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论文_宋丹青

(浙江省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 嘉兴 314102)

【摘要】 目的:对比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73例,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的3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乳房对称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乳房对称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放射状切口,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乳腺纤维瘤;环乳晕切口;传统放射状切口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154-02

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乳腺良性肿瘤,好发于18~25岁的青年女性,外上象限多发,虽然是良性病变,但也有恶变的可能,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1]。为了对比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笔者选取73例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73例,均经乳腺B超、肿块穿刺细胞学及乳腺钼靶确诊,并排除了乳腺增生、恶性肿瘤、乳腺囊肿、抗凝系统异常及神经系统受损的患者。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

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的37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32.15±3.42)岁;肿瘤部位:左侧12例,右侧14例,双侧11例;乳房内下象限5例,内上象限8例,外下象限6例,外上象限13例,乳晕5例。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2.18±3.44)岁;肿瘤部位:左侧11例,右侧13例,双侧12例;乳房内下象限6例,内上象限7例,外下象限7例,外上象限12例,乳晕4例。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部位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嘱其取仰卧位,以乳头为中心,根据超声检查的结果做放射状切口,将肿瘤和周围组织分离,并去除肿瘤,之后进行止血、缝合切口和加压包扎。

观察组: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对患者进行浸润麻醉后,以乳头为中心,沿乳晕边缘分别做直径为3.5cm和4.0cm的切口,形成双环切口,将两个切口间的表皮去除,分离乳腺腺体被膜和皮下组织,观察腺瘤的位置,随后行楔形切除,并对剩余的腺体组织进行缝合;之后根据剩余腺体的大小确定外环的半径,将内外环之间的皮肤去掉,以消除皮肤与皮下组织间的张力;最后缝合切口,并用束胸带进行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乳房对称率及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准确录入到SPSS18.0软件,以95%为可信区间进行准确地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若存在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

2.2 两组患者的乳房对称率及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乳房对称25例,乳房对称率为67.57%;满意26例,满意率为70.27%;观察组患者乳房对称32例,乳房对称率为86.49%;满意33例,满意率为91.67%。统计学比较后,观察组患者乳房对称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与内分泌激素的关系密切,近年来,女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调整压力时会对患者自身的激素水平造成影响[2],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

传统手术切口是沿乳腺腺叶和乳管做切口,呈放射状,易暴露病变组织,操作较为容易,止血相对彻底,不会形成死腔,但手术创口较大,术后因部分象限的切口张力较大,提高了瘢痕增生的发生率,同时还会造成两侧乳房的不对称,影响患者乳房的美观[3]。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后,手术时间为(77.9±5.3)min、术中出血量为(93.7±12.4)ml、住院时间为(11.2±1.9)d,乳腺对称率为67.57%、满意度为70.27%。

环乳晕切口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乳晕区及乳头的血供较为丰富,为乳晕切口提供了可靠的血供和营养[4],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因此,该手术方式具有切口小、疤痕小、术后恢复快、美学价值高的优势[5]。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后,手术时间为(54.6±6.5)min、术中出血量为(63.2±10.9)ml、住院时间为(8.5±0.7)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乳腺对称率为86.49%、满意度为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乳腺纤维瘤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放射状切口,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宏,陈丽芹,奚海萍等.乳腺纤维腺瘤个体化选择不同隐蔽性手术切口98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7):664-665.

[2]洪泓.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切除乳腺纤维瘤手术分析[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9(3):180-182.

[3]黄晓平.乳晕旁切口治疗乳腺多发性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93-94.

[4]仲妙春,郑雅娟,袁宏钧等.沿乳晕切口皮瓣法分离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5):512-514.

[5]梁郁香.围术期护理干预在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 16(26):208-209.

论文作者:宋丹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  ;  ;  ;  ;  ;  ;  ;  

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论文_宋丹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