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_李应松

浅谈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_李应松

四川 6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公用建设工程投资大幅上升,特别是大型的道路、桥梁、排水、污水处理广站、垃圾填埋场、煤气厂站、自来水厂站、隧道工程日益增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难度加大。在当前建设系统安全形势严峻,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尤其是重大死亡事故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市政建设工程安全形势亦不容乐观。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1市政公用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持续地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设施。它主要由交通、给水、排水、燃气、环卫、供电、通信、防灾等各项工程系统构成。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公用建设工程投资大幅上升,特别是大型的道路、桥梁、排水、污水处理厂站、垃圾填埋场、煤气厂站、自来水厂站、隧道工程日益增多,在当前建设系统安全形势严峻,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尤其是重大死亡事故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市政建设工程安全形势亦不容乐观。为了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确保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针对市政安全公用管理的现状和薄弱环节,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对当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1.1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水平较低、人员综合素质差

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监督起步较建筑业晚,从规范性的管理上要落后建筑业,加上市政公用工程最初的建设项目多以道路为主,涉及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类别相对较少,使得长期以来在工程现场形成了重质量、重生产、轻安全的情况。纵观近年来的检查和监管情况来看,市政公用施工企业各级施工人员对《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等安全标准存在明显不熟悉、不了解的现象,甚至安全管理人员对各类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也直接导致了现场安全管理不够深入,安全检查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使得安全事故隐患不能立即消除或制止,最终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施工企业在机构设置上也比较薄弱。随着企业安全资质年检工作的规范,许多企业已经设置了安全管理部门。但也有不少企业,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仍然从“节约成本”出发,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上忽视安全生产,没有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或是没有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必须的资金保证和人力物力支持,使得安全管理部门形同摆设,其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从而企业内部的安全教育、检查等各项工作无从淡起。更多成了应对检查的纸上淡兵工作。同时,由于缺乏纵深的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企业与项目部安全管理脱节,使得监管要求不能及时、准确地下达,现场的安全管理信息无法及时上传。

1.2 安全管理意识匮乏

安全意识淡薄说到底就是安全管理意识的缺乏。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一样,都离不开对“人、机、料、法、环、测”的综合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缺乏控制,都可能致使一些伤亡事故的发生。而我认为,施工单位对上述六个环节的管理之所以存在较多问题,安全管理意识的匮乏是关键所在。

1.3 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走过场,缺乏针对性

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安全教育无论在形式、内容时间以及在对象上都缺乏必要的针对性。仅仅由政府机构采取的课堂式培训起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具体到工程中。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台帐,包括现行法律法规,企业安生生产责任制及安全操作规程,现场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班前安全技术交底等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对安全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的落实还远远不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施工人员的资格预控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相关施工作业人员是市政工程建设的主体,是工程现场安全的基础因子,也是核心因子。一方面,施工队伍的构成比较复杂,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各施工人员在专业素养、质量意识、技术水平、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庞大的施工现场和施工队伍,增加了市政工程建设过程的安全风险,因此合理组织并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群体素质,将直接对市政工程现场的安全生产产生影响。市政工程相关项目部门可以通过内、外部人力市场综合考察和录用施工人员,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施工技能以及心理素质进行教育和培训,预先严格考核,防患于未然。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各个方面都要提高对安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重要性的认识,要将安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来抓,把安全专项资金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变成安全生产的助推器和加油站,切实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2.2现场材料物资管理

市政工程建设分支较多,施工规模较大,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物资支持,而这些材料物资的质量也会对施工现场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各类原材料、半成品、结构件、工程用品、设备等施工材料物资,一方面属于市政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作业人员的劳动最终转化工程的物质实体;另一方面,如果这些物资、材料的质量,如脚手架承重水平、模板支撑的钢管、扣件质量等,都会给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财会人员应参加经济合同的签订,并保存副本,严格把好材料验收关。会计要根据工程预算逐一核对供料合同中确定的数量、单价、金额对高出预算数量、价格的材料要及时向工地领导汇报查清原因及时纠正和落实,计量和验收要严格把关。这是保证供料数量和质量的关键。有条件的施工单位对运往工地的砂、石、料等均要通过自己的计量工具过磅,自己没有计量工具的也要在社会统一设立的计量工具上过磅。材料送到工地,必须由工程指挥机构的专门人员负责验收。

2.3施工环境因素的控制

不少市政工程施工时间、空间跨度大,施工受环境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包含既有环境因素和后发环境因素。既有因素即建设前已经存在的客观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地质、水文、气象、周边建筑等方面,这些既有的因素一般难以消除和避免,在施工前应科学、全面做好市政工程施工地点的环境考察,避免后期工作陷入被动。其次就是后发环境因素,即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天气、气象变换因素,如,风、雨、雾、雪、雷、热、冷等,需要管理人员注意天气信息,及时根据气象资料进行预测和分析,强化施工措施,或者落实人员、器材,各方面做好防范,消减消极环境影响,以免产生事故。此外,不能忽视对施工现场的封闭,避免市民因出行习惯而进入施工现场,造成安全隐患。

2.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督促建设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细化现场监管措施,特别是施工企业要编制完善的总体施工方案以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等专项施工方案。要从项目管理、方案实施、材料管理、验收审查等各个环节加强和完善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各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加大安全投入,按规定和工程建设需要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加强对施工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危险源的管控,及时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整个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而各项管理中安全监督管理又是重中之重,我们应针对安全管理的现状,建立长效对策,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完善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牛水云.浅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10(17).

[2]周启雯.我国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

[3]闫利荣.浅谈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8).

作者简介:李应松;四川;身份证号:51113319830622XXXX

论文作者:李应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浅谈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_李应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