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审计技术的应用研究_项目分析论文

连续审计技术的应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连续审计实施背景

      随着电力公司“三集五大”战略的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核心资产管理,以及规划、建设、生产、营销、调度主要经营业务的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数据间的耦合关联不断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模式发生巨大变化,这虽未改变内部审计总体目标,但对组织形式、业务程序和审计方法产生深远影响,尤其会对传统的审计方法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二、连续审计原理简述

      (一)概念。连续审计是一种信息技术驱动型的审计方法,强调审计的即时性和连续性,它应用系统、规范、高度自动化的方法自动执行控制和风险评估,为组织提供连续、实时、准自动化的审计服务。

      (二)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交易和控制测试,识别异常情况,即时开展审计服务,提供审计报告。高级阶段,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随时进行审计,是一种按需且个性化的审计。

      (三)主要特征。一是强调审计的连续性。连续审计将贯穿整个审计周期,对被审计数据和系统进行连续监控和审计。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为连续审计提供的一个技术支撑,是传统审计不可能达到的;二是强调审计的即时性。连续审计在审计事项发生后立即进行,实时开展证据收集、监控分析和报告发布。审计可以在需要的任何时刻进行,也可在重复的基础上的某个既定期间后进行;三是基于例外事项的审计;连续审计设计载有详细规则的自动化审计程序,对内部控制和业务过程出现的例外或异常事务进行连续监控,出现差异时触发报警,并自动收集证据,形成例外报告;四是强调透明治理和经济性。连续审计自动执行,减少人为干预,自动生成常青报告,推动公司的透明治理,使审计测试向对所有交易进行高度自动化的连续测试转变,提供了一个长期的、节约资源的解决方案。

      三、连续审计应用的必要性

      (一)实现公司整体风控要求。连续审计的应用实施,将对构建公司“大监督”整体格局起到完善作用,同时与公司治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业务互为补充,并积极地为风险管理和商业控制的改善提供解决方案参考信息。

      (二)达成审计纵深发展要求。连续审计的应用实施,对于及早发现企业经营潜在的风险,实质性提高审计监督服务的功能,达成审计工作与各业务应用系统紧密衔接,实现审计关口前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满足政府实时监管要求。2014年,审计署通过与公司联网定期采集公司基础类表单54套,涉及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7个方面,连续审计以其独特的技术和方法,可及时对联网和采集的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和管控,满足政府对企业连续监管要求。

      四、连续审计的实践分析

      (一)连续审计技术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利用连续审计技术,建立与公司业务相融合的信息系统,是先进技术在审计实践中发挥效用的关键。笔者所在企业自2014年初,开始研发基于连续审计技术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截至2015年1月,已完成系统的试运行,目前处于全面上线推广阶段。

      连续审计信息系统数据源为国家电网公司在上海建立的灾难备份数据库,该数据源与公司实时数据最为接近,同时在北京公司总部建立审计数据仓库,用于存放从灾难备份数据库抽取的数据和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后的二次数据,以提高系统运行速度。

      (二)项目实践应用情况。本文将以2015年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应用连续审计信息系统,对下属供电单位开展的“用电客户业扩报装管理专项审计调查”为例,通过应用过程、应用效率、应用改进等三个方面,对项目实践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应用过程。审计组应用连续审计信息系统,分四个步骤开展项目:

      (1)确定用户报装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在连续审计信息系统中“用电营销类”专项审计栏中,选取“业扩报装”业务循环系统将自动列出整个业扩报装环节中的关键控制点及相应的连续审计规则说明,如图1所示。

      (2)在连续审计信息系统中进行关键点匹配。根据审计项目侧重点,在审计循环的关键控制点下选择对应的功能点,功能点选择完毕后合并归入新建的项目组,然后在项目组下设定功能点的相应阀值,系统将在后台进行数据处理,并预估处理所需时间,为避免影响正常工作,系统可选取数据访问和判断的工作时间为下班时间。本项目系统访问并判断数据信息2021.11万条,耗时约70小时左右。

