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覆盖社区党建--上海健康街道的探索之路_康健论文

全面覆盖社区党建--上海健康街道的探索之路_康健论文

社区党建的全覆盖——上海市康健街道的探索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上海市论文,街道论文,社区党建论文,康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居民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社会群体利益分化的逐步加剧,社区党建工作势必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我们的做法是:开展“康乐工程”,实现社区党建的全覆盖。

一、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目标,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

在产权日益多元化,企业和社会组织多样化的背景下,社区党组织单纯依托行政机构、依托居委会的组织构架已难以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为此,我们在坚持抓好居民区党建的基础上,以深入开展“凝聚力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社区党建新的组织形态,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固本强基,把居民区党组织建设好

居民区是党的组织覆盖的主要区域。因此,我们始终将强化居民区党组织建设作为头等重要的工作,一是及时将党员人数超过一百名的党支部扩建为党总支,健全组织设置。目前已建立了10个党总支部。二是每年以公开选拔的方式,从社区居民中择优吸收一些年富力强,并曾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过党务或管理工作的党员,充实到居民区党组织工作中,尤其注重配强、配好总支书记、支部书记的人选,大大改善了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三是从制度上保证、从具体事务上支持居民区党组织在小区“三驾马车”治理结构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居委会、业委会的换届选举中把好人选关,真正成为居民小区中领导的核心。比如,在2003年的居委会换届选举中,正因为党工委下面有一批具有较强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居民党组织,所以把居委会直接选举的比例扩大到50%。各党(总)支部根据本小区特点制定周密的选举工作计划,书记担任选举委员会主任,推选公道正派的居民代表担任选举委员会成员,严格按照居委会组织法和街道关于选举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把握选举的全过程,将党组织的意图引导、转化为广大居民的意愿,使整个选举工作做到了宣传发动广泛,培训解释到位,候选人推荐民主,党员带头作用明显,选民投票率高。新选出的居委会成员无论是在政治思想素质还是在知识文化程度方面都超过了上一届,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显现。

(二)应对挑战,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和民间组织党建

康健地区以居民住宅区为主,辖区中的“两新”组织虽然规模不大,数量不多,但我们仍然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先后在民办学校、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人员中成立了两个党支部,一个联合支部,每月定期派党建联络员到这些支部帮助开展活动。我们还在街道管理的五个市场中成立外来流动党员活动站,组织党员利用营业淡季过组织生活。目前,我们抓住组建行业工会的时机,积极探索建立各类行业党组织的办法,努力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建立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活动。

与此同时,党工委还十分重视在各类民间组织、自治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目前我们街道共有注册社团组织和民间非企业单位25个,业主委员会59个,支援者服务队146支,各类群众文体团队238支。为了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街道党工委一是在居民区“三驾马车”的组织结构中建立党的工作小组,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处理小区的公共事务提供党内对话协商的平台;二是发动自治组织中的党员,在跨小区的业委会沙龙、文体活动联谊会中成立党的活动小组,引导这些组织按照党的主张做好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三是在文体团队中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保证每支队伍中都有党员,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在服务中凝聚人心;四是为受居民欢迎的民间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如在组织或团队成立初期提供启动资金,经常为他们提供表演的舞台和交流的渠道等,扶持其健康发展。

(三)围绕“四性”,在街坊建立党的组织

街坊是指由相邻的几个居民小区形成的、配有一些共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居民之间有着相同利益和需求的生活圈。在“康乐工程”的推进过程中,街道党工委认识到本世纪末街坊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平台,是居民区党建的必然延伸。

为了拓展街坊在社区党建中的作用,党工委先在这一层面成立了街道党建理事会,把街坊内的单位党组织召集发动起来。先后产生了“一会、一站、一队、一校、一团”五个活动组织,“一会”即街坊事务协商会,参与协调街坊中“三驾马车”运作,管理街坊公共事务;“一站”即心理知识普及站,组建起一支心理健康百人志愿者队伍:“一队”即政风行风监督队,不定期地对菜场等社区单位进行监督;“一校”即街坊党校,请党员志愿者上党课;“一团”即街坊市民巡访团。这些组织网络的建立,不仅使居民区党组织与社区单位的互动、联动作用明显增强,也为社区居民参与街坊事务提供了新的渠道。

2004年3月,我们按照区委的指示,在探索网络化社区管理的过程中,有三个街坊经过党代表投票选举成立了党委,街坊党委按照区委提出的“优化为民服务,强化管理协调,细化工作指导”三点要求,以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方式调动街坊内各种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各类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社区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落实,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为目的,努力实现党的活动的全覆盖

广泛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寓教与乐的活动,是社区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的主要方式。在推进“康乐工程”的实践中,街道党工委总结形成了“五个让”的工作方法,调动各种人群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有益活动培育各类活动组织,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满足各阶层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成效。

一是以党性教育感召群众。

为了提高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街道党工委认真抓好党员思想教育活动,每年都要举办机关干部、居民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的培训班,加强学习交流,发掘和总结典型经验加以推广;街坊党委请居民中的专家党员上专题党课,作时事报告,帮助开拓视野,提高觉悟;居民区党组织以电化教育、上党课、办读报小组等手段,组织离退休党员集中学习观看,了解党建动态,增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意识,通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来影响群众、服务群众。

二是以优良作风团结群众。

从2001年起,街道党工委每年开展“千人访万家”活动,组织千名党员和志愿者上门调查居民的需求和愿望变化,了解群众对社区参与的意见与态度,完善社情民意的收集反馈机制,疏通群众利益的表达渠道,改进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

