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压力剧增,人们对公路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对公路的要求越来越高,路基作为公路最基础的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保证道路安全畅通,提高公路质量,势在必行。本文重点分析了路基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解决对策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公路得到了建设。目前,尽管公路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发展,但是在路基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以至于公路事业建设发展受到了制约。因此,相关人员还应加强对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以便寻求对策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更好的开展公路路基施工工作。
1分析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意义
公路工程作为我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范围较广,一方面,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决定着社会交通运输的速度与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也限制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整体生活质量。公路工程已然成为现阶段交通建设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然而,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有关问题仍屡屡出现,尤其是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因此,分析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2公路路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边坡滑动问题
在实施试验路段的过程中,一度出现了边坡滑动现象。该病害的出现,与施工导致的自然平衡遭到破坏有关。而滑坡问题的出现不仅将导致公路的正常运输受到影响,同时也将威胁到行车安全。从该工程的边坡滑动出现情况来看,滑动主要出现在坡度相对大的位置,并且出现在雨季。出现滑动的边坡位于较陡的位置,属于深挖边坡,深度达15m,以至于坡体的平衡因施工削坡遭到了破坏。进入到雨季,则导致地表水增多。由于未能及时排除地表水,边坡位置的土体容重不断加大,以至于边坡下滑力过大,进而导致了滑动现象的产生。
2.2路基排水问题
公路的主要优越性就是从路面表现出来,主要体现为路面可以提供舒适安全的服务,而这必须依赖高质量的路基,这时路基就要保持干燥状态,并且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这样才能保证路基的一定承载能力,整个路面不会出现破坏或者变形。路基地下排水和地面排水的通畅直接影响着路基强度、路面破坏程度,所以在公路修筑时要特别注重路基排水问题。但是在目前很多路基排水工程中,经常出现使用材料不合格的现象,并且在布置排水沟、边沟、截水沟时也没有科学系统的设计,导致路面在横向和纵向排水方面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
2.3路基压实度问题
为加快施工进度,路基施工中经常出现压实度不能满足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的现象,主要原因有:压实遍数不够、压路机的质量偏小、填土的松铺厚度过大、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填筑时没有对上一层表土进行处理、出现不同土体混填的现象、填土的粒径过大等。
2.4 台背沉降问题
在试验路段施工的过程中,虽然未出现严重塌陷情况,但是却出现了台背沉降现象。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可以发现,沉降的产生与路基后续施工技术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在前期施工阶段,如果未能达到理想的压实度,同时未能做好土质的处理,也会导致路基沉降现象的出现。在后续施工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压实部位的及时调整,以便使路基的含水量得到逐渐减少。但从工程施工情况来看,后续施工显然未能做好路基含水量的控制,并且填土压实度和实际施工程存在差异的情况,以至于路基因填实不当而出现沉降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公路路基施工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加强边坡防护
针对路基施工出现的边坡滑动问题,还应确保边坡防护施工的及时性,做到完成一段防护一段。此外,还应采用一定的边坡防护手段确保边坡整齐且符合质量要求。具体来讲,就是在路基填筑时每段加宽0.5m,并使碾压机沿着边缘碾压,直至边缘达到设计的压实度。为防止破面受到地表水冲刷,采用了混凝土预制块进行坡面防护,同时也采用了带窗孔的护面墙进行边坡防护。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喷射纤维混凝土+锚杆挂铁丝网的措施进行护面墙砌筑,以确保边坡防护效果。此外,在路基较陡的位置,采用挡土墙进行支挡防护。由于工程周围的石料丰富,所以选择了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进行边坡防护。完成边坡砌筑后,还要加强路基边坡稳定性检查,做好坡度、排水沟断面尺寸和直顺度等内容的检查。在雨季,需要检查排水沟边坡是否存在裂缝或坍塌等问题。针对边坡支护工程,还应加强水泥混合料和砂浆搅拌和工艺的检查。
3.2路基排水的控制
要做好路基排水,就要将地下排水和地面排水相结合,科学设计,合理布置。路基地下排水设施有排水沟、暗沟、渗沟、渗井、检查井等。其作用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低或拦截地下水并将其排除路基范围以外。路基地面排水可采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等。其作用是将可能停滞在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防止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流入路基。通常来说,地下排水结构相比较地面排水结构要复杂一些,对其进行改建、维修相对困难,所以在对地下排水结构设计时要严格控制,防止结构出现失误造成隐患。在排除路基地下水时要对现场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地貌和其他有关的气象情况要充分掌握,熟悉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埋藏深度、补给来源、地下水流向、地下水流量、地下水位变化等。在具体选择排水形式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同时还要设置相应的排水结构物,保证路基排水工作的顺利展开。
3.3保证混合料质量和压实度,促进沥青混凝土面层平整
做好公路表面压实度管控的方式主要包含2个方面,首先,确保水泥混合料的性能品质达标,沥青层铺设的混合料务必确保在基准型温度条件下使用,严格遵照施工规范的压实手段而定型的混合料构件,须确保其构件性能品质满足国家颁布的体积控制基准,特别是孔隙率性能指标必须调控在5%上下。其次,确保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品质,对公路表面层的压实程度进行规范化控制,应当遵从马歇尔型试样的密度百分比进行实际控制。
3.4做好沉降观测
为防止路基沉降问题的出现,还要加强路基填料质量的检查,确保施工使用的填土、土石和石料符合规定要求,并在现场完成部分填料的抽查。同时,还要加强个施工区段填土均匀性检查,并按全断面宽度进行填筑。在填筑施工的过程中,则要采用分层填筑方法。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加强路基沉降观测,即根据地质资料和观测地段完成不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并在路基填筑高度超过极限高度时加强路基沉降观测。在对深层位移进行观测时,需要使用测斜仪,并在设计位置进行设备埋设。而在路基填筑的过程中,还要结合位移和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填土速度的确定。如果路基日沉降超过1cm/d或位移量达到3mm/d,应立即停止填筑,并加强路基沉降的观测。连续观测3d后,如果沉降及位移在控制范围内,则可以继续开展填筑作业。
结语
我们对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公路路基施工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应针对路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详细的分析这些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真正的做好路基的处理工作,保证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亮,周雄才,文浩.公路路基施工控制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58+61.
[2]王智.公路路基施工管理要点及管理对策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14):141+146
[3]霍瑞.影响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的因素及措施[J].科技与应用,2017(6):108-109
论文作者:纪永恒1,娄倩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路基论文; 公路论文; 压实论文; 路面论文; 过程中论文; 排水沟论文; 对策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