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程度和分娩方式对产妇出院准备度的影响论文_陈取金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对产妇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一2017年10月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产妇出院准备度量表对厦门市某医院妇产科192例产妇的出院准备度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产妇出院准备度总体得分为92.21分士15.47分,处于中等水平。初中以下组产妇个人状态、适应能力、可获得的支持以及出院准备度总分低于高中或中专组、大专及以上组(P<0.05);顺产产妇的适应能力、可获得的支持以及出院准备度总分高于剖宫产产妇(P<0.05)。[结论]产妇的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且文化程度、分娩方式是影响出院准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文化程度;分娩方式l产妇;出院准备度

出院准备度评估是医务人员综合分析病人的生 体和心理应激,且随着角色的转变,可能未做好充分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各方面状况,判断病人是否做好了离开医院、回归家庭与社会、进一步康复的准备。出院准备度高的病人心理和身体准备较充分,应对出院后健康问题的能力较强。产妇分娩是一次强烈的身的准备,出院后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影响产后身心康复。因此,为了解分娩方式及产妇文化程度对其出院准备情况的影响,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今后产科围生期母婴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

2017年7月一2017年10月在厦门市某医院妇产科192例已分娩即将出院的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对已经分娩并且还有两三天即将出院的产妇,无精神病和其他严重疾病,并且产妇(或家属根据产妇自身意愿)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问卷调查者。

1.2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根据研究目的及查阅文献后自行设计,用于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分娩方式、是否有并发症、是否足月、胎儿个数、是否初产妇、喂养方式等。②出院准备度量表:该量表为自评量表,由Weiss编制,本研究采用国内学者Lin等翻译修订的中文版量表,共12个条目,包括自身状况、疾病知识、出院后应对能力、可获得的社会支持4个维度。该量表每个条目采取0分~10分等级计分方法,0分代表未准备好,l0分代表准备很好。量表总分为4个维度之和,总分越高表明病人的出院准备度越高。中文版量表内容效度为0.97,总Cronbach’S a信度系数为0.92。

1.3调查方法研究

开始前先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其掌握调查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和指导语实施调查。调查前先向产妇解释调查目的以及对产妇信息隐私的保密,取得配合。问卷填完当场收回,保证资料完整、准确。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为96.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0A)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192例产妇年龄29.67岁士0.5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例,高中或中专74例,本科及以上81例;职业:农民11例,工人13例,企事业单位63例,自由职业66例,无业39例;居住地:城镇113例,农村79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城镇医疗保险97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75例,自费20例;住院时间:5 d以下65例,5 d~10 d 96例,10 d以上31例;初产妇103例;分娩方式:顺产68例,剖宫产124例;新生儿性别:男114例,女78例;新生儿个数:1个166例,2个24例,3个2例;喂养方式:母乳喂养90例,奶粉喂养9例,混合喂养93例。

2.2产妇出院准备度的现状 产妇出院准备度总分为92.21分±15.47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分别为个人状态(21.24±5.47)分,适应能力(38.05土7.44)分,可获得的社会支持(32.92±4.87)分。

2.3不同文化程度产妇的出院准备度得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3.1产妇出院准备度得分处于中等水平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病人住院时间缩短,意味着多数病人可能在未完全恢复健康的情况下就要出院。病人出院过早可能会由于缺乏疾病专业知识和专业的照顾,导致身体康复延迟、并发症发生甚至再入院。本研究发现:目前我市产妇总体上出院准备度得分为92.21分±15.47分,处于中等水平。这可能与产妇分娩前后自身形态改变较大,生理和心理会出现一系列应激变化,并出现身心、角色的不适应有关。

3.2 文化程度影响产妇的出院准备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产妇其出院准备度得分有所不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产妇总得分及个人状态、适应能力、可获得的社会支持3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其他组(P<0.05)。文化程度较高的产妇知识结构、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等较好,可获得医疗照顾信息、新生儿护理和自我护理知识的途径、渠道、机构较多,并能较好地规划、安排自己出院后的新生活,较快适应新角色和新人生阶段的到来,因此其出院准备度得分较高。因此,产科医护人员应根据产妇的特点,多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及其家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使产妇掌握出院后相关自我护理知识,为其提供较易获得的健康知识渠道,使其做好出院准备,身心得到较快恢复。

3.3 分娩方式影响产妇的出院准备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的出院准备度有一定的影响,顺产产妇在出院准备度总分、适应能力、可获得社会的支持维度得分均高于剖宫产产妇(P<O.05)。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恢复较快,母婴可早期接触,相对于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较早,保障了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对新生儿健康有益,使产妇在心理上更容易获得满足与安全感。剖宫产产妇由于伤口及疼痛的存在,行动及恢复较慢,错失了母婴早期接触的机会,且由于手术刺激及生理机能的调整,使泌乳延迟,不能满足新生儿对乳汁的需求;加上手术这种侵入性的操作可能会造成子宫受损、腹腔脏器粘连、术后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导致其自我护理及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暂时缺陷,使其心理上承受较大的压力,存在不确定感。因此,剖宫产产妇比顺产产妇的出院准备度低。产科医护工作者应根据产妇的分娩方式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对顺产的产妇,分娩会给产妇带来较大的体力消耗,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可以消除疲劳,促进组织修复,增强体力。对于剖宫产产妇,由于术后身上存在较大的切口,需对产妇进行疼痛护理,密切观察切口情况,防止切口感染,协助产妇多翻身,使产妇尽快恢复并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运用心理学方法,在为产妇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倾听、共情等技巧,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帮助她们尽早适应角色的转换。

参考文献:

[1]赵会玲。冯先琼,余蓉,等.病人出院准备度护理研究进展E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81—83.

[2]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l,26(21):1981—1982.

[3]李青,田建蔗.王艳娜。等.孕妇分娩方式认知、分娩意愿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22—1324.

论文作者:陈取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  ;  ;  ;  ;  ;  ;  ;  

文化程度和分娩方式对产妇出院准备度的影响论文_陈取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