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水工程的浅析论文_孙彬洋

调水工程的浅析论文_孙彬洋

西安水务(集团)引乾济石管理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物质,是最活跃的环境影响因子。建设调水工程,干预了自然界的原有平衡,调水改变了水平衡与水文循环,会引起环境的变化。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调水工程的建设情况,分析了调水工程对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并指出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调水工程建设应当尊重自然,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重拾古代整体、综合、辨证科学思维的中国智慧,避免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调水工程;环境;生态;影响

调水工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区或流域系统之间,为调剂水量余缺, 进而实现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而兴建的水利工程。调水工程按照人类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水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促进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们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同时,调水工程人为地改变了地区水情和原有的生态环境,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甚至造成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一、我国调水工程建设的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兴建大型调水工程的国家之一。调水工程的历史是中国水利史及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486年,我国开始修建的京杭大运河,贯穿五大流域,当属跨流域调水的鼻祖。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51年,蜀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引水工程,引水灌溉成都平原,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命韩国水工郑国引泾水开郑国渠入洛,约10a建成,“灌田四万顷”,故秦国富强,统一六国。新中国成立后,陆续修建了一些大型调水工程。1964年修建了东深供水工程;1961年修建了全长102km的京密引水渠工程,将密云水库的水引入北京全城。改革开放后,我国已相继建设了一批大型调水工程。如引滦入津工程、引滦入唐工程、引大入秦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黄入晋工程和东深供水二期工程等。这些大型调水工程的建成,满足了用水区人民的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物质,也是最活跃的环境影响因子之一。建设调水工程,干预了自然界原有平衡;调水,改变了水平衡与水文循环。任何调水工程都会对水量输出区(调出区)、输水通过区(连结区)、水量输入区(调入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影响。这些影响或有利或不利,有直接和间接的,有短期和长期的,有暂时和积累的,有明显与潜在的,有可逆与不可逆的。

1、有利影响

(1)水量输入区获得多种效益。由于调水目的不同,水量输入区受益也不尽相同。有的增加了通行里程,促进了航运事业发展,如捷克斯洛伐克的多瑙河—奥得河—易北河调水工程;有的发展了灌溉,增加了谷物肉类产量,促进了农牧业发展,如印度的萨尔达—萨哈亚克调水工程,使格拉河—恒河平原增加灌溉面积60多万hm2;有的利用输水落差发电,获得了发电效益,如澳大利亚的雪山调水工程, 沿途利用落差760m建设了7座水电站,总装机374万kW,年发电量达50多亿kW•h,而且每年提供灌溉用水74亿m3;有的改善了生态环境,如前苏联的中亚和哈萨克的沙漠,由于调入了大量水,部分地区已变成了繁茂绿洲。另外,调水可以把营养盐带入调水体系,有利于饵料生物和鱼类的生长与繁殖,促进渔业发展;调水还可以使径污比增高,改善水质,扩大水域,营造人工和生态景观,发展旅游、娱乐业等。

(2)缓解地区性生态危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调水使缺水地区扩大水域,使水圈和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垂直水气交换加强,有利于水循环,改善水调入区气象条件,缓解生态缺水。调水增加了水调入区地表水补给和土壤含水量,形成局部湿地,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汇集、储存水分,补偿调节江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水源,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地面沉降,缓解因缺水而引发的地区性生态危机。

(3)解除水量输出区洪水威胁。在汛期,调水工程可有效拦蓄洪水、滞洪分洪、削减洪峰,从而解除水量输出区洪水威胁,体现出明显的防洪效益。如伊拉克的底格里斯—萨萨尔湖—幼发拉底调水工程,大大减少了调出水地区洪水灾害,而且在萨萨尔湖蓄水后,其附近地区尤其是贝吉周围,极大地减缓了沙丘的形成和移动速度,从而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我国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于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加高,防洪库容增大,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与三峡水库枢纽工程的联合运行和合理调度,可避免诸如特大洪水等灾害。

2、不利影响

(1)破坏水量输出区生态环境。如俄罗斯的北水南调工程,以亚洲地区8条汇入北冰洋的总水量19500亿m3作为设计依据,调出总水量的1%~3%。由于减少了流入喀拉海的淡水量和热量,影响了喀拉海的水温、积水量、含盐量、海面蒸发及能量平衡,导致极地冰盖扩展、增厚,春季解冻时间推迟,地球北部短暂的生长季节,将缩短半个多月;西伯利亚大片森林遭到破坏,风速加大、春雨减少、秋雨骤增,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同时也使北冰洋海域通航条件变差,大马哈鱼等鱼产量减少,潜在影响当地乃至全球的气候。这些影响有间接的,有长期的,也有未曾发现的,而且有的影响是无法逆转的。如果对这些影响认识不足, 处理得不好,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2)疾病危及水量输入区。在调水过程中, 某些有害物质在不同地域因冲而减或因淤而增,居民长期饮用污染水,各种疾病增加了发生的概率。特别是有害元素、病毒、病菌的沿途传播,可使地方病、伤寒、痢疾、霍乱等得以蔓延。如美国芝加哥受到了流行性伤寒的侵袭, 原因是芝加哥密执安湖调水工程的供水管道进口附近受到了污染。据调查,美国很多调水工程实施后,传播着一种脸板蚊,使脑炎猖獗一时。远东某些调水工程曾出现传播了日本乙型脑炎的蚊子。非洲某些调水工程曾给水量输入区传播了大量疟蚊。南非奥兰治河调水工程沿途都取水用于灌溉和生活,随着农业的发展,血吸虫的宿主———钉螺和人口密度相应增加,增加了血吸虫病的发病率。

(3)引起河床不稳定。当利用原河床调水时,势必增加流量和增大流速,水流的挟沙能力增大,由此将导致河道冲刷、河床推移物流失,从而引起河床不稳定。如巴基斯坦调水工程,由于在天然河道中设置了拦河闸,致使大量泥沙沉淀,河床淤高,使河滩地高出两岸地面12m,影响了河道的自然排水能力,同时也阻断了地面排水出路。

(4)其他不利影响。对于水量输出区来讲, 由于调水使径流减小导致可用水减少,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对水量输出区的下游及河口地区来讲,因下游流量减少,可能会引起河口咸水倒灌,水质恶化,破坏下游及河口区的生态环境。当调水工程涉及移民时,将影响到人民的居住权和生存权。对水量输入区来讲,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加剧。对于水生外来物种而言, 调水工程无疑扩大其入侵和生存的空间,使本来就已严峻的防治工作雪上加霜。另外,一旦发生大范围的水污染突发事件,若处理不及时,监控措施不到位,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生态灾难。

各种证据表明,调水会带来生态系统的显著变化,而目前我们对调水蕴含的潜在生态影响知之甚少。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调水工程建设应当尊重自然,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重拾古代整体、综合、辨证科学思维的中国智慧,避免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贾仁甫,蒋维. 调水工程的发展及趋势[J].水利发展研究, 2014,(9).

[2]陈玉恒. 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的利弊分析[J].水资源保护, 2014,(2).

[3]叶新霞,贾仁甫,蒋维,等. 跨流域调水工程研究[J].人民黄河,2015,(12).

论文作者:孙彬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  ;  ;  ;  ;  ;  ;  ;  

调水工程的浅析论文_孙彬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