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ternet的印花配色CAD系统

基于Internet的印花配色CAD系统

鲁力[1]2003年在《基于Internet的印花配色CAD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印花CAD/CAM系统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的印花织物设计和生产制造工艺,实现印花织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进而实现印花织物设计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随着纺织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Internet的不断普及,对印花CAD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CAD系统,该系统基于Internet网络平台,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颜色模型,网络编程技术,数据库远程管理等知识。根据实际印花配色工艺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印花花样配色算法。采用模式识别和人体建模知识实现了领带设计场景模拟,通过Internet网络连接和网络编程技术以及图像压缩技术将CAD系统应用于网络平台,实现了印花方案远程设计和管理。 该系统采用C/S结构,客户端负责花样方案设计和场景模拟功能,并将运算结果传输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负责对客户端的访问请求认证,以及管理客户端的数据传输,并且作为客户端和后台Oracle数据库的中间层存在,为客户端提供了访问和管理后台数据库的接口。并且服务器端还提供两个客户端之间的文字和图像交流中介功能。从而以服务器端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基于Internet网络平台的印花配色CAD系统。

王文炆, 颜钢锋[2]2004年在《基于Internet的印花配色CAD系统》文中认为讨论基于网络的印花配色CAD系统的网络架构,指出各软件模块的功能分配以及系统的信息流程。并详细讨论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包括系统通讯协议和数据库访问方法的设计。该方案的应用软件已在某些纺织企业中得到成功的应用。值得推广。

王文炆[3]2005年在《数码纺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纺织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Internet的不断普及,对传统纺织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甚至管理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运用上述最新的技术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数码纺织应用技术应运而生。数码纺织应用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集CAD/CAM技术、计算机监控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技术,适用于所有传统的纺织企业。它的目标是实现传统纺织企业的全面数码化和网络化。本文从“数码设计”、“数码制造”、“数码市场”叁个方面展现了数码纺织应用技术中的某些关键技术。 “数码设计”中讨论关键技术——像景CAD系统,它可实现样图到意匠图的全自动转换。该系统建立了专门的组织库,从颜色空间、抖动处理、系统容差、自动/手动处理等多个角度对系统性能进行了改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系统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性能评价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图像的熵、交叉熵、均方根误差和峰值信噪比。 “数码制造”中的关键是解决纺织企业生产车间内织机的网络化,并开发相应的网络监控系统。织机联网系统中合理的软硬件结构、自定义的软件协议、多线程和实时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保证了制造过程中的对织机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花样文件的自动下达和产量的自动统计。 “数码市场”中的关键是纺织企业电子商务的建设。该部分完成了纺织企业内外网的软硬件建设,采用J2EE技术、MVC模式及Struts技术建设了适用于纺织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真正实现了产品的网上展示、网上销售,并用数据加密技术结合防火墙技术对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进行了重点设计。

佚名[4]1995年在《第四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专辑(下)──机电一体化》文中指出第四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专辑(下)──机电一体化纺纱机械一、德国特吕茨勒公司DK760高产流相机1.概述DK760型高产梳棉机是由DK740型发展而成,给棉罗拉、道夫、锡林驱动采用了交流变频电机取代以往的直流电机传动;配置了超短片段及长片段自调匀...

陈浩文[5]2007年在《真丝长丝纱线及其织物外观模拟设计与软件研发》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茧丝绸生产历史悠久,其产量占世界的叁分之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真丝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今,市场上的织物CAD系统各有千秋,但都不适合于模拟真丝织物,开发真丝织物CAD系统就成为很多开发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真丝长丝纱线模拟设计和最终织物模拟设计的软件开发探索。在真丝长丝纱线模拟设计中,主要通过对单股纱线和双股纱线数学模型的建立,利用几何结构法构造纱线曲面方程,推导出纱线显示位图的象素递变规律,并通过建立RGB颜色空间对纱线表面象素进行处理,以达到明暗显示的光照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纱线的外观模拟;在真丝织物外观模拟设计中,考虑影响织物外观的诸多因素,在二维显示的基础上加入叁维设计思想,显示真丝织物表面的起伏不平,明暗外观效果;针对织物叁维模拟的基础模型——Peirce模型的不足加以改进,提出以象素为单位的图像处理方法,结合面向对象的可视化软件Visual Basic 6.0编程语言进行组织的自动生成、纱线的模拟设计和织物的外观模拟。从对最终位图的象素入手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将为今后织物叁维模拟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