我们以群众的需求为根本,不断深化“五个让”的工作内涵。发动在职党员参与“五好家庭”、“文明特色楼”的创建,带头打开小区、楼组、家庭的“三道门”,“让陌生人熟悉起来”;精心组织一支有26名在职党员参加的帮教队伍,运用心理治疗等手段,满腔热情地去亲近、帮助那些精神或生活受挫的人,“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继续举办社区艺术节、科普节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机制,推进再就业工程,扩大“爱心基金”规模,将社区帮困救助工作落到实处,“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大力弘扬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让奉献的人受到尊敬”。

去年以来,党工委根据《迎世博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针对居民区“三乱”的整治活动,使乱停车、乱扔垃圾、乱晾晒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巩固了文明小区的创建成果。街坊党委则利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资源,开展《让人民高兴,党员就在你身边》志愿服务活动、《社区也是学校,教师就在你身边》教育咨询活动等,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三是以主题活动凝聚群众。

“康乐工程”开展以来,街道党工委每年都要推出一组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吸引群众参加,如2000年的美在康健、乐在康健、健在康健系列活动,2001年的春之勃发、夏之陶冶、秋之欢愉、冬之求索主题活动以及2003年的五彩风华月、健康运动会、网络科普日、快乐学习节等,做到处处有活动、月月有竞赛、季季新高潮,不断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的多样化精神需求。

2004年,康健街道又建成了首家社区体育场,我们在体育场举办首届社区运动会,平时则免费向居民开放,成为社区群众健身锻炼最聚人气的场所。我们与康健公园、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联手,建造科普主题公园,为青少年校外活动创造条件;还请来上师大音乐学院的师生,在康健绿苑设立“高雅艺术广场”,举办“钢琴之夜”等系列文艺演出,将高雅艺术、精品艺术请进社区,提升了居民的文化品位。

前些年,由于街道缺乏较大的室内活动场所,使举办大型活动受到制约。2004年区划调整后,我们街道增加了市委党校、上海师大、康健公园、桂林公园等优质资源。“八一”前夕,在市委党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与虹梅街道、消防二大队在党校的大礼堂联合举办双拥大型联欢晚会,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和区政协的领导以及千余名干部群众参加了这台晚会,台上的文艺节目精彩纷呈、赏心悦目,台下的拉歌合唱此起彼伏,群情振奋,成为街校共建、资源共享、军民共庆的一次成功实践。

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党的服务全覆盖

“康乐工程”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就要把科学的发展观真正落实在为民服务上。在“康乐工程”建设过程中,街道党工委在专家组的帮助下,采用“快乐指数”、从“乐在安居”、“乐在文化”、“乐在参与”、“乐在互助”、“乐在爱心”五个层次测评社区居民的快乐感受和对社区服务的满意程度。并根据测评结果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环节,制订为民服务的方案计划,把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任务落到实处。

(一)建好实体,搞好培训,提高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区党建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我们按照“以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党建工作新机制”的要求,率先建立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为从政治、思想和生活上更好地关心党员、提供服务创造条件。我们在每个居委会都建立起了超过100平米的活动室,在活动室里设立党员电化教育和党员之家,为党员学习培训、开展活动提供了条件。我们每个小区都设立了在职党员联络站,带领近百支党员和志愿者服务队发挥各自的专长,一年四季在8小时以外开展各种为民服务活动,让居民群众受益。

(二)拓展载体,整合资源,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水平

我们以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为依托,在接转党员关系,办理组织手续的过程中,了解党员的生活状况,建立困难党员的档案,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党员解除思想疙瘩,解决就业难题,资助生活困难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党员家园”。在街坊党委下面设立党员服务分中心,推行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系”制度,将党委委员、党代表按活动区域分成若干小组,分头深入到小区中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吸收群众共同参与公共事务,切实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使社区内党与群众的联系更加广泛、更加密切。

我们鼓励有知识技能、有专业特长的党员带头参与公共事务,依靠党员的个人素质和人格魅力去服务群众、凝聚群众。街坊党委运作起来后,成立了各种专业性、旨趣性、公益性的党员活动小组,在比居民小区更大的平台上发挥服务和监督功能。如康樱街坊党委先后组建了社区事务听政、助老扶老、危难救助等12个党的活动小组,活跃在社区治理的各个方面。长乐街坊党委围绕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组建了行风监督队、业委会沙龙党的活动小组等,与周边菜市场联手开展“放心菜、放心秤、放心食品”的监督检查活动,维护了居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建立制度,完善机制,确保党的服务经常性、持久化

为了使“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活动能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街道党工委注重根据党员的专长合理设置岗位,使活动与形式相统一,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双向服务”机制。即在要求党员热情为群众服务的同时,强调搞好双向服务,使党员本人或者其家庭遇到困难时,更能及时得到社区党组织的关心帮助;二是表扬反馈机制,对在社区为民服务中表现出色的在职党员,我们通过发感谢信、表扬信等方式,让党员的所在单位及时了解员工在社区的表现,并建议给予鼓励和奖励,使党员产生荣誉感,更加调动起积极性;三是表彰激励机制,我们在每年“七一”前夕都要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员和优秀在职党员等,大力弘扬先进党员和志愿者的奉献精神。

总之,社区党建全覆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艰巨任务,街道党工委始终按照市委、区委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在不断探索与实践。区划调整在给街道增加了资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楼宇党建的新任务。因此,在不断深化“康乐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丰富党的社会化活动,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积极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把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真正贯彻在基层,落实在社区。

标签:;  ;  ;  ;  ;  

全面覆盖社区党建--上海健康街道的探索之路_康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