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探讨论文_李君杰

李君杰

(四川省金堂县中医医院检验科 610400)

【摘要】目的:讨论研究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以我院经微生物培养或临床确诊细菌感染80例、病毒感染80例、细菌合并病毒80例及同时段血培养阴性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定为A、B、C、D组,分析比较4组患者血培养采血当日PCT、CRP及WBC计数差异。结果:相对于血培养阴性患者,细菌感染患者PCT、CRP及WBC计数均明显增高;病毒感染患者CRP较之均明显增高,PCT、WBC计数较之无差异;细菌感染合并病毒感染者PCT、CRP较之明显增高,但WBC计数较之无差异,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可早期、准确诊断感染性疾病,尤其细菌感染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2-0042-02

感染性疾病是细菌、病毒等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或内源性条件致病菌侵入机体引起炎症或器官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的常见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hile blood cell,WBC)等实验室检查是主要诊断方式,但存在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化验时间较长等缺陷[1]。近年来,血清PCT(procalcitonin,PCT)和CRP(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指标,已取得广泛认可[2]。本研究就感染性疾病PCT与CRP相关性及其意义进行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3年9日—2014年9月在我院收住入院经微生物培养或临床确诊感染患者240例,分别为确诊细菌感染80例(A组)、病毒感染80例(B组)及细菌合并病毒80例(C组),另外随机选择同时段血培养阴性患者80例为对照组(D组),其中男性205例,女性115例;年龄5~78岁,平均年龄(45.2±16.3)岁。所有病例均行血培养,采血当日PCT、CRP及WBC计数检查。各组患者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采集血培养同时,空腹抽取静脉血5mL,置于无菌带塞试管中,凝固后于常温30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清。PCT检测采用迈格鲁米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产品)以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检测;CRP检测采用BN Ⅱ全蛋白分析仪(德国IEMENS公司产品)以散射比浊法检测;WBC计数采用SYSMEXXE.500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及配套试剂检测。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所有检测均在2h内完成。

1.3 评价标准

CRP正常参考值为0~10ng/mL;PCT正常参考值为0~0.05ng/mL;WBC计数正常参考值为(3~9.5)×l09/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各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A组PCT、CRP及WBC计数结果较D组明显增高;B组CRP检查结果较D组也明显增高,但PCT及WBC计数结果与D组无差异;C组PCT及CRP检查结果较D组明显增高,但WBC计数结果与D组无差异,以上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迅速发展,抗菌药物、激素以及有创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危重病情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也随之增高,而感染控制不及时、彻底将可能导致脏器功能下降、截肢,甚至威胁生命[3]。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感染性疾病预后尤为重要。血常规检查WBC计数是判断感染的传统检查,但血常规检查WBC通常只能反映机体5%的WBC量,且易受药物、放射性、中毒、急性出血、烧伤、术后等因素影响,而严重感染时WBC可能出现不高,甚至降低,故WBC计数变化性较大,特异性较差。血培养是目前公认的临床病原学诊断“金标准”,但由于其检查周期较长,且采血时机不易准确把握、抗生素使用情况和培养方式的的正确与否等因素常导致较低检出阳性率,无法为临床提供早期治疗依据,往往延误治疗,对预后造成负面影响[4]。

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6~8h内,经白细胞介素-6等多种细胞因子刺激,通过肝细胞合成急剧上升,炎症刺激停止后肝细胞仍可合成CRP数天。随着病情转归,CRP亦随之变化,且不受消炎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等影响[5]。在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时均明显增高,且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组织坏死和恶性肿瘤病人CRP升高也较明显[6]。PCT是是由甲状腺C细胞、肺或肠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T)前体物,稳定性好,半衰期为25~30h,主要是在细菌毒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下产生。正常状况下人体内几乎检查不到,在细菌感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时,发生全身性炎症早期2~3h即可升高,在多种细胞因子和细菌毒素作用下,PCT浓度明显升高;但在机体发生病毒性感染、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其血清水平不受影响[7]。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将血清CRP和PCT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标志物。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菌感染者PCT、CRP及WBC计数均有差异;病毒感染者WBC计数无差异,TCP也无差异,但CRP明显增高;而细菌合并病毒感染者虽然WBC计数无差异,但其PCT、CRP较之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CRP和PCT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性,且可在WBC计数因细菌感染合并病毒感染而无异常的情况下,明确感染存在,具有较高特异性,同时CRP和PCT检验较血培养用时明显缩短,可有效提前治疗进程;而PCT对病毒感染诊断无明显帮助。由于现今寄生虫病患者发病率极低,我院同时期因寄生虫病入院人数较少,样本量较小,故未纳入本研究。

另据报道[8],血清PCT、CRP可根据治疗、病情进展而随之变化,这也为病情预后预测、病情动态监测等提供精确可靠的保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血清PCT、CRP检验干扰因素较小,可早期准确诊断感染性疾病,对早期治疗、治疗药物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且通过监测血清PCT、CRP变化可了解患者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评估患者预后。因此,血清PCT、CRP可作为临床细菌感染的早期标志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黎卓华,吴丽川,等.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诊断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9):1166—1167.

[2] 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降钙素(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944-951.

[3] Riedel S, Melendez JH, Amanda T.et al. Procalcitonin as a marker for the detection of bacteremia and sepsi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Am J Clin Pathol,2011,135(2):182-189.

[4] 汪青.炎性因子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种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0):869—872.

[5] 高俊霞,刘淑梅,等.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C-反应蛋白和血沉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9):1094-1095.

[6] 胡可,刘文恩,梁湘辉.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临床应用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0—33.

[7] 王凯飞,沈定霞,等.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血培养结果的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3):243-247.

[8] 王萍,赵莉,牛莉莉.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与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探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21(2):168-170.

论文作者:李君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  ;  ;  ;  ;  ;  ;  ;  

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探讨论文_李君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