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资料是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各要素的真实记录,是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历史性资源,同时也是建筑质量和等级评定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概论出发,分析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优化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办法
建筑项目的施工资料是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全面反映施工各类工序、要素等信息的重要资源,与工程实体的完成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针对施工各种规程、规范也有了较大调整,使得工程施工活动的各方面均有章可循,为工程建成质量的提升和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得施工资料的管理更加具有规范性、系统性。但是现阶段施工资料管理在内容与形式上依然与要求相差较大,对工程的顺利竣工、验收造成较大阻碍,因此,基于建筑项目的真实化、规范化标准与需求,对施工资料的管理方式进行优化成为必然。
一、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概论
建筑行业的施工资料管理是基于工程规范性需求而保存的施工过程中具体化、真实性的信息资料,包含书面文件、影像等多种保存形式,是建筑项目质量水平和等级评定的重要参考资料。高质量的建筑项目,需要施工方提供一份完备的、真实的、要素齐全、内容可靠的、原始性施工资料,可通过文字或摄像机等形式记录,作为项目检测、验收、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可靠依据[1],也可作为项目施工方面出现纠纷问题时用以证明和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凭证。
二、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材料试验缺乏记录
由于施工单位长期以来对施工资料的记录和管理缺乏重视,使得施工材料的试验环节并未规范化进行。不同类别的项目施工类型其所选择的材料也有着较大差异性,在开工前,施工方需要严格控制材料入场,并对即将入场的建材的强度、硬度等方面做出准确试验。我国建筑施工制度中针对试验取样、数量、方式等多方面指标有着较为明确的限定,但是在实际上,施工方并未重视材料试验环节的记录,为按照限定程序进行施工资料的收集与记载,使得材料的真实性、精准性程度大大降低。
2、记录混乱、代替签名现象严重
建筑项目施工一般工期较长,几年至几十年不等,涉及的设备、人员、工序较多,且各个工序都需有大量经费投入,每一环节的经费申请和重要事项决定、批准都需要负责人的亲笔签名。但是实际上,为省事、方便,代替签名的现象经常发生,在出现问题时负责人和签名人之间相互推诿,无法明确责任的划分。另外,由于项目施工环节需要施工方、承包方、业主等多个方面的参与[2],也经常出现工程质量鉴定、合同、竣工报告等方面出现记录混乱、名称混淆的问题,导致施工纠纷的处理难度大大增加。
3、资料真实性不足
真实性、可靠性、客观性是施工资料应当具备的标准,并且能够反映出真实的施工各要素情况,否则毫无保留意义。但是在实际中,施工负责人的不重视、缺乏责任心,为应付上级检查而随意编造资料数据、胡乱整合资料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3],导致工程建设出现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方法
1、建立完备的资料管理制度体系
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资料管理中,领导层应当高度重视起对资料的有效保管,包括施工方、承包方的各级管理人员,都应当充分重视对资料管理方式的优化,如果有任何一方不配合、不重视,都难以保证资料管理的高质量水平。因此,施工方应当协调好各方面关系,高度重视对施工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并配备专人进行资料管理,做好过程监督,保证资料管理的良好有序开展。建立严格的、完备的资料管理制度,并聘请专业人员,加强资料管理工作的指导与培训,不断规范管理的全部流程,避免出现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3]。做好固定资料备份,要求各类资料分类别归纳,并确保认真、仔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管理人员是影响资料质量水平、真实程度的最直接力量,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资料管理人应当具备专业化知识技能与高度责任心,通过施工各环节、各方面的配合,以及国家市政、水电等多方力量的协调努力,提升资料管理质量。资料管理人应当对施工过程的工序、要素以及资料管理方法熟知,掌握施工的质量标准、安全规范等,对项目的具体内容、体系、格式等做到深度掌握,依照不同类别工序和阶段做好信息收集与资料管理。
3、资料管理应与进度保持一致性
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并非简单的数据记录,也并非资料信息的简单拼凑,而是应当具备科学的方式,保证资料收集的完备性、客观性与精准性。将资料管理的编写与施工进度保持一致性,及时整合资料,避免后期整理会出现的信息失真、缺少实效性等情况[4],严格遵循资料的交接制度,是资料管理呈现出高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每一步骤均有相关负责人的亲笔签字,避免后期责任的不明确。
4、实地调查,确保资料收集的真实性
施工资料的现场收集是信息产生的基础要求,需要资料管理人参与到施工现场并开展实地调查,在现场获取最直接、最原始的资料,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还需在工作开展前,预先对设计图纸、资料等进行熟知,检查好所收集资料的真伪,对施工所用原料的总量、类别、型号等做出细化记录,以保证资料记录的精准性与完备性。另外,还需要根据施工阶段做好资料整合,依照资料管理要求与标准做好真实性核对。
5、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建筑行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施工资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利用资料管理的软件如CAD技术、BIM技术等进行管理[5],并建立资料的信息化分类、保存,提升资料管理的信息化与高效化、规范化水平。电子产品和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使得资料的管理更加具有便捷性,电子类文档保存相对简单,且具备传阅性、自动化、清晰性等优势,使得资料管理更加方便。施工单位可将资料全部录制为电子文档格式,同时保存资料原件,减少了纸质文档备份的浪费,也避免了资料对实地空间的占用,有利于保存、销毁等,其自动化检索也使得资料管理的效率更高。
6、做好各类型资料的分类管理
①施工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包含:现场质量检查表、工程概括表、开工报告、竣工验收记录、专业人员岗位证书、企业资质证书等,管理类资料多是一种综合性较高的资料,这部分文件多为复印件,在上报前需要加盖公章。管理人员应当注意做好资料的入室填写,并及时的上报监理单位。
②技术资料
施工技术资料包含: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图纸会审、组织设计、工程签证、工程洽商等。这部分资料通常由技术部门负责编辑,因此,资料管理人应当协调好与技术人员的沟通,以做好技术资料的并整理、保存与收录。
③测量记录
针对施工现场各要素的测量要素需做好记录,如现场基槽沿线、测量定位、楼层平面、标高与垂直度、建筑沉降观测记录等,测量记录环节需做好实地参与,并保证各数值的如实填写。
结束语:
当前我国建筑制度中已经明确的规定了施工方有着资料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施工方需要高度重视对施工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具体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裴雯.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探微[J].门窗,2014,09(06):246-247.
[2]王学娟.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现状及其优化措施探究[J].科技展望,2016,26(03):144-145.
[3]万晓娟.城市建设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归档管理探讨[J].城建档案,2016,12(08):37-38.
[4]王秀芳.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J].山西建筑,2014,40(26):279-281.
[5]王思家.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现状及其优化措施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5(19):99-100.
论文作者:周行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资料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方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项目论文; 要素论文; 真实性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