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应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论文_张婵

湖南旺旺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对新生儿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讨论其临床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3日至2017年11日间收治的新生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包含25例新生儿。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实验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疼痛护理,对新生儿的疼痛感受进行专门的护理。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调查,探究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并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家属反映患儿哭闹程度较对照组更小,同时其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采用疼痛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的疼痛感,并提高新生儿的满意度,避免由于新生儿疼痛所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是一种优良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疼痛护理;护理干预

新生儿疼痛感是部分新生儿产生的一种主要临床症状之一[1]。研究表明,大约50%左右的新生儿会在刚出生时容易发生剧烈疼痛,不仅对新生儿的生理上造成极大影响。同时由于新生儿无法说话,难以对自身的感受进行表达,所以在进行常规护理时,护理人员往往难以采用常规护理,满足新生儿的疼痛护理需求;所以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护理,减轻新生儿的疼痛感,是临床护理上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收治的新生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采用疼痛护理进行预后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6年3日至2017年11日间收治的新生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包含25例新生儿。所有患儿就诊时间均在3d以下;同时所有患儿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耐受性,能够根据医师的要求完成治疗。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14例,日龄为2—5d,平均日龄为(2.3±0.9)d;实验组中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2例,患儿日龄为2—4d,平均日龄(2.4±0.7)d。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疼痛护理,对新生儿的疼痛感受进行专门的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实验组护理人员首先对新生儿疼痛感进行观察并分析,确定新生儿疼痛感是否具有疼痛护理价值、疼痛护理能否对新生儿疼痛感起到有效缓解。在进行镇痛时,应当尽可能避免使用药物镇痛的方式对新生儿进行镇痛。

除此之外,母乳喂养也是一种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有效措施,所以如果新生儿疼痛感较轻,也可以采用这种镇痛方式进行治疗。所以在临床应用时,一般在对患儿进行足跟采血时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吸吮,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的依从性,降低其生理反应。这种护理方式还不具有其他副反应,是一种有利无害的镇痛方式。

另外,研究结果显示,对新生儿的甜味味觉进行刺激,其目的是使新生儿内源性阿片途径得到刺激,从而起到镇痛的效果。所以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新生儿25%葡萄糖溶液1ml对其进行舌尖滴入,等待2min后再对新生儿进行足底采血。

同时,在对新生儿进行综合疼痛护理时,也应当做好环境干预,减少外界的灯光以及噪音等因素对新生儿造成的刺激,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的应激反应,使新生儿能够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处于放松状态。同时在新生儿病房,还可以为新生儿进行相应的图片或音乐刺激,使新生儿的注意力能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图片和音乐应当尽可能以温和为主,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刺激。

1.3评价指标

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调查,探究两组新生儿在护理后家属满意度,并对比两组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家属反映患儿哭闹程度较对照组更小,同时其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对新生儿的疼痛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新生儿的各项行为反应进行良好把控[2]。例如新生儿的面部肌群表现和行为表现都会反映新生儿的疼痛感受,所以护理人员也应当做好综合评估的工作,根据新生儿的各项反应,进行相应的疼痛护理,才能保证新生儿的护理效果[3]。

新生儿疼痛感护理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护理指标[4]。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疼痛护理工作也成为了护理中的重要工作。由于疼痛感对新生儿来说是一种主观感受因素,根据新生儿个体的不同,新生儿对疼痛感的理解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在对新生儿进行疼痛护理时,应当主动了解新生儿的疼痛感受,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帮助新生儿解除痛苦,改善新生儿的护理感受[5]。

对新生儿采用疼痛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的疼痛感,并提高新生儿的满意度,避免由于新生儿疼痛所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是一种优良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吉娟.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8):106+111.

[2]刘翠香.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探微[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403-404.

[3]骆白云.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疼痛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7):113-114.

[4]李婷婷,李莉,杨玉婷,范丽丽.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635-637.

[5]黄蝶卿,申叶林,李柳英,刘晓聪,林素芳,邓秋香,陈满锐.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知识了解情况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09,8(08):10-12.

论文作者:张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新生儿应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论文_张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