谭彬[6]2004年在《织物外观模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织物仿真技术是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应用到织物设计中,通过计算机设计织物的纹样、图案,模拟生成具有真实感效果的织物表面外观。 织物仿真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纺织产品的设计效率,将设计人员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之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产品构思及开发中去,而且由于不必实际生产出样品就能够得到具有真实感的设计效果图,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产品开发成本大幅降低;同时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企业、供求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高效,消除了生产过程中的盲目性,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纺织CAD技术在发达国家的纺织行业已经比较普及,但在国内,只有少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纺织品的设计、生产中用到了CAD技术,国内市场占有率仍然非常低。在织物外观模拟系统的开发方面,国外的机构起步较早,开发的系统也已经进入商品化阶段;相比较之下,国内的系统基本上都是处在实验室试验阶段,没有开发完成比较成熟的商品化系统。 本文设计了一个在二维空间中实现织物平面效果模拟的系统:在按照工艺标准的前提下,以纱线为基本的单元,通过在经纬两个方向各种不同纱线的排列、纵向的经纱和横向的纬纱的交织来模拟织物的外观。该系统使设计人员可以简单、方便地改变织物的组织、纱线排列,随心所欲地对织物模拟图上各种颜色的经纬纱线进行调色配色,淋漓尽致地将设计思想表达出来,在织物上机织造之前就能看到实际织造结果。其中着重介绍了纱线紧密排列,存在相互覆盖时的显示算法(包括同种类型的纱线相互覆盖和不同类型的纱线相互覆盖),单根纱线的平面模拟算法和生成纱线毛羽纹理的方法。接着,将模拟环境延伸到叁维空间,用曲面拼接的方式简单构造了纱线表面的模型;然后提出了一种模拟纱线交织形态的方法,并作了精确的计算,最后用上述模型和方法模拟了平纹织物的外观。

田家忠[7]2009年在《绸缎机织物信息系统的功能开发及其应用》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和纺织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在纺织行业中应用,特别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由于织物的规格参数很多,因此用数据库技术对织物规格信息进行处理非常有效。本课题在对绸缎织物规格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的上基础,运用VB.NET和SQL建立了织物信息系统,并对信息系统进行功能的开发和利用。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模块、织物信息模块、织物组织图模块、配色模纹模块、织物模拟模块、织物数据分析模块和织物信息比较模块。系统提供了绸缎织物的成品规格、织造规格、坯绸规格和其他相关规格信息,并实现对数据的添加、修改、查询、删除、打印等操作。其中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已知织物的规格信息,进行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此外本系统还提供了织物信息规格单的保存和打印模块。系统的织物模拟功能主要通过织物组织图、配色模纹图和织物模拟组织图来实现的,本课题在系统中能够生成绸缎织物中常见组织的组织图,以及对应的配色模纹,而织物模拟是在原有数学模型的基础理论前提下,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对系统中织物的外观模拟。系统信息数据的分析应用模块是从系统中按照织物的大小类提取数据,主要用来分析各类织物纱线纤度的运用、织物的织造结构区域和织物缩率的变化,可以按照不同类别织物的要求进行计算、相关图表的描绘和比较分析。本系统的开发可以成为织物产品设计有效工具,也为开发新产品提供了平台。随着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该系统还可与internet开发工具相结合,使系统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

李辉芹, 巩继贤[8]2002年在《纺织专用CAD技术与发展动向》文中提出简述了各类纺织专用的CAD软件系统,概述了CAD技术的应用意义和国内外纺织CAD发展情况和方向。

