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特点与安全管理论文_杨列华

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特点与安全管理论文_杨列华

滕州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 山东滕州 277599

摘要:近几年国务院和住建部先后出台了多种推动建筑工业化的政策,例如住建部发布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和《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十三五”期间,装配式建筑要达到新建建筑的20%,而“十四五”更是要求达到50%,因此各地都在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大力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但是在这样的快速发展下,伴随而来的就是各种安全、质量的隐患,一旦造成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特点;安全管理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装配式建筑指的是主体结构、围护、内装、设备及管线系统全部或某些部分构件由预制部件组装而成的建筑,通常来说,装配式构件在专业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至施工现场,再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完成工程建设。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时,需要统筹考虑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的全过程,以期实现建筑设计、施工乃至使用全过程的一体化。其施工技术的特点包括:(1)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效率的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能够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多个环节的同步发展。装配式构件的生产是在特殊的封闭式的生产环节中进行的,这就意味预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诸如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当构件生产完毕后即可运至施工现场采取装配式工法的形式完成建筑工程的组装工作,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机械化水平,还大幅度地实现了人力资源成本的压缩。(2)从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质量的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摆脱了过去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依赖,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部分环节通过机械信息化、自动化管理的形式呈现出来,降低了转包或者是人为因素的干扰。与此同时,由于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依靠人的工作经验来评估质量,使得漏水等质量通病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而装配式建筑通过机械化生产的形式,准确地控制砂石料的配和比等,降低了漏水等质量通病的发生概率。(3)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角度来看,与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相比,装配式建筑缺乏个性化的元素,因为装配式建筑主要应用于大量重复建造的标准单元,再加上标准化的预制部件,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现象。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构件吊装、存放与运输

通常情况下,构件的吊装工作可以分成湿式操作与干式操作,湿式系统中的吊装工作先要放样、然后吊装预制柱、预制大梁的、预制小梁、楼板、外墙、阳台板和楼梯,然后开展现浇操作,之后进行机电配置工作,最后就是对楼板进行灌浆。湿式墙板的安装需要在墙板上面预留好锚筋,然后将锚筋插入到叠合现浇层里面,浇筑楼板的时候要使用现浇混凝土的方法来浇筑墙板上面和结构体,并在下部使用铁件进行连接,腾出一些滑动的空间,便于地震到来时一起晃动;第二种是干式系统,先要做好选取放样操作,之后吊装预制柱、预制大梁、预制小梁、楼板、阳台板、楼梯,然后进行现浇操作和机电配置操作,对楼板进行灌浆,并完成相应的结构体操作,最后要完成外墙的吊装作业。在构件存放与构件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构件变形、构件外部钢筋锈蚀、构件倾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要点是:用车辆运输叠合板时,先在车厢上设置150mm×150mm的大型枕木,再叠放叠合板,然后,在叠合板间设置40mm×90mm的枕木作支垫,每辆车运输的叠合板控制在4-6层,这样可以避免构件变形;构件外部钢筋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难免出现锈蚀,对此在构件出厂前一定要在其外部钢筋均匀涂抹除锈剂;为避免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倾覆,可以采用水平方式开展运输,尽可能避免对构件造成伤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预制构件安装

检查进入施工现场的预制构件,主要检查构件的外观、尺寸偏差以及结构质量是否合格,要利用预制梁、预制柱对构件结构质量进行检验。装配式结构在准备施工前,要设置测量控制点,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安装,结构构件具体安装前还要再次复核;安装完成后再对其进行临时固定,从而保证构件具有较强稳定性。检测构件的安装质量,要认真检查尺寸的偏差,并严格检查结构和预制构件间的机械连接或者焊接的质量,以及浇筑点混凝土的浇筑外观,再检查浇筑点的强度和质量。应用预制外墙板时要对外墙板接缝处的防水性能加以注意。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当在每一层完成安装后,对主体结构进行垂直观测以及沉降观测。

2.3预制构件连接

(1)预制构件钢筋的连接方式有钢筋浆锚搭接连接、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钢筋械连接、焊接或螺栓连接等,钢筋浆锚搭接连接、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在装配式建筑中使用较多。(2)预制构件连接的要求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中有很详细的说明,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监理人员要根据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严格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灌浆前要做好隐蔽工程验收,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一律不予灌浆。灌浆过程要旁站监督,做好监督记录,保证构件连接节点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是满足设计要求的。

3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①吊装环节的固定。开展吊装作业时,施工作业人员要做好柱头钢筋的固定,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采取支撑措施,高效开展吊装作业。在吊装作业时要安装母锁,并且做好护栏的把控,检查钢索性能,看是否存在损坏或其他问题,做好相应的修复。②施工现场预留洞口及临边的防护。现有国内的装配式建筑一般采用预制楼梯楼板与传统混凝土现场浇筑框架相结合的模式。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现场浇筑完成后等待预制构件吊装的这段时间里,安装预制构件的洞口或临时缺件的地方就产生了许多临边与洞口,如果放任不管则会对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必须及时设置临边防护和预留洞口防护。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25cm但大于2.5cm的孔口,必须使用坚实的盖板盖没,盖板应设置防移动挪动措施。楼板面等处边长为25-50cm的洞口,未及时安装预制构件所形成的洞口,除设置盖板盖住洞口之外,还应该在面层涂刷黄黑相间的警示漆,并用膨胀螺丝固定。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除设置面层涂刷黄黑相间的警示漆的盖板之外,必须设置以钢管扣件搭设的防护栏杆(或直接使用定型化的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边长在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③做好用电安全管理。从用电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说,要结合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电事故的特点和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严格把控。在具体实践中,重点做好安全检查,对常见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对于作业人员和用电情况,要重点进行检查,减少潜在安全风险的发生。在装配式建筑的安全管理实践中,要全面贯彻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对潜在危险源的控制力度,以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实现安全效益,推动装配式建筑的持续化发展。

4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建筑业中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也应该关注这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可能带来的问题。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装配式建筑既具有许多优越性的一面,也具有一定风险的一面。因此,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中,必须更加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否则,不仅不能较好地展现其优越性的一面,反而会留下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廖一兵.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6:34-35.

[2]王桂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1:175-176.

[3]康顺年.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门窗,2016,08:121.

论文作者:杨列华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  ;  ;  ;  ;  ;  ;  ;  

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特点与安全管理论文_杨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