      (3)连续审计信息系统形成存疑问题清单。通过对信息数据的连续处理,系统将自动形成存疑问题清单,清单将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A类问题,即可以直接形成审计记录,经审计人员复核后送达被审计单位。

      B类问题,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相关资料以核实疑点,系统将自动列出需要补充的资料清单,并指示出其用途。

      C类问题,需要现场核实或是需要与用户进行询证事项,系统将自动列出现场核实和询证的关键点内容。

      (4)连续审计信息系统形成审计记录。审计人员按问题清单,收集需要的资料以及进行现场核查,将核实情况填入对应的问题条目,系统将自动生成审计记录,以WPS文档的形式供审计人员复核。

      2.应用效率。笔者统计湖北省电力公司2013年至2014年类似审计项目三项,对人工使用情况、审计关注事项数量和审计抽查数量及比率情况,与利用连续审计信息系统实施的调查项目进行对比,发现上述四个指标均有较大提升。

      

      通过对比,利用连续审计信息系统实施的审计项目,人工使用下降67.79%;审计关注事项数量提高49.59%;抽查数量提高99.27%;覆盖率提高87.07个百分点。

      3.应用改进。连续审计技术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表明,对多项关键指标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仍然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1)连续审计技术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对信息数据的不间断监测,从中发现审计线索是连续审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因此提高数据信息的分析判断的智能化程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连续审计技术应用成效,通过项目实践表明仍有改进空间,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数据信息收集的智能化程度不高。主要反映在对数据表单信息提取的智能化程度水平不高,在信息预处理和精过滤两个方面都有待提高。通过对审计项目中连续审计信息系统数据信息采集的分析表明,全部功能点中24.2%的基础数据相同,系统在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时并未进行预处理,而是多次重复采集统一数据,经统计10.1%的系统资源因此被消耗。同时,缺乏对问题数据的精过滤,例如在此次审计项目中,在不同问题清单中反复出现同一疑点用电客户,但由于没有对数据的精处理功能,致使同一用户不能合并进行一次性处理,同一信息数据信息组被多次重复调用,经统计约有7.9%的数据信息组被重复调用,3.37%的系统资源因此被消耗。

      二是数据信息的人工智能分析程度有待提高。主要反映在对数据信息的分析过程中,与审计人员已有的经验判断结合不够。例如在此次项目中利用抄收循环中的低压台区线损率分析功能中,只是简单地将高损和负损低压台区列入疑点问题清单,但根据以往审计经验,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因为相邻低压台区用户数据未能分清所致,如结合审计以往经验,可对出现高损和负损的低压台区与相邻低压台区进行合并计算,如线损率仍然异常,则进行重点提示。审计人员的经验是一笔重要的财富,进行梳理总结并实现与数据信息分析判断的科学结合,将能进一步提升连续审计技术在审计项目中的实用效率。

      

      (2)与其他审计信息系统贯通有待加强。内部审计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多种审计信息系统都参与其中。以我公司为例,目前为内部审计服务的信息系统有3个,分别为审计综合管理系统、ERP业务审计信息系统以及持续审计信息系统,其中审计综合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规范审计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审计信息资料的归纳保存,ERP业务审计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审计项目中对不同营业信息系统的数据查询,持续审计系统则侧重对数据的自动不间断的分析判断。持续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过程中,与审计综合管理系统的贯通存在断点,例如该系统在自动生成审计记录并经审计人员复核后,不能自动录入到审计作业系统,生成的记录不能自动带出审计证据等关联文档;同时,在列出的问题清单中需要ERP业务审计信息系统提供进一步查询支持时,不能自动穿插调阅,也不能明确指出在ERP审计业务系统应采用的操作事项。

      一项新技术的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能发挥连续审计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对系统的完善和提升是应对不足的必由之路。目前,系统完善提升项目已经启动,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系统的不断进化以适应公司业务信息系统不断进步的步伐。

标签:;  ;  ;  ;  ;  ;  

连续审计技术的应用研究_项目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