屈红民[9]2014年在《织物组织及其上机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纺织CAD技术经过多年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正逐渐在纺织行业对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机织物组织及其上机图在计算机中的辅助设计以及最后纱线和面料的仿真成为了当前CAD研究的热点。本课题着力于研究通过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通过程序的编写实现计算机辅助织物组织上机图的设计,使所设计的软件尽量贴合高等院校教学和工厂的工业运用[2]。织物中的经纬纱线相互浮沉交织的规律一般用组织图来表示。如果将组织图中的每一个格子看作是一个元素的话,那么经浮点用“1”来表示,纬浮点用“0”来表示,则每个组织图对应于一个0-1矩阵,可称为组织矩阵。组织矩阵中行代表纬纱,列代表经纱,当组织图用矩阵进行数学建模后,组织图中的经纬浮点的变化规律及其生成方法便可以由计算机进行运算和处理,这也是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本课题软件中以微软公司的VB6.0为开发环境,结合CAD中的组织结构表示方法,将组织点采用二维数组表示,并通过不同组织点的类型选用不同的符号输出在屏幕上。能够通过运算自动根据所设计的组织图生成所对应的纹板图。另外,程序对所设计的组织图可以进行进行多种变换操作,比如经纬线的增加设删除,组织迭加,组织旋转和转置等。对于不同大小的组织图,可以通过滚动鼠标的方法直接将上机图进行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适应屏幕使使用者看起来比较舒服的目的。组织图设计人员可以在完成组织设计后查看效果图,并且根据经纬密的比例查看意匠图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满足设计者的真实想法。本课题主要研究了织物组织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织物组织的数学模型,探讨了机织物组织的数学描述,并详细分析的平纹、斜纹、缎纹及其变化组织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等。

陈建平[10]2008年在《基于规则的智能图案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和读图时代的来临,图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读图时代对图案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图案创作要大众化、追求艺术化、效率化。当今主流的图案设计软件功能固然强大,但它们却无法满足“读图”时代的要求,因此时代在呼唤一种融入人的情感的智能图案设计系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就有一些智能图案设计专家对图案的创作过程,图案的造型、色彩、形式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思想,但是对图案的情感研究较少。目前也有人在研究图案的情感问题,并且在图像检索领域有所应用,却还没有将图像的情感结合到图案创作中去。本文即要尝试将情感元素融入到图案创作过程之中,使智能图案设计系统在设计图案时,可以考虑人的情感、图案的风格、图案的氛围等因素。本课题在“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图案设计”的基础上,把情感元素融入到图案设计中来,同时修改构图规则,期望使图案设计系统更加智能化、人性化。论文从色彩的角度分析图案的情感,首先选取人类最基本的五种情感元素——喜、怒、哀、爱、恶——作为情感维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色彩的情感评价,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色彩的情感,归纳出色彩与情感的一些变化规律,并建立五维色彩情感语义空间,在此基础上,开发一个五级五维语义空间情感调色系统。色彩对图案情感的影响,往往是多种色彩情感互相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研究及应用图案色彩情感的时候,要研究色彩组合(即配色方案)情感的整体效果。论文学习研究了传统配色方案的情感关系,并将它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了图案配色系统,使得用户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可以瞬间更换不同情感主题的色彩方案。论文还在总结图案创作方法和构图规律的基础上,将“层”与“分形”的思想引入图案知识表达之中,从而能够表达更多样、更复杂的图案。在实现方面,引入基于实例的推理方法,使之与基于规则的推理方法相互结合,克服了基于规则的推理的专家系统中知识获取难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 基于Internet的印花配色CAD系统[D]. 鲁力. 浙江大学. 2003

[2]. 基于Internet的印花配色CAD系统[J]. 王文炆, 颜钢锋. 丝绸. 2004

[3]. 数码纺织关键技术研究[D]. 王文炆. 浙江大学. 2005

[4]. 第四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专辑(下)──机电一体化[J]. 佚名. 纺织机械. 1995

[5]. 真丝长丝纱线及其织物外观模拟设计与软件研发[D]. 陈浩文. 苏州大学. 2007

[6]. 织物外观模拟的研究与设计[D]. 谭彬. 浙江大学. 2004

[7]. 绸缎机织物信息系统的功能开发及其应用[D]. 田家忠. 苏州大学. 2009

[8]. 纺织专用CAD技术与发展动向[J]. 李辉芹, 巩继贤. 天津纺织科技. 2002

[9]. 织物组织及其上机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D]. 屈红民. 苏州大学. 2014

[10]. 基于规则的智能图案设计[D]. 陈建平.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08

标签:;  ;  ;  ;  

基于Internet的印花配色CAD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