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城市物流金融发展机制研究_金融论文

当前我国城市物流金融的发展机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前我国论文,机制论文,物流论文,金融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没有金融机构支持的物流业是难以发展的,不与物流业交往的金融机构想要创新金融业务更是难以想象[1]。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中明确了制定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现代城市推动鼓励金融改革与创新,无论从物流支持还是金融支持方面,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和探讨在现代城市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对于实现物流和金融资源的耦合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物流和金融最早融合可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美索布达米亚的“谷物仓单”、英国的“银矿仓单”。20世纪初,随着银行、期货等行业的发展,沙俄的“谷物抵押”贷款成为物流金融的雏形。1901年,格罗尔(G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的报告》中,开始让人们认识物流。1916年,美国以政府为基础,颁布了《仓库存贮法案》(Us Ware housing Act of 1916),建立起一整套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仓单质押”系统规则。1916年韦尔德(Weld)在其专著《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中肯定了物流在创造产品的时间价值、市场价值及场所价值中的重要作用[2]。但是,上述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对物流和金融业务层面的相互渗透,不是物流和金融作为两种主要经济形态,推动经济发展的典型。

从发展过程及发展结果来看,北美以及菲律宾等地物流金融规范体系最全面,金融业务在物流中的实践也最成熟;近年来,法国巴黎银行、荷兰万贝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等国外金融机构开始与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业务;在非洲的赞比亚,赞比亚农业产品代理公司(The Zambian Agricultural Commodity Agency Ltd,TZACAL)担负物流金融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为此,随着产业界的相互渗透、政府的倡导、相关运作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健全,物流金融已经作为物流和金融耦合发展的典型经济模式,成为推动地区发展的新动力。

本文的研究也将立足于物流金融对现代城市物流和金融两大支柱产业的资源整合视角,着重关注如下问题:第一,探讨物流金融实施资源整合的主体和关键要素以及发展趋势等;第二,分析物流金融进行资源整合的经验借鉴、互动联结机制以及具体的操作模式;第三,提出现代城市物流金融体系的发展路径及前景。

二、物流金融资源整合的要素及逻辑

物流金融是立足于物流和金融两大产业,并在其各自业务创新的推动以及集成整合作用的拉动下形成的创新服务领域,对于区域的产业资源具有极强的整合功能,并有助于建立新的耦合经济增长模式。为此,我们这里将集中探讨,物流金融将整合哪些产业要素?整合的动力和收益是什么?以及整合的内在和外在逻辑是什么?

1.物流金融资源整合的关键要素

孙尧指出物流金融在整合客户、银行和物流企业的过程中会存在信用、市场、法律、安全、运营和技术等层面的风险,因此应把保险资源整合到该体系中[3]。天津银监局课题组的研究中指出,物流金融要对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资源进行整合[4]。谭筱指出要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构建担保池、应收账款资产池,促使物流金融资产证券化等[5]。陈平和张宗成应整合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质押物品的保管、价值评估、去向监管,信用担保等服务,从而架起银企间资金融通的桥梁[6]。罗小凤等在实务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物流金融应整合一体化的业务资源、信用整合、质押监管业务、人力资源及各类服务对象[7]。中国人民银行塘沽中心支行课题组指出应有效整合滨海新区的政策资源、物流产业资源、金融产业资源,形成新的发展优势[8]。何卫萍提出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者集成,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9]。李毅学等提出应整合融资主体、担保品和融资对象三个要素,多选择质地稳定,市场价格波动小,大宗货物变现能力强的工业原料、农产品和大量消费产品等开展物流金融业务[10]。邹小芃和唐元琦从物流产业角度,提出现代物流金融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物流设施的投融资、物流保险和结算支持三个方面。其中,融资职能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融资、票据融资、实物融资、技术融资以及建立物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实现[11]。莫智力和邵丹萍指出物流金融涉及渠道伙伴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协调合作,又包括了对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动,并推进商品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12]。王传松认为物流金融是金融、结算、电子商务、销售等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完美结合[13]。

2.物流金融资源整合的驱动力

目前,学者们对物流金融促进资源整合的动力研究主要体现在:效益观,即能够实现成本节约和租金获取;过程观,即实施委托代理和实现共生中介发展;风险观,即通过风险分担和信用监管降低物流金融的风险以及竞争观,即提升物流金融业务相关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链协同管理。

