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中外合资基金开放证券市场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设立中外合资基金开放证券市场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组建中外合资基金对外开放证券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证券市场论文,对外开放论文,中外合资论文,基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中外合资基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相对其它国家而言,应该说是比较早的。自1988年上海、深圳两地开始推行股份制改革, 发展股票市场以来, 到1991年底,上海发行第一只B股——真空B股,其间仅相隔三年。B 股的发行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向国际化走出了第一步,在继续发行B 股的同时,上海石化、青岛啤酒等9家第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于1993 年经国务院批准,到香港发行上市进行H股的试点, 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做了有益尝试。1994年,第二批22家企业获准在香港发行上市H 股。截至1994年12月,全国共有58家企业发行B股43.65亿股,筹集资金 24.54亿美元。发行H股共集资约256亿港元。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国际化,促进了世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证券市场的自由化与国际化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特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扩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日益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中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企业的发展需要引进大量的外资和先进的技术,而通过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吸引国际资金顺应了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股权投资相对而言具有永久性、主动性和高效性等特点。而举借外债受到还本付息的压力,实业直接投资更是费时费力。因此就现阶段而言,吸引股权投资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拓宽了融资渠道,便于选择最优惠的方式筹措国际资金

九十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处于衰退期向复苏期的过渡阶段,国际游资为追求更高的利润率,要求寻找高回报的投资领域,国际资本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汇集,中国主动抓住这次机会,开拓利用证券市场吸引外资这一方式,取得了成功。

以往,我国通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软贷款、政策贷款、银团贷款和在境外直接发行债券等举债方式利用外资,同时也大量吸引了国外直接投资。这些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但存在汇率风险、还本付息压力、筹资方式不灵活和筹资范围狭窄等一系列问题,而股权融资则不存在这些问题,为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

●海外上市和发行B股促进了证券市场国际化, 并有利于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在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中,务必引入国际证券市场的通用做法,这对上市公司的规范要求,包括信息披露、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上市公司的运作、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的诚信义务等都有积极作用,其它如证券市场的管理、国际通用的发行、交易和清算方式、国际间的市场监管合作等等都将有迅速发展。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并从外部设置了对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要求和监督。

▲我国在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将面临的主要问题

发行B 股和海外上市是我国实现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所采取的主要手段,也是新迈出的第一步。由于抓住了机会, B股发行和海外上市一推出,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尤其是B 股市场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终于积重难返,使得风光一时的B股市场陷入漫漫无边的低迷不振, 这不仅有损投资者的利益和上市公司的形象,也损坏了B股市场的国际声誉, 为我国继续利用这一融资渠道设置了障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全国统一的B股交易法规、制度、海外机构不愿在没有法律保障的地方投资。

2、 海外投资者缺乏足够的精力也不可能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的直接了解,只能依赖于中介机构所做的各种研究报告,然而我国证券界对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

3、上市公司产业结构不尽合乎境外机构的意图, 一些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行业中,没有公司上市。

4、多数上市公司的规模太小,流动性不足。

5、B股的发行方式大多采取私募方式发行,这使得股票发行成本偏高,且过于集中于某些大机构,同时也滋生了“关系股”、“暗股”等不正常的现象。

6、H股、N股的发行分散了投资者的注意力。

7、对外宣传不够、国外投资者对中国B股市场知之甚少。

另外,交易费用过高,手续繁琐,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多数上市公司的业绩偏差,这进一步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B 股市场的长期低迷,是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挫折,这一方面影响了新股的正常发行和上市,另外也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提出了新问题和新选择。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面临的选择与战略步骤

就目前来看,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主要措施仍停留在发行B 股和海外上市两种方式。海外上市可以说是“走出去”,而发行B 股则是“请进来”。相对而言,“走出去”比“请进来”在目前来说显得问题较少,并且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要更间接。我国已经成功发行了可转换债券,这不仅引进了大笔海外资金,而且也熟悉和了解了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些通用做法,这对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功不可没。然而,我国B股市场的现状却不能不令人担忧,1994年以来,B股市场就一直在低位徘徊,成交冷清,呈现一片萧条景象,其中尤以深圳B 股市场为甚。从股票换手率和市场价格两项指标对A、B股进行比较,就能看出B 股远不如A股。从新股上市来看,1994年上市的几只新股中, 除“邮通”和“陆家嘴”以外,其余所有的股票一上市即跌破发行价。这显然已对新股的发行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对于追求国际化的中国证券市场来说,B 股市场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B股市场发展至今,对于吸引外资, 引进国际先进的证券管理和营运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仍将继续利用好B 股市场。那么如何解决B股长期低迷这一难题呢?

首先,从B股市场本身来说,仍有很多自身建设的问题, 如法规制度的健全、市场规模的扩大、流动性、产业结构的选择等诸多问题,仍需逐步得到认识和解决。

另一方面,应从整体的角度,把B 股市场的发展纳入整个中国证券市场向国际化、规模化发展的统一轨道。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走向国际化的中国证券市场不应该是A、B股分离的市场,要实现A、B股的统一,其前提条件是人民币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目前这一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之前,创造条件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后A、B股的顺利合并,我们姑且把这段时间称为A、B股合并的过渡期阶段。

A、B的合并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某项政策的宣布而骤然合二为一。因为:一、两个市场的法规制度、操作运行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二、股价存在较大的差异。运行制度上差异,可以通过行政性的措施,逐步纳入统一的法令制度之下。而股价的差异,唯一的办法就是运用经济的手段,使其逐步消除,否则将会造成市场的强烈波动。

组建中外合资基金,并允许它们同时在A、B两个股票市场上投资,将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基金对两个市场上价差的套利行为,是消除这一差别的基本动力。允许合资基金进入证券市场进行投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证券市场通行的做法,通过规定合资基金中,外方所占的比例,以及限制其投资的领域的行业,可以有效地控制外资的流入对本国金融及经济的影响,实践证明是完全行得通的,韩国、新加坡、印尼等国向国外开放其证券市场,首先是采取允许会员基金进入的方式,然后方允许外资直接进入其证券市场。

对中外合资基金进入中国股市,宏观上把握好以下几项指标,就基本上可以把其影响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一)修改和制定现有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并使中外合资基金的进入有可操作性。

(二)限制中外合资基金中外方所占比例,将外资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三)规定中外合资基金的投向,引导其投入中国的重点产业或瓶颈产业,并防止外资对我国某些关键行业的垄断。

(四)对外方红利或收益汇出作出合理的规定。

今年四月份,我国已经出台相关的政策,允许中外双方合资组建基金对中国进行实业投资,但并不允许这些基金对中国股市进行投资,这最终将会演变成合资基金进入中国股市的序幕。因为,第一,中国现阶段仍缺乏对中外合资基金的管理经验,让其贸然进入敏感的证券市场,难免会发生较大的震荡;第二,中外合资基金的进入,难免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如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或对即将上市的公司进行投资,事实上都将对该公司的股份占有一定的比例。

人民币自由兑换、合资基金进入中国证券市场以及A、B股的合并,最终将扩大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这几者之间可以并行不悖地同时展开。人民币自由兑换取决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合资基金进入中国,一方面表明外方资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另一方面又会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这些措施齐头并举,相得益彰,最终将促进中国经济的对外全面开放。

标签:;  ;  ;  ;  

设立中外合资基金开放证券市场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