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由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化的过程进一步加快,因此高层建筑应用于现代城市的建筑结构就变得相当普遍,因此就促使了现代建筑业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本文对高层建筑超厚底板混凝土进行理论阐述的同时,重点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希望对促进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的研究进步,发展也都突飞猛进,各个领域的技术研究进步都是我们所无法预料的,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的发展中,我国在建筑方面的突飞猛进是都能看到的,尽管如此,我国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我国在建筑领域上的发展飞跃。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高层建筑超厚底板是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也是建筑工程实施技术所需要重点控制的难点,对高层建筑超厚底板施工技术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整个建筑学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筑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越来越多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在建筑施工之中,已成为工程施工建设中最受关注和重视的材料之一。在当今的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通常人们将结构断面厚度在0.8米以上的混凝土结构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其在施工中结构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相差最少在25℃以上,这就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题。时至今日,大体积混凝土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工程施工当中,无论是施工技术、施工理念还是施工组织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但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还存在着种种质量问题,其在施工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隐患,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认真思考和归纳,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二、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一)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埋设测温装置→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浇筑(分层)→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测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混凝土因为水泥水化热而引起的温度应力裂缝,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以及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均匀、振捣密实、养护及时,从而有效的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减少因为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其他质量隐患。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想做好这一环节的施工要求,在施工中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去研究和控制。
(二)原材料的选择
水泥作为各种混凝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通常都是在应用中是以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掺入了粉煤灰,其产量的多少都是按照工程结构特点来进行合理的选用的。同时对于骨料的选择通常多是以中砂和粗砂为主,同时砂子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必须要控制在1%以内,碎石的选择通常都是以大粒径为主的,矿物质含量尽可能的控制在1%以下。
(三)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
在混凝土配合之前,设计和施工人员必须要对混凝土进行试配,优化配合比,降低水化热,尤其是对于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具体情况,更是要进行严格的分析,从而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正常、合理、科学,以避免因为受到配合比而引起的混凝土坍塌以及强度不高的现象,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工作性能。同时做好混凝土配合比也可以有效的节约工期,提高工程施工成本。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
根据基础底板尺寸,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基础底板外侧四周砌筑240厚砖墙。基础底板上的预留基坑、积水坑部位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的部位采用木模板支模。
2、钢筋
钢筋加工在现场钢筋场进行,基础底板钢筋施工完毕进行柱、墙插筋施工,柱、墙插筋应保证位置准确。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施工完毕,组织一次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五)施工过程的控制
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与浇筑温度进行控制。研究表明降低碎石的温度是降低出机温度的最佳办法。温度较高时,为避免阳光直射,要在砂石堆场设置遮阳棚;如有必要,可以碎冰形式加入部分拌和用水。为确保混凝土均匀性,在结束搅拌前,应保证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冰全部溶化。为达到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目的,可提高运输速度,缩短运输时间,在运输途中尽可能地降低搅拌速度。在温度较高时,运输车的搅拌罐可施行冷水喷淋,降低运输时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并加大浇筑强度,减少浇筑时间。采取分层或分块浇筑,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1、分层浇筑。①控制其施工时母层的相应厚度于1m~1.5m间,具体指标根据混凝土浇筑能力极其降温措施来确定。②浇筑捣实下层混凝土的工作的完成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或丧失重塑性之前。③若下层混凝土施工时无法在前层混凝土初凝或失去重塑性能前完成,应按规定有4d~7d的间歇,待前层混凝土到达一定强度后再浇筑下层混凝土,且在浇筑前按施工缝对两层结合面进行凿毛及清扫浮浆处理。
2、分块浇筑。当截面面积超过100m2时,在前层混凝土开始初凝或失去重塑性能前无法完成浇筑振捣下层混凝土时,如采用分层浇筑,因间隔时间长会导致工期的延误。为加快进度并保证施工质量,应采取分块浇筑。①对分块区域进行合理布置,每块平均面积应不小于50m2,高度应小于1.5m。②错开布置上下邻层混凝土间的竖向接缝,将其做成企口,按施工缝处理。
(六)冷却水降温
在混凝土内部进行冷却水管的布置,混凝土终凝后,进行通水冷却降温。借由冷却水的循环来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降低内外温差。在混凝土内部合理布置测温点,进行测温传感器的埋设,借助测温点监测温度来掌握混凝土内部各测点的温度变化,以便及时对冷却水流量进行调整,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冷却循环水管可采用φ25mm左右铁管,按照冷却水自较热中心区向边区流动的原则,在靠近混凝土中心处设置进水管口,在混凝土边区处设置出水管口。进出水管口均引出混凝土顶面以上。错开每层水管的垂直进出水口,调节水管流量的水阀和测流量设备设置在出水口处。安装冷却水管时,保证固定牢靠的钢筋骨架和支撑桁架,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水管变形及脱落而有堵水和漏水现象出现,并做通水试验。
(七)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容易被太阳暴晒和被雨水、冷空气的袭击,导致表面有较大温度变化,产生裂缝。所以必须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浇筑混凝土完后,应适时加覆盖物并洒水进行养护;同时保证供应冷却水的供应,加强保温、保湿养护,减小内外温差。在其内部和表面设置测温点,加强温度观测,并随时了解混凝土浇筑后温度情况,掌握混凝土温差变化,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三、结束语
总之,高层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较为复杂,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必须优化配合比设计,采用科学的养护方法,严格施工管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化热。同时,坚持严谨的施工组织管理,这样才能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通过以上措施,工程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确保了工程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文广,谢伟立.浅析高层建筑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设科技,2016(Z1):168-168.
[2] 杨仁华,王彩玲.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在高层建筑超厚底板中的施工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2(16):250-250.
论文作者:袁东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5
标签:混凝土论文; 底板论文; 体积论文; 温度论文; 测温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