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75
摘要:随着全球科技的进步,人类活动的频繁和社会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是城市水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那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环境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生态修复的方法解决污染不是很严重格的水环境是今后城市环境治理的必然,修复受损的水生态环境是恢复水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城市绿地;游园;修复措施
1 城市游园在城市中的作用
1.1 装点街景、美化市容
游园多分布在城市的主、次干道2侧,以植物造景为主,结合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林设施的营建,自身形式的一幅优美的画面,并与城市建筑协调呼应,装点城市景观。由于游园的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因此,对提高街道绿地的文化艺术品位也起着重要作用。
1.2 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环境
游园建设要求绿地面积在80%以上,植物配置以乔、灌、草、花相结合为主,植物种类较多,覆盖率高,具有降温、吸尘减噪、净化空气等功能,使人们能在城市的喧闹中寻得一块“净土”。
1.3 增加城市绿量、弥补城市公园的不足和不便
城市游园多分布于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等市民比较集中的场所附近,再者游园占地面积较小,投资少、见效快、设备、设施简单,与装饰性欣赏绿地相比,它又具有园路、园林灯、座椅、亭、健身设施和园林小品等景观,使游人既可欣赏绿地景观,又有活动空间和休息环境,而且使用极为方便,因此,是居民娱乐、健身的极好场所。
2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模式的现状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主体。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才能建设好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有助于解决城市的发展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却无法达到其建设的目的,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2.1缺乏合理性:目前的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系统建设只注重表面的绿地率、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四项指标,而忽略了城市绿地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2.2缺乏远瞻性:意识上缺乏对生态性的认识,在绿地的建设规划中只满足了居民的“游憩”功能和城市的“景观”功能,没有意识到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发展长远性的重要性。
2.3缺乏合理性:受城市建设用地制约,把城市绿地建设和城市结构分开来看待,并没有注意到城市结构应依附于生态系统,所以,在实际的规划中,没有优先考虑城市的绿化用地。
2.4缺乏完整性:大多数城市绿地系统只注重城市中心的建设,而忽略了郊区在类的周边环境绿地建设,系统布局不合理,使得整个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不完整,其功能得不到良好发挥。
2.5缺乏法制性:我国城市绿地系统法规条例并不健全,所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有的城市由于其政府部门贯彻和执行力度不够,使得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得不到良好的指导和执行。
3 水生态环境修复原理
水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按照自然界的自身规律使水体恢复自我修复功能,采取各种工程、生物和生态措施修复受损伤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而水生态环境修复主要分为三种技术——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1)物理修复技术为:外源控制、底泥疏浚、水动力循环治理。(2)化学修复技术为:化学除藻、沉淀净化。(3)生物修复技术为:生物过滤技术、微生物技术。
4 水生态环境修复措施
4.1 增强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及废水能力
根据污水水量、水中污染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排放标准及处理工艺。修建污水处理综合性能强的污水处理厂,将工艺研究和设备开发密切结合,在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技术的同时推出高质量的成套设备,不断扩增污水处理厂综合性技能。
4.2人工建造景观水体,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在城市中修建人工景观水体,满足人们的亲水性需求,改善周边环境,种植适合城市生长的植被与树木,增加降雨后形成径流时间,使雨水能入渗到城市地面以下,补充城市地下水体,缓解城市水资源环境由于城市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调节局部生态系统。
4.3修建人工湿地,为城市增色添香
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修建人工湿地。利用湿地土壤疏松多孔体系,含有大量的胶体颗粒的物理性状,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进而修复水生态环境。栽植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湿地植物,增添休闲、观赏和贴近自然的美景。
4.4 天然水体水生态修复措施
我国的天然水体主要由江湖湖海组成,目前已有近60%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和有机物。局部水体富氧化情况严重,造成诸如蓝藻等生物的大量繁殖,蓝藻等水生生物与水体中的鱼类等生物争耗氧气,而使鱼类等生物死亡。影响了水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目前,我国主要通过修建工程措施、生物修复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修复受损的水生态环境。
5 强化政府立法职能,增加社会舆论监督
我们在对水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去加强国家监察职能,运用行政手段、通过出台法律、法规约束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行为。引进激励机制,对生产、生活中保护水生态环境的企业给予减免财税等方面的政策,奖励和鼓励高污染行业的技术进步。调动社会力量,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对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行为提出谴责,舆论干预其企业销售。加大社会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树立全民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结语
总之,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精髓的实践体现;系统的综合集成规划原理、内容框架和过程方法则有助于在定性、定量和定位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深层次地认知城市发展的现状、障碍、潜力和正确地把握未来的发展目标与对策,而把景观生态学合理地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划分廊道、斑块,确保城市景观格局的完整性及生态环境恢复的连续性,有助于对城市绿化系统的建设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规划,可以弥补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缺乏生态功能的缺陷,促进城市绿化发展,提高绿化效益,从而达到实现改善城市环境和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党生,张建永,李扬,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关键技术[J].水资源保护,2011,27(5):59-63.
[2] 任海,彭少麟,陆宏芳.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J].生态学报,2004,24(8),1756-1764.
[3] 胡孟春,张永春,唐晓燕,等.城市河道近自然修复评价体系与方法及其在镇江古运河的应用[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0,18(2),187-196.
[4] 蔡楠,杨扬,方建德,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9),1092-1098.
论文作者:夏志嘉,郑伯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城市论文; 绿地论文; 水体论文; 环境论文; 景观论文; 系统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