首先,对于收益的追求是最根本的驱动力。正如吴小梅和吴鹭蓉所言,不管是采用哪种运作模式,物流金融的本质就是: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信息和物流监管,依据物流供应链而进行的金融活动[14]。赵道致等认为理查德租金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和所具备的价值所引起的租金收入。从事物流金融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它所拥有的物流运营能力,与客户长期形成的关系以及与金融机构良好的信用额度,使公司获得了有价值的资源,实现了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并为自己获得了理查德租金[15]。

其次,对于过程的控制是资源整合的前提。温志桃和董雄报认为由于信托责任缺失、数据低效等原因产生的风险,决策方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策略,如银行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作为银行的代理人和客户企业的委托人而存在[16]。杨宇等认为,物流金融对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及它们所形成的共生系统具有价值增值作用,阐明了价值增值主要源于风险成本的降低及新服务业务的利润增加,物流金融之于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走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的必不可少的介质[17]。

再次,对于风险的规避是物流金融的保障。孙尧指出,发展物流金融能给客户、银行和物流企业带来三方共赢的效果,但也面临风险。银行和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金融的提供商,其赢利来源就是提供服务、帮助客户分担风险的同时能够管理自身风险。有效分析和控制风险是物流金融成功开展的关键[3]。黄吕洪物流金融是物流企业利用银行信用,整合金融服务资源,对物流企业进行授信,代下游客户去采购,再给下游客户一种任何形式的变相投资。同时,银行依托物流企业的商业信用,对物流供应链上的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避免市场风险[1]。

最后,对于价值的创新是物流企业的优势。黄涛和陈辉要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就必须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物流金融业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与各客户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过程,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使流通过程中的凝固资金转化为流动资金,即物流转化为资金流;在需要的时候又可由资金流转化为物流,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社会物流系统中的良性循环[18]。何卫萍物流金融可以使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改变了过去银行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信息和物流监管,依据物流供应链而进行的金融活动[9]。

3.物流金融资源整合的关键逻辑

物流金融资源整合的视角主要有封闭系统观点和开放系统观点。前者我们称为内在逻辑,主要是将物流金融整合资源的范畴局限在金融和物流相联系的主导领域范围内;后者我们称为外在逻辑,是借鉴开放系统的观点,认为物流金融将促使物流企业对产业链延伸资源,第三方物流金融企业对各类中介服务以及金融机构对各种金融信用服务方式进行系统整合。

首先,物流金融资源整合的内在逻辑体现为围绕“金融”和“物流”的核心资源,资源整合活动发起的主体的差异。“物流+金融”的“二元整合”观点,认为,物流金融由银行发起(如荷兰万贝银行)或由物流企业发起(如美国UPS),去整合另一方的产业资源[4]。董秋月认为一方发起的资源整合是不全面,通常是物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以产业资本为主导,金融业发展的物流相关服务以金融资本为主导,进而实现双向整合[19]。“三元整合”的主体较为多元化,例如物流金融不同程度地提升了物流企业、银行和资金需求企业的价值链[20];在物流金融中主要涉及三个主体:物流企业、客户、金融及担保等机构,物流企业与金融及担保等机构联合起来为资金需求方企业提供融资[21];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体系由货主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该体系面向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协同运作,提供物流金融服[22];银行作为信用贷款的提供方、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金融服务的提供方、生产经营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方和质押物的提供方,三方协商签订长期合作防议[6]。“四元整合”在物流金融的运作中又增添了新的产业链主体。物流金融是基于物流增值链中的供应商、终端用户、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等各方的共同需要所产生和发展的[23];考虑到风险因素,物流金融可以是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之间的合作,为企业融资解决“资金饥渴症”,为物流结算实现高效运转,而且可以分散经营风险[24];还有学者针对物流产业链中小企业的资金运作瓶颈问题,提出由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形成物流金融业务的主体结构[9]。

此外,物流企业的外在逻辑体现为“物流”、“金融”和“中介”之间的共生以及对外辐射作用。例如,郑玥祥强调以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金融的发起者,依托其物流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服务于金融机构的商业信用,代理对物流供应链的资源整合,通过引入各种金融服务,实现对物流产业链的监控,建立区域物流系统[23];张建斌和王文君的研究中指出,物流金融要对整合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等金融业务资源,支持核心企业完成对供应链金融的整合[25];李建军通过博弈分析指出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中心,通过接受商业银行或融资企业的委托代理,拓展物流金融业务的类型,实现双向资源整合[26]。

