30212叶“实道草”。此韵段押《广韵》上声皓韵,但其中的“实”为入声质韵字,与“道草”不叶,有关诗句为“丹成书成俱是实,犹堕于偏非至道”。笔者认为,此“实”非“实()”而是“宝(寳)”字之讹。“宝”与韵与义都相符。

(14)曾丰七古《过滕吊秦4》四八30212叶“坎身尘”。案:此韵段押真文部韵,但其中的“坎”字有误,有关诗句为“眉山处丧与得坎,朱崖儋耳全吾身”。笔者认为,此“坎”应为“坟”字之讹。若为“坟”字,则与韵与义皆相符。

(15)曾丰七古《郭熙画图四咏2》四八30214叶“玫酒后”。此韵段押尤侯部上声韵,但“玫”字为皆来部平声字,不与“酒后”相押,有关诗句为“公收点墨轻丸玫,燠馆凉台侑诗酒”。笔者疑“玫”为“玖”之讹。玖“为尤侯部上声有韵字,义为“玉名”,《汉语大字典》云“像玉的浅黑色石头”,因此,若为“玖”字,与韵、与义都相吻合。

(16)曾丰七律《望月》四八30286叶“宗峰庸衡封”。案:本七律押“诗韵”冬韵,但其中的“衡”为庚青部字,不与其他韵字相叶,有关诗句为“湖不多浮为所镇,斗犹小退避其衡”。很显然,此“衡”应为“冲(衝)”之讹。“衝”,为“诗韵”冬韵字,与韵与义都相符。

(17)曾丰七古《题萧叔原江山图画2》四八30217叶“中功充融道空”。案:本韵段押东钟部平声韵,但其中的“道”为萧豪部上声字,不与其他韵字相押,有关诗句为“酒盏碁枰意气充,薰炉茗碗情性融。耳阏目阏还大道,声尘色尘入长空”。曾丰此诗共19句,句句入韵,分为3个韵段,故此“道”亦为韵字,但“道”应为“通”字之讹。“通”为东钟部平声韵字,可与原韵段中的其他韵字相押,意义也相符。

(18)王过七绝《诗一首》五○31291叶“流风”。案:此诗为七绝,肯定要押韵,但“流”为阴声韵尤侯部字,“风”为阳声韵东钟部字,不能相押,原诗为:“荔子两睛红点点,葡萄江涨绿流流。梦魂不啻三千里,倦翮难胜九万风。”“流”“风”二字肯定有一误,笔者目前解释不了,置此存疑。

(19)郑会五律《答田耕叟》五六35253叶“思知迟语”。案:本诗押“诗韵”平声支韵,但其中的“语”为鱼模部字上声字,不与其他韵字相押,有关诗句为“过从无百步,清话绻论语”。郑会还有一首诗,紧挨在此诗前面,用韵与此诗相同,但最后一个韵字为“诗”,故笔者认为,此诗中的“语”也是“诗”字之讹。“诗”为“诗韵”支韵字,与韵与义都相符。

(20)郑会五古《拟行行重行行》五六35256叶“难岏虦还宽寒阑”。案:本诗押寒先部平声韵,但是其中的“虦”字,《广韵》属上声旱韵士懒切,上声一般不与平声相押,有关诗句为“空山叫猿猱,老石藏 虦”。笔者认为此处的“虦”应是“虥”字之讹。“虥”,《汉语大字典》云:《广韵》昨闲切,又士山切、士限切、士谏切。义有二:①同“虦”,浅行虎。②猫。由此可知,“虥”有平声一读,而“虦”没有,故从押韵上看,此诗中的“虦”应为“虥”。

(21)陈郁杂言《赠眼齿科林殿干》五七35817叶“光刚瞭亡伤良方”。此诗押《广韵》阳唐韵,但其中的“瞭”为萧豪部字,不与其他韵字相押,有关诗句为“眼必延厥光,齿必全厥刚。裂眥不足贵,所贵者目瞭”。显然“瞭”为误字,不过笔者没有校勘到确为何字之讹:疑为“”。“ ”,《广韵》唐韵苦冈切,义为“目貌”。

(22)张埴七古《祈雨爱蒋常请求诗》六五41057叶“衣霓奇归藜之飞吹縻机目炊低晞谁期诗嬉麾髭丝知词儿泥时熙为衣霓”。本诗押支微部平声韵,但其中的“目”为入声字,一般不与阴声韵相押;但此诗为柏梁体,要求句句押韵,所以“目”也应为韵字,不过有误而已,有关诗句为“忽忽三尺在睫目,川上万灶浓烟吹”。笔者疑“目”乃“眉”字之讹。“眉”为《广韵》脂韵字,正好与原诗其他韵字相押,意义也比用“目”字更合适。

(23)刘应凤七律《寄青山》七○43912叶“诗悲朝之碑”。案:此七律押“诗韵”支韵字,但其中的“朝”为“诗韵”萧韵字,在宋代江西诗韵中,支微部字不与萧豪部字相押,有关诗句为“西施贫处无盐笑,乌获饥来竖子朝”。很显然,此诗中的“朝”是“欺”字之讹。“欺”为“诗韵”支韵字,正好押韵,意义也相吻合。

(24)汪炎昶柏梁体《次韵胡庭芳别亭夫子祠下》七一44816叶“乡堂慨香傍洋肠忘疆瑯苍央场方翔阳邦望凉囊箱煌装墙光徨”。案:本诗押阳声韵江阳部,但韵字中的“慨”为阴声韵皆来部代韵字,不与阳声韵字相押,有关诗句为“伊洛诸老前慷慨,字落琬琰嗅有香”。笔者认为,此诗句中的“慷慨”应为“慨慷”。“慷”为江阳部平声韵字,正与诗中其他韵字相押,意义也相适合。

(25)汪炎昶七古《同张李二知及诸学官游石龙潭》七一44822叶“洞湩重巩拜会宠□拥疏涌”。案:此诗押阳声韵东钟部上、去声,但韵字中的“疏”为阴声韵鱼模部字,不与其他韵字相叶,有关诗句为“石藓镀绿欹风磴,跼步下窥毛发疏”。笔者认为,“疏(疎)”宜为“竦”。“竦”为东钟部上声字,正好与原诗韵字相押,意义也相吻合。

四、《全宋诗》已知有误但仍未改者

有些韵字《全宋诗》中已校出,但仍未改变,此类在26-72册共有1例,即:徐鹿卿五古《出滩赋滩石》五九36942叶“原涓焉虔川渊蜒前鸢联线骞眠掌肩连穿圆吞千殚门闻专天旋翩牵间煎船关寒年难言元坚迁贤翩先愆痕恩捐传看平边偏权掀鞭全然前”。案:此例为寒先部和真文部通叶例,但其中的“掌”字与其他韵字不叶,有关诗句为“或退然深伏,露尖大如掌”;《全宋诗》注四库本作拳。笔者认为,《全宋诗》此处宜改为“拳”,“拳”为寒先部字,与韵与义皆相符。

通过对韵字的考察,还可以校勘句读的正误。《全宋诗》中不少句读错误,原因之一是不明押韵情况,能够校勘句读讹误,诚为研究诗韵的另一贡献。

收稿日期:2002-04-11

标签:;  ;  ;  ;  ;  ;  

从“全宋诗经”诗韵看江西诗歌押韵词的错位_四部丛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