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现状及必要性论文_赵立娜,, 梅金静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现状及必要性论文_赵立娜,, 梅金静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教育工作,具体指从心理层面给予学生干预和指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观念,支撑学生的综合品格有效建设。在高中阶段,随着素质课改不断深入,学校的办学和教学目标逐渐有所调整,开始关注高中生素质的全面开发。因此,教师在开展常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心理教育的融合,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现状、必要性以及具体的路径展开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学科;教学渗透

前言:在教育新形势下,心理教育的地位逐渐提升,并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人生路上的重要转折,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心理所承受的负担比较大。为了让高中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开展常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渗透心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促使高中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格,并以端正的态度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品质素养。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现状分析

心理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要务,具体指从学生的心理层面进行有效干预,从而端正学生的心理认知,培养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并在正确的心理状态支撑下规范自身的行为表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品质素养。在素质课改全面落实之后,心理教育在高中校园获得广泛推广。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因为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活动体系存在一定问题,导致整体教育效果并不乐观。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方式主要以心理咨询为主,引进心理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希望达到有效的干预目的。但是,因为心理咨询周期有限,导致教育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同时,单一的测试和理论性的灌输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的心理情绪,造成反作用效果。所以说,当前高中所开展的心理教育,在效果的呈现上并不突出。除此之外,在学科渗透方面的工作表现也并不突出,在思想上缺乏重视,在渗透载体和方法上缺乏创新性,导致心理健康干预因此而受到明显的桎梏。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心理教育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比较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实际落实的过程要求具有全覆盖性。而学科是贯穿高中教育全过程的重要载体,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所呈现的育人功能是十分突出的。首先,加强心理干预和教育渗透,能够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进一步规范学生态度和行为表现,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其次,通过心理干预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涵的掌握,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在心理和情感层面形成更加深刻的领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加强心理干预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对全能型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促进高中教育事业顺利实现深化改革。可见,将两者有效融合无论是对教学改革,还是对学生个体素质建设都具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思想重视,积极贯彻心理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策略分析

(一)践行生本理念,树立全新教学观

在高中教育领域,为将心理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教师需要在教育理念上进行全面更新。树立生本思想,认识到学生主体对促进课程教学深化改革所发挥的重要影响[1]。尊重学生的设计实际,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课程规划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优化设置,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加认可,从而以积极的心理态度参与到课程的深入学习当中。例如,在生物课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围绕素质目标搜集目前社会环境中比较前沿的生物技术,加强生命观、宏观辨识和微观辨析能力的培养,积极的引入生活案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以端正的学习心态参与到课程活动当中。

(二)构建教学情境,创新教学形式

在高中阶段,为了实现学科与心理教育的有效融合,教师需要侧重于情境的优化创设,努力为学生优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产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心理认知,同时也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实现减负高效教学,激发学生今后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和热情。比如说,语文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则可以围绕具体的文本素材,依托于多媒体进行情境的创建,通过气氛的调动发散学生的联想思维。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时,则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展示,加强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情感共鸣。或者,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角色扮演活动的方式对课堂气氛进行优化调整[2]。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学习欲望。譬如,引导学生就《雷雨》进行戏剧表演,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同时,教师也可以站在学生的心理层面考虑组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趣味、丰富的氛围下感受到课程学习的快乐,并通过全面体验积极学习课程中所蕴含的优秀思想和内涵,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心理品格。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任务驱动等多种方式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

(三)实施激励评价,提高学习自信心

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评价体系的创新,给予学生内心以及情感方面的激励。在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相处和沟通[3]。针对学生自主探究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增强课堂的和谐性特征。让学生在认可教师的基础上对课程学习也更加认可,端正内心学习心理,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结论:依前所述,在高中阶段,加强心理教育,对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实现积极心理品格规范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工作道路上,需要坚持以生为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开展教育活动期间,需要注重气氛优化、教法创新并实施情感激励,通过多种举措并行,为学生构建优质、轻松的学习环境,全面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张莉.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与融合[J]. 新课程·小学, 2018(10).

[2]林旭.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J]. 好家长, 2018(34):235-235.

[3]曾建兴, 丁清泉. 谈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 考试周刊, 2017(1):174-175.

论文作者:赵立娜,, 梅金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现状及必要性论文_赵立娜,, 梅金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