在该部分,基于李建军(2009)的文章,我们采用演化博弈模型进一步分析融资物流企业的融资模式选择,是选择传统的银行贷款融资模式还是通过物流金融模式来实现企业的融资,进而更好地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

设在某一特定时期,N个中小物流融资企业作为一个群体,其可选择物流金融融资模式和传统银行贷款融资模式。q表示选择物流金融融资模式的供应商在群体中的比例,对单个中小物流企业而言即以概率q选择物流金融融资模式,1-q则表示选择传统融资模式的物流企业的比例。

假定融资物流企业选择物流金融融资模式,需要投资M进行前期的相关准备工作,如大型物流企业担保公司的搜寻,M为沉没成本,成功运营物流金融融资模式的概率为p,失败的概率为(1-p),成功采用该融资模式的预期收益率为R,失败时遭受前期成本的损失。

设融资物流企业成功采取物流金融融资模式的收益率是由其预期收益率R、融资模式创新的概率q的函数,且是R的增函数,q的减函数,=R(1-μq),其中0<μ<1。若采用传统的银行贷款融资模式,可减少一部分前期融资成本的投入,基准收益率

两种融资模式下融资物流企业的收益矩阵见表1所示。

当中小物流企业以概率q选择实施物流金融融资模式,1-q为中小物流企业群体中采取传统模式的概率。假设参与者的理性层次较低、学习速度较慢,只是简单地依据过去多次博弈之所得而调整各自对两种策略的选择概率,采用单种群演化博弈模型,则上述系统的模仿者动态方程为:

三、物流金融发展的模式与经验借鉴

北美以及菲律宾等地是目前物流金融规范体系最全面的所在地。美国的物流金融模式本质其实是依赖政府,通过农产品的仓单质押,建立一整套全面的系统规则,来降低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运作成本。非洲的赞比亚物流金融则没有采用北美的发展模式,在自然资源协会(NRI)的帮助下,参照发达国家的体系担负金融物流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同时为了避免政府的干预,创立了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不受政府监管的自营机构——赞比亚农业产品代理公司。

对于物流金融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物流企业的参与程度、物流金融业务的类型等方面。首先,根据物流企业参与程度的不同,归结起来有三种基本发展模式:中介模式、担保模式和自营模式。中介模式处于物流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依赖物流金融参与主体之间的业务联系和契约纽带,形成信贷人、物流企业和借款人的三方契约模式。担保模式是以统一授信为基础的一种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由信贷人统一授信给物流企业,物流企业承诺按约定利率支付给信贷人利息。自营模式是对于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随着物流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参与程度的不断深入,集信用贷款的提供者和物流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两种角色于一身,开创物流金融融资的自营模式。自营模式是物流金融高层次的运作模式,其对物流金融提供商有较高要求,例如,物流金融提供商应具有自己全资、控股或参股的金融机构。此外,按照物流金融业务的类型可以分为:为物流结算模式、物流仓单模式、物流授信模式和综合运作模式等[27]。物流结算金融是利用各种结算方式为物流企业及其客户融资的金融活动,主要有代收货款、垫付货款和承兑汇票等业务形式。物流仓单模式是向金融机构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供信用担保,金融机构授予融通仓一定的信贷额度。物流授信模式是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企业的信用程度,授予一定的信贷额度,由物流企业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综合运作模式包括了以上三种物流金融模式,是物流金融的高级运作模式,其对物流金融服务提供商有较高要求。

目前,我国物流金融现在还处于初期阶段,主要是从事单一货物质押,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向更深入的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第一,从静态质押监管向动态质押监管发展。很多企业都要不断地进行生产、不断采购原材料、不断出货、生产,这就是不断提货的过程,这就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第二,从流通型客户向生产型客户发展。现在有一些中型或者中型以上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生产型资金发展业务,所以生产型客户逐渐增加。第三,从现货质押向买方信贷发展。这个发展的趋势实际上就是从第三方发展到第四方,贸易商、供应商、监管方和银行四方合作的业务模式。第四,从自有仓库发展向库外仓库发展。目前有的物流企业库外监管的比例已经逐渐超过库内监管比例。第五,从单一环节向供应链全过程发展。由于有了供货者的参与,完全有可能从供货方出厂门那一刻起,把货物监管到交给客户手上,全过程的监管发展也比较迅速。

四、当前我国城市物流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世界范围看,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已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推动现代城市金融创新,实现物流产业跨越式的发展,物流金融服务在现代城市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对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实现多要素整合的物流金融发展

物流金融是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努力开发的新服务业务,马士基、UPS等这样的巨型国际物流公司,第一位的利润来源现已由物流金融取代。未来的物流企业谁能掌握金融服务,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首先,加强物流资源的整合。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基本上不大了解物流金融这一新生事物,物流企业目前受益的融资,基本上也都是传统银行贸易融资产品,能够从金融机构推出的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受益的物流企业凤毛麟角。其次,金融资源的整合。目前我国各地区金融机构普遍对物流金融有所了解,但了解的深度、层次不一。因此,要促进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各类银行中间业务的整合。再次,中介服务资源的整合。如采购、研发、配送以及人力资源服务资源的整合。最后,政策资源的整合。借着国家鼓励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之际,开发物流金融产品、建立物流金融专业管理机构以及加强物流金融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等。

2.构建多维度集成的物流金融平台

首先,加强物流企业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物流金融服务中小企业信用级别低,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普遍较少,也难以得到大企业提供的担保。开展物流金融能够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的担保作用,帮助小企业获得融资,同时也促进金融机构开展信用担保和代理监管为基础的服务创新活动。其次,在国际结算融资业务中引入物流金融。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银行的角色进行互补,就能够有效降低结算与融资风险。现阶段国际结算中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主要有跟单托收结算方式中的物流金融运作模式,信用证结算方式中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和保理结算方式中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再次,组建专业的物流金融公司。可在大型物流公司旗下组建,或从银行中分离出相关业务还可以通过双方的合作来实现。最后,物流银行的建立。通过“物流银行”,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资金问题,经销商保证能获得资金。银行通过物流公司的信息平台,能把资金流、信息流和货流统一起来,实现银行、生产方、经销商和物流监管方的四方共赢。

3.形成多模式共生的物流金融体系

首先,开展物流金融创新,不能只局限于物流企业或金融机构自身业务的简单扩张,应该加强对整个行业以及相关行业资源的整合,尽快将物流金融业务做大做强。具体而言,应通过金融机构对核心物流企业的授信和金融业务支持,加大对供应链中小企业的支持,实现企业群的快速成长,并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依托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城市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建设,并与物流金融需求进行对接,形成特色的金融服务组合,对金融业的产业链和运作模式进行创新。其次,综合考虑物流结算、仓单和授信等多种模式的综合,并促进大型物流金融自营实体的形成,提高现代城市物流金融业务的影响力。最后,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建设,要想把这些分散的个体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资金、信息和物流的结合,除了借助先进的信息通讯系统和交通技术之外,还要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模式和结构,以及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保证各种风险都可以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采用新的管理工具进行有效控制,使物流金融业务健康发展。

4.构建多效应综合的物流金融机制

虽然部分城市在物流发展规划、政策研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在规模、结构以及功能发挥等方面同发达国家物流发展还存在明显的差距。首先,提升金融和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实现快速成长。在现代城市开展物流金融这一创新的金融产品,可以为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创造机会。其次,对于物流金融创新进行“先试先行”。突出物流企业核心地位,开展统一授信模式,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要积极的推动城市商业银行转型为能够为企业业务供应链链条提供各种服务的专业物流金融银行;在我国银行业分业经营和进入门槛限制的情况下,发展较快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可以借鉴美国UPS公司的发展模式,在集团内部成立内部财务公司,设立面向客户企业的专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推出物流金融自营模式。最后,还要与全国物流专业发展较好的高等院校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知识、电子商务、金融、贸易经济、信息管理等知识,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入多层面、多角度的教育与培训,为我国物流业培养出大量的各层次、各方面的高级物流金融人才。

标签:;  ;  ;  ;  ;  ;  ;  ;  ;  ;  ;  ;  ;  ;  ;  ;  

当前我国城市物流金融发展机制研究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